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汽車發展史、現狀、前景
汽車的發明和福特的興起
汽車的發明史,是人類文明史中,最令人驚嘆莫名,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子。僅僅在100年前,汽車還只是馬戲團里令人激動不已的怪物,而今天已有2.5億輛汽車在各地的公路上賓士著。數百萬人在利用汽車謀生或旅行。汽車是那樣巨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以至於今天的人們甚至不能想像,一旦離開了汽車,人們將怎樣去生活。
在汽車發明史上,有一些日子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在人類歷史上,第一部以自身動力行駛的交通工具是蒸汽車,它是用蒸汽引擎來推動的。1769年,法國陸軍上尉古納製造了一輛三輪蒸汽牽引機,用來拉大炮。在1770年最初使用時,時速僅達5公里。載人的動力車輛是英國人發明的。1801年,英國發明家特里維希克製造了一輛四輪蒸汽篷車。1830年初期,佳尼爵士製造了一輛六輪蒸汽馬車,其最高時速達24公里。到1830年中期,英國的蒸汽馬車已經成為一般載客的交通工具了,有的甚至能載客多達22人之多。
美國蒸汽機車的發展,起源於一位名叫伊文思的發明家和蒸汽機工程師。1805年,伊文思完成了一輛由蒸汽機操作的挖泥機。這輛挖泥機重16噸,是目前所知的第一輛行駛於陸地及水面的動力機器。許多美國的發明家在19世紀晚期開始試驗製造蒸汽機車,其中,最成功的有卡哈特、道奇、羅普。數百家美國汽車公司製造的蒸汽車中,最有名的是由多伯爾、史坦萊雙胞胎兄弟所製造的蒸汽機車。由於難以起動及操作,使蒸汽機車顯得不合實際應用,蒸汽鍋爐所產生的蒸汽太緩慢不適合長途旅行,並且,許多人害怕駕駛開放式熱鍋爐的蒸汽機車。
1890-1900年,電動車在美國非常流行。電動車以其安靜和容易操作而走紅一時。但是,因為它的時速僅32公里,且行駛80公里必須充一次電,也很令人頭疼。因此,在汽油引擎發明後,電動車就不再為人們所喜愛了。
1860年和1885年在汽車發明史上是兩個該大寫特寫的年頭。1860年,法國發明家李奧製造出一個單缸的內燃機引擎。1863年,李奧將他所製造的內燃機引擎裝到了車輛上,這部車子在2小時內行駛了10公里。於是內燃機引擎(又叫汽油引擎)汽車取代了蒸汽車和電動車。今天汽車所用的這種引擎是1885年最早於德國製造的。那一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本獲分別成功地製造出汽油引擎。戴姆勒用他的引擎推動了一部兩輪的摩托車,而本茨則將引擎裝到了一輛三輪汽車上。
現代汽車的原型是在法國發展出來的。拉伐索及潘哈特倆是一家馬車公司的合夥人,在1890年製造了他們的第一輛汽車。第二年,製造了第一部前置汽油引擎的汽車。在當時,這輛汽車和其他早期的汽車一樣,都是使用鏈條帶動後輪的。1898年,雷諾以驅動軸代替了鏈條,這是汽車史上的一大改進。
1890年的較早的時候,有許多美國的發明家在試驗用於汽車的動力,其中還有許多人宣稱他們製造了第一輛汽油引擎汽車。這些人中有蘭勃特、哈里斯等,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杜里埃兄弟,即查爾斯和弗蘭克是製造第一輛汽油引擎汽車並且獲得成功的人。那是1893年,但是在其後的實驗中,這輛汽車被損毀了。1895年,杜里埃兄弟建立了美國第一家製造汽油引擎的汽車工廠。
1894年以及其後的幾年,是汽車由實驗室走向街頭的關鍵時刻,美國的汽車製造業的先驅者們紛紛在汽車史的舞台上亮相。1894年埃爾伍德·海恩斯設計了早期的美國汽車。1896年,福特及查爾斯·金在美國的底特律駕駛他們的第一輛汽車到處轉悠。福特試製成功了第一輛「四輪車」,因而被稱為「給世界裝上輪子的人」。同年,曾發明蒸汽車的歐地也製成了他的第一輛汽油引擎汽車。亞歷山大·溫頓也實驗成功了他的汽車。美國汽車製造業的先驅們,在其後汽車工業大發展中都成了極有名望的家族。
今天,美國的「汽車王國」底特律,匯集著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部,而福特家族的發家史,可視作是汽車工業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在汽車發明史上,亨利·福特(後來被世人稱為福特一世)是個該大寫特寫的人,盡管亨利·福特稱不上是個發明家,盡管亨利·福特的成就是建立在他人工作基礎上的。
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上第四大公司。它創建於1903年,現在有職工50多萬人,在國外擁有200個企業和分公司,每年生產和銷售各種汽車和卡車510多萬輛,還從事飛機、坦克、雷達、彈道導彈、軍用衛星的研製和生產,並且兼營其他工業生產。1987年,福特公司的贏利為46億多美元,成為世界上創利最多的公司。而這一切,都是從一文不名卻又極具天賦的亨利·福特的創造開始的。
1863年7月30日,亨利·福特誕生在密歇根州韋思縣一個富裕農民的家裡。亨利7歲時開始修鍾表,並由此而顯示了愛擺弄機械的天才。他曾經在拆弄一台脫谷機時,差一點把手指頭打掉。做實驗的蒸汽鍋爆炸時,將他的嘴唇給炸去了一塊。1876年的一天,年輕的亨利·福特和他的父親一起坐馬車去底特律時,亨利看見一輛蒸汽車靠自身的動力朝他駛過來。後來,亨利把那天看作是他對改裝發動機產生重大興趣的一天。
