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用途 > 年輕人貸款消費佔比

年輕人貸款消費佔比

發布時間:2025-09-16 05:39:34

Ⅰ 當用慣花唄的年輕人成為購車主力,汽車金融將是「新戰場」

[汽車之家?行業]?如何平衡「想要買車」與「資金不足」?汽車金融顯然是一個好選擇,特別是用慣「花唄」的年輕人即將成為購車主力的當下,汽車金融或成為未來五年最炙手可熱的市場之一。根據《2020中國Z世代汽車消費洞察報告》顯示,Z世代用戶選擇全款方式購車的比例僅38%;更多用戶考慮的是利用車輛貸款購車,佔比超六成。

據公安部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汽車駕駛人數量3.97億,18-25歲佔比12%,約4800萬。結合調研結果,近八成Z世代用戶有購車意願,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將有近4000萬的潛在購車需求,由於他們大多更傾向貸款購車,這將為汽車金融帶來巨大的市場價值。因此,車企亟需思考:如何做好汽車金融業務,以吸引「Z世代」這一車市「潛力股」群體?

國際經驗來看,消費拉動階段,居民借貸消費會成為支撐消費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消費貸款也將達到接近百萬億的水平。以借貸的方式消費,將成為中國消費未來重要的一環。Z世代正是借貸方式下成長的一代,當他們成為購車大軍,企業必須要學會如何深入學習和挖掘Z世代的汽車消費習慣和用車需求方面,設計出更符合國內市場年輕人的融資租賃產品。

全文總結:

近年中國汽車行業進入轉型期,消費人群結構也在發生變化,Z世代逐漸在車市佔據話語權,這帶來的是車企經營環境的重塑。它將不止影響整車消費,汽車金融業務也會迎來新的生機。金融對汽車行業的滲透逐步加深,與金融行業相結合,向金融環節要效益,成為汽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汽車金融、保險成為獲取汽車全產業鏈價值的重要補充。誰先佔領這部分市場,即能獲得新一輪車市「戰爭」的先機。(文/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周民)

欲獲取《這一屆的年輕人-2020中國Z世代汽車消費洞察》完整版,可關注《車市物語》微信公眾號,直接下載電子版。

Ⅱ 調查顯示僅13%的年輕人沒有負債,從這組數據中你看出了什麼

從消費數據可以看出,喜歡用貸款消費的90後幾乎佔了半壁江山,佔比竟然達到了49.3%。其次為80後佔比31.5%,而另一則數據顯示,全網1.75億,90後僅有13.5%沒有負債,86.6%的90後都在網上貸過款。90後貸款主要用於提升生活品質,花在工作學習以及戀愛方面的比較少。從這些消費數據可以看出,現在的90後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還房貸,60%以上的90後貸款都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

負債了該怎麼辦?

負債了現在回頭還來得及,趕緊找一份正經工作,努力賺錢,把貸款一點一點還上。之後盡自己所能存一些積蓄,以備不及之需,另外平時花錢也不要大手大腳,把錢用在需要的地方才是最有價值,並不是為了防止人民幣貶值努力花出去才不會虧損。

Ⅲ 14億的中國人裡面有多少人目前是負債的狀態呢

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平均存款的各種統計指標,卻很少看到平均負債或者負債人數。那麼中國目前有多少人負債?目前我國還沒有關於負債人數的相關統計,但是可以用一些數據來反推負債人數。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到2020年末,我國境內居民貸款規模已達63.2萬億元,其中40.8萬億為中長期消費貸款(住房按揭等。),佔64.6%;短期消費貸款8.8萬億(信用卡等。),佔13.9%;經營性貸款13.6萬億元(生產經營),佔比21.5%。

中長期貸款總額約40.8萬億元,主要為住房按揭貸款、裝修貸款等。眾所周知,國內住房貸款規模普遍較大,從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但久而久之,有的人已經還完了,所以貸款余額有高有低。我們以平均貸款40萬元來計算,那麼目前中國大概有40.8萬億/40萬人有房貸負債。

