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的根源:
1、追求發展速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導致的投資沖動和利益驅動;同時伴隨投資拉動型的通貨膨脹;
2、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導致的消費需求增長過快,同時伴隨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
3、投資沖動、利益驅動與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單獨作用或聯合作用並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經濟泡沫漲大到極限時必然會破裂,必將造成資金供給短缺,正常的資金供應鏈條斷裂,進而引發連鎖反應,先從金融領域爆發信貸危機和信用危機,之後就會引發實體經濟產能過剩危機,企業大規模破產倒閉,勞動力大量失業,導致購買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惡性循環。
經濟危機的實質或本質
經濟危機的實質或本質是舊的生產力產能過剩與供給過剩,有效需求飽和與不足;要擺脫經濟危機,使經濟復甦,需要適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時必須開發、創造新的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戰勝經濟危機。
這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
這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人借錢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造成的惡果。在過去幾年裡,美國借中國、日本的錢給美國人消費;借未來的錢維持現在的消費,造成虛假繁榮。由於美國人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導致石油、煤炭、礦石、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瘋漲,造成經濟生產不堪重負,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虛假泡沫破滅,先由次貸危機、房地產信貸危機、金融危機逐步釀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金融危機的根源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長期利用實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資和消費造成虛假的經濟繁榮;世界金融體系存在致命的缺陷,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貨幣政策的制定權掌握在金融寡頭的手中;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資本為了控制世界,為了掠奪財富和資源,蓄謀已久,惡意操縱經濟周期,興風作浪,渾水摸魚,趁火打劫。
還有一個原因是,布希總統窮兵黷武,發動伊拉克戰爭,造成巨額的財政赤字,不得不靠舉債過日子。試想,一個人如果長期借債,無力償還,又大吃大喝,瘋狂消費,能不陷入經濟危機嗎?
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
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美國全民瘋狂地爆炒股票,因而導致股票市場泡沫破裂進而引發曠日持久的經濟大蕭條,造成股票市場崩盤,銀行大量倒閉,實體企業大規模破產,國民大批失業,使整個經濟體系陷入山體滑坡、泥石流傾瀉、江河絕口、堤壩崩潰式的災難之中。
應對危機的策略
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都是產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在下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中搶佔先機、有所作為、開拓進取、發展壯大。兩千年前老子曾經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極好機遇,要變危機為機遇。
這次經濟危機來勢兇猛,誰都躲不過去,是繼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堪稱百年一遇。今年是1929年大蕭條式經濟危機80周年紀念。80年來一次大輪回,歷史何其相似。
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發展一段時期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和供給過剩,造成市場飽和與有效需求飽和。市場經濟具有周期性不僅是正常的現象和規律,而且是推動技術進步、推動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換代革命的內在的強大的動力,沒有經濟危機的壓力和動力我們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燈照明、馬車運輸、用長矛大刀對抗洋槍洋炮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小農經濟時代和計劃經濟時代不會發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但是卻會發生供給短缺、飢餓貧困的生存危機。
在當前復雜的、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情況下,尤其是面臨百年一遇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要作出准確的判斷和決策,領導者不僅要依靠本人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不僅要依靠領導成員集體的智慧和經驗,而且要依靠各行各業的專家,依靠各種專門的決策研究班子,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包括反對意見,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依靠知識和信息以及在實踐中反饋來的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立足現實兼顧未來,進行綜合分析、統籌規劃、反復論證,採用新的理論和方法,進行集體的研究,才能提出可行的方案,慎重地作出正確的對策。寧可慢,不能濫。處在十字路口,要一看二慢三通過。開汽車因超速導致交通肇事造成的損失,比因等信號晚一分鍾到達目的地造成的損失要大得多。
