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和廣州哪個發達
深圳和廣州,深圳發達。
廣州和深圳,是我國南方城市的雙子星,兩座城市的經濟都特別發達。廣州是廣東的省會,副省級城市;深圳是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
廣州歷史悠久,是老大哥,實力強勁;深圳是後起之秀,實力直逼老大哥,它在2017年以22438.39億元的GDP超過老大哥廣州,並同時超過了香港。廣東也因為同時擁有兩座一線城市,成為國內GDP最高的省份。
其他
2018年深圳存貸款總額為125090.15億元,其中存款余額72550.36億元、貸款余額52539.79億元,存款余額中住戶存款為13441.57億元。
同期,廣州的存貸款總額為95537.41億元,其中存款余額為54788.09億元、貸款余額40749.32億元,其中存款余額中住戶存款為16456.56億元(資料來源:廣州市統計局《2018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深圳的存貸款總額是廣州的1.3倍,其中存款比廣州多17761億元,貸款余額比廣州多11790.47億元。可以看出,深圳的資金規模遠比廣州大。
⑵ 2019年主要銀行文化貸款余額
9330億元。經查詢央行發布數據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貸款余額9330億元,一季度減少85億元,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232家。
⑶ 深圳和北京哪個發達
北京發達。
GDP方面:2020北京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10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2020年深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670.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
公共預算方面:北京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83.9億元,比上年下降5.7%,深圳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57.39億元,比上年增長2.2%。
工業和建築業方面:北京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21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深圳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52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
其他方面對比說明
對外經濟:全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23215.9億元,比上年下降19.1%,深圳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2.53億元,比上年增長2.4%。
存貸款:北京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188081.6億元,比年初增加16667.3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余額84308.8億元,比年初增加7433.2億元。
深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01897.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4%;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8020.54億元,增長14.4%。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北京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9434元,比上年增長2.5%;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0.8%。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78元,比上年增長3.8%。
以上內容參考 深圳政務在線—深圳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以上內容參考 北京市政府—北京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⑷ 上半年深圳新增貸款5765.51億元
晶報訊(記者 曾令松)8月2日,記者從深圳銀保監局召開的「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5765.51億元,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批發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貸款新增2679.53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比重47.06%。疫情發生以來累計對20.1萬戶中小微企業和33萬戶個人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涉及貸款金額3178億元。積極開展新冠病毒疫苗保險業務,累計保障額度1689億元。
深圳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還透露,截至6月末,深圳轄內銀行業總資產10.99萬億元,同比增長12.84%;存款余額7.80萬億元,同比增長10.49%;貸款余額7.48萬億元,同比增長12.74%。上半年,深圳轄內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846.53億元,同比增長7.37%;累計提供風險保障金額357萬億元,同比增長41.65%;累計賠付支出243.25億元,同比增長53.8%。
在重點民生金融保障方面,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深圳大病保險參保人數達797萬人,參保覆蓋率50%,累計賠付12億元,超過11.7萬人受益。醫保專屬醫療險和重疾險保單突破111萬件,保費收入20.38億元。上半年,共處理金融消費者投訴舉報信訪件2.56萬件,2家調解中心共處理投訴1.41萬件。
⑸ 深圳2019年GDP2.69萬億元 同比增6.7%
