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用途 > 印度消费贷款市场

印度消费贷款市场

发布时间:2021-06-09 08:39:31

① 中国商品如何抢占印度市场

4月29日发表文章《关于中印贸易的五个常见误解》,文章称,经常听到有关中印贸易的一些言论——所有中国商品都是廉价的,而且质量很差;中国在印度进口商品当中所占的份额高得惊人;印度的对华贸易赤字一直很高。为了了解真相,该媒体用统计数据检验了5种流行的说法。以下是结果:

文章称,印度的对华贸易逆差源自北京确保技术进步、国家支持等政策。新德里要减少对北京任何产品的严重依赖。关键是要加强制造业,并且在有关商品和服务出口准入的谈判中聪明地运用贸易政策工具。

② 如何打开印度市场。。。。。。急求

印度人口超过10亿,自1998年以来,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5%,进口总额更是每年增长。在许多外商眼中,印度市场是仅次于中国的新兴市常不过,印度民众有其特殊的消费者偏好、销售渠道及交易特性,如果不加仔细分析,将可能导致拓销工作事倍功半。对于有意打入印度消费市场的我国公司而言,应在行动之前较深入地了解印度的销售渠道情况、直销市场情况、消费者消费习性及选择经销商方面的策略。 市场流通体系 印度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土南北距离超过3000公里,东西宽约2900公里。海岸线全长有6000公里,大城市间相距遥远。因此,如果要在印度全国设立销售网,势必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例如,一家制造化妆品及美容用品的知名外商,号称在印度有2.5亿名顾客,其零售点则高达10万个。 与其它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都市化的程度相当低,70%的民众居住在农村。对许多消费品销售来讲,乡村市场是销售的主力,约占总销售额的70%。近几年来乡村市场的增长尤其迅速,许多消费品在乡村市场的销售增长率,是都市地区增长率的4倍。在印度被归类为最富有的消费群,有15%居住于乡村。 在印度,多数的消费品销售可分成三个层级,分别是经销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如果希望针对整个印度市场作销售,大约需要透过400至2300家批发商,以及25万家至75万家零售商。公司雇用联系这些批发商、零售商的业务人员,则平均需要75至500人。通常,印度经销商要求的毛利为4%-5%,批发商为3%-4%,零售商则为10%-15%。部分批发商则跨入经销或零售的业务。印度全国有超过500万家零售商,多数是家族经营。在都市地区,有部分零售商颇具经营头脑,还附带信用贷款、送货到家等业务。 销售渠道 根据印度工商联(FICCI)的分析,印度所有零售业市场容量约为1800亿美元。最近的市场调查指出,印度规模零售业(相对于传统小市场而言)在今后几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50%,到2005年规模零售业总值将达到93.8亿美元。虽然小型杂货店仍是消费市场的主力,但大型购物商场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印度的消费市场必将发生极大的转变。 在印度很多大城市,尽管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连锁店和特大型卖场,但百货公司、超市和专卖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多数的城市,在市区内都有颇具规模的商业特区,其中的店铺多数为本地人所开设。在主要的都市以外,乡村地区的商品销售就较不方便。由于道路状况不佳,许多乡村地区根本无法运送商品。 在印度,商品的销售有一般卖场及黑市两类渠道。有许多走私商品,诸如计算机零件、手机、家用电器以及其它的消费品,经常由黑市销售。黑市的商品售价通常较卖场的售价低10%以上。 传统的小型杂货店依旧是印度主要的零售渠道。不过在意识到印度零售业的发展潜力后,好几家印度的大型财团已决定跨入零售业的经营,其中部分财团还计划与国外的知名零售业者共同合作。 不过,现阶段在印度设立大型卖场,获利不易。大型零售业在印度的发展,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如下:1.小型杂货店的竞争。小型杂货店不但邻近住宅区,营业时间长,还提供宅配到家的服务。杂货店营运成本低,不追求高利润,商品定价与大型零售店相比差别不太大。虽然印度的杂货店摆设凌乱,甚至有些脏乱,但是由于印度富裕家庭日用品采购都由佣人代劳,因此杂货店的客源丰富,生意良好。2.房地产价格。印度主要城市的商业区,不论是租用或是购买,房地产价格都不便宜,要开设分店,成本不低。3.商品采购和物流问题。印度道路状况较差,官方对于货物采购限制较多,冷冻食品的保鲜及运输设备昂贵,这都严重影响到大型购物店的货源供给。

