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用途 > 年轻人贷款消费占比

年轻人贷款消费占比

发布时间:2025-09-16 05:39:34

Ⅰ 当用惯花呗的年轻人成为购车主力,汽车金融将是“新战场”

[汽车之家?行业]?如何平衡“想要买车”与“资金不足”?汽车金融显然是一个好选择,特别是用惯“花呗”的年轻人即将成为购车主力的当下,汽车金融或成为未来五年最炙手可热的市场之一。根据《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Z世代用户选择全款方式购车的比例仅38%;更多用户考虑的是利用车辆贷款购车,占比超六成。

据公安部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驾驶人数量3.97亿,18-25岁占比12%,约4800万。结合调研结果,近八成Z世代用户有购车意愿,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有近4000万的潜在购车需求,由于他们大多更倾向贷款购车,这将为汽车金融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因此,车企亟需思考:如何做好汽车金融业务,以吸引“Z世代”这一车市“潜力股”群体?

国际经验来看,消费拉动阶段,居民借贷消费会成为支撑消费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消费贷款也将达到接近百万亿的水平。以借贷的方式消费,将成为中国消费未来重要的一环。Z世代正是借贷方式下成长的一代,当他们成为购车大军,企业必须要学会如何深入学习和挖掘Z世代的汽车消费习惯和用车需求方面,设计出更符合国内市场年轻人的融资租赁产品。

全文总结:

近年中国汽车行业进入转型期,消费人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Z世代逐渐在车市占据话语权,这带来的是车企经营环境的重塑。它将不止影响整车消费,汽车金融业务也会迎来新的生机。金融对汽车行业的渗透逐步加深,与金融行业相结合,向金融环节要效益,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金融、保险成为获取汽车全产业链价值的重要补充。谁先占领这部分市场,即能获得新一轮车市“战争”的先机。(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周民)

欲获取《这一届的年轻人-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完整版,可关注《车市物语》微信公众号,直接下载电子版。

Ⅱ 调查显示仅13%的年轻人没有负债,从这组数据中你看出了什么

从消费数据可以看出,喜欢用贷款消费的90后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占比竟然达到了49.3%。其次为80后占比31.5%,而另一则数据显示,全网1.75亿,90后仅有13.5%没有负债,86.6%的90后都在网上贷过款。90后贷款主要用于提升生活品质,花在工作学习以及恋爱方面的比较少。从这些消费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90后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还房贷,60%以上的90后贷款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负债了该怎么办?

负债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赶紧找一份正经工作,努力赚钱,把贷款一点一点还上。之后尽自己所能存一些积蓄,以备不及之需,另外平时花钱也不要大手大脚,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才是最有价值,并不是为了防止人民币贬值努力花出去才不会亏损。

Ⅲ 14亿的中国人里面有多少人目前是负债的状态呢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平均存款的各种统计指标,却很少看到平均负债或者负债人数。那么中国目前有多少人负债?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负债人数的相关统计,但是可以用一些数据来反推负债人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到2020年末,我国境内居民贷款规模已达63.2万亿元,其中40.8万亿为中长期消费贷款(住房按揭等。),占64.6%;短期消费贷款8.8万亿(信用卡等。),占13.9%;经营性贷款13.6万亿元(生产经营),占比21.5%。

中长期贷款总额约40.8万亿元,主要为住房按揭贷款、装修贷款等。众所周知,国内住房贷款规模普遍较大,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但久而久之,有的人已经还完了,所以贷款余额有高有低。我们以平均贷款40万元来计算,那么目前中国大概有40.8万亿/40万人有房贷负债。

短期消费贷款,主要用于信用卡消费、小额贷款等。一般都是小额的,比如信用卡消费,主要在几千元到两三万元之间。所以我们平均拿2万元做短期消费贷款,那么目前中国短期消费贷款的人口大概是8.8万亿元/2万元=4.4亿人(这和中国信用卡的发卡量相匹配。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发行的信用卡数量已达到79张

经营性贷款主要用于个人开办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金额较高,一般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我们平均取50万元,那么个人参与经营贷款的人数约为:13.6万亿/50万=2720万人。

