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了哪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
⑵ 制造费用的余额,借贷方问题
1、如果企业临时性停产,如大修理或季节性停产,制造费用本期期末会有借方余额,待开工后再结转生产成本或库存商品。
例如,企业因维修设备,停产1个月,本期没有在产品,发生的设备折旧500照提,工资1000照发
本期发生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500
制造费用—工资 1000
贷:累计折旧 5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由于本期没有在产品,制造费用没有分摊对象,因此本期制造费用不分摊,在借方挂账。
2、下月初有借方余额,说明上期没有分摊制造费用,原因同1、
下月初的制造费用余额即上月末的余额。仍以上例。本期投产了100件A产品,本期又发生制造费用800,期末结转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300
贷:制造费用 2300 (1500+800)
3、制造费用余额不可能出现在贷方,除非错账。错账是期末结转时多结转了,造成贷方余额的情况。这种情况是记账错误引起的,应当期纠正。
例如,本期制造费用1000,期末分摊时结转了1200
借:生产成本 1200
贷:制造费用 1200
这时,就会出现贷方余额的现象。需要红字冲回错误
借:生产成本 -200
贷:制造费用 -200
冲红后,制造费用无余额。
⑶ 制造费用出现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怎么处理
1.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在每月末要从借方结转到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2.制造费用月末归集时在借方,结转后没有余额。
⑷ 贷款余额的优化策略
贷款投向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的本外币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中,投向第二产业的贷款增加865.2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351.9亿元;投向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运仓储邮政业和租赁商务业的贷款分别增加348.2亿元、325.2亿元、263.5亿元、122.9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加快,前三季度全市新增本外币个人消费贷款273.9亿元,同比少增162.4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91.2亿元,同比少增134.4亿元。从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看,第三季度全市新增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90.6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79.5亿元和53.8亿元,其中9月份增加37.6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2.7亿元和34.2亿元。前三季度全市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分别增加98亿元和85.6亿元,同比分别少增16.5亿元和11.4亿元。
⑸ 制造费用借方的余额和贷方的余额表示什么意思
借方余额是当期发生未转入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
⑹ 农村商业银行存在哪些风险 新闻
如果你知道农村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质量的恶化程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央行对农商行吃独食了。从去年开始央行对地区金融机构实施定向再贷款,再到日前对农商行和农合行实施定向降准,现在又要对农商行农合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定向将准,原来是有些农商行已经坏账累累,快揭不开锅了。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不良贷款率为1.68%,远高于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0.94%和0.92%。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众多农商行里,不良贷款率高达10%甚至接近30%已经不是新鲜事,而3%至4%也是很常见的现象。近期公布2013年年报的江苏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去年不良率26.76%,且资本充足率已经转为负。
作为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连云港农商行,截至去年末营业利润为-49.31万元,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162.56万元,资本充足率降至-4.56%,其不良率已从2011年的1.75%上涨至2012年的13.02%,进而上涨至2013年的26.76%。截至2013年末,连云港农商行100万元以上的未决诉讼案件多达273件,涉及诉讼本金11.8亿元,连云港农商行均是原告,其2013年利息回收率仅44%。
连云港农商行的存款增速都在放缓,连云港农商行2013年存款总额为70.6亿元,同比下降15.17%。与2011年数据相比,存款规模已连续两年下降,导致其2013年的存贷比达到108.86%,远高于2011年的71%。
整个农商行的资产质量都在下滑,今年一季度农商行不良余额是2012年一季度374亿元的2.13倍,是2011年一季度299亿元的2.65倍。这一比例高于城商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但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余额为1215亿元,是2012年同期608亿元的2.41倍。
除了连云港农商行之外,多家农商行不良率也较高。例如,2013年,安徽望江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22.9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13亿元,不良率接近10%;江苏睢宁农村商业银行2013不良贷款率为4.28%,比年初上升0.48个百分点;安徽泾县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不良贷款占比4.10%,比期初上升0.2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农商行贷款集中度高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是行业集中度高,一是地区集中度高,鸡蛋被放在了一个篮子中,风险不能分散,很容易形成大面积坏账。
农商行贷款一般都在本地区,区域范围较小,如连云港农商行则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行业在集中在批发零售、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投向制造业的贷款比例高达42.07%;连云港农商行2013年投向批发零售行业的贷款比例高达44.64%。