短期消費貸款,主要用於信用卡消費、小額貸款等。一般都是小額的,比如信用卡消費,主要在幾千元到兩三萬元之間。所以我們平均拿2萬元做短期消費貸款,那麼目前中國短期消費貸款的人口大概是8.8萬億元/2萬元=4.4億人(這和中國信用卡的發卡量相匹配。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中國發行的信用卡數量已達到79張

經營性貸款主要用於個人開辦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金額較高,一般在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我們平均取50萬元,那麼個人參與經營貸款的人數約為:13.6萬億/50萬=2720萬人。

上述三組中,貸款總筆數高達:10244002720萬元=56920萬元。當然,以上有些是疊加重復的(即同時有兩筆或三筆貸款)。我們假設這個群體在7000萬人左右,那麼剔除重復,我國在商業銀行負債的群體預計將達到近5億人。不要覺得自己小,要知道銀行能放貸的年齡一般。

中國目前能全款買房的人很少,估計占總人口不到1%。大部分人買房還是需要貸款的,如下圖。2000-2020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已超過152.65萬平方米,按平均20年的按揭時間計算(20年前全部結清)。那麼2000-2020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估計超過230萬平方米(2000-2009年銷售面積會相對少一些)。按照100平米/套計算,合計為:230萬平米/100平米=2.3億套。因此,單就抵押貸款而言,至少有2.3億人負債(超過上述計算的1.02億人

除了信用卡,現在很多年輕人也用花唄、借唄、借條或者小額貸款等網貸。以我老婆為例,她從來沒有過信用卡,但是花唄每個月都要用。螞蟻金服2020年上市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螞蟻數字科技平台用戶達7.29億,金融平台促成的資產管理規模高達4.1萬億元,保險平台促成的年保費為518元。目前兩年過去了,包括借條,小額貸款,網路有錢花等。而且正規渠道的網貸系列客戶至少有6億,比信用卡客戶還多(畢竟在這些平台比從銀行更容易獲得額度)。

這些貸款都是常見的渠道,但現實中很多人都參與了其他貸款,比如:P2P貸款、民間貸款、各種非正規網貸、汽車金融公司貸款(2020年汽車金融資產規模在9800億左右)等等。現實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銀行拿到貸款,所以上述非銀渠道的貸款規模估計也不小。我們保守估計,這部分人群從幾千萬到幾億不等。

綜合以上數據,排除重復,預計我國負債人數不少於7億(即近80%的勞動年齡人口負債)。所以中國目前有負債是正常的,沒有負債就不正常了。老話說,很多人前半生為金融機構打拚,後半生為醫院打拚!

相關問答:負債多少合理?高負債還能貸款嗎?

 

隨著網路經濟的興起,人們的消費理念與行為也較從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啟了自己的超前消費,成為「負債一族」。

但負債其實並不是一件絕對的壞事,只要運用適當可以提前滿足資金需求,是正常的經濟金融現象。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時刻保持警惕,學會評估自身的債務能力,讓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會背負太大的壓力。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樣的負債情況才是合理的,那麼可以參照28/36的經驗法則,作為負債的最後底線。

什麼是28/36經驗法則

個人或家庭的房產相關支出(包括房貸還款、物業管理費、房地產稅、房屋保險等) 不超過同期收入的28% 。

總的負債(房產相關支出+車貸+信用卡負債+網路小額貸款+其他負債) 不超過同期收入的36% 。

每個人的收入水平都不盡相同,所能承受的負債金額也不同,然而參照這個經驗法則,就不至於在經濟上背負過大的壓力。

   

負債過高貸款會被拒嗎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造成了負債過高,那麼就要做好貸款大概率會被拒絕的心理准備。

但這也並不絕對,因為每個企業或每個人能承受的負債率都不一樣,貸款機構在審核的過程中也會根據借款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比如借款人的負債比較高,但是借款人的現金流比較好,那貸款機構也有可能給借款人放款。

