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貸款坑」里的大學生嚴重超前消費,現在的大學生怎麼這么不知道節儉
現在很多的大學生在學校裡面都面臨著一些超前消費的問題,而且大學生關於超前消費這個情況是十分嚴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固定的,自己花完了又不敢從自己的父母要,所以就會選擇去貸款,不知不覺就進入了貸款的這個套路裡面,有很多的女大學生就是因為貸款走上了不歸路。甚至有些人因為當時貸款沒有弄清法律以及一些條約,最後傾家盪產的去還當時代的幾千塊錢。貸款裡面是有很多套路的。
有很多的貸款公司因為覺得大學生沒有出入社會,然後沒有太多的經驗去貸款的話也比較好進行控制,所以大部分的貸款公司會頻繁地向大學生伸出貸款的橄欖枝。
Ⅱ 作為學生應如何避免惡意貸款事件的發生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合理消費,杜絕攀比。只要合理消費那麼久不可能去貸款的。
Ⅲ 大學生消費貸款有什麼弊端
下 星星錢袋 上班族學生都能用 填邀請碼043497 滿額度
Ⅳ 如何評價大學生貸款消費
大學生作為消費者不應該貸款!!但是看是什麼樣字的學生了.一個人的心理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玩的有的就是用來花的 用在好的方面就是應該的 不要把自己弄來的錢用來玩了就行 想貸款怎麼想就看你的了啊!
Ⅳ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
Ⅵ 為什麼有一些大學生,會被一些貸款的陷阱所欺騙呢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和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國民的負債率是越來越高,當然不止中年人,大學生的負債問題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甚至還有不少新聞報道一些學生因為這些債務放棄了自己,很讓人惋惜。
為什麼有一些大學生,會被一些貸款的陷阱所欺騙呢?這,就得從多角度進行分析。
當然,這一規定也是遭到了一些大學生的反對……認為,大學生也已經成年,有著基本的認知能力,這些東西也不能一窩打死,同時還表示,大學生也有需要應急的時刻。
還是牢記這16個字吧: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Ⅶ 校園貸款的危害有哪些
校園貸款讓不少大學生負債累累,它具體有哪些危害?各位,校園貸款的危害太大了,小編總結了一下,其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幾點:首先,校園貸款具有高利貸性質。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最後,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貸」進行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的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請大家要謹慎辦理「網貸」、「小額貸」,切勿因他人勸說或被所謂的「好處費」等蒙蔽,以自己的名義辦理貸款給他人使用或為他人提供擔保。如需辦理「網貸」、「小額貸」的務必咨詢家長和銀行,謹防被騙。
Ⅷ 不少大學生都習慣於以超前消費,如何看待大學生貸款消費
我覺得大學生貸款消費是屬於超前消費,我不建議大學生這樣做。現在隨著網路的發展,很多學生花錢意識都非常超前,而且各種貸款機構的出現真的是不太好,現在大學生的花錢意識都比較淡薄,因為他們在學校里總是盲目的去追求一些名牌或者是追求一些比較不切實際的東西,而當自己目前的金錢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是跟家裡要家裡不會給,所以就造成了他們去貸款機構借錢的這種現象。而且大學生這種意識都比較淡薄,他們覺得借的錢自己馬上就會還,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可能會被套路貸等一些機構給套路了,最後錢越滾越大,到了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只能讓自己的父母來出面解決償還。
還在上學期間,大學生基本上沒什麼收入來源。當利益蒙蔽了孩子的雙眼之後,他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得出來,從剛開始借幾百塊錢到最後的借幾萬,乃至於幾十萬,然後才會感覺到事情的嚴重,現在這種現象出現的比比皆是,所以小編常年建議讓這些貸款機構嚴格管制,不要放款給大學生。
Ⅸ 學生消費貸危害如此大,為什麼不直接禁止
8月,重慶大三學生秦天在網上貸款總計超過10萬元,因無力還款,被迫睡在公園躲債。福建大二學生小彬在兩年內通過網路放貸平台貸款30萬……除此之外,網上上還出現大學生天價賬單街頭求助、大學新生未開學花費已過萬等事件。凡此種種,都為整個社會敲響了警鍾。
不可否論,「校園貸」對於部分大學生創業及救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更應該看到「校園貸」的亂象叢生,有些網路信貸平台完全不顧學生的實際消費情況,過高放貸或變相放貸,讓很多缺乏財商的大學生一步踏入了無限的還貸苦惱當中,不但影響了學業,甚至有部分大學生因此走上了不歸路。
對「校園貸」平台整改固然重要,但更應該反思一下網路校園貸平台是否有存在必要,換句話來說,是否可以直接取締那些專門打學生主意的不良信貸平台?事實上,大學生貸款,有真心急需創業資金的,有家庭確實困難的,還有其他困難急需錢用的,可是這方面的資金需求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信貸途經來解決。
3、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種方式方法都可以解大學生的各種燃眉之急,不僅有保障而且還能夠有效監督大學生貸款的真實用途。
如此,還需要這種所謂的方便、快速的網路「校園貸」平台嗎?更何況近幾年來校園貸平台亂象迭出,輿論詬病較多,危害學生較甚。所以,整改「校園貸」不如直接取締,畢竟大學生還屬於單純的消費群體,並非生產者。
Ⅹ 學生貸款需注意 學生消費貸款需要注意什麼
貸款學生注意事項
一、關於回訪。貸款學生在貸款後至貸款還清之前,必須每年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接受回訪一次,也可以向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索取回訪表,自行填寫以後寄回,索取回訪表郵箱: 凡沒有接受回訪,也沒有寄回回訪表的學生,要對所產生的後果負責。
二、關於回執。學生到校報到後要盡快將回執蓋章後寄回,確保我們10月30日前收到,否則視為自動放棄貸款,建議以普通掛號信方式寄回,如果不是時間太緊,沒有必要使用特快專遞。
三、關於提前還款。貸款學生可以提前還款,提前還款的學生應提前30天向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出申請,每年1月15日(12月15日前提出申請)和7月15日(6月15日前提出申請)為提前還款日,逾期不能辦理。
四、關於銀行存摺、卡丟失。借款學生發生郵儲銀行卡或存摺遺失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郵儲掛失,重新補辦卡或存摺,重新補辦的存摺號不變,無須辦理手續,同時提醒學生盡快修改卡折密碼。
五、關於畢業時債務確認。借款學生畢業時辦理債務確認手續,將畢業時間、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書面通知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如畢業時未確定工作單位,應在工作單位確定後20個工作日內將工作單位等相關信息書面通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六、其他應告知資助中心事項。當發生如下情形之一時,借款學生或共同借款人應在20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縣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1、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家庭住所、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及工作單位等情況發生變化或借款學生死亡的;
2、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出現失業、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可能會對還款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的情況;
3、借款學生出現休學、轉學、退學、出國、被開除學籍等不能正常完成學業的情況; 4、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涉及重大訴訟或仲裁案件;
5、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戶籍地、居住地遷出本縣(市、區); 6、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被勞動教養、被強制隔離戒毒或受刑事處罰; 7、發生其他影響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償還貸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