虽然规模较大的农商行分散程度略高,但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的比重依然靠前。北京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房地产行业贷款329亿元,占比13.94%,仅次于占比20.11%的票据贴现;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涉及房地产贷款395亿元,占比17.96%,仅次于占比18.49%的制造业。
可以肯定随着资产质量的下降,农商行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其贷款增速也会下降,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原则,其存款也必然显著下降。江苏一家农商行副行长表示:“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贷款违约情况明显增多,银行贷款逐渐变得谨慎。”
以连云港农商行为例,2013年末,连云港农商行贷款总额为76.85亿元,同比仅增长2.48%,这一增速远远低于高达14%的行业平均水平。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新增额1597亿元,同比少增加了471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比增加了2068亿元,同比少增加1384亿元。
显然,对于农商行目前的不良资产,在稳定地区金融秩序,进行再贷款和定向降准支持的同时,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地区经济系统性下滑造成的?还是贷款违规造成的?是贷款风险控制不力?还是内控薄弱?是公司治理、地方政府一股独大造成的?还是贷款定价等技术性原因等等造成。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农商行,包括农合行还有诸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将再次成为由纳税人填充的无底洞。
我们注意到,监管层对农商行的支持,都是以支持三农为目的的,但是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贷款力度有多大呢。
从全国数据看,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分别达11.77万亿元、14.6万亿元和17.6万亿元,呈逐年增长之势;而同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分别为3.9万亿元、4.6万亿元、5.3万亿元,分别占涉农信贷总额的33.34%、31.51%和30.11%,占比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农商行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显然是有瑕疵的。
而我们也注意到就在央行对农商行下调村准率2个点的时候,同时,银监会公布的11号文(整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非标资产的投资),银监会官员甚至表示放宽涉农银行的贷存比要求。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测算,11号文意味着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超标约3000亿元。同业模式这样的金融创新令大量县域信贷资源流向了产能过剩的领域(包括房地产)。
而中国农村正规信贷需求十分旺盛,有借贷需求的家庭比例达到19.6%,但他们的正规信贷可得性仅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
而我们还注意到,在央行最近两次定向将准中,第一次定向将准2个点的农商行存准率,而农合行只有0.5个点,而两次降准,竟然都没有农村信用社。当然这于农信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低有关,但是其超储率过高也是客观现实,是因为农商行过于激进还是农信社过于保守?
有报道提到,有些农商行的风控机制不够健全,所以容易被有瑕疵的非标业务钻空子。比如项目通不过股份行的风控,而为找农商行出资,项目发起行或融资方会给农商行的相关负责人‘返点’,一个2个亿的项目,返点5‰就是100万,而项目实际风险却由农商行自己承担。在该高层人士看来,类似的利益输送现象在农商行的非标业务中或并不少见,而其操作方式具有较强隐蔽性,监管亦难于认定。
去年债市整顿银行间市场丙类账户的时候就揭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债券“代持”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即给那些进行高杠杆高风险久期投机者提供了资金(或资产负债表)的支持。
在非标业务中,农商行等农金机构常扮演的角色正是出资方。例如在部分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业务中,农商行就常作为“乙方”出资,而非标资产的项目则多来自其他机构,并由这些机构打包、安排保函后出售给农商行。
那么以上案例可以揭示,对农商行进行定向支持,是因为其资金缺乏,还是因为其内控薄弱,违规操作,答案显然就要重新考证了。
因此,监管层在进行资金支持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责任和问题,对于那些故意违法违规的管理人员要让他们承担责任,而对于经营合规,成绩优异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奖励,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同时引导或者强制他们合规依法经营,改进目前地方政府一股独大,农商行对地方政府依附性过强,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比如,有分析认为,农商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支持问题,是其坏账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⑺ 为什么制造费用贷方也有余额呀什么情况啊
为什么制造费用贷方也有余额呀?什么情况啊?——在预提维修费时,没走其他应收款(或预提费用)科目,而是直接体现在制造费用中,把制造费用当成了预提费用科目使用了,就会出现制造费用贷方余额。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容易引起混乱。
⑻ 制造费用贷方有余额代表着什么
为什么制造费用贷方也有余额呀?什么情况啊?——在预提维修费时,没走其他应收款(或预提费用)科目,而是直接体现在制造费用中,把制造费用当成了预提费用科目使用了,就会出现制造费用贷方余额。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容易引起混乱。
⑼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是多少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
⑽ 有多少银行贷款引入制造业
2017年上半年末,中行、工行、农行、建行等国有四大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均超万亿,中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71万亿,排名第一,工行则为1.47万亿,位居其后。
交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将近6000亿,排名第五,其后就是几家主要股份行,包括民生、中信、兴业、浦发、招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介于2500亿至4000亿之间。
第三梯队则是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以及主要上市城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均在2500亿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