相反,即使有的借款人負債率比較低,但是如果他的現金流比較差,資產變現比較難,那麼貸款機構也很有可能拒絕。

所以負債高並不代表一定會拒貸,在實際的審核過程中,貸款機構是會 考慮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現金流,個人及家庭開支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得出一個結論。

負債過高怎樣才能貸款

雖然負債是一個正常的經濟行為,但是負債率是銀行必核的一個項目,如果負債率過高,銀行就會認為借款人出現資不抵債的概率高,放款風險大,很容易被拒貸。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高負債的人就完全不能貸款。

首先可以 選擇門檻較低的貸款機構 。比如正常的銀行貸款要求借款人的負債不能超過50%,但是一些寬松的商業銀行或小貸機構對負債的容忍度較高,70%以內都有可貸空間。

其次可以 提供價值高的抵押物 。欠債高的群體,要申請無抵押貸款難度很大。但是如果能提供有價值的抵押物就另當別論了,有抵押物作為擔保,負債率高也能爭取到成功貸款的機會。

最後也可以 用個人信用來彌補。 如果有良好的信用記錄,即使負債比較高,貸款機構也可能會根據良好的還款記錄批款。所以經常使用信用卡消費,或者貸款,並保持良好的還款記錄對貸款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平時一定要規劃好經濟現狀

避免出現突發情況時難以招架!

有任何貸款疑問都可以來咨詢. ————愛容吉

Ⅳ 精緻窮的年輕人:從提前消費到深陷其中,高利率消費貸你用了嗎

從前是一分錢就難倒英雄漢,現在是打開App隨時貸。

我們70、80後的爸爸媽媽面臨的是"大件"的房貸和車貸,二90後和00後的我們面臨的是"特別日常"的消費貸。

沒積蓄的消費狂歡,讓年輕人的從剛開始的"適時消費"慢慢滑落到"以貸養貸"。

資本逐利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用金融手段誘導和催生消費在背後推波助瀾,讓這一代年輕人徹底的在"提前消費"的漩渦里越陷越深。

據調查數據顯示,在18歲到29歲的年輕人中,信貸產品的滲透率為86.6%,其中佔比最高的是消費類信貸。

電商平台的多樣性和方便快捷,本身就讓難以自控的年輕人面臨著多重誘惑,這就像給一個已經飢腸轆轆的人端上一鍋滾得燙手的羊肉湯。而所謂的"借1000,日利息5毛"、"日利率最低0.03%"的消費貸產品,則更像是悄無聲息的遞過去一個碗和勺子。於是,卡上到底有多少錢已經不重要,下個月工資能不能還上也無足輕重,理性消費的理念和一連串的後果更是無暇顧及。剩下的就是點擊購買的快感和收包裹拆包裹帶來的雀躍。

許多年輕人毫無節制的消費行為,源頭不僅僅是理性消費的理念缺失,更是對"金錢概念"的理解錯位。金錢是物與物交易的中間產物,更是物品和存在感的一種中間產物。 金錢帶來的生活物質需求的滿足,更是價值感和安全感的切實保障。

就是抱著對所謂"美好生活"的物質追求,讓年輕人在一件件"特別日常"化的消費中一步步走下去。 從適當滿足生活需求,再到精緻生活追求,再到以貸還貸甚至逾期被追債的深淵 。

原來的一代人是"朴實富",手裡有積蓄,生活有奔頭;現在的一代人是"精緻窮",身上負債累累,生活缺激情。

消費貸又名"消費者貸款",是針對消費者個人進行放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房屋裝修、出國 旅遊 等消費項目。而消費貸根據銀行審批,又有抵押消費貸和信用消費貸,絕大部分年輕人的消費貸都是後者。

而現實中,有太多不經意間年輕人就走入了消費貸。

最常用的就是螞蟻集團的花唄和借唄。在淘寶天貓購物,以及餓了么美團點外賣,甚至是打車和線下超市消費,都可以隨時隨地花唄。30天零利率的使用,足以讓開通支付寶支付的人動心。