1月22日,深晚記者從深圳市統計局獲悉,深圳市2019年經濟數據正式出爐: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6.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20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0495.8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6.06億元,增長8.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0.1:39.6:60.3調整為2019年的0.1:39.0:60.9。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41.4%。2019年,全市商品銷售總額35672.97億元,增長7.8%,其中批發銷售總額29920.38億元,增長8.2%。
據海關統計,2019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9773.86億元,下降0.6%。其中,出口總額16708.95億元,增長2.7%;進口總額13064.92億元,下降4.7%。
截至去年12月末,深圳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83942.45億元,增長15.7%;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余額59461.39億元,增長13.2%。
⑹ 監管出手!有銀行呼籲客戶辦理房貸提早還款業務
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產金融政策仍在收緊。 9月27日,三位銀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大行收到通知,監管機構近期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此外,部分銀行反饋個人按揭貸款額度緊張,已有銀行呼籲客戶辦理房貸提早還款業務,以騰挪房貸額度。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監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貸款不能超過全部新增貸款的一定比例,這一比例或為30%左右,但未見到發文。另一城商行人士表示,央行要求大行壓低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余額,但未見到相關發文。但也有另一家大行總行人士表示,該行內部討論了信貸規模,但對貸款結構暫無有新的要求。
根據記者測算,若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降至30%,該比例水平大致相當於2015年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推出之前的比例水平。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後,房地產貸款新增佔比自2015年的30.6%,猛增至2016年的44.8%,到2019年末降至34.0%。
「金九銀十」仍控房貸
「金九銀十」本是樓市旺季,但部分銀行信貸額度緊張。
9月27日,有廣州按揭公司人士反饋稱,目前農行、郵儲、招行等個人按揭貸款額度比較緊張,部分LPR基準利率加點20BP的放款較慢,LPR加點30BP仍正常放款。
今年樓市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大幅下降,疫情之後,房地產銷售迅速回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84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月單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7.1%,增速繼上月後再創近兩年新高。部分城市銷售已經提升,8月北京商品住宅銷售面積99.3萬平方米,環比上升48.5%,同比上升了84.2%,創下2017年以來單月銷售面積的新高。
在樓市銷售有所火爆的情況下,一些銀行反而呼籲客戶提前償還按揭貸款。
9月27日,有在深圳的持有按揭貸款的人士表示,近期收到按揭貸款銀行簡訊通知,呼籲客戶提前還貸,銀行為個人貸款提前還款有了綠色通道,辦理房貸提前還款業務可享受免等待一個月、即時辦理服務。
究其原因,「要壓降涉房貸款規模。」一位華南地區大行人士表示,包括個人按揭貸款、房地產開發性貸款,監管對涉房貸款規模增長有要求,如果其他貸款增速規模跟不上要求,涉房貸款就需要騰挪規模。一位華東城商行人士表示,去年以來的監管合意貸款中,對涉房貸款規模佔比一直有要求,增速不能太快。
近三年,銀行業涉房貸款佔比不斷下降。去年全國新增涉房貸款佔比約34%,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佔比下降至約24.7%。
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2019年與2016年相比,房地產貸款增速下降了12個百分點,新增房地產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央行《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測算,2019年全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全年增加5.71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34.0%。2020年上半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新增2.99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24.7%。其中,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約7500億元,個人住房貸款新增約2.29萬億元。
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貸款降至30%以下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20上半年,六大國有銀行的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均有所下降。除了中國銀行,其他國有大行的新增涉房貸款佔比均已調整至30%以下。
2020上半年,中國銀行新增涉房貸款共3563.15億元,其中房地產業貸款1236.64億元,個人住房貸款2326.51億元,新增涉房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36.68%,為六大國有行中新增涉房貸款佔比唯一超過30%的銀行。
雖然新增涉房貸款佔比仍高企,但與2019年相比,中行的涉房規模已有所壓降。2019年年末,中行新增涉房貸款6165.79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49.35%,佔比居六大國有行首位。到2020年6月末,中行新增涉房貸款規模減少2602.64億元,佔比下降12.66個百分點至36.68%。
建設銀行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最低,佔比下降幅度也最大。2020上半年,建設銀行新增涉房貸款3798.99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6.18%,與2019年年末6020.35億元的新增涉房貸款相比,佔比下降22.38個百分點。
