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消費的作文800字的聯想
我的消費觀就是做理智的消費者.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我們是學生,花的是父母的錢,就要注意一方面,消費支出應該與自己家庭的收入相適應,自己家庭的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要考慮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另一方面,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否則,一方面,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買方市場,應該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要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首先,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盲目從眾是消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也是對普通消費者影響最大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因為,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並且這些心理往往相互聯系,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因此,在消費中我們要盡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的影響,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其次,要盡量避免情緒化消費.它是個人消費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費選擇的現象.往往是心血來潮、一時頭腦不冷靜,事後發現這種消費選擇並不適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費時,要注意保持冷靜.最後,要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是不斷變化與改善的,我們的選擇也要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要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就是指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嚴重短缺,我們國家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大家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去從事綠色消費,即: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希望同學們能真正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做個綠色消費者.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行為.作為精神,它是永遠不過時的.特別是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還面臨人口、資源等壓力,我們更應該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從我個人思想品德的修養角度講,有利於個人優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當然,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說不要浪費.總之,我用這些消費觀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既有益於個人,也有益於社會。
❷ 對父母說在貸款面前要面對現實的作文800字
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表演了粉筆自由落下的過程——只見他拿著粉筆,一折兩段,然後鬆手,粉筆立即掉到地上。由此,我想:用物理知識解釋,粉筆是由於地球引力才下降的。
「假如地球沒有引力」我一下覺得這個想法很幼稚,可有必要探究,於是胡思亂想起來。
假如地球沒有引力,人就在空中飛個不停,想停下來都很難。那時我們怎麼吃東西,含在口裡也不是辦法。
假如地球沒有引力,所有的東西都在天上飄,「911「事故每秒鍾都在發生,不知道得死多少人呀!
假如地球沒有引力,鋼筆水到處亂飛,白襯衫就成了藍色的了。
唉,別想了,想想都可怕啊!
❸ 以健康的消費觀抵制校園貸的作文
「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在信用卡告別校園七年後,以P2P為主的網路貸款,藉助「網路+代理」模式,正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費率不透明、授信額度過高、風控不嚴、催收方式野蠻……在便捷、低門檻背後,校園貸款存在的問題,正日漸凸顯,且開始以學生還不起款自殺等極端個例提醒風險所在。
今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某為賭球借用、冒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學生證、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別在14家網貸平台欠下58.95萬元貸款。最終,鄭某選擇從一家賓館的8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
在校園貸款逼死人命之後,我們竟然又看到了以裸照作為「抵押」來放高利貸的情況走進了校園,這實在令人心驚不已。
近日,一張帖子引爆各方熱議。帖中,雲南紅河學院一「裸貸」女生因未能如期還款,其手持身份證的照片被公開,姓名、照片、出生日期等信息一覽無遺。而據統計,該賬號近一個月來,已公布了近40名「裸貸」學生的個人信息。
那些不自愛、不懂事的「熊孩子」固然可氣,但是年輕的生命就此被逼進「死胡同」,卻更是令人心痛。
「校園貸」緣何風行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星水認為,造成網貸風靡校園的原因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方面,提前消費理念、超出自己正常支付能力和還款能力的高消費理念和需求在一些「90後」「00後」大學生中盛行。這是一部分大學生的主觀意願,但不可否認與整個社會的浮躁、社會風氣對於物質需求的誤導也有一定關系,社會對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應負責。成年人社會中的舉債行為、網路貸款的相對「容易」都會對一些心智不成熟、愛慕虛榮的大學生產生誤導。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孫楚仁則認為,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受了很多管制,進入大學之後相對比較自由,而學校的管理多集中在學業和人身安全方面,很少涉及到個人的借貸和經濟行為。由於這種家庭和學校管理的放鬆,很少有人能夠對這些借貸大學生提出有益的建議或者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其次,如今以「95後」為主體的大學生群體的個體獨立意識和反叛意識比較強。這些大學生很多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實際上其心智成熟程度不足以支撐他們承擔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往往高估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