購物時有花唄和京東白條在手, 旅遊 時有攜程的拿去花,點美團外賣有美團月付...當這些額度還不夠用時,緊接著就是支付寶借唄的網路貸款。如果還不能滿足消費需求,更有微信的微粒貸,京東金融的金條、小米的小米貸款、網路的有錢花、360的300借條等等等等。

而當我們使用時,額度永遠是宣傳時額度的最低額度,利率則遠遠不是宣傳時所說的低利率。

許多消費貸、網路現金貸產品都不會直接展示年利率,而是提供看起來數額更小更容易打動人的日利率。

拿支付寶花唄來說,萬分之五的日利率折算下來高達18%的年利率,而國家規定的民間借貸利率最高也不過24%。再拿支付寶借唄來說,它把利息都折成每天幾毛了,而不會告訴你年利率是18.25%。

螞蟻集團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微貸 科技 平台促成的消費貸使用人數超5億人,消費貸額度總計為17320億元。而微貸 科技 平台的產品則是花唄、借唄等,以及與約100家銀行業合作夥伴合作提供的消費貸款。


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飆升至854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佔比幾近一半。

2020年11月2日,監管部門發布了《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貸款額度不得超過借款人年均收入1/3。這項措施,更是直指向在校大學生發放消費貸的各類機構。

Ⅳ 靠「以貸養貸」生活的普通年輕人


天貓4982億,京東2715億,皆創歷年雙十一購物節新高。在被疫情和經濟不景氣圍困的這一年,這些由眾人齊心創造的數字似乎能遮蔽掉很多驚慌時刻。比如說, 創下紀錄的同時,有多少人的借貸數額也變高了?


一周前,螞蟻金服戛然而止的「全球最大IPO」計劃,引發了部分關於年輕人借貸消費現象的討論。 但雙十一的「戰績」證明了這些討論並未真正引發消費者群體的警惕。


借著購物季的時機,我們采訪了三位20多歲、在一線城市工作,曾經或正在背負貸款的年輕人。他們的負債歷程和額度,未必如昨天登上微博熱搜的豆瓣小組「負債者聯盟」成員們那樣駭人聽聞,但卻可能更具代表性。


事實是,這是一個你需要特別注意,才有可能不必負債的時代。在消費和借貸都變得前所未有便捷的此刻,不用信用卡和各種消費信貸產品的人,才更加顯得怪異。只要還能把眼前搪塞過去,再驚慌的時刻也不會露出馬腳。 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借貸多數時刻更像個小問題。



「花唄的還款日一開始是9號,後來我給挪到了20號。借唄的還款日是6號,分期樂是19號,京東是8號……」綠子說不清她一共欠了多少錢,卻能牢記各借貸平台的還款日期。 第一遍算的時候,她的債務總額是5萬,再算一遍時這個數字似乎更接近7萬。


但這尚不足以成為綠子生活里的危機。在 P2P 爆雷事件頻出的幾年,生活里並不乏暴力催收和家破人亡的奇聞。而綠子的債務都是從「正規」平台借出,並且即便從不記賬,她也知道自己日常開銷無非就是吃飯和打車,談不上要為像賭博和吸毒那樣的嚴重問題買單,更不至於會走向一個能出現在 社會 新聞版面的時刻。


此外,綠子在北京還有「過得去」的固定收入。和很多在豆瓣知乎上因欠債發聲,月收入5千卻負債幾十萬陌生網友的境遇相比,不管是5萬還是7萬,現在的收入讓綠子覺得,自己的債務是有盡頭的。而最重要的,「欠錢不是個啥事,信用卡太普遍了,很多朋友光鮮亮麗也還是要欠十多萬的」。


