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用途 > 消費貸款國外參考文獻

消費貸款國外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2021-12-07 20:48:05

『壹』 消費信貸風險管理 外文文獻

http://www.philadelphiafed.org/payment-cards-center/publications/discussion-papers/2001/ConsumerCreditRisk_092001.pdf

上面這個網址是一個pdf文檔,講的是關於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的問題。

下面這一段,是我找的資料,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

Consume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ost companies involved in lending to consumers have departments dedicated to the measurement, 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losses e to credit risk. This field is loosely referred to consumer/retai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however the word management is commonly dropped.

[edit] Scorecards
See full article (Credit Scorecards)

A common method for predicting credit risk is through the credit scorecard. The scorecard is a statistically based model for attributing a number (score) to a customer (or an account) which indicates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 that the customer will exhibit a certain behaviour. In calculating the score, a range of data sources may be used, including data from an application form, from credit reference agencies or from procts the customer already holds with the lender.

The most widespread type of scorecard in use is the application scorecard, which lenders employ when a customer applies for a new credit proct. The scorecard tries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customer, if given the proct, would become "bad" within a given timeframe, incurring losses for the lender. The exact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bad" varies across different lenders, proct types and target markets, however examples may be "missing three payments within the next 18 months" or "default within the next 12 months". The score given to a customer is usually a three or four digit integer, and in most case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odds (or logit) of the customer becoming "bad". In general a low score indicates a low quality (a high chance of going "bad") and a high score indicates the opposite.

Other scorecard types may include behavioural scorecards - which try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an existing account turning "bad"; propensity scorecards - which try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that a customer would accept another proct if offered one; and collections scorecards - which try to predict a customer's response to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collecting owed money.

[edit] Credit Strategy
Credit strategy is concerned with turning predictions of customer behaviour (as provided by scorecards) into a decision whether to accept their custom.

To turn an application score into a Yes/No decision "cut-offs" are generally used. A cut-off is a score at and above which customers have their application accepted and below which applications are declined. The placement of the cut-off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price (APR) that the lender is charging for the proct. The higher the price charged, the greater the losses the lender can enre and still remain profitable. So, with a higher price the lender can accept customers with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going "bad" and can move the cut-off down. The opposite is true of a lower price. Most lenders go further and charge low scoring customers a higher APR than high scoring customers. This compensates for the added risk of taking on poorer quality business without effecting the lender's place in the market with better quality borrowers. In the UK, lenders must advertise a typical rate, which at least 66% of customers must receive.

Application score is also used as a factor in deciding such things as an overdraft or credit card limit. Lenders are generally happier to extend a larger limit to higher scoring customers than to lower scoring customers, becaus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pay borrowings back. Alongside scorecards lie policy rules which apply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such as making sure there is no lending to under 18s) and other lending policy (such as many lenders will not lend to customers who have a CCJ registered against them). Credit Strategy is also concerned with the ongoing management of a customer's account, especially with revolving credit procts such as credit cards, overdrafts and flexible loans, where the customer's balance can go up as well as down. Behavioural scorecards are used (usually monthly) to provide an updated picture of the credit-quality of the customer/account. As the customer's profile changes, the lender may choose to extend or contract the customer's limits.

[edit] Underwriting
Not all decisions can be made automatically through the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This may be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insufficient data,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or a borderline decision. In such cases highly trained professionals called underwriters manually review the case and make a decision. This is more common in highly regulated procts such as mortgages, especially when large sums are involved.

『貳』 請幫我找下關於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特別是外貿的參考文獻

中文的搜了不少,但是經濟類英文,尤其是對中國外貌的英文不好查,
下面是查到的中文資料,如果覺得合適發消息到我郵箱我發給你全文
[email protected]

[1]董哲宇,.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企業影響的原因及其對策淺析[J]. 現代商業,2009,(2).

