⑴ 我叫男朋友一起去烧香,他为什么说他不能烧香什么人不能烧香
如果他是党员,就不能有一切信仰!你说没有诚意没有祈福的烧香,所以咯!或许他已经有信仰只不过不是礼佛罢了!两个人在一起最多的还是相互体谅
⑵ 佛是撒旦的傀儡吗
基督徒都很善良,这是好处,但都很迷信,简直执迷不悟
光靠善良,但没有智慧,恐怕也上不了天界
你们胡说八道有什么用,佛教讲的就是实证,法门众多,要依教修行,
要真去做,嘴上说信等于零
那些拜拜佛,求发财的根本是迷信
修净土的很多人可以看到阿弥陀佛,你们见过上帝吗?
民间有 观世音菩萨感应录,
民间有 往生传 专门记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事件,现在摄像机也用上了,都是真真实实的事情,佛家对修行的成就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乱自知,唉!你们不可能懂的,谁叫佛法那么玄妙呢?难懂,难信,不想神教徒,嘴上说信,心里未必信,你们见过耶稣吗?耶稣门徒彼得尚且三次不认主,我敢说你们未必真信主,因为你们没有人做见证,信心就减退了,不像佛教,很多人可以诚心感应到佛,菩萨现身,自然信心就不退,百年虚云看过吗?虚云和尚年轻的时候三步一拜朝五台山,历尽艰辛,有几次差点半路病死,每次都有一个乞丐相救,自称文吉,家住五台山,虚云和尚到五台山四处不能找到,才知道是文殊菩萨化身,这样的事迹太多太多了,还有六祖慧能肉身千年不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他证得的佛境界,哎,说了你们也不懂,不信,就连《了凡四训》民间书,《文昌帝君阴骘文》道教书,都能间接证明佛法真实不假,
还是说点科学吧,
布莱恩魏斯博士证明人有前生,神教界确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有瑕疵,但基本符合事实,神教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圣经中的世界历史更是只有6000年的样子,神教界对称霸地球数亿年恐龙,视而不见
佛教经典严谨,是科学,是哲学,是心理学
佛教研究时间:无量劫
空间: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
量子力学有力的证明了,色(无知)即是空的道理
佛看一碗水,八万四千虫(微生物),三千大世界(科学界早就发现无限太阳系,银河系
五眼六通不是随便能玩的出来的,虹化是密宗的一种成就
佛教从来不否认天堂的存在,此小世界就有28层天,何况有三千大世界,
⑶ 为什么外国人购房不买十三层
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航天器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一些人指出几乎是灾难性的阿波罗13登月使命证明数字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在这天,有些人会因为恐惧而下不了床,还有些人会拒绝乘飞机,买房子,甚至购买胜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与13号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不会像往常一样乘飞机或做生意,商业损失可达8到9亿美元。他估计在美国这种恐惧折磨着几千万人民。
德塞还是一名民间传说史学家,他也是《恐惧和乐趣》的作者,他说对于黑色星期五的恐惧在远古就根深蒂固了。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
德塞把对13的恐惧追溯到一个有关12位神在他们的天堂瓦尔哈拉殿堂进行宴会的挪威神话。没被邀请的洛基是宴会上的第13位客人,他到达那儿之后,便让黑暗之神Hoder用带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射击快乐喜悦之神Balder。Balder 死了,整个地球都陷入了黑暗和哀伤之中。从那一刻起,数字13便成了不祥之兆。
在圣经中也涉及到不吉利数字13,背叛耶稣的传道者犹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个客人。同时,在古罗马,传说中聚集了12组巫婆,而第13个被认为是恶魔。
纽瓦克特拉华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资源中心的科学家托马斯·费斯勒说,数字13遭遇如此不幸是由于它的位置在12之后。按照费斯勒的说法,数字科学家认为12是一个“完全”的数字,一年12个月,黄道十二宫,奥林匹斯山12位神,赫拉克勒斯12劳方,以色列12个部落,以及耶稣的12位传道者。而超过12一点点,13就“稍微超过‘完全’一点点”,这个数字就变的不安定。
对13的恐惧在现在仍然很强烈,根据德塞的调查,80%的高楼没有第13层,很多机场漏过了第13扇门,医院和旅馆通常没有房间号13。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街道,门牌号12和14之间是12.5。在法国闻名的十四行诗社交名流中,他们曾经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宴会的第14位客人就可以摆脱一种不幸的命运。
至于星期五,它是知名的基督徒耶稣被迫害的日子。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伊芙诱惑亚当食禁果也是在星期五。或许最重大的一种信仰,是认为该隐在13号的星期五杀害了亚伯
应该是宗教和一些历史缘由令他们害怕十三,所以国外的人都尽量避免十三这个数字吧
⑷ 信佛的人能住信教的人住过得房子么
怎么不能住呢?学佛念佛就是在教育我们不要执着!学佛人千万别让人感到清高,在佛祖眼里众生是平等的,没有分别心。