上述三组中,贷款总笔数高达:10244002720万元=56920万元。当然,以上有些是叠加重复的(即同时有两笔或三笔贷款)。我们假设这个群体在7000万人左右,那么剔除重复,我国在商业银行负债的群体预计将达到近5亿人。不要觉得自己小,要知道银行能放贷的年龄一般。

中国目前能全款买房的人很少,估计占总人口不到1%。大部分人买房还是需要贷款的,如下图。2000-2020年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已超过152.65万平方米,按平均20年的按揭时间计算(20年前全部结清)。那么2000-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估计超过230万平方米(2000-2009年销售面积会相对少一些)。按照100平米/套计算,合计为:230万平米/100平米=2.3亿套。因此,单就抵押贷款而言,至少有2.3亿人负债(超过上述计算的1.02亿人

除了信用卡,现在很多年轻人也用花呗、借呗、借条或者小额贷款等网贷。以我老婆为例,她从来没有过信用卡,但是花呗每个月都要用。蚂蚁金服2020年上市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蚂蚁数字科技平台用户达7.29亿,金融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高达4.1万亿元,保险平台促成的年保费为518元。目前两年过去了,包括借条,小额贷款,网络有钱花等。而且正规渠道的网贷系列客户至少有6亿,比信用卡客户还多(毕竟在这些平台比从银行更容易获得额度)。

这些贷款都是常见的渠道,但现实中很多人都参与了其他贷款,比如:P2P贷款、民间贷款、各种非正规网贷、汽车金融公司贷款(2020年汽车金融资产规模在9800亿左右)等等。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银行拿到贷款,所以上述非银渠道的贷款规模估计也不小。我们保守估计,这部分人群从几千万到几亿不等。

综合以上数据,排除重复,预计我国负债人数不少于7亿(即近80%的劳动年龄人口负债)。所以中国目前有负债是正常的,没有负债就不正常了。老话说,很多人前半生为金融机构打拼,后半生为医院打拼!

相关问答:负债多少合理?高负债还能贷款吗?

 

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人们的消费理念与行为也较从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了自己的超前消费,成为“负债一族”。

但负债其实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只要运用适当可以提前满足资金需求,是正常的经济金融现象。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时刻保持警惕,学会评估自身的债务能力,让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会背负太大的压力。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样的负债情况才是合理的,那么可以参照28/36的经验法则,作为负债的最后底线。

什么是28/36经验法则

个人或家庭的房产相关支出(包括房贷还款、物业管理费、房地产税、房屋保险等) 不超过同期收入的28% 。

总的负债(房产相关支出+车贷+信用卡负债+网络小额贷款+其他负债) 不超过同期收入的36% 。

每个人的收入水平都不尽相同,所能承受的负债金额也不同,然而参照这个经验法则,就不至于在经济上背负过大的压力。

   

负债过高贷款会被拒吗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负债过高,那么就要做好贷款大概率会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但这也并不绝对,因为每个企业或每个人能承受的负债率都不一样,贷款机构在审核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借款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比如借款人的负债比较高,但是借款人的现金流比较好,那贷款机构也有可能给借款人放款。

相反,即使有的借款人负债率比较低,但是如果他的现金流比较差,资产变现比较难,那么贷款机构也很有可能拒绝。

所以负债高并不代表一定会拒贷,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贷款机构是会 考虑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现金流,个人及家庭开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得出一个结论。

负债过高怎样才能贷款

虽然负债是一个正常的经济行为,但是负债率是银行必核的一个项目,如果负债率过高,银行就会认为借款人出现资不抵债的概率高,放款风险大,很容易被拒贷。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高负债的人就完全不能贷款。

首先可以 选择门槛较低的贷款机构 。比如正常的银行贷款要求借款人的负债不能超过50%,但是一些宽松的商业银行或小贷机构对负债的容忍度较高,70%以内都有可贷空间。

其次可以 提供价值高的抵押物 。欠债高的群体,要申请无抵押贷款难度很大。但是如果能提供有价值的抵押物就另当别论了,有抵押物作为担保,负债率高也能争取到成功贷款的机会。

最后也可以 用个人信用来弥补。 如果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即使负债比较高,贷款机构也可能会根据良好的还款记录批款。所以经常使用信用卡消费,或者贷款,并保持良好的还款记录对贷款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平时一定要规划好经济现状

避免出现突发情况时难以招架!