③ 印度和中国的金融制度比较

关于印度的发展及印中比较,最近几年成了热门话题。2004年《21世纪经济报道》赵忆宁同志采访我谈这个问题,我说:“中印之争实际上是制度之争。”[1]这招来批评。[2]批评反倒使我就这个问题深入研究。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阅读了不少文献,查阅了大量数据,最后得出的结论仍是:“中印之争实际上是制度之争”。有首歌的歌词说“一句话,一辈子”,友情如此,学术亦然。我想我对我的学术命题,是要终生负责的。

从结构比较到制度比较,是我进行中印比较研究的切入点,而促成这样的想法是我曾经历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到医院取体检结果,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坐轮椅车的残疾人。等取到结果,我发现这位坐在轮椅车的先生的各项化验结果与我的大体相同,有一些比我的还要好。出医院大门时,我回视踯躅于后面的这位残疾人,心中自问,如果仅凭这些化验数据而不看人的身体结构,难道可以说明这位残疾人比我更健康,更有发展潜力吗?如果不可以,那目前国家发展研究中流行的主要依靠年度的GDP或GNP指数及外贸数量、外汇存量等“最新数据”比较的方法,就一定存在着大误区。国家发展研究,如果不从结构差异比较入手,而仅从表面经济指数差异比较入手,就一定得不出准确的结论。

事实上,国家的成长与生命的成长遵循同一规律。由于土地改革的不彻底性,印度独立后在其重新建立的资源配置的初始“胚胎”中就留下了制约未来国家成长的“病根”。病源既有英国殖民政治的先天因素,更有独立后社会改造不彻底的后天因素。这使印度未来的发展可以有良好的GNP或GDP指数,但这种发展却不会对社会生产有良性的利润反哺。结果是国家经济的“造血机能”即生产者主体因 “营养”反哺不足而陷入“贫血”乃至“供血”动力萎缩境地。最终只有靠外来“供血”来维持其表现为GNP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可以增加就业却不能同比增加国民收入,其原因是由增长带来的利润中的相当部分在流通领域,乃至生产领域被大量截流:或用于食利或用于腐败或用于非生产性金融投机,还有一部分国民利润在与海外投资者和海外市场形成的利润逆循环中,为居于高势能的资本中心国家所吸收并转化为这些国家的国民财富。最后只有少量国民财富通过政府包办即公共开支的渠道被用于保障国家经济生产主体,同时也应当是支撑民族市场的主体即多数劳动者的自身简单再生产条件。这种通过财政开支支撑的劳动者最低生活条件仅有保证社会政治稳定的作用,但却没有培育、深化和能动拉动民族市场的作用。同等的消费支出,在印度有相当部分为政府包办拉动——这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居民消费模式相似。由于缺乏购买力,居于人口近半数的穷人消费实际已失去了拉动和培养印度民族生产力的作用。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由国家包办的低消费为国家建设积累了巨额资金并据此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体系的结构性改造,通过这种改造中国彻底消除了庞大的利用私有权截流国民财富的寄生阶层。而在印度国民经济改造的结果反倒加强了大地主和大资本家而不是国家的力量。除主权独立外,中间人大量截流生产利润和国民财富的社会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印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因大量的贫穷人口导致的民族市场萎缩的同时,原来殖民地时期通过外贸顺差完成的印度国民财富向英国资本中心国转移的利润逆循环流程,在印度独立后,则通过贸易逆差再版出来。半个多世纪中只有两个年度的外贸少量顺差的记录表明,外贸长期且日益扩张的贸易逆差成了印度国民财富国际化的转移的稳定路径。这个路径的存在与扩大的程度又与印度民族市场的萎缩程度为正比。而民族市场的萎缩又导致印度陷入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同样陷入的发展陷阱之中,即每年度包括印度教育、IT等在内的各行业在获得骄人的增长数据的同时,国民经济的生产环节却没有保持持续增长的利润反哺。没有持续上升的人民购买力,其结果是在国内少数富人和国际资本对印度年度利润的截流和财富大规模瓜分中,国民经济不仅没有获得增长性发展;相反,却在萎缩性“增长”中还透支了本国的未来发展潜力。印度与中国五十多年发展所产生的差距原因就在于此。

