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國內外現狀是怎樣的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是當前擴大我國國內需求與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面臨著個人信用制度不完備、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缺失以及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的問題。
❷ 影響某銀行個人貸款業務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我國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業務范圍窄,品種單一。大多集中在購買個人商品房按揭和單位集資房、房改房按揭方面,對未簽約商品房、個人自建房、裝修房、「二手樓」轉讓等按揭沒有辦理或很少辦理,
❸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發展策略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暫時不是發展,而是要防範風險。
非要發展的話,一要符合國家政策,二要選擇資金實力較大的開發商合作。三要選擇地段較好的樓盤,四要選擇價格不是那種出頭鳥型(全城最高價)的。五要嚴格按要求規范操作,六要做好壞賬對沖准備(提撥備、資產打包出售等)。
僅供參考。
❹ 商業銀行貸款的歷史沿革
銀行是經濟中最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西方銀行業的原始狀態,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倫以及文明古國時期。據大英網路全書記載,早在公元前6世紀,在巴比倫已有一家「里吉比」銀行。考古學家在阿拉伯大沙漠發現的石碑證明,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巴比倫的寺院已對外放款,而且放款是採用由債務人開具類似本票的文書,交由寺院收執,且此項文書可以轉讓。公元前4世紀,希臘的寺院、公共團體、私人商號,也從事各種金融活動。但這種活動只限於貨幣兌換業性質,還沒有辦理放款業務。羅馬在公元前200年也有類似希臘銀行業的機構出現,但較希臘銀行業又有所進步,它不僅經營貨幣兌換業務,還經營貸放、信託等業務,同時對銀行的管理與監督也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羅馬銀行業所經營的業務雖不屬於信用貸放,但已具有近代銀行業務的雛形。人們公認的早期銀行的萌芽,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銀行」一詞英文稱之為「Bank」,是由義大利文「Banca」演變而來的。在義大利文中,Banca是「長凳」的意思。最初的銀行家均為祖居在義大利北部倫巴第的猶太人,他們為躲避戰亂,遷移到英倫三島,以兌換、保管貴重物品、匯兌等為業。在市場上人各一凳,據以經營貨幣兌換業務。倘若有人遇到資金周轉不靈,無力支付債務時,就會招致債主們群起搗碎其長凳,兌換商的信用也即宣告破碎。英文「破產」為「Bankruptcy」,即源於此。
早期銀行業的產生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中世紀的歐洲地中海沿岸各國,尤其是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是著名的國際貿易中心,商賈雲集,市場繁榮。但由於當時社會的封建割據,貨幣制度混亂,各國商人所攜帶的鑄幣形狀、成色、重量各不相同,為了適應貿易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貨幣兌換。於是,單純從事貨幣兌換業並從中收取手續費的專業貨幣商便開始出現和發展了。隨著異地交易和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來自各地的商人們為了避免長途攜帶而產生的麻煩和風險,開始把自己的貨幣交存在專業貨幣商處,委託其辦理匯兌與支付。這時候的專業貨幣商已反映出銀行萌芽的最初職能:貨幣的兌換與款項的劃撥。
隨著接受存款的數量不斷增加,商人們發現多個存款人不會同時支取存款,於是他們開始把匯兌業務中暫時閑置的資金貸放給社會上的資金需求者。最初,商人們貸放的款項僅限於自有資金,隨著代理支付制度的出現,借款者即把所借款項存入貸出者之處,並通知貸放人代理支付。可見,從實質上看,貸款已不僅限於現實的貨幣,而是有一部分變成了賬面信用,這標志著現代銀行的本質特徵已經出現。
現代商業銀行的最初形式是資本主義商業銀行,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勞動分工的擴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一些手工場主同城市富商、銀行家一起形成新的階級——資產階級。由於封建主義銀行貸款具有高利貸的性質,年利率平均在20%~30%,嚴重阻礙著社會閑置資本向產業資本的轉化。另外,早期銀行的貸款對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權階層而非工商業,新興的資產階級工商業無法得到足夠的信用支持,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為組織資本主義生產所必需的貨幣資本。因此,新興的資產階級迫切需要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銀行。
