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为担保贷款违法吗
互为担保贷款不违法,但须为担保方负责还贷。无法如期偿还贷款,借款方可处理担保人的抵押物用来清偿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⑵ 夫妻能担保贷款吗
法律分析:可以的;要想夫妻一方作为另一方的担保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必须声明是个人债务,而不能是夫妻共同债务。
二.如果以财产作为担保,也不必须是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三.不能有损善意第三人,也就是对双方法律关系不知情的人的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⑶ 有房贷可以给别人担保贷款吗
欠着房贷是可以给别人担保贷款的,只是欠房贷的担保人不能因拖欠房贷而产生逾期记录,一旦产生逾期记录再由央行统一记录到征信系统,贷款人就不符合担保人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担保人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担保人必须是中国境内公民;
(二)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以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具备一定劳动技能。
(三)担保人必须具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四)担保人自愿申请,承诺担保。
(五)担保人的信用记录符合《个贷管理办法》规定的信用记录条件。
另外,担保人在一些特殊条件下是不需要履行责任的。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一般担保的担保人与债权人未约定担保期间的,担保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和前款规定的担保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担保人免除担保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三十条规定: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的规定: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拓展资料
不能做担保人的情况:
1、夫妻双方之间不可以互相担保。
2、贷款地以外的户籍的人士不能作为担保。
3、没有经济来源的不能担保。
4、离休人员不能作为担保。
5、国家明确规定不可以成为担保人的人。
⑷ 夫妻双方贷款需要担保人吗
法律分析:因为担保可能形成债务,因此对外担保也可视为对共同财产的处置,按规定对共有财产处置是需要征得共有人同意的。因此一些银行会规定贷款人的担保人需要是夫妻双方,当然不是全部的银行都有这样的规定,就是实行这项规定的银行也会有额度上的规定,一般是额度超过多少才要夫妻双方签字,多少以下可以一个人签字就行。弊端是会使整个贷款程度更加复杂,不利简化程度。贷款申请中,夫妻是不可以互相担保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双方均有共享和支配家庭财产的权力。如夫妻互相担保就等于申领人为自己担保,形成假保,属于无效担保。夫妻可以做共同还款人,担保可以找父母、兄弟姐妹及朋友等人。贷款担保人需满足的条件包括:
1、与本案资金牵连,仅存在担保关系;
2、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人生自由权;
3、具有代偿清贷款的能力;
4、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充当保证人。
5、离退休人员不能进行担保,贷款地以外的外籍人士不能担保。
6、国家机关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不能为它人担保。
⑸ 夫妻之间借钱能互相担保吗
法律分析:贷款申请中,夫妻是不可以互相担保。
如夫妻互相担保就等于申领人为自己担保,形成假保,属于无效担保。夫妻可以做共同还款人,担保人可以找父母、兄弟姐妹及朋友等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第三百八十六条 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⑹ 借款人担保人可以互相担保吗
这样的情况明显违法,担保人在这里又是借款人,等于就是借款人自己给自己担保。银行在这里肯定是与甲串通好了骗取村民的贷款,如果达到一定数额就涉及到刑事犯罪了。
【拓展资料】
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这里的第三人即担保人,包括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八条:
【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百九十一条:
【未经担保人同意转移债务的法律后果】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第四百零九条:
【抵押权及其顺位的处分】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是,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的,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抵押权人放弃该抵押权、抵押权顺位或者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抵押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是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第四百三十五条:
【质权的放弃】质权人可以放弃质权。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出质,质权人放弃该质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质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是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⑺ 夫妻双方可以互相担保贷款吗
贷款申请中,夫妻是不可以互相担保的。
因为夫妻双方均有共享和支配家庭财产的权力,如夫妻互相担保就等于申领人为自己担保,形成假保,属于无效担保。但是夫妻可以做共同还款人,担保可以找父母、兄弟姐妹及朋友等人。
银行贷款担保人担保的期限一般依据合同而定,如果贷款合同中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贷款担保人需满足的条件包括:
1、与本案资金牵连,仅存在担保关系;
2、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人身自由权;
3、具有代偿清贷款的能力;
4、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充当保证人。
5、离退休人员不能进行担保,贷款地以外的外籍人士不能担保;
6、国家机关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不能为它人担保。
(7)俩人能互相担保贷款吗扩展阅读:
贷款担保人的责任:
1、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担保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2、担保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担保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3、担保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4、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的,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5、一般保证的担保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6、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7、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
⑻ 两个人都想贷款可以互相做担保吗
双方互相担保,双方都想贷款这样可以贷款,使用联保贷款即可。
1、业务申请,提交相关资料;
2、联保成员签订授信合同和相关担保合同;
3、落实担保,缴存足额保证金,并按照授信要求办理相关担保登记、公证和保险手续(如需);
4、获得融资,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授信额度;
5、归还融资,按照合同约定方式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