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大学生超前消费和大学生贷款现象
大学生超前消费和大学生贷款现象不可取 亟需树立正确消费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5.3%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00~2000元。77.8%的受访大学生称身边透支消费普遍。关于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原因,63.7%的受访者认为是受超前消费观影响,62.0%的受访者直言是攀比心虚荣心作祟。88.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亟须树立正确消费观。(中青在线刊载,2016年10月11日)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充满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学校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社会经验不足,思想相对单纯,在这个充满了物质诱惑和物化价值观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进行着自身和外界的价值选择博弈。
外在的世界给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便易的消费工具,让一些大学生面临着校园贷款困境、信用卡过度透支等等现象问题,它们成为了现实中大学生群体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在这个旋涡中,许多的大学生还是有着自己的反思,并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着一拨又一拨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客观构造出了上述的调查结果。
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经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多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校园的教育与现实脱节,并未能将这一客观状况广泛深入地融入相应的课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没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预警打预防针的作用。我们只是在提正确的消费观,认为超前消费带来了很多困境和问题,因此是不对的,那么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呢,并未能获得系统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养子女上大学,将生活费打给了子女并非就结束了任务,引导和督促子女正确地使用资金,是比钱本身更有价值意义的事项。三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群体办理信用卡等具有资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时把关偏松,未能从严,让许多大学生在不具备正确消费观和资金偿还能力的情况下透支消费,从而将负债转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贷平台降低门槛,放低行业标准,为谋取利益,专门向大学生群体放贷,造成一系列校园社会问题。
当然,问题的原因也不一而足。这些专向大学生敞开的信贷机遇,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费行为选择。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谙世事的大学生缺乏抵御外在诱惑的理性武器。
消费观背后隐藏的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内在价值观,就会有着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它是消费行为的深层驱动力。我们的教育和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有着知识和理性认知应对的不对称,从根本上来说,正确的消费观的树立,除了对外在的金融信贷给予更加法制化规范而外,我们还得将目光投向校园课堂本身,让它为大学生们补上这一课,或提前打好预防针、鉴别针。
B. 申请助学贷款学生高消费的作文
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
“俭以养德”.方志敏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
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
C. 正方 助学贷款违约可以理解 ,反方 助学贷款违约不可原谅
首先不可能完完全全对对方的提问进行准确预测,你只能预测他的提问方向
这个辩题属于飞非互斥辩题
所谓非互斥辩题就是双方立场没有根本对立。简单讲就是不可原谅不代表不能理解,看“原谅”“理解”怎么下定义。
(可以)理解:
(可以)1.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
(可以)2.从道理上了解。
(可以)3.指了解,认识。
(可以)4.见解。
(可以)5.说理分析。
(不可)原谅;
(不可)对过失予以宽恕、谅解。
如果立场根本对立的话
正方 助学贷款违约可以理解 ,反方 助学贷款违约不可理解
或是
正方 助学贷款违约可以原谅 ,反方 助学贷款违约不可原谅
所以这类型的辩题没有很直接很正面的冲突,机会完成取决于你们对
理解和原谅怎么下定义,怎么围绕有利定义进行周旋
正方的话
是我,我会把理解的定义放大,比如,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从道理上了解,说理分析。
变成助学贷款违约可以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
变成助学贷款违约可以从道理上了解
变成助学贷款违约可以说理分析
这样和你们周旋的空间会大很多
D. 辩论,如何诉说还助学贷款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更重要
道德约束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人的主动行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样有利于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更容易调和纠纷,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也节约了社会资源。法律约束,更重要的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对人会产生一种强制力。一旦动用,可能会对社会关系产生一定的损害,同时导致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说,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更重要,道德约束更为基础,法律约束是最终的保障。
E. 辩论赛,助学贷款,制度为先
您好。
我是一个法学专业的(之前在学校参加过法学辩论队),我用法学的角度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辩题的目的,是为了辩论在助学贷款中,诚信与制度哪个更应得到重视。
其次,本辩题中的关键词为助学贷款、诚信与制度。针对关键词,应当熟知关键词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环境等。
第三,本辩题的中心思想是诚信与制度在助学贷款中同等重要。而正方需要围绕的是,诚信与制度在助学贷款中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但是诚信更优先;相反,反方需要需要围绕的是,诚信与制度在助学贷款中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但是制度更为优先。
第四,从反方的角度而言,个人认为可以以以下几个点来对正方进行辩论:
1、认可诚信的对助学贷款的重要性,但是制度更应当优先。
2、制度对于助学贷款的重要性。(1)制度决定着助学贷款的资格;(2)制度维持助学贷款的秩序等等。
3、制度相对诚信而言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制度是可以用规范语言进行确定是可以进行操控的,而诚信则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是无法进行操控的。
4、制度与诚信相对于助学贷款而言就如同程序与实体相对于正义。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基础,虽然有了程序正义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实体是正义的,但如果没有程序正义,即使实体是正义的也会影响法律的公正。(详见“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辨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