堅定信心、集思廣益、採取有效措施,力爭早日戰勝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社會各界面對經濟危機不必杞人憂天、驚慌失措;要泰然處之、從容應對、統籌兼顧、措施得當,聰明的人會把危機看成機遇。經濟危機的實質是舊的生產力產能過剩,有效需求飽和與不足;要擺脫經濟危機,使經濟復甦,需要適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時必須開發、創造新的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戰勝經濟危機。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都是產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在下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中搶佔先機、有所作為、開拓進取、發展壯大。兩千年前老子曾經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極好機遇,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這次堪與1929年相匹敵的經濟危機,將導致很多棘手的問題,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備,提高抵抗風險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練好克敵制勝本領,提升核心競爭能力,提升國際競爭能力,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http://blog.sina.com.cn/cnlnsylyx
『貳』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那次貸危機是怎麼體現這一點的
你說的這個經濟危機的定義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定義吧? 當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一定會出現經濟危機,從而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呵呵
其實現在大家不在用這個定義了。凡是對實體經濟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使的消費者和投資者喪失信心的危機都可以說是經濟危機 比如97亞洲金融危機 那也是經濟危機 這次次代也是一樣的
都是金融領域出了問題。
『叄』 房貸為什麼在新政時期有利於緩解經濟危機,而當前卻引起了次貸危機
次貸是次級按揭貸款,是給信用狀況較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相比於給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優利率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利率更高,這個可以理解吧?你還錢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錢給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風險大,收益也大嘛。放出這些貸款的機構呢,為了資金盡早回籠,於是就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債券,類似地,次貸的債券利率當然也肯定比優貸的債券利率要高咯。這樣呢,這些債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還有其他基金的青睞,因為回報高嘛。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怎麼說呢?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這個也容易理解吧,因為那些人信用狀況本來就差,收入證明也沒有,其他負債也重,還不起房貸也是容易發生的事情),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好了,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難說賣不賣得出去,因為房地產市場萎縮,有價也沒市)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舉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撥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這個數字真的是巨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期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但次貸風暴引起的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各國資金流動性。簡單的說,在當前次貸問題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各銀行自然收緊信貸,避免放貸,這就導致銀行間短期同業拆解利率大漲,換句話說,大家都不想把錢放出去,因為也搞不清楚其他銀行因為次貸的損失會多大,財務狀況如何,所以就把同業拆解利率調高了。那反過來,同業拆借利率很高,導致資金籌集的成本大增,所以連銀行自己都不願意從其他銀行借錢。所以資金的流動性就大大降低,這個是有很大風險的,對本國各行各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籌集都有很大影響。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動性突然緊縮,所以就向市場緊急注入巨額資金。各國央行在數日內向市場注入超過三千億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銀行提供比市場上同業拆借利率要低的無限額拆借,這樣就可以把同業拆借利率壓下來。但這樣的舉措,又會進一步地向金融市場表明次貸危機的嚴重性。例如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向市場注入巨資保持流動性,是自9·11恐怖襲擊來的首次。
危機是否進一步擴大,就要看各國各銀行到底關於次貸的損失有多大了。
總體上看,次貸對於中國的影響甚少,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幾乎是對外隔絕的。中國五大銀行投資美國次貸的數目甚少,目前估計他們總共的損失大概才 50億人民幣,所以理論上對中國的影響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貸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即便中國自身的直接損失很少,但外部環境導致美元的幣值,流動性波動極大,對國內的影響也不容低估。
『肆』 經濟危機可能取得的最好結果是什麼
有一種可能就是你有防彈經濟危機,通貨膨脹,你的房貸數額是不變的,這樣的話,你就抵禦住了經濟變化
『伍』 兩次經濟危機貨幣政策的比較
權威回答:
為何在1929年美國首先爆發經濟危機,以下是我的解釋:
第一點:關於經濟大蕭條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最早解釋到這一點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他認為市場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策略來刺激需求,從而帶旺經濟。這一點成為了五、六、七十年代時人們普遍的看法。現任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認為是因當時美國興起了消費借貸所致。持續性的借款終使美國人個人債務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費熱潮也就在大蕭條時期結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則認為是當時美國政府在大蕭條前對經濟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對銀行的管制,使銀行無法對貨幣需求做出反應,在通貨緊縮下導致經濟大恐慌。
當時世界經濟還未擴張到世界規模,在世界范圍內還未有一種穩定可靠的經濟模式可循。世界性的經濟市場還未出現,雖然有人講1929年經濟危機是由蘇聯的木材引起,但是實際是美國的借貸過盛,銀行反應不及時為根本原因。其前提是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與美國都有擴大消費的傾向,違反了市場經濟規律,造成生產過剩的原因。
本次經濟危機因為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造成的。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風暴、次級按揭風暴)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他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將貸款證券化背後的財務風險計算頗為復雜,通常得先分析被證券化的那一堆貸款案過去類似貸款案例之風險,計算出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
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他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美國有許多中小型的銀行,因為資金有限並不想等二十年後才回收房屋貸款,所以樂意將手上的房貸債權轉賣出去,而且銀行也急著把錢放貸出去不然自己會被利息支出壓垮。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屋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總結:兩次金融危機的發源都是起於美國,都是因對銀行系統,投資銀行系統監管不力,造成貨幣總量過剩,產生泡沫經濟,影響了實體經濟。過分放鬆的貨幣政策貽害無窮。
『陸』 經濟危機時期,是否適宜提前還房貸
不適宜
1、錢總是在自己手裡比較好,正好非常時期,什麼時候出現點什麼問題,如果自己手裡流動資金不足,再去借估計就難了
2、股市什麼的正是調整期,是趁低吸納的好時期
3、利息依然在調整,有觀望的價值
4、經濟危機可能會導致房地產、許多產品低價處理、甚至會低於市場價許多,手裡沒點現金,撿便宜都撿不到了
等等
『柒』 經濟危機時的消費和積累
影響銀行利息的因素比較復雜,如果簡單地從社會貸款需求和社會資金供給的角度考慮,可能銀行的利息是傾向於下降的,因為危機使得投資機會減少資金迴流沉澱在銀行體系中,更何況社會資金多年積累下來已是十分充裕。
但由於危機的影響,銀行貸款的風險意識會提高,貸款趨於謹慎,這不是利息降低能解決的問題。有相當的貸款給予了國企和政府項目,中小企業貸款仍然有難度(所謂擠出效應)。
所以危機只有政府看得見的手能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商業銀行市場運作的作用有限。銀行利息上升的空間是沒有的,而下降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當然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降息是有可能的。
可惜目前的態勢是世界各國已經沒有多少降息空間,可見世界范圍內資金尚是充裕、甚至是過剩的,只是出於謹慎,商業銀行普遍惜貸。
『捌』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這個時期做什麼比較賺錢
金融危機指的是與金融相關的危機,也就是金融資產、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的危機,如股災、金融機構倒閉等。上述的個案金融危機國內外時有發生。但根據不同的市場和國家,如果個案危機處理不及時、不好,很容易演變為系統性金融危機。這次美國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列子。次貸只是美國這棵金融大樹上的一個分枝,它的斷裂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導致整棵大樹幾乎全面倒塌,整棵大樹的倒塌又導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
相對於給資信條件較好的按揭貸款人所能獲得的比較優惠的利率和還款方式,次級按揭貸款人在利率和還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並遵守更嚴格的還款方式。這個本來很自然的問題,卻由於美國過去的6、7年以來信貸寬松、金融創新活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這樣一來,次級按揭貸款的還款風險就有潛在變成現實。在這過程中,美國有的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縱容次貸的過度擴張及其關聯的貸款打包和債券化規模,使得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次級按揭貸款違約事件規模的擴大,到了引發危機的程度。
這次金融危機就是由次貸危機引起的。次貸危機發生的條件,就是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停止上漲。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知道,次級按揭貸款人的資信用狀況,本來就比較差,或缺乏足夠的收入證明,或還存在其他的負債,還不起房貸、違約是很容易發生的事。但在信貸環境寬松、或者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放貸機構因貸款人違約收不回貸款,它們也可以通過再融資,或者乾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即可,不虧還賺。但在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下降的情況下,再融資、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就不容易實現,或者辦不到,或者虧損。在較大規模地、集中地發生這類事件時,危機就出現了。這次金融危機就是由次貸危機引起的。
『玖』 經濟危機期間 還貸款好不好
這要結合你自身的要求
比如你繼續這筆貸款創業或是做其他用途,你就沒有必要還貸
如果你現在的資金很充裕,現在還貸也未必是好事。因為金融動盪以來,人民幣對內由於通貨萎縮相應是在升值。如果貸息不變,還貸還是等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