1899年,亨利·福特在得到了威廉·墨菲等的資助下,於8月15日宣布成立底特律汽車公司。這是底特律最早的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它擁有的資本加起來,足有15萬美元,這在當時的美國汽車業中是首屈一指的。亨利·福特在製造了那輛四輪車之後,竟能在3年的時間里,把底特律企業界的主要支柱糾集在身後,作為後盾,這真是個奇跡。1900年1月12日,他推出一種全新的車子--一種以汽油作為動力的送貨車;高高的車身,黑色而鋥光發亮的外殼,側面平坦,車的前部伸出一個有罩的可坐2人的坐台。
1903年6月,福特汽車公司正式開業。1903年7月15日,第一位顧客買走了一輛A型車後,就成為人們大批爭購福特汽車的開端。l年以後,福特汽車公司就把本錢賺了回來。1905年初,福特汽車公司每天有25輛汽車出廠,同時又有供組裝25輛車的部件運進廠來。福特汽車公司還建立了一個代理人銷售網,推銷亨利·福特的汽車。亨利·福特汽車公司自成立後,就開始採用奧斯倡導的大批量生產方式。這時,亨利·福特的999號車已超越了溫頓。而由於奧斯和奧斯摩比汽車公司的內部摩擦,給亨利·福特提供了製造汽車的百年不遇的大好時機。
作為美國現代汽車工業的「開山鼻祖」的福特,還在1929年創建了福特博物館。色彩斑斕的福特博物館佔地73畝,這里原來.是大發明家愛迪生的研究所,它包含著六大主題:汽車及汽車工業的演變;為駕車人服務的路邊商業及娛樂設施的發展;消遣性駕駛;汽車廣告對文化的影響;汽車設計的美學影響;以及如何使你的汽車具有自己的風格。內中展出的各式各樣的汽車,是美國這個汽車大國歷史家珍的敘述。無論是最老式的水輪、無頂篷的汽車,還是首輛在月球上行駛的汽車,無不透露出人類改變自我、征服自然的勇氣和能力。
B. 汽車消費信貸的起源與發展
世界汽車保險的起源與發展
國外汽車保險起源於19世紀中後期。當時,隨著汽車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出現與發展,因交通事故而導致的意外傷害和財產損失隨之增加。盡管各國都採取了一些管制辦法和措施,汽車的使用仍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引起了一些精明的保險人對汽車保險的關注。
C. 關於美國汽車消費信貸研究的問題
美國消費信貸的主要提供者有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儲蓄機構、信用社以及非金融機構等。眾多的消費信貸提供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授信機構通過高科技手段,使許多消費信貸決策可以在幾秒內做出,較復雜的家庭資產抵押決策一般在幾小時內就可做出,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商業銀行。根據美聯儲統計,自1946年起美國的商業銀行就攫取了全美消費信用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截至2007年底,商業銀行持有31.5%的總消費信用貸款。
財務公司。美國的財務公司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附屬於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由商業銀行持有的財務公司以及獨立的財務或私人貸款公司。比較著名的大型企業附屬財務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車承兌公司、克勤汽車信用公司、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及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其中,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和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均屬全美最大的信用卡提供者。
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由會員將各自的資金集中起來並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相互提供貸款,貸款業務主要包括小汽車、卡車貸款,船隻、娛樂、車輛貸款,助學貸款,住宅裝修貸款,住宅權益貸款,住宅支票信用額度,首次住宅貸款和二次住宅貸款,壽險和傷殘險信用,循環信用( 開放性) 等。
儲蓄機構。在1980年之前,美國的儲蓄機構和互助儲蓄銀行只允許將其小部分資產投放在消費貸款中,這一限制大大制約了儲蓄機構的消費業務。隨著法規監管的放鬆,儲貸機構迅速成為消費信用市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其市場份額從1979年底的3.7%達到了1987年和2005年的頂峰9.8%。不過隨著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到了2007年,儲蓄機構的市場份額又跌落至3.56%。
證券化資產組合。證券化資產組合就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目前美國3/4以上的汽車貸款靠發行資產證券提供。
