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個人向銀行貸款還不上怎麼處置的案例
當個人還不上銀行貸款的時候,銀行會打電話給用戶催繳,當催繳無果後,銀行又會派人上門催收,會產生雙倍利息和罰息。
如若銀行上門催收仍無效果,那麼銀行會向法院起訴,將會有法院的傳票寄至用戶,在開庭之日不管是否到庭,法院都會凍結當初向銀行抵押貸款的抵押物,進行拍賣,抵押物拍賣所得,將會用於還款,最後會進入不良信用記錄。
(1)銀行個人貸款具體處置方案擴展閱讀:
個人找銀行貸款技巧:
1、用戶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用戶需要詳細的寫出貸款的用途以及在還貸方面的優勢,這一點可以用銀行的個人信用做證明。
2、借款人應該詳細的填寫申請資料,包括所有的資料背景和家庭情況等等,以保證借款不管何時何地何情況,都能夠准時的償還貸款。
3、貸款人在銀行申請貸款的金額不宜太高,因為金額越大,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貸款者可以適當的降低貸款數額、
4、如果是抵押貸款,還需借貸人提供抵押物做抵押,如果是無抵押貸款的話,借款人在提供收入證明材料的同時提供資產證明材料,是將有利於成功獲得貸款,並且提高貸款額度。
5、向銀行申請貸款,個人信用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辦理信用貸款的時候,如果借貸人在兩年內連續出現3次或累計出現6次不良信用記錄現象的話,那麼就將無法獲得銀行貸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銀行貸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貸款
❷ 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具體方式有哪些,可以分點來寫嗎給五十財富值,分點來寫,三點以上
集中處置的方式
不良貸款的處置管理模式,從銀行的角度分類,可以分為內部模式和外部模式。我國商業銀行多數採用的是內部模式,即銀行通過內設機構,自主處置不良貸款。內部模式按照不良貸款的集中度劃分,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集中模式。銀行在信貸部門之外設立一個獨立的部門,專門負責處理不良貸款,稱為集中模式。信貸部門產生不良資產後,按照一定的程序,將不良資產全部移交到專門的部門進行處置。集中模式實現了正常貸款和不良貸款的分離管理。
分散模式。銀行內部不設立專門的不良貸款處置部門,由原經營部門各自管理處置產生的不良貸款,不同品種的不良貸款由原經營部門負責管理和處置。在分散模式下,銀行內部的每個經營部門,既承擔經營正常資產的職能,也承擔經營不良資產的職能。
半集中模式。介於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之間的不良貸款處置模式。通常情況下,銀行在總部設立專門的部門歸口管理全行不良貸款,實際經營依託各分行的不良貸款管理部門或崗位。由於沒有完全實現集中模式,管理上仍然是以層級管理為主,屬於以上兩種模式之間的過渡模式。目前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採取這一模式。
❸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方式
銀行清收處置不良貸款的方法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非訴訟途徑,二是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主要包括催告催收、聯合清收、委託清收、政策清收、處置清收;訴訟途徑主要包括公正清收、仲裁清收、起訴清收、刑事清收等。總之,就是運用一切合法的方式,向借款人、擔保人主張債權,努力收回已經逾期形成不良的貸款本息,通過清收處置收回全部或部分不良貸款本息後,不良貸款總額降低,不良貸款率也就降低(當然還要考慮貸款總額和新增不良貸款的因素)。
可登入——法律咨詢吧向律師討教
❹ 銀行個人貸款有哪些風險防範措施
1、加強准入管理。在授信環節,做到科學核定總量、明確區分種類、嚴格遵循許可權;在用信環節,做到深入調查、詳細審查、充分審議、嚴格審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條件和管理措施;在審查環節,探索建立獨立審查制度、審查合議制度、審查咨詢制度以及審查監理制度。對正常貸款,以加強維護和深度開發為主,持續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信用便利;對關注貸款,密切關注不利因素的變動趨勢,確保擔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戶資產變現、對外融資、改制重組、經營改善等時機相機退出;對可疑貸款,果斷、依法強制清收。
2、加強預警監控。風險預警是防範信貸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良好的預警機制,可以前移風險關口,達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效果。要實現「多渠道」預警,創新信貸風險監測預警手段,綜合運用信貸管理系統、專業統計報表以及各類媒體獲取風險信息和數據,構建風險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形成「多角度觀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傳遞」的工作局面。要實現「零距離」預警,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測指標體系,提高監測的真實性、時效性、准確性。
3、加快信貸調整。市場經營條件下常盛不衰的企業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貸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貸資產質量惡化。在客戶退出上,要切實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實風險退出向潛在風險退出轉變。前移風險關口,動態跟蹤各類貸款遷徙變化趨勢,提高對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二是由被動性退出向主動性退出轉變。統籌規劃,盡早打算,通過催收、核銷、審批控制等手段,主動壓縮規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風險高的企業貸款余額。三是由戰術性退出向戰略性退出轉變。信貸結構調整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掌控好節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強貸後管理。貸後管理就是要不斷發現營銷機會和客戶風險預警信號,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並付諸行動。要建立貸後管理考核體系,把客戶檢查過程、信息分析過程、預警預報過程、客戶退出過程等納入信貸工作整體考核范疇,針對每個管理環節和要素制定考核標准和依據,促使貸後管理人員經常、自覺、深入地實施貸後管理,讓概念化的管理具體化。要建立差別化的風險監控制度,在密切監測風險變化的同時,做好對邊緣貸款的動態跟蹤和監測,制訂完善的風險監控方案,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5、培育合規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戶經理良好的職業操守,做到始終不越思想道德這條「防護線」,始終不碰規章制度這條「警戒線」,始終不違犯法律這條「高壓線」。要注重建立與合規文化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傳遞一種信息,即:獎勵那些善於發現風險、揭示風險、規避風險的員工,懲罰那些違反貸款規則、製造貸款風險、不顧貸款風險的員工,切實在內部形成一種「不以效益為由簡化貸款程序,不以發展為由變通規章制度,不以同業競爭為由放寬准入條件」的良好氛圍。
❺ 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可採取哪些措施加以處置
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有以下處置方式:
轉給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將不良貸款轉讓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一般只收購企業類、大金額的不良貸款。債權一般需要打折出售。
司法執行。銀行可以通過向法院起訴,申請強制執行債務人名下資產。對不良貸款的進行拍賣,房產拍賣價格可能只有市場價格的五折至九折。本息總額面臨少許價格風險。
墊資過橋。第三人出資墊還銀行貸款,原貸款結清,銀行重新發放新貸款。墊資費用月息費合計約5%~6%。因為出資人的風險較大,可能出資人臨陣變卦。
其他處置方式。採用資產重組、破產清算、資產置換、債權轉股權等方式處置不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