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良貸款連續上升銀行要注意什麼
首先不良貸款要計提壞賬准備,這個會影響到銀行的利潤,其次,不良貸款會佔用銀行的貸款額度,對於存貸比緊張到爆的年代,可能很多好的項目無法通過放貸,最後,由於銀行屬於高負債類行業,過高的不良貸款率甚至可能導致銀行破產,當然由於有了巴III和存貸比的限制,目前來看銀行就算破產也不會是有貸款導致的,肯定是同業業務導致的。
2. 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對銀行各方面有什麼影響
銀行其實就是一個借錢的人,不良貸款增加就是欠債不還的人多了,有什麼影響你應該能夠想像,只要數量多到一定程度,銀行就沒有現金流轉,最終陷入破產。
銀行自身發展看重的指標很多,比如說貸款質量,資本周轉率,資本充足率等等
不良貸款影響的方面很多了,最基本的就是表現最直接的:每股收益,總利潤,資本周轉率等等
具體的法律條文參見人民銀行相應的管理條例,遠不止ls說得那點。
其實目前的情況下,中國銀行的安全邊際還是很高的,我最為擔心的主要還是房地產行業的崩潰。因為這會造成銀行貸款質量的下降
3. 商業銀行為什麼會出現不良貸款率上升
出現這個情況一是天災,二是人禍,天災當然是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匯率居高不下,人民幣升值,造成出口萎縮,國內消費下降,人工及各種成本上升,製造業率先大批破產。人禍當然是官僚作害,外行者當權,決策連連失誤,中飽私囊.
4. 針對信用社不良貸款的持續上升,應該怎麼辦
應對不良貸款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大催收和處置不良資產。
其一,通過多收少貸轉化不良貸款。
其二,人為放寬對國有企業老貸款的轉化條件。國有企業貸款在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中的佔比較大,其經營狀況又直接影響著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因此,人民銀行規定,借新還舊的貸款必須確保其擔保有效。但為了完成上級行的考核指標,一些基層行在為「通過借新還舊能使信用貸款轉化為擔保貸款」的不良貸款辦理轉貸時,擅自擴大范圍、放寬條件,在無法落實貸款擔保、達不到轉貸要求的情況下,仍以信用貸款的方式為部分國有企業的老貸款辦理轉貸手續,使不良貸款成為正常貸款。
其三,通過少量資金的重復使用完成對不良貸款的轉化。人民銀行重慶營業部在監測中發現,當地個別國有商業銀行為轉化到期貸款,採取通過少量資金重復使用的操作方法,將大量不良貸款進行劃轉,達到轉換不良貸款、降低不良貸款率的目的。
其四,通過債務重組轉化不良貸款。如某虧損企業在某國有商業銀行原有貸款1.6億元,雖然已形成不良貸款,但其關聯企業提供的抵押擔保是足值和有效的。經過債務重組後,該行將原不良貸款通過移位給關聯企業的方式全部轉為正常貸款,其中僅有6000萬元貸款落實了抵押物,而由原關聯企業保證的1億元擔保貸款在債務重組後卻成為信用貸款。這份監測報告指出,銀行在採用了上述「技術處理」方式後,從表面看,銀行的不良貸款減少了,但資金風險隱患依然存在,還影響了不良貸款下降的真實性。
5. 不良貸款的不良貸款階段性壓力上升
持續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不利影響,2013年國內銀行業面臨不良貸款階段性的上升壓力。
上證報資訊統計發現,截至9月末,工、農、中、建、交等五家國有大行不良貸款余額均出現上升。其中,工商銀行不良余額增幅較大,不良貸款余額為873.6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7.86億元。與此同時,盡管五大行撥備覆蓋率仍維持在217%至347%的較高水平,但多家銀行較上年年末仍普遍下降。
在股份制銀行中,中信、民生、光大、興業、招行等多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出現雙升,其中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31億元至54億元。與五大行類似,股份行撥備覆蓋率亦維持在較高水平,但較上年年末亦普遍下降。
6. 為什麼房價大跌會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因為買房子都用貸款,房產市場不好,有的貸款就還不了,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還有房地產開發商也是從銀行貸款,房產市場不好,他們的房子賣不了,就不還貸款,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了
7. 利率上升.貸款不良率為什麼上升
因為貸款成本高,借款人還款壓力大,還不上很正常。尤其是民間借貸,逾期率高達50%以上。
8. 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應採取哪些對策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宏觀經濟調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的十年,這一階段,我國名義GDP年均增速高達16.8%,實際增速也有10.1%。伴隨經濟規模的增長,貨幣供應量從19.05萬億元增長至135.98億元。在經濟的上行期,流動性充裕,投資機會多,企業信貸需求旺盛。同時,中國銀行業在剝離擺脫不良資產包袱之後,通過股改上市,成為市場化運作主體,釋放了銀行的增長動力,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提升至151.4萬億元,十年增長了4.5倍。