⑸ 如果公积金账户状态为封存,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可以,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4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境定居的。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总结:该条例第25条规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
职工应当持提取证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⑹ 可以用借来的钱请佛教圣物吗
可以。礼佛有礼佛的福报和功德,借钱是一定要还的。是两回事,不要混淆。
南无阿弥陀佛
⑺ 犹太人呢
三 宗教力量与屠杀犹太人
希特勒的崛起,单单依赖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是不够的,希特勒还非常好地利用了基于宗教情节的历史仇恨。我们很多人把屠杀犹太人归为希特勒个人的原因,这其实是变相地在搞历史英雄主义。记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吗?在当时的西方世界,种族主义是很盛行的,屠杀犹太人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各方势力都曾有助纣为虐的不良记录,只是这些故事已经湮灭在历史中。
对于犹太人的打击,还有一个原因,犹太人有着很强的金融力量,犹太人是欧洲的高利贷者,是德国现代央行体制的阻碍力量,是当时德国金融体系的控制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残杀犹太人的行为,其实是欧洲历史上一贯迫害犹太人这一传统的继续。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认为放高利贷是罪恶,但是,即使是教会统治下的世界,也需要借贷这类金融活动,于是,教会就把这种“罪恶”的活动交给犹太人做。因为,反正犹太人天生就是“有罪”的,让他们从事这种罪恶的金融活动,教会既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又维持了社会的需要。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中反角夏洛克,就是一个犹太人,一个放债者,一个放高利贷者,刻毒而贪婪。时代的小说经常最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心态。
对于犹太人的掠夺,在欧洲历史上层出不穷,犹太人的钱财随时都会被剥夺。比如十字军东征时,教会为招募更多的十字军战士,颁布了一条命令:参加十字军的人,如果欠犹太人的钱,一律免除,不用还了。西班牙国王1492年下令驱逐犹太人,同时下令,出境的犹太人不得携带黄金,只能携带一头毛驴和一定量的粮食。于是,被驱逐的犹太人不得不将黄金兑换成毛驴和粮食,造成毛驴和粮食价格大涨。犹太人的财产就这样被整体性地剥夺,不需要任何理由!有些犹太人试图将黄金吃进肚子带出西班牙,结果吞金丧命。
欧洲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犹太人不允许拥有不动产和实质财产,也就是说,法律规定犹太人不可以买房子,不可以拥有土地。因为不可以买房子,致使犹太人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区域集中居住,居住条件由政府决定。而因为不能买土地,决定了犹太人不能当地主,也不能当农民。同时,“其他实质财产”的内容还包含很多。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教会的统治力量下降,君主专制占据欧洲政治舞台,欧洲各国对于“其他实质财产”内容的规定也开始有所不同。但是,有一条是很明确的:犹太人不可以拥有房产。
19世纪欧洲最强大的金融家族——罗思柴尔德家族,他们也是犹太人,当然也不能例外。当时这个家族银行的总部在维也纳,负责人是罗思柴尔德家族第二代五兄弟中的老二——所罗门·罗思柴尔德,他还是奥地利政府的财务顾问。用今天的话说,属于有权有势的人物,还有大量的高层关系。即使是这样,在《货币战争》中描绘的如日中天、纵横驰骋欧洲的所罗门·罗思柴尔德也不能拥有房产,只能常年住在宾馆里!宾馆既是他的生活住处,也是办公地点。
由于犹太人受到各方的盘剥,导致犹太人的经营必须攫取足够的暴利,必须足够的贪婪,而这样的结果又继续导致社会民众对于犹太人更大的愤恨,犹太人因此成为了教会和执政者转移社会矛盾的最佳目标。
在支持德国的“道威斯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改组德意志银行和改革货币,该计划直接与原来的金融既得利益者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德国的金融既得利益者正是犹太人金融家。还需要注意的是,改组德意志银行是国际新兴金融资本对德国旧金融势力的进攻,也是美联储对抗英格兰银行的全球布局的开始,德国的债券是华尔街筹划发行的,改组德意志银行和“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都是美国人提出的,在一战以后美英争夺世界金融制高点的大战也空前激烈了。