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分期消費模式在大學生之間廣泛流行,助推了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奢侈消費。面對巨大的消費市場,各種消費金融公司、分期平台、電商等爭相布局,據報道,國內大大小小的大學生貸款平台超過100家。然而,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給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園的正常教學秩序帶來不良影響。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約佔一半,這使得大學生P2P金融服務業迅速壯大起來。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樣本中,有將近50%的學生認為逾期不還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響不嚴重或不了解。
不合規校園貸危害大
校園借貸的亂象仍然無處不在。對於有意借貸的在校大學生們來說,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借貸陷阱和虛假宣傳。很多借貸平台在宣傳時號稱「零利息」或者「免息」,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一)高額的費率
一些小的校園信貸平台,利息按日計取,一般在0.1%~0.2%之間,等額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達70%以上,涉嫌高利貸。但在宣傳上,大部分貸款平台都不會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還款額。有的網貸平台會通過設置繁瑣的提前還款條件、逾期時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讓學生支付額外費用。
(二)涉嫌違規催收
有媒體記者曾曝光了某校園信貸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別為:①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QQ通知逾期;②單獨發簡訊;③單獨打電話;④聯系貸款學生室友;⑤聯系學生父母;⑥再次聯系警告學生本人;⑦發送律師函;⑧去學校找學生;⑨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⑩群發簡訊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據報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學生就會乖乖就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手段涉嫌違規。比如,第三步打電話環節,針對合作態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會利用循環撥號系統重復撥號,直至借款人手機關機。針對上述催收手段無效的借款人,校園信貸平台會選擇外包至專門的催收機構,催收手段更顯極端。
(三)過度借貸難以防控
因為很多校園貸款平台公司是沒有納入人民銀行的徵信資料庫的,導致大學生即使有債務在身也可以同時在多個平台申請貸款。
揚州大學負責學生工作的張陟遙表示,校園貸能夠以低門檻招攬大學生,就是因為學生提供的入學資料等都是准確的個人信息,且有家庭作保證,追債容易。但多數大學生尚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因此校園貸可能觸發的風險隱患很大。
各地加強監管不良校園貸
近日,銀監會以及各地金融辦加緊了對校園貸的監管,重慶、廣州等地相繼出台了校園貸的整改措施,凸顯監管整治的決心。
8月中旬,重慶市金融辦、市教委、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明確規定,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不得以手續費、滯納金等各種名義變相發放高利貸,未經家長書面同意貸款平台不得放款。
8月30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於規范深圳市網路借貸借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校園貸進行規范。《通知》要求,必須審查學生借款用途。「除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有助於學習工作的貸款業務外,各企業不得向借款學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貸款。」並要求開展校園貸的企業必須遵循「九項」規定,包括必須保證學生信息安全、嚴禁非法催收等方面的問題。
9月7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向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下發了《關於規范校園網路借貸業務的通知》,提出「不得放鬆對借款學生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借款用途、還款能力等方面的審核;不得以任何形式隱瞞手續費、服務費、利息、逾期罰息等所有費用情況」等關於校園貸業務的「八項不得」。
隨著監管的逐步加強,校園貸行業野蠻生長的狀態必將結束。但同時,大學生也必須擺正消費觀,面對校園貸,應該衡量借貸必要性,評估借貸風險,貸款之後是否有償還能力,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
對於身陷校園借貸泥潭的大學生,應向家長和學校求助,並盡可能及時還款。同時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轉賬憑證、消費憑證、還款記錄等電子記錄作為自己的維權證據。
對於正在遭受網路平台騷擾威脅的學生,應當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反映情況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❹ 求一篇大學生個人消費調查作文800字
中學生是我們這個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觀念的轉變,個人消費也逐步增加,雖然中學生還屬於無收入階層,但在有些地方已成為消費領域的強勢群體。那麼我們的同學消費觀念如何?消費狀況到底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其中潛伏著哪些值得深思的問題?就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份簡單明了的調查問卷表,對本校同學做一次調查,共發放110份調查問卷,收回100份,整個調查過程得到同學們的支持與配合,進展順利,本文摘取幾方面作重點報告。