企業的擴張與銀行的發展一方面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為當前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埋下了的隱患:一是企業整體杠桿率偏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公司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25%,進入紅色區域(公司與個人債務總和與GDP之比正常值為100%);二是企業跨業經營成為趨勢,特別是涉足房地產、礦產等領域的情況較多;三是產能全面過剩,無論是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還是新興的光伏、風電,以及造船等行業均嚴重過剩。
而存在上述風險隱患的「銀-企」借貸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進入新常態後,各種關系正在調整,原有借貸體系中的一些風險隱患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釋放。從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發生的情況看,「企業死亡」與上述三類風險隱患相對應,表現為「高杠桿斷裂」,「多頭投資失敗」和「過剩產能出清」。客戶風險爆發的過程,也是經濟機體去除這些「頑疾」的結果體現。
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各國經濟調整的共同現象
橫向上看,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次貸危機後,也普遍遭遇了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的階段。其中,美國銀行業在次貸危機爆發當年不良貸款率較之前提高0.6個百分點,風險暴露主要集中在隨後的兩年(08、09年貸款不良率增幅高達1.57和2.03個百分點),並於2009年達到頂峰(5%),之後逐漸回落,整體上與危機爆發和影響逐漸消除的過程基本一致。其他發達國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也呈現類似特徵。可見,銀行不良貸款率在經濟下行期上升,隨著經濟復甦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現象。2
美國GDP增速與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3.50%。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遠遠超過2%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8%。
2
發達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與之相比,我國上市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1.52%,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率先突破2%的農業銀行,考慮到該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若將超出平均水平的撥備用於核銷,該行不良貸款率將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應對資產質量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空間
首先,宏觀經濟逐漸展露出積極的因素。雖然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沖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其次,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第三,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如對「兩高一剩」、房地產等行業進行管控。以農業銀行為例,自2009年開始對鋼鐵、有色等行業實施指導性限額管理,2011年起實施指令性限額管理,一方面控制了設限行業風險敞口總量;另一方面,在限額管控下,銀行優中選優,介入行業內優質客戶,即便面臨「去產能」的局勢,受到的沖擊也相對有限。
第四,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銀-企」兩方面均積極調整。企業方面,在歷經大量因「高杠桿斷裂」而「猝死」的風險事件後,在擔保融資、高成本融資等方面相對謹慎;銀行方面,不再是簡單追求自保,而是有選擇的給企業「輸血」,企業也配合銀行方面進行貸款歸位、落實抵押,確保一部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項目得到資金支持以最終償還貸款,有效化解暫時的風險。
此外,中國銀行業在經濟上行期儲備了較為充分的財務資源。目前,上市銀行撥貸比為2.77%,規模前十大銀行撥貸比顯著超過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等主要發達國家(低於法國),對風險覆蓋的水平相對較高。
1
中國及主要發達國家規模前十大銀行撥貸比。數據來源 www.ybzcpcc.com
總體而言,當前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上升是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在銀行資產端的體現,具有階段性特徵。既不能誇大這一現象的嚴重性,也不能低估解決問題的艱巨性,要從縱向看探究問題的產生,在橫向上借鑒他山之石,清醒地認識來龍去脈,深刻洞察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管理的邏輯和內在規律,不為一時的市場浮躁所動,才能在風險之後「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