所以,即便知道自己負債超過5萬,綠子也並不焦急。至少不用急到要列出收支計劃,每個月刻意關注開銷的地步。「我列計劃干什麼?計劃趕不上變化,只要人活著不就得腳踏實地按時按期還錢嗎?我心裡有這樣一個意識就可以了」。


電影《弗蘭西絲·哈》 劇照


在北京工作了近七年,最多曾負債8萬的 Abby 有類似感受,她身邊要好的朋友沒有一個人有存款,欠債最多的階段也是她月收入最高的日子。 她經歷過以貸養貸的階段,拆東牆補西牆周轉不過來時,她就和朋友借點。 朋友們都很理解,而最常和她相互幫襯的那個朋友,「她比我掙得多多了,也比我欠的多」。


張叄剛到北京工作半年就欠了近7萬,具體的數目她也說不清楚,只覺得剛開始借錢都是一些臨時要支出三四千的突發事件,因突發事件增多負債累積到2萬左右時,她也有過驚慌,但分期還款平攤到月也不過幾百,以當時的收入來看還是可以承受的。


現在回頭看,張叄覺得,觸手可得的貸款讓她「不會覺得自己沒錢,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在花別人的錢」。花唄的額度用完了以後,她把網商貸打開,一時的困境又顯得豁然開朗, 「看到網商貸6萬的額度還覺得很放心,會感覺還好,原來自己還是有這些錢可以花的」。


2019 年時,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布了以國內90或95後年輕人為主的消費信貸現狀報告。據這份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年輕人里,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有86.6%,而扣除其中約一半僅使用其支付功能 (只使用消費信貸並在當月還清,且不產生利息) 的人群後, 仍然有約44.5% 的年輕人有實質性負債。



雙十一當天,豆瓣的負債者聯盟小組登上了微博熱搜。這個小組創立於去年的12月,目前有超過一萬七千名成員。發帖求助的很多人,負債金額都超過20萬,也有破百萬的,負債原因各種各樣,小到名牌包和手錶等奢侈品消費成癮,大到因詐騙、賭博或創業失利的深陷泥潭,多數人都處在一種瀕臨崩潰、難以再維持下去的生活狀態之中。網友們紛紛表示觸目驚心。


和負債者聯盟略顯極端的案例相比,張叄、Abby 和綠子的債務總額會顯得沒有那麼誇張。同時,她們不追求奢侈品,也沒有賭博吸毒等不良嗜好。債務總額是在一些看似正常的消費行為里悄然變多的。這樣的悄然是微妙的,一方面,它不會失控到無以為繼的地步;另一方面,這種吃力的平衡,和背後緩慢而持續發生的、 對個體消費習慣的根本性改變,使得其「戒斷成本」越來越高。


這可能也是正在發生於大部分年輕人身上的借貸常態: 欠債故事通常不是由某次偶發、低概率的事件或某個嚴重的陋習拉開帷幕的。 事情會先從周轉不靈產生變化,以貸養貸的鏈條時常會因為額度限制被迫中斷,和朋友借錢的次數開始增多,工資和其他收入總是一到手就幾乎是全數歸還給信用卡或其他借貸平台,儲蓄卡里幾乎沒錢,日常生活支出也要靠「借」來維持。


電影《百元之戀》劇照


Abby 回想自己第一次辦信用卡是因為畢業出國旅行,當時因為其他原因最終沒有出去,但信用卡就這樣被保留下來。剛開始的額度還只有八千,但去年這張信用卡的額度已經超過八萬了。


自己主動辦第二張信用卡則是在2015年前後,因為對微整感興趣,做了幾個項目,花了1萬左右。Abby 用信用卡付了款,沒覺得這是一筆還不上的開銷,心裡想著也就是兩個月工資的事,幾個月就能還清。


那也是 Abby 剛工作的第二年,經濟形勢在互聯網的神話故事裡方興未艾。剛畢業時她的月薪不到5千,其後逐步上升,2017年過去後她的月薪翻了3倍。2015年的微整消費後,她又換了大一點的房子,報了外語班安排了健身房,她還養了貓,也會每年給自己計劃一次旅行。