其他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新增涉房貸款3624.28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9.85%,比2019年年末下降16.86個百分點;農業銀行新增涉房貸款3220.59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7.11%,比2019年年末下降14.02個百分點;交通銀行新增涉房貸款1176.13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7.6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42個百分點;郵儲銀行新增涉房貸款1564.5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30.8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58個百分點。
股份制銀行的新增房地產貸款情況則分化明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4家股份行的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超過30%,其中,浦發銀行佔比高達49.31%,平安銀行佔比更是突破50%。
具體來看,浦發銀行新增涉房貸款1036.28億元,其中,新增個人住房貸款771.69億元,新增房地產業貸款264.59億元。新增涉房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49.31%,與去年年末相比上升3.92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佔比最高,上升幅度最大。根據統計,平安銀行新增涉房貸款963.25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52.01%,與去年年末相比上升5.06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的新增涉房貸款佔比雖也有所上升,但在股份行中仍佔比最低。2020上半年,光大銀行全部新增貸款2093.58億元,其中新增涉房貸款473.29億元,佔比22.61%,與去年年末相比上升4.63個百分點。
地產金融嚴監管態勢繼續
監管層面,房地產金融仍維持「嚴監管」態勢。此前,銀保監會表示開展30多個重點城市房地產貸款專項檢查,住建部和央行也發布房地產企業融資「三道紅線」要求。
9月14日,銀保監會銀行檢查局副局長朱彤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貫徹。持續開展30多個重點城市房地產貸款專項檢查,壓縮對杠桿率過高、財務負擔過重房企的過度授信,加大對「首付貸」、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市的查處力度,引導銀行資金重點支持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穩步增長,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產民生屬性逐步回歸。
7月24日,國務院在深圳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提出房地產信貸要「穩住存量、嚴控增量」,並首次提出建立「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金融」監控上升到了制度層面。
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聯合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也就是業界所謂的「三道紅線」新規,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不得融資。除了三條紅線,拿地銷售比不高於40%,連續3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需要對拿地資金來源等做出解釋。
銀行授信政策如何調整
梳理各家銀行2020年半年度報告,其對房地產金融有所調整。詳情如下:
工商銀行:繼續強化房地產行業分類管理,商業性房地產領域進一步加強城市分類管理,重點支持符合調控政策導向的剛需普通商品住房項目,積極穩妥推進商業性租賃住房融資;強化保障性住房領域政策合規管理,從嚴控制商用房開發融資和商業性棚戶區改造融資,審慎把握房地產並購融資。
建設銀行:積極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要求,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通過大數據分析、風險預警模型等手段,優選貸款投放的區域、合作企業、合作樓盤和客戶,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深入推進住房租賃戰略。
三大戰略之一的住房租賃戰略:深化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應用,提昇平台活躍度,為政府監管、公租房管理、市場化房源交易等提供更好服務。截至6月末,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累計上線房源超過2300萬套,注冊用戶2310萬。與廣州、杭州、濟南等11個試點城市簽署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戰略合作協議,向試點城市提供包括金融產品支持、房源籌集運營、信息系統支撐等一攬子的綜合服務。以旗下建信住房為載體,積極開展存房業務,盤活社會存量閑置房源,加大社會租賃房源供給。創新金融服務,扶持租賃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保障房東和租客的權益,維護租賃市場平穩運行。積極參與國內首批住房租賃企業股權交易服務試點,探索為住房租賃企業獲得權益性融資的新模式。
中國銀行:嚴格落實國家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執行差異化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重點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性購房需求。
農業銀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實現穩健發展。截至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44217.3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93.00億元。
