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个公务员可以担保几个人贷款
公务员担保贷款人的人数方面,政策和银行对此都没有具体限制。因为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借款人资质担保人资产情况。
以公务员作为担保进行贷款,需要满足一些条件要求:
1、借贷人须是中国大陆居民;
2、借贷人有稳定的住址和工作或经营地点;
3、借贷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4、借贷人无不良信用记录等;
满足这些贷款的条件就可以向银行申请担保贷款。
(1)公务人员个人贷款扩展阅读:
公务员担保贷款需要的手续:
1、公务员工作证明;
2、公务员及借款人个人征信记录;
3、公务员及借款人身份证、结婚证;
4、借款申请;
5、固定资产所有证复印件(不一定要抵押,但一定要备案);
6、签担保借款协议;
7、公正上述协议;
8、放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贷款担保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公务员信用贷款
② 公务员可不可以贷款
公务员信用贷款是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符合条件的公务员提供的无担保授信业务。无需担保,无需抵押。
业务特色:
贷款手续“简便”,凭个人信用、单位证明即可申请贷款。
贷款利率“优惠”,公务员个人资质好 身体健康 就可享受基准利率优惠。
贷款金额“高”,最高可贷50万元。
贷款期限“长”,最长可贷48个月。
③ 公务员贷款能贷多少
有两种贷款方式:1、商业贷款,2、住房公积金
商业贷款只需要你有稳定收入即可办理,
住房公积金的话在你转正前是没有的,转正以后才会开始缴存,才可以办理。
④ 公务员贷款都需要什么手续啊
公务员贷款和普通个人贷款一样,需要借款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贷款申请,并要求借款人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贷款条件的相关资料,即个人身份证、收入证明等材料,具体以银行规定为准。
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 个人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四)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贷款申请,并要求借款人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贷款条件的相关资料。
(4)公务人员个人贷款扩展阅读: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当面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但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贷款除外。
第二十四条 借款合同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明确约定各方当事人的诚信承诺和贷款资金的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借款合同应设立相关条款,明确借款人不履行合同或怠于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⑤ 公务员个人信用贷款怎么申请
公务员信用贷款是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符合条件的公务员提供的无担保授信业务。无需担保,无需抵押。
公务员个人信用贷款申请条件:
1.成都主要城镇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等无编制以外的工作人员;
2.授信到期时未退休且实际年龄不超过55周岁(男性不超过60周岁);
3.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在贷款人所在地有固定住所、常住户口或有效居住证明;
5.个人资信状况良好;
6.合作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⑥ 公职人员贷款为何容易
为此,湖北省政府负责人称:务必限期清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凡逾期未还清者,由组织、人事部门依法处理,停职、停薪、停岗,直至还清贷款本息为止。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公职人员欠款也必须还。但这里笔者想问的是:公职人员为什么贷款这么容易?容易贷为什么还贷这么难?
为何如此呢?笔者以为应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农村信用社的服务问题。农村信用社看似服务农民的,其实非也。农民贫穷,正需要农村信用社贷款扶持,然而农民无权无势,与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拉不上关系,他们怕放出去的贷款成了秃尾巴鹰收不回来,所以他们放贷款不是看你是不是需要帮助扶持,而是看你现在有没有还贷能力,你现在没有还贷能力,即使再需要贷款,也不贷给你。
第二、农村信用社的媚权和公职人员的用权问题。农村信用社的钱只有贷出去才能“生”钱,别看不贷给农民,但能贷给“权”。农村信用社不媚穷但媚权,公职人员拖欠贷款本息6.12亿元就是证据。公职人员本来不是农村信用社扶持的对象,但是农村信用社有媚权意识,公职人员用公权打动了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也就扶持了公职人员。
农村信用社的钱可以说是用来帮贫的,现在却帮了“权”,那钱就没有用到正经处,也就失去了帮的意义。
农村信用社作为商业金融机构,理应遵循钱钱交易的规则,现在却变成了钱权交易。按照现代反腐理论,当“权”用于交易,那么其中就可能出现腐败现象。湖北省政府督促公职人员尽快还贷,是在维护公职人员的形象,是在帮助农村信用社尽义务。笔者以为政府应该查一查这种钱权交易的背后是否有腐败行为,才是职责所在。
[稿源:红网]
[作者:张魁兴][编辑:徐志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