网络:“程序正义”http://ke..com/view/626763.htm
F. 以健康的消费观抵制校园贷的作文
“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钟到账”……在信用卡告别校园七年后,以P2P为主的网络贷款,借助“网络+代理”模式,正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不严、催收方式野蛮……在便捷、低门槛背后,校园贷款存在的问题,正日渐凸显,且开始以学生还不起款自杀等极端个例提醒风险所在。
今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郑某为赌球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14家网贷平台欠下58.95万元贷款。最终,郑某选择从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在校园贷款逼死人命之后,我们竟然又看到了以裸照作为“抵押”来放高利贷的情况走进了校园,这实在令人心惊不已。
近日,一张帖子引爆各方热议。帖中,云南红河学院一“裸贷”女生因未能如期还款,其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被公开,姓名、照片、出生日期等信息一览无遗。而据统计,该账号近一个月来,已公布了近40名“裸贷”学生的个人信息。
那些不自爱、不懂事的“熊孩子”固然可气,但是年轻的生命就此被逼进“死胡同”,却更是令人心痛。
“校园贷”缘何风行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星水认为,造成网贷风靡校园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提前消费理念、超出自己正常支付能力和还款能力的高消费理念和需求在一些“90后”“00后”大学生中盛行。这是一部分大学生的主观意愿,但不可否认与整个社会的浮躁、社会风气对于物质需求的误导也有一定关系,社会对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应负责。成年人社会中的举债行为、网络贷款的相对“容易”都会对一些心智不成熟、爱慕虚荣的大学生产生误导。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孙楚仁则认为,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受了很多管制,进入大学之后相对比较自由,而学校的管理多集中在学业和人身安全方面,很少涉及到个人的借贷和经济行为。由于这种家庭和学校管理的放松,很少有人能够对这些借贷大学生提出有益的建议或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其次,如今以“95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的个体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比较强。这些大学生很多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实际上其心智成熟程度不足以支撑他们承担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往往高估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分期消费模式在大学生之间广泛流行,助推了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各种消费金融公司、分期平台、电商等争相布局,据报道,国内大大小小的大学生贷款平台超过100家。然而,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不良影响。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约占一半,这使得大学生P2P金融服务业迅速壮大起来。另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样本中,有将近50%的学生认为逾期不还对未来个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不严重或不了解。
不合规校园贷危害大
校园借贷的乱象仍然无处不在。对于有意借贷的在校大学生们来说,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借贷陷阱和虚假宣传。很多借贷平台在宣传时号称“零利息”或者“免息”,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一)高额的费率
一些小的校园信贷平台,利息按日计取,一般在0.1%~0.2%之间,等额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达70%以上,涉嫌高利贷。但在宣传上,大部分贷款平台都不会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还款额。有的网贷平台会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额外费用。
(二)涉嫌违规催收
有媒体记者曾曝光了某校园信贷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别为:①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②单独发短信;③单独打电话;④联系贷款学生室友;⑤联系学生父母;⑥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⑦发送律师函;⑧去学校找学生;⑨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⑩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据报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学生就会乖乖就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手段涉嫌违规。比如,第三步打电话环节,针对合作态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会利用循环拨号系统重复拨号,直至借款人手机关机。针对上述催收手段无效的借款人,校园信贷平台会选择外包至专门的催收机构,催收手段更显极端。
(三)过度借贷难以防控
因为很多校园贷款平台公司是没有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数据库的,导致大学生即使有债务在身也可以同时在多个平台申请贷款。
扬州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张陟遥表示,校园贷能够以低门槛招揽大学生,就是因为学生提供的入学资料等都是准确的个人信息,且有家庭作保证,追债容易。但多数大学生尚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因此校园贷可能触发的风险隐患很大。
各地加强监管不良校园贷
近日,银监会以及各地金融办加紧了对校园贷的监管,重庆、广州等地相继出台了校园贷的整改措施,凸显监管整治的决心。
8月中旬,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规定,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未经家长书面同意贷款平台不得放款。
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规范深圳市网络借贷借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校园贷进行规范。《通知》要求,必须审查学生借款用途。“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贷款。”并要求开展校园贷的企业必须遵循“九项”规定,包括必须保证学生信息安全、严禁非法催收等方面的问题。
9月7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提出“不得放松对借款学生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审核;不得以任何形式隐瞒手续费、服务费、利息、逾期罚息等所有费用情况”等关于校园贷业务的“八项不得”。
随着监管的逐步加强,校园贷行业野蛮生长的状态必将结束。但同时,大学生也必须摆正消费观,面对校园贷,应该衡量借贷必要性,评估借贷风险,贷款之后是否有偿还能力,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对于身陷校园借贷泥潭的大学生,应向家长和学校求助,并尽可能及时还款。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转账凭证、消费凭证、还款记录等电子记录作为自己的维权证据。
对于正在遭受网络平台骚扰威胁的学生,应当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映情况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G. 助学贷款,诚信为先。辩论赛:正方助学贷款,诚信为先,反方助学贷款,制度为先。我是正方一辩,求陈词
诚信为先,制度也是为不诚信的人制定,也是为诚信服务,有约素其行为,达到诚信准则...