資本主義商業銀行的產生,基本上通過兩種途徑:
一是舊的高利貸性質的銀行逐漸適應新的經濟條件,演變為資本主義銀行。在西歐,由金匠業演化而來的舊式銀行,主要是通過這一途徑緩慢地轉化為資本主義銀行。
另一途徑就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按照資本主義原則組織的股份制銀行,這一途徑是主要的。這一建立資本主義銀行的歷史過程,在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英國表現得尤其明顯。1694年,在政府的幫助下,英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家資本主義股份制的商業銀行——英格蘭銀行。它的出現,宣告了高利貸性質的銀行業在社會信用領域壟斷地位的結束,標志著資本主義現代銀行制度開始形成以及商業銀行的產生。從這個意義上說,英格蘭銀行是現代商業銀行的鼻祖。繼英格蘭銀行之後,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都相繼成立了商業銀行。從此,現代商業銀行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普及。
與西方的銀行相比,中國的銀行則產生較晚。中國關於銀錢業的記載,較早的是南北朝時的寺廟典當業。到了唐代,出現了類似匯票的「飛錢」,這是我國最早的匯兌業務。北宋真宗時,由四川富商發行的交子,成為我國早期的紙幣。到了明清以後,當鋪是中國主要的信用機構。明末,一些較大的經營銀錢兌換業的錢鋪發展成為銀庄。銀庄產生初期,除兌換銀錢外,還從事貸放,到了清代,才逐漸開辦存款、匯兌業務,但最終在清政府的限制和外國銀行的壓迫下,走向衰落。我國近代銀行業,是在19世紀中葉外國資本主義銀行入侵之後才興起的。最早到中國來的外國銀行是英商東方銀行,其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來華設立銀行。在華外國銀行雖給中國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破壞,但在客觀上也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為了擺脫外國銀行支配,清政府於1897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通商銀行,標志著中國現代銀行的產生。此後,浙江興業、交通銀行相繼產生。
商業銀行發展到今天,與其當時因發放基於商業行為的自償性貸款從而獲得「商業銀行」的稱謂相比,已相去甚遠。今天的商業銀行已被賦予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逐漸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的「金融百貨公司」。
❺ 銀行信貸現狀
一、個人信貸業務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的個人信貸業務發展的條件 1、首先由於我國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因此進一步在宏觀調控上對拉動內需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而促進個人信貸信貸業務的發展就是拉動內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2、由於房價調控在我國不斷的加強,房貸業務作為主要的個人貸款業務現在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因此處於萎縮的階段。所以現在金融機構開始對個人信貸業務上進行新的審視,希望能夠將個人貸款業務當中的生活需求進一步的挖掘出來,試圖能夠將新的盈利增長點尋找到。 3、由於個人信用貸款市場當中將外資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引進來,因此加劇了這一業務領域內的競爭,而我國的商業銀行為了爭奪市場,開始紛紛推出新的個人信貸產品。現在國內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全面與國外商業銀行在個人現代業務領域進行激烈的市場爭奪。 (二)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消費信貸快速發展主要影響因素 1、由於個人信貸業務屬於一項新業務,並且現在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因此其發展空間相當大。 2、面對現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商業銀行在對優質客戶進行拓展以及開發的時候就開始逐漸的運用個人信貸消費這一有效的手段,因此個人信貸業務受到了銀行的普遍重視。 二、個人信貸業務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不斷完善監管部門加快個人徵信體系:我國沒有專門針對個人徵信業務活動的法律法規,在採集和披露個人信用信息時,徵集機構缺乏法律依據以及法律保證,個人信用體系制度的建立以及個人徵信服務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需盡快的出台專門針對個人徵信業務活動的法律法規,促進國內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 (二)不斷加強相關部門間的合作:人民銀行個人徵信系統雖將金融領域中大部分的個人信貸信息記錄下來,但記錄范圍仍然沒有把包括住房公積金等在內的個人貸款納入進來。