那些日子裡,她對自己的償還能力有著強大的信心。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信心逐漸被收入一到手就「消失」的疲憊磨破了。最疲憊的階段她知道自己欠了4張信用卡,但不確定加起來的具體總額,「大概是8萬,肯定超過8萬了,我加到這就不敢加了,怕把自己嚇死」。


電影《過春天》劇照


張叄把自己借貸金額快速膨脹的起點定在了2019年的6月,當時的她想要申請國外一個學習項目,需要找人做文書。因為不想和父母要錢,她選擇了網商貸,且為了能給自己多用一點,她比文書原定價格又多拿了一千。後來的 旅遊 和租房費用也都是從其中陸陸續續拿錢,再加上她養的寵物在此期間還意外得了貓傳腹。到了2019年年底,在生活或者人生階段急劇變化的半年,她粗略算算,發現自己一共欠下了7萬左右。


同樣的,7萬也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而之所以要算出一個大概的總數,是因為她「計劃內」的借貸平台突然降了額度,以貸養貸就這樣被豁開了一道口,她一時也沒有辦法能再找平台把口子封住。


從那晚,張叄開始算自己欠了多少錢,要用多久才能還完這筆錢,「我意識到自己不想再以貸養貸了,但當時其實算了好久都沒有算出來,我到底要用多久才能還完這筆錢」。



在知乎、微博和豆瓣上關於借貸求助的開放話題和討論小組里,有債務問題的網友會在主動公開自己的債務數額、欠債平台和收入水平,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上岸」 (把債務全部還清) ,只是常常會因為不斷增多的催債電話和還在走高的利息感到窒息。


鼓勵之外,其他網友還會根據自己的借貸經驗給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比如說如何投訴暴力催收,如何和平台協商減免利息或者只還本金。不同的協商和還款方法會根據具體的個人收入和借貸平台規定有出入。


但最多網友提到的上岸第一步,是向父母家人坦白債務。


對於家裡有積蓄的人來說,在欠款金額不大的初期,家人或許可以一次性把債務付清從而減少利息,不讓欠債的雪球滾大。而對於沒有還款能力的家庭,和父母家人坦白也意味著一種精神上的「救贖」, 通過直面親人失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因貸款所承受的壓力,不再逃避真實處境——某程度上這是今天許多欠債者真正的「成年禮」。


無論家境貧富,「向父母坦白」都幾乎是欠債者走向上岸的第一誡。但這件事情的實現難度,或者說悖論之處在於,不少欠債者走向借貸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對緊張的家庭關系。


電影《伯德小姐》劇照


張叄決定不再向網貸借錢後,每個月只給自己留500元的生活費,其餘收入全都用於還款。就這樣到年底她還是有近5萬的債務要還,她粗略算了下網商貸的利息,一萬左右的借款每年要付超過一千五左右的利息,她決定找辦法先還上本金。她告訴媽媽,自己有兩萬的債務要還,希望她能「支援」一萬。然而,張叄的媽媽表示自己也沒有錢,同時還叮囑她「別告訴爸爸」。


實際上,告知父親自己的債務情況,這本來就不是張叄的選項。她知道自己一旦開口,父親肯定會拿錢出來幫她把債還清,「但那樣他就會對我更不滿意了」。畢業後,張叄因為就業選擇和家裡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她的父親希望她能在南方的城市進入國企工作,但她還有其他想要 探索 和嘗試的事情。


張叄並沒有多討厭那個南方的城市,只是一旦順應父親的安排,似乎就意味著,往後都要在父親的控制下生活,小到如何和領導同事社交、大到婚戀對象,都要被其父親安排。在這之前,她父親就曾經以斷絕關系為由要求她去指定單位面試,同時也從來不認同她現有的個人生活規劃。