招商銀行:按照「穩步投放、結構調整、限額管理」的總體策略,動態優化內部信貸政策。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境內公司房地產廣義口徑風險業務余額5821.40億元(含實有及或有信貸、債券投資、自營及理財非標投資等業務),較上年末增加738.09億元,其中,境內公司貸款余額3256.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13.57億元,占本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的7.23% ,較上年末上升0.42個百分點,主要投向優質戰略客戶,嚴控戰略客戶名單外增量投放。截至報告期末,境內公司房地產領域資產質量良好,不良貸款率0.21%,較上年末下降0.15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領域監管政策持續收緊,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壓力加大。展望下半年,本公司將持續對房地產客戶及區域資產結構進行調整,聚焦中心城市和戰略客戶,繼續保持房地產領域資產質量的穩定。
推薦閱讀:
地產業巨變!房企三巨頭同時踩中「三道紅線」!
房地產行業游戲規則迎來重大變革,恆大、融創、綠地已踩中「三道紅線」……
股債雙殺,恆大發布經營數據反擊
在對網路傳言辟謠後,周五恆大系股票及債券再次遭遇股債雙殺,港股中國恆大股價收跌9.46%,恆大汽車收跌12.76%,多隻債券跌幅超過20%,顯示出市場信心仍然不足。
周五晚間,恆大接連發布多條公告,曬出經營成績單,對謠言做出有力回擊。公告顯示:
1、截至2020年9月24日,累計實現銷售人民幣5049億元,同比增長11.4%;銷售回款人民幣4521億元,同比增長51.3%。截至2020年6月30日,現金余額人民幣2046億元。
2、自2020年9月3日起,公司推出全國樓盤大優惠,計劃在2020年9月、10月兩個月累計實現人民幣2000億元銷售。
3、全國在建項目共866個,均在正常開工建設。
4、截至2020年9月24日,公司有息負債較2020年3月末已下降約人民幣534億元,融資成本下降2.24個百分點,提前歸還2020年9月25日以後到期借款人民幣435億元,各項降負債成效積極顯著。
5、公司成立24年來,共計借款20523筆,從未出現利息晚付、本金逾期歸還的情況。
當晚,中國恆大還發布了分拆物業管理業務上市獲港交所批准公告,恆大汽車公告披露了擬在科創板上市的更多細節。
恆大、融創、綠地同時踩中「三道紅線」
中國恆大曬出的穩健經營數據為投資者送上定心丸,不過,從財務指標來看,恆大的杠桿水平仍處高位,超過頭部房企整體水平,同時踩中「三道紅線」。
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等在北京聯合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明確了12家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也就是此前業內盛傳的房企融資「三道紅線」。新規將於2021年1月1日落地。
「三道紅線」主要涉及三個指標,包括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這三個指標也是當前分析房企經營的核心指標,後續也成為監測房企經營的重要內容。
根據規定,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觸及,房地產企業的有息負債就不能再增加;觸及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觸及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均未觸及,不得超過15%。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昨日表示,「三道紅線」是行業重大游戲規則的改變,這次(三條紅線)的監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實債、表內表外全覆蓋,之前的財務技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對所有的開發商都是挑戰。 三條紅線的影響力不亞於2012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
證券時報·數據寶根據半年報數據對2020年上半年合同銷售金額排名前15的內地上市房企(A股和港股)涉及的相關財務的指標進行了統計,頭部房企杠桿水平和債務風險呈現巨大差異。
1、9家頭部房企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過紅線
TOP15房企中,9家公司剔除預收賬款(預收賬款+合同銷售科目,下同)後的資產負債率超過70%。中國恆大杠桿率最高,達85.28%,綠地控股、融創中國、碧桂園這一杠桿水平均超過80%。
2、頭部房企凈負債率分化程度高
以(帶息債務-貨幣資金)/所有者權益的比值衡量房企的凈負債率水平,數據寶統計,TOP15房企中,中國恆大、融創中國和綠地控股的凈負債率大幅超越100%的紅線。其餘12家房企的凈負債率水平大多維持在70%之下,風險相對可控,萬科A、中國海外發展(中海地產)、招商蛇口、新城控股凈負債率不到40%。
從歷史走勢來看,中國恆大、融創中國和綠地控股三家高杠桿房企的凈負債率長期運行在100%之上,並在2017年左右達到頂峰,隨後下滑。中國恆大凈負債率在2018年後再度抬頭,連續多期反彈。
3、5家頭部房企短期償債風險高
以貨幣資金/短期帶息負債作為現金短債比指標,衡量房企的短期債務風險。數據寶統計,TOP15房企中,中國恆大、融創中國、綠地控股和中國金茂的現金短債比不足1倍,越過紅線。中國海外發展、龍湖地產現金短債比最高,分別為5.25倍和4.55倍。
4、恆大、融創、綠地同時踩中「三道紅線」
綜合三條標准來看,TOP15房企中,中國恆大、融創地產和綠地控股同時踩中三道紅線,按照規定,未來有息負債不能再增加;中國金茂觸及兩條紅線;保利地產、中國海外發展、龍湖地產、華潤置地和金地集團三條紅線均未踩中。
限制債務擴張規模對頭部房企影響幾何?
根據規定,房企對「三道紅線」的踩線情況直接影響了其有息債務擴張規模。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觸及,房地產企業的有息負債就不能再增加;觸及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觸及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均未觸及,不得超過15%。
那麼,頭部房企過往的有息債務擴張速度如何?
數據寶統計,TOP15房企中,9家公司2017至2019年有息負債年均復合增速超過30%,遠超新規的限制,融創中國和新城控股有息負債增速最快,超過40%。僅有中國恆大、中國海外發展和綠地控股三家頭部房企近三年有息負債復合增速不超過15%。
在近年債務加速擴張的背景下,「三道紅線」對債務擴張的限制將會對多數房企的債務融資帶來較大影響。
2020年中報數據顯示,TOP15房企有息債務擴張速度有所放緩,僅有萬科A、龍湖地產、金地集團和綠城中國的有息負債同比增速超過20%。
⑺ 2019年年末居民貸款買房余額是多少
2019年年末居民貸款買房的余額,是53個億。
⑻ 再出狠招!深圳按季滾動排查涉房信貸 公積金也有新政
深圳樓市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局!