【作者中文名】 董哲宇;
【作者單位】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文獻出處】 現代商業, Modern Business

[2]次貸危機對我國外貿影響日益加深[J]. 金屬加工(冷加工),2008,(23).
次貸危機對我國外貿影響日益加深
【作者單位】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文獻出處】 金屬加工(冷加工), MW Metal Cutting

[3]荊濤,耿宇亭,. 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應對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J]. 國際貿易問題,2008,(10).
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應對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
【英文篇名】 Coping with the Affects of Sub-prime Mortgage Crises to China』s Export Enterprises through Export Credit Insurance
【作者中文名】 荊濤; 耿宇亭;
【作者英文名】 JING Tao GENG Yu-ting;
【作者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
【文獻出處】 國際貿易問題,

[4]孫春媛,. 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 對外經貿實務,2008,(12).
[5]吳敏,. 美國次貸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面臨的困境及出路[J]. 大視野,2008,(11).
[6]紀敏,. 中國港口行業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增速放緩——中國港口行業近期生產經營跟蹤報告[J]. 中國港口,2008,(11).
[7]楊馥毓,. 次貸危機下外貿企業戰略危機的控制[J]. 現代商業,2008,(35).
[8]宋秀卿,. 美國次貸危機波及浙江會展企業——對話浙江對外貿易服務中心主任、亞太會展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郭牧[J]. 中國會展,2008,(17).
[9]顧列銘,. 次貸危機擴大中國外貿壞賬?[J]. 大經貿,2008,(8).
[10]王穎,. 「次貸危機」對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 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5).
[11]吳自晨,黃志忠,. 在次貸危機中的中國外貿[J]. 大經貿,2008,(3).
[12]白明,. 次貸危機波及我國外貿發展[J]. 進出口經理人,2008,(3).

『叄』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風險與防範的文獻綜述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年虧損比利潤高出近一倍,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增長來彌補虧損,僅199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就向銀行轉嫁了4800億元不良資產,使銀行體系中泡沫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資源的配置繼續被大大扭曲。只生產30%產值的國有企業佔有70%以上的信貸,而生產70%以上產值的非國有企業貸款一直極為困難。

國有企業由於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壞,壞了再借,自己壞債累累,最終拖垮銀行,導致信貸萎縮。微觀問題傳遞和集中到宏觀上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既要滿足國有企業簡單再生產資金需求,又要解決國有企業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以維護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運轉。在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是很難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基本機理是:企業融資高負債低效率商業銀行流動性困境風險增大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通貨膨脹上述風險轉移形成一個有序流動且不可逆轉的過程。

三、對策建議

(一)重塑銀企關系,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融資有兩大主要模式,即以英美為典型代表的證券主導型融資模式(直接融資為主)和以日德為典型代表的銀行主導型融資模式(間接融資為主)。在我國,企業融資已經歷了傳統體制下單一的財政主導型融資方式和轉軌體制下畸重銀行主導型融資方式。當前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剛性和國有銀行的資金供給剛性之所以形成一種「高度粘合」的狀態,是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融資主體。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的融資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內源融資」,由34國有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相關問題研究於國家與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都是一種「父子」關系,在他們之間也就難以發生真正的融資行為,而只能是銀企之間的資金供給制。正是這種「內源融資」和產權不分,導致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高不良資產與高風險等一系列效應的產生。所以,我們認為,在目前「內源融資」性質和產權安排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必須重塑銀企關系,即在明確企業和銀行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的基礎上,通過密切銀企在管理機制、產權關系等方面的聯系,形成一種更富於活力的組織形式,從而規范銀企兩個法人之間的市場往來關系。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國理論界的一些人士提出了把銀行對企業的一部分債權轉為股權的設想,並在實踐中付諸實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銀行的債權轉為股權,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銀行監控企業的積極性,從根本上遏制企業不良負債的形成。同時,要重塑融資主體的制度基礎。首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建立以「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徵的公司制,也就是說,國有企業要割斷與政府的「父子」關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經濟主體,並通過股份制重構企業的產權組織形式。其次,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對我國專業銀行實行商業化改造,先要按《公司法》明確商業銀行的法律地位,即商業銀行是獨立經營的金融企業法人,實行企業化管理和經營;同時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要求,使專業銀行轉軌為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按股份制組織形式進行產權改革,最後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商業銀行。這樣,商業銀行才能擺脫政府的行政干預,真正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資金和貨幣經營,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不過,即使建立了市場制度下的融資主體關系,銀企之間的高負債和高風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二)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