零用錢的來源
從來自100份中學生的調查問卷中,98%的中學生零用錢都來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長輩主動給予,很多家長可能有「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念頭,對子女的消費要求都盡量滿足,即使是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富有的家庭。在調查中,約有28%的同學表明假期有參加打工賺錢,但那遠不能用來交學費及平時的日常花銷,長期的開支主要是依賴父母,對於月零用錢,50%的中學生零用錢的數額每月在職10-50元;有42%的中學生表明夠用;30%的中學生認為「還可以」,只有28%的中學生認為「不夠用」。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給孩子的零用錢的數目還是足夠,認為不夠手的可能是花銷太大或家庭困難及家長有意限制。
關於假期打工,50%的中學生有這種想法,30%的中學生打工過,其實只要去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子勞力,所獲得的報酬都是會欣喜且倍受鼓舞的。勞動是光榮的,不勞動是不光彩的。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一個將要面對社會種種挑戰和考驗的人,樹立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財富的觀念,對於自己的消費行為不無裨益。
零用錢的流向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前中學生主要消費有兩大去向:一是買零食佔42%,充分體現了少年嘴饞的天性;二是買學慣用品佔37%,說明這些同學在享受口福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給自己添置些課外學習資料和文具用品。此外,衣著消費也佔了總消費的一定比例,盡管調查中發現相當部份中學生在購買衣服,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時選擇普通標准,但由於「更新換代」頻繁,畢竟也是一項不小的開支。玩方面的消費,在當前的中學生消費中不容忽視,佔7%。雖然是農村中學生,但有的同學追潮流,趕時髦,隨身佩帶手機、CD、MD等;有的同學迷戀網吧,把所有的零用錢都花在上網;調查中還發現人情交往也是學生中一筆不少的開支,如交朋友,生日派對,封建節日相互宴請,甚至過早地涉入愛河。人情交往太多、太頻,既耗費錢財,也影響學習。作為中學生,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要過早和過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問題。
世界上什麼事最容易?相信許多人都會說花錢,而且花錢的過程中充滿著莫名的快感,真不知道當前中學生到底想得到什麼?是自由?是快樂?抑或其他?為滿足自己的慾望,無意識地花掉不該花的錢。或許,這一代的中學生實在太前沿,遺失了本應有的那份純真,消費趨勢體現出成人化的特點,在這里真想對同學們說,保留一點純真,保存一點少年與成年之間的距離美,多花一些精力在學習上思考,多花一點時間在個人素質修養的提高上,不要浪費錢,更不要浪費青春啊!
用錢是門學問
用錢與花錢從深層次的角度理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花錢」有隨意性強,「用錢」指把錢用在必需上,充分體現錢的真正功能。從我們的調查中發現,零用錢的使用全部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計劃性、節制性不強。有計劃的只有26、7%,其他都無計劃或無節制。調查中還發現部份家長對中學生處理零用錢的態度不明朗,或許並不關注中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狀況;或許忙於工作、家務無暇顧及,聽之任之;還有部份家長把零用錢的多寡,作為激勵的籌碼,學習好,就多給一點零用錢,學習差就少給點,這樣,有些中學生為了多拿點零用錢就會採取一些不恰當的方法。當被問及如果有人向你借錢,你會借給他嗎?88%的中學生選擇看情況,說明目前的中學生在這方面的處理上還是比較謹慎理智的。對於是否捐獻給希望工程,只有5%的中學生有經常性的行為。分析其中原因,也許囿了囊中羞澀,也許對捐獻的社會意義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如果每個中學生每年捐獻10元,不知可以讓多少個西部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調查中還發現沒有一個同學能把剩餘的零用錢放進銀行儲存,由此可見,中學生的理財意識相當薄弱。
反思與建議
中學生的消費以受外界影響為主,既然外界的環境不易改變,那就只好改變自己,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有零用錢是正常的,但數額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錢,不大手大腳,應用則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貴又不實用的東西上,如購買衣服鞋襪時,不必追求名牌、時尚,應學會購買物美價廉的東西,當自己買的東西不別人好的時候,不必理會別人是怎樣看你的,只要自己堅信這樣做是對的;消費時更多的從父母的角度出發,懂得錢是得來不易的,學會節儉,用得合理,這樣才會讓父母感到放心。
對於個別中學生的高消費現象,主要原因有:青少年自尊心強。注重外表,很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評價,很在意周圍人的眼光,如認為穿的顯眼點,漂亮點,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想別人都尊重自己。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發達,中學生們對新產品、新技術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發奇心,就把錢花在這上面,以為邊走邊打著手機,十分瀟酒,風光。其實現在中學生大多設有必要購買手機,這樣做很不理智,不僅浪費,還加重家庭負擔,又容易在同學之間形成攀比的風氣,使亂消費的現象愈演愈烈。家長對子女的溺愛。現在的中學生中有不少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十分疼愛,只要開口,絕不會空手,有求必應,長此以往,輕則助長了他們的亂消費的風氣,重則使他們變得自以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慮他人處境,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❺ 求一篇有關金融危機的作文(800字)
金融危機不可怕
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使經濟變得不景氣,國內外人士紛紛地在探討如何改變經濟,使社會扭轉方向。那麼,金融危機真的那麼可怕嗎?要為金融危機給經濟帶來的局面而煩惱嗎?