在进行印度和中国比较研究中,我的另一收获是对“民族市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长期以来,学者对“民族市场”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民族市场”概念应是以“国内市场”概念为基础的。但“国内市场”却是由特定范围的基尼系数变化规定的。即基尼系数越接近0的数值范围,国内市场就越充分;相反,则就说明国内市场的萎缩:萎缩的程度与基尼系数接近1的程度为正比。假设基尼系数为1,这时国内市场就失去了公众消费;而没有公众消费,“国内市场”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可见,仅凭“国内市场”概念还不能支撑“民族市场”概念。由此笔者引出“人民市场”的概念。人民是占国家公民多数劳动者群体,是国内公众消费的主体成分。只有人民消费,从而人民购买力的存在和发展,才有国内市场的存在和发展。由此依次推论的概念逻辑是:只有以“人民市场”为前提,“国内市场”才可能是“民族市场”的前提。由此笔者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差别不在于“民族市场”,也不在于“国内市场”,而在于“人民市场”。“人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概念形成的核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与资本主义市场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市场是以基尼系数最大化为前提的。不同的只是具有资本优势的西方国家利用资本全球化实现了日益扩大的国内基尼系数的国际化转移。它们在长期的殖民掠夺中确立了优势资本的地位,并利用其优势地位在资本全球化中从南方国家获得源源不断返还到本国的超额利润,以此降低国内的基尼系数,并由此保障了国内中产阶层的增长和资本增值的并行发展。其结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恶果片面地被转移到南方国家:在北方国家国内市场一天天好起来的同时,南方国家的国内市场则一天天地烂下去。历史表明:国内基尼系数最大化的极限是激烈的阶级革命国内化,国际基尼系数最大化的极限则是“恐怖主义”全球化。当前日益扩大的南北差距便是基尼系数国际化的外观形式。

通过对印度的研究,我对国有制企业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与印度的情况一样,国企在我国遭到批评的重要理由是“经营不善”或“效益不佳”。但与私营企业不同的是,国企不仅要有利润指标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承担社会公平的指标。而后一指标的实现则需要相当的隐形成本支出。这往往使国企在单一的利润指标前与私人企业比失去了竞争力。国企当“保姆”,私企挣利润。这不仅是印度,也是所有国家的国企在与只有硬性的效益责任而无硬性的社会公平责任的私企竞争中连连惨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仅仅用绝对利润指标来比较国营和私营企业效益,是不合理的。因为国营企业创造的不直接表现为利润效益的社会公平环境,即使从纯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其贡献也是巨大的。