因此,人民銀行必須要加強與公積金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的合作。應該在個人徵信系統當中全面的納入公積金個人貸款信用信息,從而能夠有力的補充個人徵信系統。同時還要與稅務部門進行積極的合作,在個人徵信系統當中全面的納入稅務系統中的個人信用信息,最終促進個人徵信系統的不斷完善。 (三)落實對個人信貸的監管制度:監管部門必須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風險防範意識,不斷的針對問責機制進行強化,致力於制度執行力的不斷提升,針對那些自查整改不到位的、對監管要求不聞不問的、違規經營和隱瞞事實的的各個單位予以嚴懲,採用約見制度針對各相關單位的負責人進行處理,並且要堅決追究存在重大違規行為的單位以及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四)優化個人資信評估體系:在面談制度的基礎上,金融機構需要將借款人相關信息確定下來,以金融機構內部客戶信息系統以及個人徵信系統當中的信息作為根據,並且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結合,推動資信評估指標的不斷改進,並且要對資信評估方法進行相應的優化,最終保證在個人信貸的各個環節當中個人資信評估體系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三、展 望
目前中國信貸政策從銀行角度來說已經探索出初步的運行模式,但是從整體來說仍然 存在一定的障礙,除了技術和監管等方面的原因外,內在根源集中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上,博弈方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銀行和企業等,為此,有必要繼續完善信貸的相關配套政策,提高政策的執行效率和效果。 從技術、監督、財稅等各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調動各主體自覺執行綠色信貸的積極性。從長期來看,通過信貸政策的完善和實施,使政府、銀行、企業和公眾等信貸相關主體合力貫徹執行,真正達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❻ 個人貸款業務的產生和發展經歷的階段有哪些
個人貸款業務的產生和發展經歷的階段主要經歷了起步、 發展、規范三個階段。
個人貸款業務的產生和發展經歷的階段一:住房制度的改革促進了個人住房貸款 的發生和發展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的住房制度改革、城市住宅商品化進程加快和金 融體系的改革,為適應居民個人住房消費需求,建設銀行率先在國內開辦個人住 房貸款業務,隨之各商業銀行相繼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辦,迄今為止已有20年的 歷史。
目前,各商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規模不斷擴大,由單一的個人購買房改房貸款 ,發展到開辦消費性的個人住房類貸款,其品種齊全,便於選擇,有針對購買房 改房、經濟適用房、參加集資建房的個人提供貸款,也有對購買商品房的個人提 供貸款。
既有委託性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也有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以及兩者結合的組 合貸款;既有人民幣個人住房貸款,也有外幣個人住房貸款;既有個人住房貸款 ,也有個人商業用房、車位。寫字樓貸款;既有單純的購房貸款,也有購房與購 車組合、購房與裝修等的組合貸款;還有「轉按」、「加按」等個人住房貸款的 衍生品種。
個人貸款業務的產生和發展經歷的階段二: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推動了個人消費 信貸的蓬勃發展
9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保持了高速穩定增長,但國內需求不足對我國經濟發展產 生了不利的影響。對此,國家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及貨幣政策,以期刺 激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為此,人民銀行也通過窗口 指導和政策引導來啟動國內的消費信貸市場,引導商業銀行開拓消費信貸業務。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汽車消費貸款為 主導,其他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個人經營創業貸款、教育助學貸款、個人信用貸 款、個人網上自助貸款換和個人委託貸款等類型的幾十個品種共同發展的較為完 善的個人貸款產品系列。
個人貸款業務的產生和發展經歷的階段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推動了個人貸款 業務的規范發展
近年來,隨著各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銀行按照建立現代金融企業 制度的要求,著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健全內控制度,轉換經營機制, 建立相關監測與考評機制,從而有力推動了個人貸款業務的規范發展。個人貸款 業務在服務水準、貸款品種結構、規模、信貸風險控制等方面逐步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