3月30日,市場公開消息指出,深圳近日加碼涉房地產類貸款資金監管,要求商業銀行每季度將經營貸、按揭、開發貸、消費貸、信用卡等排查結果報送監管機構。按照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深圳銀保監局第一時間聯合市住建局和人民銀行成立工作機制,制定排查方案,印發排查通知,組織全市銀行開展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專項排查。
據悉,此次專項排查范圍為截至3月末的所有存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貸款等經營用途貸款,排查內容包括貸款「三查」管理情況、銀行內部管理情況、中介機構管理情況、信貸資金流向情況等方面。
此前,為持續強化房地產領域信貸監管,嚴守信貸資金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監管紅線,深圳銀保監局建立了房地產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及信貸資金流向按季滾動排查機制。深圳銀保監局表示,滾動排查范圍為截至報告期末的所有存量業務,包括房地產對公和個人信貸業務、經營用途貸款、消費類貸款、信用卡以及理財、投資等表內外融資業務,其中經營用途貸款是排查重點,排查結果於每季後5個工作日內上報。對於上述消息,記者嘗試聯系深圳銀保監局,有工作人員表示暫不知情,但並未否認上述消息。
就在3月26日,《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發布,《通知》指出,將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於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過去商業銀行對一些抵押充足的貸款,根本沒有去做實質性的審查,造成了很多資金違規使用的情況。《通知》下發後,銀行嚴查貸款需求將成一項基本工作。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對於貸後檢查本來就應該常態化,需要定期去對借款人的資金使用狀況、償債能力等方面進行檢查。
輿情洶涌之下,各地也陸續公布了自查結果。3月23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消息稱,轄內銀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發放的個人經營性貸款等業務合規性開展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金額約3.4億元,占業務總量的0.35%。廣東銀保監局近期消息稱,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其中廣州1.47億元。而深圳銀保監局最近的通報則顯示,自2020年4月以來審批的1771.73億元經營貸中,僅有5180萬元涉嫌違規,佔比約為0.03%。
深圳樓市情況如何?
那麼,嚴厲的調控到底給深圳樓市帶來多大沖擊?
以二手房市場為例,距離深圳「2·8二手房參考價新政」已經超過一個半月時間,整體市場有所降溫。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3月22日至28日)深圳二手房網簽1049套(含自助網簽),環比上升2.2%。從連續4周的網簽量來看,深圳二手房每周的網簽量維持在1000套左右,3月份二手房網簽量大概維持在4600套左右,雖然與預期中的3月小陽春行情有較大落差,但從歷史數據對比來看,4600套的網簽量也並非很慘淡。
「現在感覺價格更難以摸透,要到門店才能問到業主實際的放盤價,我擔心不同中介經理的報價會有出入,所以微信添加了好幾個平台的中介經理,發現價格還是會有些小差別。」王麗(化名)最近打算換房,但卻感覺頭疼,「不少業主的真實報價並沒有出現大幅下調,銀行發放的貸款卻大幅調低。此外,目前優質地段和優質學區房的房價仍然非常堅挺,一些業主的報價繼續上漲。」
另據樂有家門店數據監控顯示,截至3月28日深圳全市二手住宅掛牌價環比繼續保持穩定,部分片區二手住宅掛牌價呈現上浮趨勢,但基本處於合理的漲跌幅度。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樓市陷入觀望期只是政策作用,深圳實際住房需求只是被短暫壓制而已。
此外,對於購房者來說,公積金是不少人選擇的貸款方式之一。
3月30日,深圳市公積金中心就《深圳市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規定》表示,在深圳市就業的個體經營者、自由職業者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申請自願繳存住房公積金。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應當與公積金中心簽訂自願繳存協議,約定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繳存比例、繳存使用方式、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等內容。
據悉,靈活就業人員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不得低於10%,不得高於24%;繳存基數不得低於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最低工資標准,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最高限額。
此外,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自住房公積金存入個人賬戶之日起按照國家規定的住房公積金利率計息外,在制度施行兩年內,其繳存住房公積金符合自願繳存協議約定,並且未辦理提取和貸款業務的,可以按照0.5%的年利率再給予一次性利息補貼;可依據國家統一規定的稅收政策,在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靈活就業人員如需在深圳購買住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前首先要滿足已連續、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12個月(含)以上,並且累計繳存時間不低於36個月,且申請時個人賬戶處於正常繳存狀態,則可以向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享受低息貸款利率。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表示,考慮到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和收入的相對不穩定,擬訂《暫行規定》時充分賦予該部分群體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和繳存基數由其在上限和下限之間自主確定;《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繳存范圍之外單位的職工通過單位代扣代繳的方式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可以在規定限額內與單位協商確定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和繳存比例。
不過,多位購房者對記者表示,靈活就業人員可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這部分人的購房壓力,但深圳家庭申請公積金貸款最高額目前為90萬元,而且已經是多年前的規定,在如今高房價的深圳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近日,《深圳市住房公積金2020年年度報告》公布。2020年,深圳661.77萬人繳存住房公積金812.27億元;359.94萬名繳存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620.86億元;5.49萬戶繳存職工家庭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372.65億元。近3年,深圳市住房公積金個貸率穩步提高,2020年個貸率達70.70%,比2019年末增加5.39個百分點。個貸率是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與繳存余額之比,是體現住房公積金支持個人貸款買房力度的重要指標。深圳於2012年正式上線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以來,僅僅八年時間個貸率超七成。