有的人並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金融危機會給經濟帶來那麼一點點轉變並不重要,最總要的是每天生活的快快樂樂,充實與舒服。金融危機並不可怕。可是,有一小部分的人認為,金融危機可能會給股市、事業帶來損失,把生活排在了第二位,過的都是擔憂的日子。所以,金融危機在他們的眼中是一個可怕的東西。金融危機就真的那麼可怕嗎?其實,金融危機是不可料到的。譬如,有些商場因金融危機而改變了商品的價格;金融危機導致美元持續疲軟引發人民幣匯率升值加快;金融危機推動初級產品價格大漲導致我國進出口成本上升;發達國家經濟放慢可能導致貿易保護措施進一步加強……金融危機對社會產生的壓力並不太大。
許多人都盼望經濟的局面能夠好轉,繼續就業,把市場做大。他們都在拚命地努力著,社會的局面已經在慢慢的好轉。股市的走向好了,人們也重拾信心,走向新的輝煌。2009年陷入衰退幾乎已成定局。歐元區經濟、日本經濟等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在2009年的增長前景也不容樂觀。
由於美國經濟佔全球比重近30%,其進口佔世界貿易的15%,美國經濟衰退將導致全球商品貿易量下降,進而影響一些外貿依存度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和經濟增長。而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嚴重影響,很有可能帶來全球范圍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形成經濟復甦的新障礙。大規模救市措施,也會使本來就有巨大財政赤字的美國政府雪上加霜,一旦出現大肆發行債券、印發鈔票,勢必會導致美元信用下跌,並推高全球通脹率。
凡事都是多面的,我們盡量將壞的一面變好,多一點發現美。「其實,世界並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那麼,你漸漸地會發現,金融危機並不可怕。
❻ 關於合理消費的作文800欄位
陸游說「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正如秦朝的阿房宮,大興土木,耗費了數不盡的人力物力,最後卻在一把炬火中消失盡燼.試問,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始皇帝是否想過他所做的一切,不僅沒有帶來如長城一般宏偉的奇跡,卻築就了一代梟雄浩盪的滅亡.
歷史螺旋槳式地發展,源遠流長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現在奢侈的生活也與以往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網上風靡一時的網上購物、電視購物已成為人們消費的主要渠道,但他們不知道,在盡享這種購物足不出戶便利的同時,無形之中卻給商家剋扣了很多利潤;這難道不是一種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嗎?生活中有些年輕人經常刷光卡或刷爆卡,這些都是不合理消費惹的禍!小荷作文網 .
物慾橫流的社會里,我們常這樣想:這所謂的世界是一個風化的解體,充斥著令人發指的「導火線」.尤其在中國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式消費的奢侈風格也由此成為世界盡相追捧的方式,中國人也成為外企商場最牢靠的奢侈品的消費者!小 荷 作文網 .
憶往昔者,合理的消費在中國古代能讓帝王穩固江山、安康國民,減少對人民的苛捐雜稅,體恤百姓疾苦.在現代,合理的消費方式能讓你學會更好地去理財,做一個樸素從儉的人,從而克服虛榮心,抑制自己的浮躁輕狂!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合理消費,似乎成為一個作為現代中國最為困難的抉擇.但實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在這個風化的解體世界中,中國若想有更好的立足之地,唯有合理消費才是發展的突破口!