④ 印度的格莱珉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什么

颠覆传统的银行业——格莱珉银行模式
格莱珉模式颠覆了几百年银行业的法典:借贷给无抵押担保的穷人,同时,能够赢利,可持续发展。过去三十年中,格莱珉银行用事实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和正确性,那么他们究竟用了怎样的方法呢?
首先,尤努斯教授研究了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发现其中有一些很大的问题,比如:传统的银行与信贷公司通常要求全额还款;在贷款到期时拿出一大笔现金,通常会使贷款人心理上很难受,他们就尽可能地拖延还款,于是,在拖延的过程中,贷款数额越滚越大。最终,他们决定根本不还这笔钱了。如此长期而全额偿还的贷款,也使得借贷双方对早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予理会;他们不是在问题出现时解决它们,而是希望随着贷款到期,那些问题会自行消失。鉴于此,尤努斯教授在建立格莱珉银行的还款模式时,与传统银行背道而驰:创立了每周还款模式,每周借贷人只需偿还非常小数额的贷款,在日积月累中,就会不知不觉完成还款。这种还款模式现在看来比较平常,但在三十年前的孟加拉,这的确是一个创举。笔者认为,也正是由于这种还款模式的制定,才保证了格莱珉银行的高还贷率。
其次,在格莱珉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赤贫人群的还贷信心,尤努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还创制了一整套发放和收回贷款的机制:他们要求每个申请人都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小组,而格莱珉银行则建立起一些激励机制,鼓励那些贷款者在各自的营生中互相帮助取得成功。“小组成员的身份不仅建立起相互的支持和保护,还舒缓了单个成员不稳定的行为方式,使每一个贷款人在这一过程中更为可靠。来自平等伙伴之间的微妙而更直接的压力,使每一个组员时时与贷款项目的大目标保持一致;小组内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也激励着每一个成员都要有所作为。将初始监管的任务移交给小组,不仅减少了银行的工作,还增强了每个贷款人的自立能力。由于每一组员的贷款请求都要由小组批准,小组就为每一笔贷款担负起了道义上的责任。当小组的任何成员遇到麻烦时,小组其他成员通常都会来帮助。”举例来说,一个人想要得到贷款,就必须整个小组先行通过,然后才能申请;如果小组中有一名组员的贷款不能按时地偿还,那么其他组员也就不能再次得到贷款。所以,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在保证自己合理利用并努力偿还贷款的同时,帮助和鼓励或监督其他组员合理利用贷款并不断努力偿还,这样他们才有共同的机会和希望。
事实上,要组建一个这样的小组对普通孟加拉人,尤其是孟加拉妇女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必须自己找伙伴,做工作,并且只有全员通过格莱美银行的面试后,才能得到贷款。一个小组要得到格莱珉银行的认同或认证,可能花几天时间,也可能要花上几个月时间。为了得到认同,这个贷款小组的所有五个成员都必须到银行去,至少要接受七天有关格莱珉银行政策的培训,并要通过由一名高级银行主管主持的口试,表明他们理解了这些政策。而且,每个组员必须单独接受考试。对此,尤努斯教授认为:“由小组与考试造成的压力,有助于确保只有那些真正有需要,而且对此十分严肃的人,才能够真的成为格莱珉的成员。那些日子还过得去的人们,通常会觉得那些麻烦不值得。即便认为值得去做,他们也通不过我们的测试,还是会被迫离开小组的。在我们的小额贷款规划中,我们只需要有勇气、有抱负的先行者。他们才是能够成功的人。”
第三,格莱珉银行不仅提供小额贷款,而且也鼓励小额存款,这些存款可以在穷人们遇到困难或是寻找其他创收项目时应急。格莱珉银行要求贷款者将所贷款项的5%存入小组基金,这是小组成员们的共同存款,只要满足两个条件(1、其他组员对其申请的数额与用途表示赞同;2、那笔贷款不能超过小组基金总额的一半),任何小组成员都可以从这笔小组基金中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在每年数以千计的案例中,小组基金为组员提供的贷款使人们免于季节性的营养不良,得以付医药费、学费,为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营生重新提供资本,使人们能够节俭而体面地安葬亲人。”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创造了资金回收率100%的奇迹。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信贷扶贫模式之一。它以其扶贫面广、扶贫效果显著,且银行自身按市场机制运作,持续发展,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目前全球有59国家正在复制,而且,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
非洲(22):布基纳法索、中非共和国、乍得、埃及、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莱索托、马里、马拉维、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桑给巴尔、津巴布韦 亚洲(16):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斐济、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黎巴嫩、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 澳洲(1):巴布亚新几内亚 美洲(15):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圭亚那、牙买加、墨西哥、秘鲁、美国 欧洲(5):阿尔巴尼亚、法国、荷兰、挪威、波兰. 摘自: http://ke..com/view/1263492.htm 网络:格莱珉银行有更详细的相关内容。

⑤ 消费信贷市场上的情况是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很多,借款方式简单方便,很多是全线上,“秒”到账,但不同机构提供的产品各有特色。

在“借钱”越来越方便的时代,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应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量入为出,合理借贷。专家提醒,消费信贷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由于我国居民提前消费的经验不足,要谨防忽视自身偿还能力,过度借贷、多头借贷的情况。