我國在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迅速發展和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企業債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甚至是急劇萎縮或徘徊不前。到1996年底,我國累計發行有價證券9918 74億元,但企業債券只發行了1565 09億元,所佔比例僅為15 8%。這樣,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只有股票融資。其導致的結果是企業融資結構單一、機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而且與國際企業融資結構潮流即股權融資的衰落和債權融資的興起也不相適應。現在美國債市規模大約是股市的5倍。而亞太新興市場國家,債權融資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我國目前條件下,企業對發行債券基本上是不積極的。現行資金供應制度的軟約束,窒息了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企業發行債券與間接融資相比,無論是融資成本還是負債風險以及運作效率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一是發債成本高。二是籌資過程長,運轉和操作過程復雜。三是負債償還期限約束。

目前企業發債規模偏小的基本症結,還在於外部環境因素的限制,信貸資金供給導致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過分依賴,窒息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國家從緊的指標管理,又使部分介入債券市場的企業的發債需要難以得到滿足。

企業的資金需求仍只能而且必須由銀行來滿足,而在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必然直接影響銀行資產的安全性。

因此,我們在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允許企業發行債券,提高企業債券融資比重,以建立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不僅如此,對於我國國有企業「軟約束」的特殊情況,發債融資還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即迫使企業走建立自我約束機制的道路。由於發行債券是有確定期限和利息界定的,企業到期時就必須如數還本付息,而不能像股票分紅那樣可以暫不分配;而且購買者大多數為居民,欠老百姓的錢是無法賴帳的。這就給企業增加壓力,促使企業改善經營、建立自我約束機制。此外,大力發展企業債券還可以起到正效應作用,如拓寬投融資渠道,讓一些資金盈餘單位(國內保險公司每年有1000多億元資金急於尋找運作渠道)投資購買企業債券,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防止了這些資金盈餘單位和大量社會游資由於投資渠道狹窄而只好進入股市炒作的行為。當然,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破產制度,並嚴格執法和管理。

(三)建立競爭、高效、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轉移性風險能否最終得到控制和化解,關鍵在於能否盡快建立一個競爭高效的商業銀行體系。新的商業銀行體系的建設必須有利於盤活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最終將不良資產控制在安全范圍以內,從根本上提高整個銀行系統的穩定性。這除了對宏觀經濟體制進行徹底的改革,從根本上解除國有商業銀行的財政和政策性職能外,銀行體系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關於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改革發展就一直存在著「改舊衣或制新衣」的討論,即在銀行改革的過程中如何處理設立新商業銀行與改革原國家專業銀行之間的關系,問題的實質即如何處理增量與存量之間的關系。從改革的實質過程看,漸進式改革策略選擇的是「改舊衣同時輔之以制新衣」,銀行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積極推進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方向轉軌。目前這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在轉軌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障礙,致使商業化進程過於緩慢。而商業化進程的遲緩及不確定性則使得這種壟斷性具有更多的負面意義:一是缺乏競爭,不利於整個銀行體系效率的提高。二是銀行系統的風險增大,包括來自外部的信貸風險以及因內控機制功能性缺陷而導致的內部風險。三是整個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因不能良性循環而無法提高,未來損失繼續產生。資金配置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因此,解決之道在於以增量帶動存量,以競爭促進效率。為此需要在對內、對外開放銀行業務方面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進一步充實現有的銀行體系,盡快從根本上改變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以促進競爭,提高銀行系統的效率,最終建成一個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總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融資的兩個基本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必須和諧發展,這樣企業的融資成本才會降低,社會資金的配置效率才能提高。

實踐表明,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提高不僅有賴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培育和完善來支持,而且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金融市場功能綜合發揮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政策的中心工作,人們寄希望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功能充分發揮來提高國有企業運作效率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殖。
回答者:小雨靜滴 - 助理 二級 2-7 12:07

--------------------------------------------------------------------------------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

『肆』 求銀行個人信貸的參考文獻!!

看見這個問題掛了幾天了,作為銀行人員想提醒你,個貸的文件什麼的一般是密級的,你聯系方式都不留誰敢這樣明火執仗的給你?