有任何贷款疑问都可以来咨询. ————爱容吉

Ⅳ 精致穷的年轻人:从提前消费到深陷其中,高利率消费贷你用了吗

从前是一分钱就难倒英雄汉,现在是打开App随时贷。

我们70、80后的爸爸妈妈面临的是"大件"的房贷和车贷,二90后和00后的我们面临的是"特别日常"的消费贷。

没积蓄的消费狂欢,让年轻人的从刚开始的"适时消费"慢慢滑落到"以贷养贷"。

资本逐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用金融手段诱导和催生消费在背后推波助澜,让这一代年轻人彻底的在"提前消费"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费类信贷。

电商平台的多样性和方便快捷,本身就让难以自控的年轻人面临着多重诱惑,这就像给一个已经饥肠辘辘的人端上一锅滚得烫手的羊肉汤。而所谓的"借1000,日利息5毛"、"日利率最低0.03%"的消费贷产品,则更像是悄无声息的递过去一个碗和勺子。于是,卡上到底有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下个月工资能不能还上也无足轻重,理性消费的理念和一连串的后果更是无暇顾及。剩下的就是点击购买的快感和收包裹拆包裹带来的雀跃。

许多年轻人毫无节制的消费行为,源头不仅仅是理性消费的理念缺失,更是对"金钱概念"的理解错位。金钱是物与物交易的中间产物,更是物品和存在感的一种中间产物。 金钱带来的生活物质需求的满足,更是价值感和安全感的切实保障。

就是抱着对所谓"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让年轻人在一件件"特别日常"化的消费中一步步走下去。 从适当满足生活需求,再到精致生活追求,再到以贷还贷甚至逾期被追债的深渊 。

原来的一代人是"朴实富",手里有积蓄,生活有奔头;现在的一代人是"精致穷",身上负债累累,生活缺激情。

消费贷又名"消费者贷款",是针对消费者个人进行放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房屋装修、出国 旅游 等消费项目。而消费贷根据银行审批,又有抵押消费贷和信用消费贷,绝大部分年轻人的消费贷都是后者。

而现实中,有太多不经意间年轻人就走入了消费贷。

最常用的就是蚂蚁集团的花呗和借呗。在淘宝天猫购物,以及饿了么美团点外卖,甚至是打车和线下超市消费,都可以随时随地花呗。30天零利率的使用,足以让开通支付宝支付的人动心。

购物时有花呗和京东白条在手, 旅游 时有携程的拿去花,点美团外卖有美团月付...当这些额度还不够用时,紧接着就是支付宝借呗的网络贷款。如果还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更有微信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金条、小米的小米贷款、网络的有钱花、360的300借条等等等等。

而当我们使用时,额度永远是宣传时额度的最低额度,利率则远远不是宣传时所说的低利率。

许多消费贷、网络现金贷产品都不会直接展示年利率,而是提供看起来数额更小更容易打动人的日利率。

拿支付宝花呗来说,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折算下来高达18%的年利率,而国家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也不过24%。再拿支付宝借呗来说,它把利息都折成每天几毛了,而不会告诉你年利率是18.25%。

蚂蚁集团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微贷 科技 平台促成的消费贷使用人数超5亿人,消费贷额度总计为17320亿元。而微贷 科技 平台的产品则是花呗、借呗等,以及与约100家银行业合作伙伴合作提供的消费贷款。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占比几近一半。

2020年11月2日,监管部门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贷款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年均收入1/3。这项措施,更是直指向在校大学生发放消费贷的各类机构。

Ⅳ 靠“以贷养贷”生活的普通年轻人


天猫4982亿,京东2715亿,皆创历年双十一购物节新高。在被疫情和经济不景气围困的这一年,这些由众人齐心创造的数字似乎能遮蔽掉很多惊慌时刻。比如说, 创下纪录的同时,有多少人的借贷数额也变高了?