此外,美國的一些非金融企業,諸如大型零售商、石油公司(加油站)等也可以通過發行信用卡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多元化的消費信貸機構不僅有效促進了市場競爭,也使消費者有更加充分的選擇。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的供給方面貸款主體單一。1998年,央行頒布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只允許經央行批准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就汽車信貸來講,我國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主要機構是國內商業銀行,其貸款規模占整個市場的95%以上,而汽車集團財務公司等專業汽車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剛剛起步,業務量微乎其微。
三、消費信貸業務
在美國,消費信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的區分。狹義的消費信貸包括:個人信貸額度、無抵押個人貸款、個人資金周轉貸款、房屋整修貸款、學生助學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債務重組貸款、汽車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 廣義的消費信貸除了上述類型外,還包括房地產抵押信貸。美國消費信貸品種豐富、全面、靈活,並且不斷創新。特別是通過消費信貸證券化的作法使得消費信貸機構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提高流動性、增強盈利性和分散金融風險,進一步促進了消費信貸的快速增長。
盡管我國的消費信貸近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商業銀行仍是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的主要提供者,消費信貸業務所佔比重很小。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占銀行貸款額的比例還不到5%,而美國已經達到了60% 。並且消費信貸品種單一。貸款程序繁瑣,利率機制比較僵化,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四、信用制度體系及風險管理
美國擁有專門的信用報告機構,主要有兩種形式:消費信用報告機構及信用調查機構。消費信用報告機構擁有獨立的計算機資料庫,涵蓋整個北美洲近1000萬個信貸消費者的檔案,保持著6億以上的賬目,資料庫近10億位元組的資料,每天約有200萬信用報告產生,接受上萬起消費者查詢。這種機構在美國主要有3家,即Experian信息服務公司、Trans聯合公司及Equifax公司。信用調查機構主要提供包括消費者性格、聲譽、生活方式及其他個人特徵的調查性信用報告,其資料通常來自於面試調查和其他傳統方式。
美國的消費信貸機構具有一套比較嚴密的風險管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有效利用信用機構的個人信用資料,嚴格把好消費信貸入口關;二是充分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時監測消費信貸資產質量;三是強調風險審核與風險組合控制,實現信貸管理的橫向制約;四是重視信貸文化和風險控制文化的建立與培養,從業務拓展的源頭控制風險;五是實行消費信貸的精細化管理,有針對性地防範各類風險;六是建立業務自我評估體系,對貸款風險進行預先警示;七是充分發揮信貸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從整體上把握風險的控制與防範;八是講究消費信貸風險控制與防範的操作技巧,在具體操作程序上控制風險;九是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收不良貸款。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消費信貸具有貸款規模小、筆數多的特點,在國內個人和企業金融信用體系沒有建立和不完善的情況下,銀行只能逐個審查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狀況,加上法律體系對失信者的懲戒機制不到位,貸款機構的風險管理成本很高。就我國汽車消費信貸來說,目前,銀行和經銷商的消費信貸業務主要依靠保險公司提供的信用保證保險來實現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信用調查往往流於形式。更為重要的是汽車屬貶值型動產,折舊率高,易於隱匿和移動,作為抵押物品較難保全,加上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緩慢,回收車輛的處理變現困難,在目前國內汽車價格不斷下調的情況下,貸款汽車的現實市值往往低於貸款余額,誘發消費者以車抵貸,逃避還款的情況。實際上,沒有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無論怎麼提高擔保費率,都難以有效控制道德風險。