『伍』 急急急!!!誰有有關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外文資料最好最近兩三年的,給我發過來唄!寫論文參考資料用。

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
Abstract
China's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the cost of borrowing" on the capitalization of the borrowing costs and accounting practice to make specific provision.Among them, the cost of borrowing may be capitalized borrowing limits and start, pause and stop the capital of the time, but also has the strict sti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allow the capitalization of the borrowing costs of the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borrowing costs are disclosed also have clear instructions.Howev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on the cost of borrowing and the capitalization of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China's accounting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some vari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capitalization of the borrowing costs allowed the scope, our country compared to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regulations to narrow. In our country,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found many shortcomings.Such a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e only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applicability; allow cost capitalization of borrowing is limited to ' purchase and construction of fixed assets and specially for the money borrowed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e current accounting system to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proposal.
Key words: The capitalization of the borrowing costs ; rang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suggestion
(希望能幫到你)

『陸』 我的論文選題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現狀及對策,現在要寫文獻綜述,2000字數,幫我分析下,具體應該怎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以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較高的預期收益成為商業銀行重
要的盈利增長點,
它的快速發展,
大大地刺激了消費、
擴大了內需、
拉動了國民
經濟的持續且快速的增長。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比較晚,
又隨著金融市
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個人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
它在飛速發展同時很多潛在的
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如何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我國該業務的發展起著至關
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市場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
個人消費信貸

風險

商業銀行

社會信用體系

法制

消費信貸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興業務,它是指藉助商業銀行的信貸支
持,
以消費者的信用及未來的購買力為放款基礎,
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規定,

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與個人消費相關費用的貸款。
它是
一種由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資金,
用以滿足消費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
波及全
球的金融危機剛過,
我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內需不足,
消費疲軟的時期,
為了我
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我們必須進一步刺激國內消費信貸使其發揮平衡整
體國民經濟的杠桿作用。而這重中之重就是個人徵信體系的完備。

近年來,
我國金融業發展較快,
各級銀行機構遍布全國,
人們的觀念也從以
原始積累的方式進行的消費傳統逐步被以負債消費的信貸消費理念所取代,
因此
我國消費信貸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業務種類逐步得到擴展,
從個人住房到汽
車、
助學等多個領域。
但是我國目前還是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消費信貸體系,

發達國家個人消費貸款占信貸總額的
20

-30
﹪相比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我國
消費信貸發展的滯後,
增強了居民流動性的約束,
制約了消費者「負債消費」

為的產生。進入
2011
年,我國通貨膨脹壓力更是越來越大,同時對於住宅限購
導致的房地產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商業銀行有可行的對策
來扭轉個人信貸業務的不利局面。

而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專家學者的身上,
他們紛紛對此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想出應對個人信貸業務風險的可行性對策。

首先,從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起因分析


李潔認為有三點比較關鍵:
(1)
第一,在貸款前期,部分信貸調查人對借款
人提供的相關資料未盡調查核實的職責,
對借款人的有效身份和還款來源落實不
清,
缺乏對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的調查,
導致許多騙貸、假按揭的情況發生。

二,
在貸款發放環節,
部分貸款審查、
審批人員對信貸調查人轉來的審批表和其
他相關資料審查不細致,
把關不嚴,
甚至違規發放大額個人消費綜合貸款,
業務
審查、
審批形同虛設,
致使大量假個人貸款屢屢順利通過。
第三,
是在貸款後的
管理上,
部分信貸人員未按規定對開發商和按揭項目進展情況、
汽車經銷商經營
情況,
以及借款人情況進行跟蹤調查,
未切實履行貸款後的管理職責。
當個人消
費信貸形成不良貸款後,
個別商業銀行甚至以貸收貸,
通過發放假個人綜合消費
貸款、借新還舊、放貸收息、放貸墊款等多種手段掩蓋事實真相。

李立剛認為制約消費信貸開展因素中有消費觀念的制約。
長期以來,
受短缺
經濟的影響,
中國絕大部分消費者依舊是受傳統消費觀念的束縛,
不願背上負債
的包袱,
更不要談會自覺去進行超前消費使用消費信貸了。
在我國廣大農村,

款消費被百姓認為是可恥的事情

如果消費信貸意識未有明顯轉變的話,消費信
貸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將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如果消費觀念不更新,傳統消費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觀念不破除,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將會步履維艱。