一周前,蚂蚁金服戛然而止的“全球最大IPO”计划,引发了部分关于年轻人借贷消费现象的讨论。 但双十一的“战绩”证明了这些讨论并未真正引发消费者群体的警惕。


借着购物季的时机,我们采访了三位20多岁、在一线城市工作,曾经或正在背负贷款的年轻人。他们的负债历程和额度,未必如昨天登上微博热搜的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成员们那样骇人听闻,但却可能更具代表性。


事实是,这是一个你需要特别注意,才有可能不必负债的时代。在消费和借贷都变得前所未有便捷的此刻,不用信用卡和各种消费信贷产品的人,才更加显得怪异。只要还能把眼前搪塞过去,再惊慌的时刻也不会露出马脚。 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借贷多数时刻更像个小问题。



“花呗的还款日一开始是9号,后来我给挪到了20号。借呗的还款日是6号,分期乐是19号,京东是8号……”绿子说不清她一共欠了多少钱,却能牢记各借贷平台的还款日期。 第一遍算的时候,她的债务总额是5万,再算一遍时这个数字似乎更接近7万。


但这尚不足以成为绿子生活里的危机。在 P2P 爆雷事件频出的几年,生活里并不乏暴力催收和家破人亡的奇闻。而绿子的债务都是从“正规”平台借出,并且即便从不记账,她也知道自己日常开销无非就是吃饭和打车,谈不上要为像赌博和吸毒那样的严重问题买单,更不至于会走向一个能出现在 社会 新闻版面的时刻。


此外,绿子在北京还有“过得去”的固定收入。和很多在豆瓣知乎上因欠债发声,月收入5千却负债几十万陌生网友的境遇相比,不管是5万还是7万,现在的收入让绿子觉得,自己的债务是有尽头的。而最重要的,“欠钱不是个啥事,信用卡太普遍了,很多朋友光鲜亮丽也还是要欠十多万的”。


所以,即便知道自己负债超过5万,绿子也并不焦急。至少不用急到要列出收支计划,每个月刻意关注开销的地步。“我列计划干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要人活着不就得脚踏实地按时按期还钱吗?我心里有这样一个意识就可以了”。


电影《弗兰西丝·哈》 剧照


在北京工作了近七年,最多曾负债8万的 Abby 有类似感受,她身边要好的朋友没有一个人有存款,欠债最多的阶段也是她月收入最高的日子。 她经历过以贷养贷的阶段,拆东墙补西墙周转不过来时,她就和朋友借点。 朋友们都很理解,而最常和她相互帮衬的那个朋友,“她比我挣得多多了,也比我欠的多”。


张叁刚到北京工作半年就欠了近7万,具体的数目她也说不清楚,只觉得刚开始借钱都是一些临时要支出三四千的突发事件,因突发事件增多负债累积到2万左右时,她也有过惊慌,但分期还款平摊到月也不过几百,以当时的收入来看还是可以承受的。


现在回头看,张叁觉得,触手可得的贷款让她“不会觉得自己没钱,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在花别人的钱”。花呗的额度用完了以后,她把网商贷打开,一时的困境又显得豁然开朗, “看到网商贷6万的额度还觉得很放心,会感觉还好,原来自己还是有这些钱可以花的”。


2019 年时,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发布了以国内90或95后年轻人为主的消费信贷现状报告。据这份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里,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有86.6%,而扣除其中约一半仅使用其支付功能 (只使用消费信贷并在当月还清,且不产生利息) 的人群后, 仍然有约44.5% 的年轻人有实质性负债。



双十一当天,豆瓣的负债者联盟小组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个小组创立于去年的12月,目前有超过一万七千名成员。发帖求助的很多人,负债金额都超过20万,也有破百万的,负债原因各种各样,小到名牌包和手表等奢侈品消费成瘾,大到因诈骗、赌博或创业失利的深陷泥潭,多数人都处在一种濒临崩溃、难以再维持下去的生活状态之中。网友们纷纷表示触目惊心。


和负债者联盟略显极端的案例相比,张叁、Abby 和绿子的债务总额会显得没有那么夸张。同时,她们不追求奢侈品,也没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债务总额是在一些看似正常的消费行为里悄然变多的。这样的悄然是微妙的,一方面,它不会失控到无以为继的地步;另一方面,这种吃力的平衡,和背后缓慢而持续发生的、 对个体消费习惯的根本性改变,使得其“戒断成本”越来越高。