五、消費信貸過度發展的負面教訓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相關制度建設和金融創新,美國消費信貸業務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在大幅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帶動美國經濟持續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信用膨脹和金融風險的積累。當前的金融危機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消費信用過度膨脹的結果,值得我們從中汲取教訓。
(一)在刺激居民消費的同時防止出現信用消費的過度膨脹
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消費需求不斷膨脹,無論房地產抵押貸款還是普通消費信貸增長都達到空前水平。以信用卡為例,債務總額從1980年代的548億美元增加到近年的8000多億美元,占個人收入比重從2.7%提高到8.9%。同時,美國家庭儲蓄率一路下滑,從10%降到近年的負值。長期的過度消費和債務積累使得美國經濟增長逐漸偏離了可持續的軌道。
(二)在鼓勵消費信貸金融創新的同時注意防範金融風險
依據美國的發展經驗,消費信貸業務一般具有3—8年的風險滯後期。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上漲的財富效應和普遍的樂觀情緒,使人們更容易忽視風險,消費信貸業務快速膨脹和大規模消費債務證券化往往會導致金融風險的快速積累和擴散。一旦經濟進入景氣下行周期,資產價格下降、失業率上升,會明顯縮減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經濟繁榮期積累的高負債導致的巨大市場風險,容易引發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可見,我們在關注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要加強對消費信貸的風險控制,防止其對資本市場的巨大沖擊
D. 發達國家的汽車金融公司發展情況國內的發展情況
汽車金融是主要在汽車的生產、流通、購買與消費環節中融通資金的金融活動,包括資金籌集、信貸運用、抵押貼現、證券發行和交易以及相關保險、投資活動。它是汽車製造、流通業、服務維修與金融業相互結合滲透的必然結果。
在中國汽車金融尚處萌芽階段,而在國外,汽車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場考驗中成熟壯大,發達國家的貸款購車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個國家有38.2%的用戶是通過貸款買車的,汽車金融公司已經成為汽車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當一國人均GDP達到700美元時,便開始進入汽車消費時代。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這是《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後中國首家汽車金融公司,標志著中國汽車金融業開始向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主導的專業化時期轉換。隨後又有福特、豐田、大眾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相繼成立。2004年10月1日,銀監會又出台了《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以取代《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汽車消費信貸業務。中國汽車消費信貸開始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保險公司的車貸險業務在整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作用日趨淡化,專業汽車信貸服務企業開始出現,銀行與汽車金融公司開始進行全面競爭。
截至2007年底,中國汽車金融公司主要有9家,其中3家為中外合資,6家為外商獨資。截至2007年12月底,已開業的8家公司資產總額284.98億元,其中:貸款余額255.15億元,負債總額228.22億元,所有者權益56.76億元,當年累計實現盈利1647萬元。
金融服務是汽車產品流通和消費的潤滑劑,對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私人用車的銷售中有70%是通過貸款方式銷售,而中國貸款銷售僅占汽車銷售的20%,還遠遠未達到這個比例。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將達到1500萬輛,整個市場銷售額至少會達到15000億元,即使未來20年中國信貸購車比例只有國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車金融業也將有5000多億元市場容量。在此背景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中投顧問2008-2009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E. 我國汽車消費信貸的現狀及前景