管好消费贷,用好消费贷,还其短期应急、支持消费的本源,这一新兴的金融服务才不会走了形,变了味。

⑥ 印度的经济整体情况与分布

沿海。。。点状分布,特别是孟买。然后是恒河经济带和加尔各答软件工业区,以服务业为主

⑦ 为啥印度GDP和中国差不多,贷款利率却比中国高一倍

印度GDP和中国差不多?相差4倍多呢!印度的GDP只有2.4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超过11万亿美元。
至于印度的贷款利率高,主要是印度目前的状况与我们90年代的情况类似,那就是商品“供不应求”,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又不得不多发货币,这就造成通货膨胀率较高,导致银行利率自然也高了。除非印度的工业能够大幅度发展,形成工业品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局面,那时他的贷款利率才能够降下来。你一定看到了,凡类似美国、日本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商品都是过剩的,而利率都是很低的,也不大可能发生什么通货膨胀。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想把通货膨胀率提上去,但多年来未能如愿,也说明商品制造能力过剩的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几率非常低。

⑧ 小米为什么在印度要退出消费贷款服务

小米认为,凭借自己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可以轻松地进入印度利润丰厚但竞争激烈的金融服务业。然而,随着公众对数据隐私的关注日益增强,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也被迫改变了它们的业务方式。也就是说,当前的局势对小米来说不容乐观,这将是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

小米计划未来几周将在印度推出小米信贷(Mi Credit)服务,为用户提供高达10万卢比(约合1451美元)的贷款,最低利率为1.8%。小米发言人告诉路透社,小米信贷目前处于“测试阶段”,拒绝透露更多细节信息。

⑨ 为什么说印度是个潜在市场

印度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以为印度的人也比较发达,属于他的市场。

⑩ 印度外贸市场到底怎么做

印度人的善于还价确实让出口商头疼。印度人自认为他们拥有很好的低成本经营。印度人在采购中,笃信七大原则,其中一项就是要求70%的折扣,拒绝低于30%折扣的买卖。因此跟印度人打交道,注意预留较大的还价空间。
七大原则的另一项是:要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太贵了”,除非销售已经在初步价格中降低了2次,否则都不要开始和卖方认真洽商。因此,在与印度人做生意的过程中,除了预留还价空间,还要保持耐心。失去耐心会过早的暴露你的价格底线,从而失去主动权。
建议:既然他们爱砍价,就预留点空间给客人砍价,保留好自己的底线。遇到客人坚持价格太高,应该是客人和自己公司的定位不匹配,那么供应商没有必要纠缠
关于印度市场的促销策略
印度市场的促销策略有一条主线,那就是Best Price。对于印度客户来说,价格绝对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只要你的产品性价比比较高,那么你的产品肯定会受到印度客户的喜爱。对于一个针对于印度市场的外贸B2C网店来说,送优惠券、包邮、积分达到多少可以立减多少元等这样的促销优惠活动是很受欢迎的。如果你的外贸公司的实力足够大,资金也比较充裕的话,那么建议你可以直接为你的产品及你的外贸B2C网站打线下广告。
Below-the-Line是印度相当流行的拓展策略,这种形式可以直接的将商品消费信息传达给买主或者消费者,以这种直接的方式和消费者拉近距离,这种方式对重视群体和谐的印度人而言会让他们倍感亲切,获得重视的满足感;而这些往往会转化为印度消费者对公司或产品的好感。

阅读全文

与印度消费贷款市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行贷款签完字几天下款 浏览:347
房子贷款可过户 浏览:292
国有小额贷款公司工作如何 浏览:528
上海纯公积金贷款再买房 浏览:624
150万贷款一年利息多少 浏览:451
滕州农行房贷款快吗 浏览:947
贷款49万要担保吗 浏览:609
别人用我资料能线上信用贷款 浏览:759
网贷平台贷款余额数据 浏览:786
房子抵押过了还能贷款 浏览:95
手机上怎么样贷款容易通过 浏览:643
父亲过户给儿子要还清贷款吗 浏览:915
房子贷款过户名下怎么办 浏览:351
创业担保贷款划算吗 浏览:147
朋友在我名下小额贷款 浏览:692
贷款基准利率是按月算的吗 浏览:186
德阳农村信用社银行贷款 浏览:86
农村扶贫贷款多久到 浏览:363
扶贫贷款需要提交的资料有什么 浏览:731
农村信用社贷款转信用卡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