这可能也是正在发生于大部分年轻人身上的借贷常态: 欠债故事通常不是由某次偶发、低概率的事件或某个严重的陋习拉开帷幕的。 事情会先从周转不灵产生变化,以贷养贷的链条时常会因为额度限制被迫中断,和朋友借钱的次数开始增多,工资和其他收入总是一到手就几乎是全数归还给信用卡或其他借贷平台,储蓄卡里几乎没钱,日常生活支出也要靠“借”来维持。


电影《百元之恋》剧照


Abby 回想自己第一次办信用卡是因为毕业出国旅行,当时因为其他原因最终没有出去,但信用卡就这样被保留下来。刚开始的额度还只有八千,但去年这张信用卡的额度已经超过八万了。


自己主动办第二张信用卡则是在2015年前后,因为对微整感兴趣,做了几个项目,花了1万左右。Abby 用信用卡付了款,没觉得这是一笔还不上的开销,心里想着也就是两个月工资的事,几个月就能还清。


那也是 Abby 刚工作的第二年,经济形势在互联网的神话故事里方兴未艾。刚毕业时她的月薪不到5千,其后逐步上升,2017年过去后她的月薪翻了3倍。2015年的微整消费后,她又换了大一点的房子,报了外语班安排了健身房,她还养了猫,也会每年给自己计划一次旅行。


那些日子里,她对自己的偿还能力有着强大的信心。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信心逐渐被收入一到手就“消失”的疲惫磨破了。最疲惫的阶段她知道自己欠了4张信用卡,但不确定加起来的具体总额,“大概是8万,肯定超过8万了,我加到这就不敢加了,怕把自己吓死”。


电影《过春天》剧照


张叁把自己借贷金额快速膨胀的起点定在了2019年的6月,当时的她想要申请国外一个学习项目,需要找人做文书。因为不想和父母要钱,她选择了网商贷,且为了能给自己多用一点,她比文书原定价格又多拿了一千。后来的 旅游 和租房费用也都是从其中陆陆续续拿钱,再加上她养的宠物在此期间还意外得了猫传腹。到了2019年年底,在生活或者人生阶段急剧变化的半年,她粗略算算,发现自己一共欠下了7万左右。


同样的,7万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而之所以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总数,是因为她“计划内”的借贷平台突然降了额度,以贷养贷就这样被豁开了一道口,她一时也没有办法能再找平台把口子封住。


从那晚,张叁开始算自己欠了多少钱,要用多久才能还完这笔钱,“我意识到自己不想再以贷养贷了,但当时其实算了好久都没有算出来,我到底要用多久才能还完这笔钱”。



在知乎、微博和豆瓣上关于借贷求助的开放话题和讨论小组里,有债务问题的网友会在主动公开自己的债务数额、欠债平台和收入水平,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上岸” (把债务全部还清) ,只是常常会因为不断增多的催债电话和还在走高的利息感到窒息。


鼓励之外,其他网友还会根据自己的借贷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比如说如何投诉暴力催收,如何和平台协商减免利息或者只还本金。不同的协商和还款方法会根据具体的个人收入和借贷平台规定有出入。


但最多网友提到的上岸第一步,是向父母家人坦白债务。


对于家里有积蓄的人来说,在欠款金额不大的初期,家人或许可以一次性把债务付清从而减少利息,不让欠债的雪球滚大。而对于没有还款能力的家庭,和父母家人坦白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救赎”, 通过直面亲人失望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因贷款所承受的压力,不再逃避真实处境——某程度上这是今天许多欠债者真正的“成年礼”。


无论家境贫富,“向父母坦白”都几乎是欠债者走向上岸的第一诫。但这件事情的实现难度,或者说悖论之处在于,不少欠债者走向借贷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对紧张的家庭关系。


电影《伯德小姐》剧照


张叁决定不再向网贷借钱后,每个月只给自己留500元的生活费,其余收入全都用于还款。就这样到年底她还是有近5万的债务要还,她粗略算了下网商贷的利息,一万左右的借款每年要付超过一千五左右的利息,她决定找办法先还上本金。她告诉妈妈,自己有两万的债务要还,希望她能“支援”一万。然而,张叁的妈妈表示自己也没有钱,同时还叮嘱她“别告诉爸爸”。