汽車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潛在的汽車消費慾望轉化為現實的消費需求的可能性。但由於信用體系的不完善,致使中國汽車金融市場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汽車金融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要加快發展和擴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有條件的汽車供應商建立面向全行業的汽車金融公司,引導汽車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使汽車消費信貸市場規模化、專業化程度顯著提高,風險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如果說2003年與2004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分別是「井噴」和「低迷」的一年,那麼2005年對於中國汽車市場而言,可以說是平穩發展的一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在這一年創下歷史新高,總量達到570萬輛,其中,轎車產量295.84萬輛,年增長26.9%。
盡管去年我國汽車產銷增幅較大,但是汽車消費主要還是靠現款支付的,仍有巨大的購車需求由於得不到信貸支持而不能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汽車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潛在的汽車消費慾望轉化為現實的消費需求的可能性,並最終影響到我國汽車產業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銀行對消費者汽車信貸支持的現狀
2005年,對於不少准備買車的消費者而言,貸款購車越來越難了,這並不是因為銀行貸款壓力小,而是由於如果投放不當則可能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多。兩三年前盛極一時的「零首付」提車,導致的是接踵而來的車貸大面積呆賬、壞賬。但是,在豐厚利潤的誘惑下,商業銀行並沒有由於巨大的信用風險而徹底放棄這項業務,他們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對於大多數商業銀行而言,他們也知道杯弓蛇影並不足取,從而在採取手段控制違約風險的前提下,他們恢復了汽車信貸業務。目前各家銀行都提高了貸款審核力度,從而有效加強對貸款人的信用監察力度。相比以前,現在從銀行直接貸款購車的手續要繁瑣的多。
其次,有些商業銀行既想在汽車金融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又想有效控制風險,降低不良貸款比率。他們選擇了與國外汽車金融巨頭合作或者直接入股籌建汽車金融公司的做法,同時還有一些商業銀行選擇了與某個汽車生產商合作,。
我國汽車消費信貸目前的主要問題
汽車金融服務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尚短,且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沒有一套較為完備的國外經驗供我們參考,因此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信用體系與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在我國,信用體系還不完善,很多人由於其短期行為而違約,致使汽車金融市場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汽車金融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在存在問題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各方面為改善這些問題作出的努力。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2005年11月表示,我國現有的央行徵信系統已經收錄3500萬人的信息,涉及貸款金額2.14萬億元,目前2.14萬億元這個數據和我國相關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基本相當,意味著我國個人徵信系統的覆蓋面已經相當完全,將來這樣個人信息系統涵蓋的人群有望達到3億人口,同時,農信社、外資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也將逐步加入這一系統。
F. 國外消費信貸發展的現狀
信貸這塊,全環領先的是「韓國」,只要是韓國公民拿著一張身份證即可去信貸公司領取小額貸款,而且速度只需要二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