⑼ 深圳公積金貸款90萬需要多少余額
首先要看您的公積金余額,然後以一定的倍數放款,其次還要綜合您的還貸能力等,以深圳為例,可貸額度有如下規定:公積金貸款可貸額度為申請人和共同申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的12倍,並應當同時符合下列要求:.每月還貸額度(按等額本息還款法計算的本金和利息)不超過申請人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50%。每個城市對於公積金的貸款比例都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在深圳工作的小夥伴們對深圳地區的公積金貸款都會比較感興趣。下面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深圳公積金貸款額度調整,有沒有新的規定、 一、深圳公積金貸款比例,對購買深圳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含90平方米)以下或按規定購買深圳經濟適用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首付款比例不低於20%;對購買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
二、對購買第二套深圳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60%,貸款利率按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的1.1倍執行。
三、、深圳公積金貸款額度,深圳公積金貸款上限最高90萬。
四、深圳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為計算可貸額度的公積金賬戶余額的12倍,且須滿足以下條件:(1)每月償還貸款本息合計(按等額本息)不超過申請人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50%,參與額度計算的共同申請人的繳存基數可以累加(2)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不高於購房總價款與首付款的差額。(3)職工個人申請的,單套住房的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為50萬元;申請人與共同申請人一並申請,且共同申請人參與額度計算的,單套住房的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為90萬元。
⑽ 6大銀行個人房貸余額增加
據記者統計,截至2019年末,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53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3.36%。在2019年六大行新增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近四成。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客戶仍是銀行積極爭取的資源,但在「房住不炒」政策導向下,將重點支持居民首套住房貸款需求;預計全國房貸利率整體水平呈下降趨勢,但短期內下調空間有限。
個人房貸業務競爭激烈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21.46萬億元。從貸款余額看,截至2019年末,建行和工行個人住房貸款均突破5萬億元大關,分別為5.31萬億元和5.17萬億元。從新增量看,2019年,工行、建行和農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均逾5000億元。其中,工行增量最大,為5763.18億元。從增速看,2019年,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速均超過兩位數,郵儲銀行增速最快,達19.9%。
各家銀行對於個人房貸客戶的「搶奪」可謂激烈。在個人貸款業務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分量舉足輕重。據統計,2019年,六家國有大行貸款和墊款合計新增6.39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比39.56%。
何以成為「香餑餑」
個人房貸業務為何受到銀行青睞?優秀的資產質量是關鍵因素,從2019年銀行年報可窺一斑。截至2019年末,建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僅0.24%,與上年末持平。工行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個人貸款不良額、不良率連續三年「雙降」,個人住房貸款資產質量創近十年來最好水平。截至2019年末,農業銀行個人住房類不良貸款率為0.3%,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表示,2020年,房地產開發貸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是銀行相對希望爭取的業務,但在監管政策要求下,增長通常會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調,貸款增長尤其是開發貸增長有限。近期不少省市出台政策,緩解開發企業流動性困難,比如在土地出讓和商品房預售環節放寬要求等,對開發企業的經營壓力起到直接紓困效果。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房地產相關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一直是銀行眼中的「香餑餑」。預計在今年企業端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銀行在個人房貸領域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貸款需求將逐步恢復
盡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響,但建行副行長紀志宏在該行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該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平穩,主要得益於前期積累需求的釋放。「國家會繼續出台支持經濟穩定發展舉措。3月,我們已看到住房貸款申請量、客流量有了明顯恢復。」
夏丹表示,對於原本具備購房吸引力的城市,不論開發貸還是按揭貸需求,都隨著工地停工和樓盤停售受到一定阻礙,開發和購房需求沒有消失,那麼對貸款需求的影響多為時點的推遲。若疫情防控進展不出現反復,在復工陸續推進和線下售樓恢復之下,開發貸和按揭貸需求有望逐步恢復。
從全國平均水平看,房貸利率下調幅度基本與LPR水平保持一致。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預計,未來全國房貸利率整體水平會呈現下降趨勢。考慮到疫情影響正在減弱,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監管部門對短期內下調5年期LPR偏謹慎,即使房貸利率繼續下降,其短期下調空間也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