此外,考慮到家裡同期的一個理財項目比較吃力,在畢業那段時間因不穩定而支出的租房、 旅遊 和生活學習費用,她都沒有問父母開口要錢。「爸媽問過我幾次,我都說不要,他們想著我有實習和工作可能真的有錢,後面也就沒給了」。已經建立起來的「財務獨立」印象,一旦再被打破,父母親對生活規劃的觀感會有很大的落差。


電影《比海更深》劇照


綠子與張叄的家庭情況不太一樣,但她也從成長環境出發為自己的消費理念作出了解釋。綠子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異了,她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和父母的關系疏遠,甚至外出讀大學時父母給的生活費也斷斷續續、並不穩定。從大學開始,她沒有生活費的時候就是靠朋友支持。


逐漸地,這發展成了某種生活哲學,「要說借我還不上,但非要給我就還是可以」。綠子覺得非要借錢的話,向「機器」借比向朋友開口容易,而且網貸的平台又那麼方便,不必再去到銀行辦理各種手續。


而因為工作時間早,Abby 更早接觸的借貸渠道還是信用卡,她算過借唄和花唄的利率,發現明顯比她用的信用卡高不少後,就決定輕易不用了。借貸吃力的那個階段她自己也能勉強負擔,並沒有考慮過要讓家人承擔。但家裡人知道她工作這么多年還沒有存款,且一直在還信用卡,「就老覺得我有問題」。


Abby 和父母的矛盾主要是集中在生活方式上,但他們之間關於這些的矛盾的爆發最後也還會落到錢上。一直以來都在國企工作的母親時常會指責 Abby ,因為她沒有按一個常規軌跡生活,所以自己會在其他熟人面前「抬不起頭」。二人的爭吵時常從為什麼不結婚生小孩開始,從不存錢說到父母為她付出這么多,Abby 卻不懂得回報。


在 Abby 的印象中,這套說辭從她青春期起就沒怎麼變過,只不過青春期時母親指責的是她學習不好讓自己沒有面子。Abby 覺得母親是想用這樣的說法控制干涉自己的生活。吵到氣頭上的時候,Abby 甚至會想,如果能把養她長大的錢都還清,是不是就可以斷絕這層關系。


Abby 認為自己和上一代人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上一代人的生活里只有付出,沒有自己。她經常給母親說要有自己的生活,希望她能在退休後找到 旅遊 或者跳舞這樣的新愛好來填充生活,不必總惦記著女兒要活成什麼樣才能讓她有面子。但每次說到這個,她母親又會反問 Abby,「你是不是不想管我了?」



從1978年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施起,80後和90後這兩代人就多以獨生子女的身份開始在高歌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下生活。在他們的童年時期,這一代人會被稱為「小皇帝」或「小太陽」來象徵受到的過多關注和寵愛。


美國人類學學者馮文曾在《唯一的希望——在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下成年》對獨生子女親子關系作出過這樣的解釋,不同於多子家庭中孩子們要靠相互競爭贏得父母偏愛的處境,獨生子女從出生起就不用面對家庭資源的競爭,且「作為父母所有愛心、投資和希望的唯一焦點,獨生子女具有巨大的權力。有時,父母甚至還要爭奪獨生子女的喜愛」。


而當獨生子女一代長大成人後再回看當時的備受寵愛,那種凝聚著「唯一」的關懷、寵愛和投資,享有如此大家庭資源投入的他們,往往也背負了更多的壓力、關系控制和回報期待,而現實並不總能正向增長,反而是越來越殘酷的。


現如今,搜「被網貸毀掉的年輕人」標題,能出現幾十條內容大致相同的描述網貸危害性的文章。這些文章抨擊年輕人的拜金主義、消費主義和過分膨脹的虛榮心,彷彿年輕人最大的危害源頭就是年輕人自己。


按照鮑德里亞符號消費的理論,即在以豐盛和消費為特徵的當代 社會 ,「物」的意義已經不在限於曾經的,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為主要特徵,而更多的擁有符號的一般性特徵。 人們在消費物品時,實質上也是在消費符號所具有的意義,同時一次進行自我的界定和群體的認同。


比起譴責年輕人,更值得尋味的是,這一代年輕人不惜冒著「被毀掉」的風險,也要靠借貸來消費的符號意義,究竟是什麼?那些消費主義和虛榮心所指向的世界意味著什麼?