新的银行体制和货币发行机制导致世界进入了低利率时代,与犹太人的高利贷矛盾非常激烈,同时由于犹太人的高利贷吸引了大量富余资金,银行正常储蓄受到威胁,政府的债券发行工作更受到了限制,要使改组后的德意志银行真正成为德国的中央银行,必须铲除原有的金融既得利益者!但是在所谓的西方法治国家,如何剥夺这些人的合法财产?资本家是不能给政府有侵犯私人财产的权力的,否则自己将来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所以仅仅剥夺犹太人的财产和贬低为贱民是不好操作的,最佳的策略就是利用宗教针对特殊人群的人身消灭。因此对犹太人的迫害,背后是有教会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这种力量是超越国家主权的,也只有在这样的“金融+宗教”的力量支持下,希特勒才有可能走上前台,充当屠夫。
依靠华尔街等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德国债券的信誉得到保证,从而也就保证了以这些债券为抵押发行的马克的信誉,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世界产能过剩,德国发行的这些货币从全世界换取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使德国富强崛起,同时也不会有通货膨胀。这与当今美国的手法很像。而在当时,德国的金融平衡是脆弱的,如果出现投机,确实有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空间,所以必须打击以贪婪逐利为第一目的的原有金融势力。
另外一点被忽略的史实是,由于德国在战争中丧失了总人口的10%和将近七分之一的土地,并背上了每年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1921年德国商品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因此德国战后经济非常脆弱,这让无孔不入又无比贪婪的金融犹太投机家敏锐地嗅到了暴利的味道。在犹太人的金融投机下,1921年1月31日,德国出现世界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美元与马克的比率从1921年1月的1:64,暴贬到1923年11月接近崩溃的1:4200000000000。1923年《每日快报》上刊登过一则轶事:一对老夫妇金婚之禧,市政府发来贺信,通知他们将按照普鲁士风俗得到一笔礼金。第二天,市长带着一众随从隆重而来,庄严地以国家名义赠给他们1000000000000马克或者半个便士。如此严重的货币贬值会引发怎样的仇恨情绪,不难想见。
想一下如果现在告诉大多数买不起房子的人,说把可恶的开发商给杀了,给大家分房子,老百姓肯定是欢呼雀跃的,而当时希特勒就是把犹太人给屠杀了以后给德国民众增加就业和建立了当时最好的社会保险、医疗体系——反思这样的事件,可以看到,利诱出来的民意有时候也是非常可怕的。而为什么希特勒可以这样干,就因为犹太人是异教徒,耶稣基督的仇人,屠杀犹太人不用下地狱!而换作屠杀基督徒,上帝要惩罚的。
四 灭犹背后的金融经济博弈
德国为什么从一战后的经济接近崩溃快速转变为低失业、高增长又没有通货膨胀的大好局面?通行的教科书一般回避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与德国希特勒的军国化政策和屠杀犹太人是有密切关系的。
首先军国化政策,让大量人口当兵进入军队,失业当然会大大减少;德国的农业生产自给一直是非常紧张的,而在希特勒的屠杀中,600万犹太人丧命,更多的犹太人逃往他国,结果就是把这部分人口的粮食给节省了,也让出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失业也少了。
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金融并不特别重要,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产业垄断阶段后,金融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制高点。这个掌握国家前途命脉的产业,被犹太人异教徒所控制,是西方基督教势力范围内各个阶层都极力反对的,打击犹太人金融力量的内在意义不亚于十字军东征。而在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的基础上建立的新银行体制,比之前的金银货币发行成本极大地降低了,由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实际上就是对应着利率,所以新的银行体制可以让利率降低,提供更多的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老百姓对于高利贷有着切肤的痛恨,就如当年中国的穷人对于当铺的痛恨一样。
仅仅如此就让德国崛起还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有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支持,这些经济政策也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我们都说希特勒靠犹太人的财富使德国整军备战,但是剥夺犹太人只造成财富在社会中的转移,不产生新的财富。真正使德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摧毁了犹太人陈旧的高利贷模式的金融体系,建立了现代的央行金融体系,希特勒发行的大量债券,按照中央银行间接发行货币的方式,是银行发行货币的抵押物,货币投放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比依靠金银进行抵押货币发行的方式有了巨大的进步,有了货币投放,经济就活跃了,这才是德国崛起的经济基础。