实际上,告知父亲自己的债务情况,这本来就不是张叁的选项。她知道自己一旦开口,父亲肯定会拿钱出来帮她把债还清,“但那样他就会对我更不满意了”。毕业后,张叁因为就业选择和家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她的父亲希望她能在南方的城市进入国企工作,但她还有其他想要 探索 和尝试的事情。


张叁并没有多讨厌那个南方的城市,只是一旦顺应父亲的安排,似乎就意味着,往后都要在父亲的控制下生活,小到如何和领导同事社交、大到婚恋对象,都要被其父亲安排。在这之前,她父亲就曾经以断绝关系为由要求她去指定单位面试,同时也从来不认同她现有的个人生活规划。


此外,考虑到家里同期的一个理财项目比较吃力,在毕业那段时间因不稳定而支出的租房、 旅游 和生活学习费用,她都没有问父母开口要钱。“爸妈问过我几次,我都说不要,他们想着我有实习和工作可能真的有钱,后面也就没给了”。已经建立起来的“财务独立”印象,一旦再被打破,父母亲对生活规划的观感会有很大的落差。


电影《比海更深》剧照


绿子与张叁的家庭情况不太一样,但她也从成长环境出发为自己的消费理念作出了解释。绿子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异了,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和父母的关系疏远,甚至外出读大学时父母给的生活费也断断续续、并不稳定。从大学开始,她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就是靠朋友支持。


逐渐地,这发展成了某种生活哲学,“要说借我还不上,但非要给我就还是可以”。绿子觉得非要借钱的话,向“机器”借比向朋友开口容易,而且网贷的平台又那么方便,不必再去到银行办理各种手续。


而因为工作时间早,Abby 更早接触的借贷渠道还是信用卡,她算过借呗和花呗的利率,发现明显比她用的信用卡高不少后,就决定轻易不用了。借贷吃力的那个阶段她自己也能勉强负担,并没有考虑过要让家人承担。但家里人知道她工作这么多年还没有存款,且一直在还信用卡,“就老觉得我有问题”。


Abby 和父母的矛盾主要是集中在生活方式上,但他们之间关于这些的矛盾的爆发最后也还会落到钱上。一直以来都在国企工作的母亲时常会指责 Abby ,因为她没有按一个常规轨迹生活,所以自己会在其他熟人面前“抬不起头”。二人的争吵时常从为什么不结婚生小孩开始,从不存钱说到父母为她付出这么多,Abby 却不懂得回报。


在 Abby 的印象中,这套说辞从她青春期起就没怎么变过,只不过青春期时母亲指责的是她学习不好让自己没有面子。Abby 觉得母亲是想用这样的说法控制干涉自己的生活。吵到气头上的时候,Abby 甚至会想,如果能把养她长大的钱都还清,是不是就可以断绝这层关系。


Abby 认为自己和上一代人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上一代人的生活里只有付出,没有自己。她经常给母亲说要有自己的生活,希望她能在退休后找到 旅游 或者跳舞这样的新爱好来填充生活,不必总惦记着女儿要活成什么样才能让她有面子。但每次说到这个,她母亲又会反问 Abby,“你是不是不想管我了?”



从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起,80后和90后这两代人就多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开始在高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生活。在他们的童年时期,这一代人会被称为“小皇帝”或“小太阳”来象征受到的过多关注和宠爱。


美国人类学学者冯文曾在《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对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作出过这样的解释,不同于多子家庭中孩子们要靠相互竞争赢得父母偏爱的处境,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不用面对家庭资源的竞争,且“作为父母所有爱心、投资和希望的唯一焦点,独生子女具有巨大的权力。有时,父母甚至还要争夺独生子女的喜爱”。


而当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后再回看当时的备受宠爱,那种凝聚着“唯一”的关怀、宠爱和投资,享有如此大家庭资源投入的他们,往往也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关系控制和回报期待,而现实并不总能正向增长,反而是越来越残酷的。