某程度上, 那可能正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自童年時期就被許諾給予的東西。 成長於高增長年代,我們被許諾了所有蓬勃和美好,我們被告知只要在某條象徵向上的的階梯努力攀爬,終將會到底一個美好未來,在那裡,我們總是會盡可能輕易拿到能力范圍內最好的東西。


努力的回報看起來如此確切,以至於舉整個家庭之力作出犧牲也在所不惜。若干年後,圖景發生了變化,壓力從 社會 傳達到產業、傳到達家庭,再傳達到個體,形成了親子關系中某種底層的緊張,為每一個年輕人超前消費和借貸的故事埋下種子。



今年雙十一到來前,張叄已經還清了所有網貸,雖然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暫時向朋友借來的,但她不用再背負不斷變高的利息,也不會再有新的借款,甚至連花唄她也徹底關掉了。她本來打算在雙十一時買下近兩千的護膚品,但仔細算算發現真實優惠力度並不大,於是作罷。


現在的她有了理財和定期存錢的計劃,她的目標是先存夠10萬。今年有一個朋友裸辭後卻顯得一點都不焦慮,她覺得主要原因是因為那個朋友有10萬的存款。10萬不多,也幹不了什麼大事,但多少是個安全感的體現,似乎有10萬以後就可以對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說再見了。


Abby 說自己是在疫情期間「因禍得福」了。疫情期間她無法像過往一樣出國 旅遊 ,很多以往的日常開支也都省了下來。而也是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間,她也終於把所有的信用卡都還完了。雙十一她只准備囤點貓糧,做了一個支出不高的醫美項目,主要還是為了取悅自己。而這些的前提都是,她存了錢,且這些消費後儲蓄卡里也仍有結余。


對於未來具體的理財情況她還沒有太多考慮,也不考慮買房和其他的事情,因為那也意味著安定下來。但就現在的自己來說,她甚至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在北京繼續工作,Abby 笑說「萬一以後我是和外國人結婚了呢?真的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等八字有一撇了再規劃也不遲」。


綠子的債務情況則暫時還沒有改善,除了每個月想辦法還款,她暫時也沒有其他計劃。采訪在11月初,她說不準自己雙十一會買什麼,有可能會買頂帽子。她暫時還沒有任何理財計劃,但也說其實想過買房。「誰不想有個房子,但你知道我喜歡哪裡的房子嗎?」綠子指了指北京 CBD 方向,說了一個她之前曾經去過的高級樓盤名,那裡的二手房現在均價12萬一平。

閱讀全文

與年輕人貸款消費佔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廣西貸款利率 瀏覽:287
湖州二套房貸款利率2018 瀏覽:139
有什麼手機貸款比較好申請的 瀏覽:393
夫妻貸款放款前沒有簽字 瀏覽:678
網上辦理銀行抵押貸款 瀏覽:479
第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演算法 瀏覽:938
年輕人貸款消費佔比 瀏覽:910
小額貸款公司專項整治工作小結 瀏覽:596
怎樣在手機里貸款 瀏覽:583
朋友借小額貸款讓我幫她 瀏覽:662
用手機查詢個人貸款信息 瀏覽:847
農村信用社有商業貸款項目嗎 瀏覽:937
融資擔保貸款靠譜嗎 瀏覽:419
郵政儲蓄8年消費貸款 瀏覽:618
大學生網上貸款作文結尾 瀏覽:55
貸款流水只有4個月的 瀏覽:802
小額貸款公司計提盈餘公積文件 瀏覽:180
貸款開公司好嗎 瀏覽:528
信用社小額貸款營銷辦法 瀏覽:198
農行商貸貸款進度查詢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