H. 关于助学贷款制度为先的辩论
提问:
一套方案:
1、请问对方辩友,您是否知道在法律中有两种正义?
不论对方回答知道还是不知道,您都陈述:一种是正义,而另一种是实体正义。
2、请问对方辩友,当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发生矛盾时,您认为应当是程序正义优先,还是实体正义优先?
如果对方回答实体正义优先,则您陈述:在法律中,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当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发生矛盾,为实现法律的公正性,必须保证程序正义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实体正义。
3、请问对方辩友,对于制度与诚信,您认为哪个对于助学贷款更能体现程序正义?
制度是可见的,可操作的,而诚信是不可见的,无法操作的,由受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控制。程序正义是可以看见的的正义,因此制度更接近于程序正义。(然后阐述制度的优先性就如同程序正义的优先性,在制度与诚信发生矛盾时,应当是制度优先)
二套方案:
1、请问对方辩友,您在车辆停驶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时,决定其通过马路的是红绿灯还是行人?
(此处,红绿灯代表着制度,而行人则代表着诚信)
我方应当认为是红绿灯。如果对方回答是行人,那么我方陈述:车辆如果优先考虑行人来决定是否行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请问对方辩友,在制度与诚信同等存在的情况下,你认为哪一种更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如果对方回答诚信,那么您陈述:诚信相对于制度而言是虚无的,是看不见的。而制度是可见的,是可操作的。在制度的调控下,人们会受到制度的约束。行为受到约束,可以让社会显得更有秩序。
3、请问对方辩友,是否假想过制度缺少重视下的助学贷款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方总结陈述,制度就等同于红绿灯。当人们在过马路时在有红绿灯情况下,不优先对待红绿灯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同理,当助学贷款的制度缺少重视,直接后果就是会出现各种欺骗,导致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严重混乱。(自行补充)
其他问题,您可以根据各种思路设置提问。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I. 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在
助学金是一个大类,助学贷款归属于助学金的一个方面。助学贷款属于助学金的一个方面。
一:助学金
助学金是对于在合格的高等院校注册上学的学生支付学校开销方面提供的财务支援。高等院校包括4年制或3年制公立或私立高教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或商业专科学校。学校开销包括学杂费、食宿费、书本和学习用品费、交通费等。多数的助学金是依据需要而设置的。助学金最常见的有三类:奖学金、贷款和工读金。
二:助学贷款
主要有四种形式: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
我国的助学贷款主要指的是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期间各项费用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三:区别
助学金是一个大类,助学贷款归属于助学金的一个方面。助学金还包括奖学金和工读金。
奖学金是指不需要偿还的助学金。一般而言,奖学金是给大学部学生的,奖学金数额依据需要、入学开销和入学身份而定。
工读金工读金是大学生或研究生在学校工读赚的。工作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工读酬金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工读金没有年度最高额或最低额的限制。
J. 生源地助学贷款高出学费和生活费1000元,能申请下来么
生源地助学贷款高出学费和生活费1000元,如果不超过贷款的总额度,也是可以申请下来的。
国家助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借款学生毕业后六年,贷款限额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每个学生的具体贷款金额由学校按本校的总贷款额度,根据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标准以及学生的困难程度确定。
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申请高校助学贷款,由学校协助学生完成。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应提供以下资料:个人有效居留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就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及复印件或学生证及复印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关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
借款学生需要注意的是,生源地助学贷款资金只能用来解决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问题,不能用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