现如今,搜“被网贷毁掉的年轻人”标题,能出现几十条内容大致相同的描述网贷危害性的文章。这些文章抨击年轻人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过分膨胀的虚荣心,仿佛年轻人最大的危害源头就是年轻人自己。


按照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的理论,即在以丰盛和消费为特征的当代 社会 ,“物”的意义已经不在限于曾经的,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特征,而更多的拥有符号的一般性特征。 人们在消费物品时,实质上也是在消费符号所具有的意义,同时一次进行自我的界定和群体的认同。


比起谴责年轻人,更值得寻味的是,这一代年轻人不惜冒着“被毁掉”的风险,也要靠借贷来消费的符号意义,究竟是什么?那些消费主义和虚荣心所指向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某程度上, 那可能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自童年时期就被许诺给予的东西。 成长于高增长年代,我们被许诺了所有蓬勃和美好,我们被告知只要在某条象征向上的的阶梯努力攀爬,终将会到底一个美好未来,在那里,我们总是会尽可能轻易拿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


努力的回报看起来如此确切,以至于举整个家庭之力作出牺牲也在所不惜。若干年后,图景发生了变化,压力从 社会 传达到产业、传到达家庭,再传达到个体,形成了亲子关系中某种底层的紧张,为每一个年轻人超前消费和借贷的故事埋下种子。



今年双十一到来前,张叁已经还清了所有网贷,虽然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暂时向朋友借来的,但她不用再背负不断变高的利息,也不会再有新的借款,甚至连花呗她也彻底关掉了。她本来打算在双十一时买下近两千的护肤品,但仔细算算发现真实优惠力度并不大,于是作罢。


现在的她有了理财和定期存钱的计划,她的目标是先存够10万。今年有一个朋友裸辞后却显得一点都不焦虑,她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个朋友有10万的存款。10万不多,也干不了什么大事,但多少是个安全感的体现,似乎有10万以后就可以对不喜欢的工作和生活说再见了。


Abby 说自己是在疫情期间“因祸得福”了。疫情期间她无法像过往一样出国 旅游 ,很多以往的日常开支也都省了下来。而也是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间,她也终于把所有的信用卡都还完了。双十一她只准备囤点猫粮,做了一个支出不高的医美项目,主要还是为了取悦自己。而这些的前提都是,她存了钱,且这些消费后储蓄卡里也仍有结余。


对于未来具体的理财情况她还没有太多考虑,也不考虑买房和其他的事情,因为那也意味着安定下来。但就现在的自己来说,她甚至不确定未来会不会在北京继续工作,Abby 笑说“万一以后我是和外国人结婚了呢?真的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等八字有一撇了再规划也不迟”。


绿子的债务情况则暂时还没有改善,除了每个月想办法还款,她暂时也没有其他计划。采访在11月初,她说不准自己双十一会买什么,有可能会买顶帽子。她暂时还没有任何理财计划,但也说其实想过买房。“谁不想有个房子,但你知道我喜欢哪里的房子吗?”绿子指了指北京 CBD 方向,说了一个她之前曾经去过的高级楼盘名,那里的二手房现在均价12万一平。

阅读全文

与年轻人贷款消费占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第二套房公积金贷款算法 浏览:938
年轻人贷款消费占比 浏览:910
小额贷款公司专项整治工作小结 浏览:596
怎样在手机里贷款 浏览:583
朋友借小额贷款让我帮她 浏览:662
用手机查询个人贷款信息 浏览:847
农村信用社有商业贷款项目吗 浏览:937
融资担保贷款靠谱吗 浏览:419
邮政储蓄8年消费贷款 浏览:618
大学生网上贷款作文结尾 浏览:55
贷款流水只有4个月的 浏览:802
小额贷款公司计提盈余公积文件 浏览:180
贷款开公司好吗 浏览:528
信用社小额贷款营销办法 浏览:198
农行商贷贷款进度查询 浏览:339
澳门消费贷款骗局 浏览:885
捷信手机上贷款可以不 浏览:616
商业银行担保贷款费率 浏览:382
60岁贷款子女担保 浏览:9
马来西亚房子抵押贷款需要什么资料 浏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