英國的培根也曾說過「節儉是美德」,而列夫·托爾斯泰為此補充的便是「這是比其他一切更重要的品格.」現在我更加堅信不移的是不合理的消費定會引發趣味性的腐化,如同歷史因奢靡而引起的笑料糗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每一個中國人都團結起來,為祖國的社稷而合理消費,那麼中國定能擺脫「風化的解體」這個代名詞,從而更好地、更強大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合理消費例子
1、畸形消費,即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
2、豪華型消費,即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
3、炫耀消費,即把高檔消費當作現實社會優越感和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4、懸空消費,即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
5、情緒化消費,即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❼ 防止不良校園貸款作文1500字
2016年以來,從大學生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跳樓自殺,到「裸條」借貸,校園借貸,特別是校園網貸持續引發外界關注。校園貸是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產物,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網路貸款。如今多個平台深入到了各個大學的腹地。有媒體報道稱河南一大學生欠貸60萬跳樓自殺,南都也曾報道江蘇常州女大學生裸條借貸500元,周息30%,利滾利欠款5.5萬元。 大學生存在很鮮明的消費特徵:對手機、數碼電子產品渴望;品牌意識強,追求名牌;人情、旅遊、娛樂等需求旺盛;受環境及廣告影響易沖動消費;易於接受分期消費理念。過低的門檻審核,說明這些平台在對貸款人的風險評估上存在不嚴格,不負責的行為。一旦出現無力還錢的現象時,他們必然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措施來「催還」。作為一名學生,很難對抗這些暴力行為和措施。
校園不良貸款的幾大套路 目前,校園借貸平台多如牛毛,但總的說來可以分為「兩大模式,三種玩家」。 兩種模式,即分期消費貸和小額現金貸。具體說來,前者和銀行信用卡類似,屬於提前透支消費。這些平台的盈利來源主要有兩類,其一是向借貸者收取利息,其二是與商家合作獲得分成。目前,很多智能手機廠商都引入了這些校園分期平台,搶奪學生用戶。後者則是抵押貸款,比如以「裸條」為抵押進行貸款,借貸者可以直接獲得現金,放貸者則收獲高額利息。 校園貸瘋狂亂象已經引發管理層高度注意,**和教育部為此專門制定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專家認為,校園貸監管勢在必行。「裸條」入侵校園 不久前,「裸貸」一詞突然躥紅,成為互聯網熱詞。一些女大學生手持身份證的裸照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而她們其實是一些逾期無法償還貸款的網路借貸平台的借款人。和其他普通借貸方式不同,這些受害人不需要提供額外的擔保—除了前文提到的手持身份證的裸照之外。至於借貸金額,則可以達到500~50000元人民幣。 據媒體調查,放貸者通常是在一些校園QQ或微信群中發布借貸信息招攬生意,走《借貸寶》等平台發放貸款。在《借貸寶》平台中,借款人採用實名方式,而放貸者則屬於匿名。借貸交易時,借貸雙方甚至不用見面,而是通過網路視頻遠程完成認證。借貸者需要手持雙方事先擬好的借條,以及自己的身份證拍攝裸照和視頻—這便是傳說中的「裸條」。如超過一定期限未能還款,放貸者便會將借貸者的裸照公布。
❽ 作文對貸款消費看法
歲月的巨浪拍打著記憶的礁石,破碎了,散作一團白沫,潮起潮落,遺棄了躺在沙灘上的貝殼。大海就在眼前,可再也回不去了,只好獨自品味其中的孤獨。一如歲月之流把20歲的小舟擱淺,美妙韶華,定格成年齡深處那淡藍的風景。乘著這艘小船我駛向一個叫大學的彼岸……
平靜有序的大學生活在我的生命中已展開兩個多月了,每月奔忙於課堂,食堂和圖書館之間,當自己完全地浸淫於知識的海洋中時,心底湧起的是一份滿足和恬然;當自己漫步於校園的林陰小徑時,呼吸著屬於校園的空氣,滿足於校園的一草一木,我常常會忘窮情於其中,也是就在其中存在著另一些「不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