1933年8月,美国银行协会同希特勒德国就贷款问题进行谈判。美国银行同意德国延期偿还以前的贷款,并且为了德国外汇平衡有多余的外汇还债,美国的银行甚至保证今后美国在德国的全部资本和产业收入只在德国使用,并用来兴建新的军事企业或者改建原来的军工企业。一个不可思议的诡异循环出现了,华尔街借出去的钱,被希特勒拿过来,从华尔街金融资本控制下的工业托拉斯那里购买军火和技术,得到的利润又用于向德国的军工行业继续扩大投资。金钱的血液周而复始不分昼夜地流动着,结果是一端生长出了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军备,另一端美国的诸多庞大工业帝国,在艰难时世中维持甚至扩大了生产和市场,罗斯福新政能够奏效,也未尝不是多多依赖借助于此。这是一个血腥的凯恩斯政策,最后这样的军备发展只能以战争来收场。
希特勒的上台时间,是在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的末期,希特勒采取了国家凯恩斯主义,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发展军工,带动债券和货币发行,造成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希特勒上台4年,德国失业率从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GDP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德国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凯恩斯主义是血腥的,因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由足够的消费来带动,但是消费没有起来,就只有依靠战争来消费了。希特勒的国家财政政策不仅仅是发展军工,也有其他的投资,比如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比如大力资助科学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设就是在一战以后的德国,建设的目的是让德国两线作战时可以一天之内把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但是平时,这个高速公路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在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20世纪30年代,这也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根本保证。
有了这些政策的保驾护航,德国经济才得以快速地发展,但是普通德国人的收入提高没有资源供给保障,大量的投资没有社会消费能力来承接,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为了投资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新的投资就只能越来越向军工领域倾斜,因此德国进而发展到以军工为带动的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大量军工投资只有通过战争来消费,资源供给也只能通过战争解决,国家的军国化和再一次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资本的利益诉求促进了战争的到来。
同时,德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再度发动战争,也得到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支持,德国极端种族主义的兴起是问题的关键——一旦你利用极端的种族主义打击了犹太人,这样的意识形态一旦建立就如邪教产生了一样,不让你头破血流是回不了头的,更进一步讲法西斯就是某种邪教。看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间隔,前后就20年左右,也就是爸爸在一战战死,儿子又要再上战场,如果没有民间的战争狂热,再度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狂热与精神洗脑是分不开的。而英法等国之所以在战争初期实行绥靖政策,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本国人民的一战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人民的反战情绪很高,民选的政府不得不考虑选民的厌战意愿。所以反对邪教的侵蚀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能够独立思考、在思想上抵御邪教的人在社会中是不多的,也是邪教政府首要的迫害和清除对象,当这些人被迫害光了以后,这样的国家就是非常可怕的邪恶国家了。
在希特勒打击犹太人的过程中,美国获利是最大的,大批的犹太人从德国和欧洲各地逃往美国,给美国带去了大量的财富和人才。不仅仅是德国犹太人的财富流向美国,其他欧洲国家犹太人的财富、欧洲避难富人的财富、要对于战争破坏避险的私人的财富均转移到了美国。而逃跑到美国的犹太人金融家,人身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再争夺金融话语权了,比如被某些国人神化的罗思柴尔德家族,在这些变故中也是损失惨重,从此以后,这个家族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的地位,与其显赫时代也就天壤之别了。所以美国在二战中和二战后宣传人权的背后目的,是要吸引全球的富人和财富转移到美国,总有很多短视的国家不保护本国富人的财富,使本国的高端精英对于美国无比向往,这样美国就总是有借着推广人权吸纳他国人才和财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