張岩則從消費信貸信貸發展的地區不平衡進行研究,
認為目前貸款投放區域
集中在市場經濟環境較好的地區,
特別是大城市。
而且消費領域比較片面,
各業
務品種上的發展也極為不平衡。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所佔比重較大,
近年個人住房
貸款占總消費貸款余額的比重均在
7
﹪以上,其他部分業務逐步萎縮。不僅僅只
是局限在這些方面,
在葉曉菲看來還有一點比較關鍵,
就是信貸的抵押物變現渠
道窄、
成本高,
信貸的監管力度小。
貸款抵押物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化解資產風險
的重要手段。
由於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
交易秩序尚不規范,
交易法規也不完善,
各種手續十分繁瑣,
交易費用偏高,
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
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而且不少金融機構為擴大盈利水平,搶占市場份額,
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
盲目放貸,
直接導致風險積聚,
不利於個人消費
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
個人信貸的風險成因不外乎就是這兩個方面,
外部原因和內部原
因。
外部原因主要就是當前我國的社會環境,
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
導致我國個
人信貸業務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國民對負債消費還存在觀念上的束縛。
而內部原因則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不科學,
在貸款的審核發放等環
節漏洞百出,以致人們對其不信任,故而也就難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其次,
從解決途徑分析。
總結了一下,
眾學者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防範的對
策。

胡坤、
葉曉菲等認為關鍵是要推進消費信貸立法進程,
健全法制環境。
由於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導致了政府相關部門立法滯後,
應該推進消費信貸的立法進程,
建立、
健全包括:
債權讓與制度、
個人破產制度、
格式合同的監管制度等法律制度,
讓我們在處理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時有法
可依。尤其是要明確在個人消費信貸活動中消費主體的職
責義務和相關權利保
障。

宣德飛、李金秋等認為急需構建和完備社會信用體系。
(2)
包括個人徵信體
系和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抑制由信貸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現
在的發生,
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並且,
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主要體現在個人
信用評價制度、
機構、
評價指標三個方面,
應加快這幾個方面的建設。
完善個人
信用徵集系統,
對個人所有相關的信用信息進行匯總,
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消除
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於評價個人信用指標體
系,
並設立專門的中介機構來評價個人信用,
並對中介機構的評價行為進行監督。

(3)
寧靜認為要完善銀行內部信貸管理機制,建立一套科學的個人消費信貸
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杜絕違規操作,
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銀行的競爭力。

對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申辦手續繁雜的問題

商業銀行應該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金
融服務,與客戶一對一交易,即所有的手續和證明文件、

協議等均由銀行與客
戶簽署,無須申請人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相關部門辦理

而是轉由銀行與相關
證件手續辦理單位協調形成部門與部門的溝通,
而不是客戶和部門溝通,
造成資
源的浪費。
這個管理體系應包括貸款的發放、
跟蹤、
監控等過程。
同時也要兼顧
個人消費現代風險的預警機制。
從而強化貸款前、
貸款中、
貸款後的風險預警能
力,
最終實現平衡制約機制,
達到防範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作用。
對此,
我認為
可以成立專門的個人消費貸款審查審批中心,
對個人信貸業務進行流程再造,

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實行集約化經營。
並且實行分類管理,
進行分類授權,
針對各分支機構管理水平與風險控制能力,
實行不同的授權管理和程序運作,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實行精細化管理。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和購買力。這個對策也被很多學者提出。
政府應該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強其購買力,
並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障管
理部門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以激發其即期消費能力和承載消費信貸的能力,

變傳統的消費觀念,
進而促進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居民收入水平和購買力的提
高是推動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刺激居民消費慾望和提升信貸還款能
力,逐步確立科學、適度的消費觀念,才能促進個人消費信貸健康有序的發展。

還有學者認為要完善擔保制度。
擔保制度是貸款第一還款來源出現風險時的
必要保證,
也是制約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一個有力武器。
在我國消費信貸法出台前,
商業銀行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分析現有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
圈定法律爭議少、

行容易的標的作為抵押物


產權不清


變現較難以及現有法律上存在爭議的抵
押物一般不要接收。選定的擔保抵押物必須合法、足值、有效。另一方面,商業
銀行應合理界定保證人范圍。
對借款人自身條件較好,
收入穩定,
可實行保證擔
保方式的貸款。
保證人應該選擇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戶,
且至少自身綜合條件不低
於借款人。

通過仔細查閱近年來的期刊論文,學者們對此問題各抒己見,很清晰明朗
地將風險及對策呈現出來,
有的還用模型進行分析,
總的來說研究已經十分充分
了。但是,在這之中我還是發現了一些細微的不足,那就是在對待「人」的方面
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很少,
大部分都是就管理、
制度、
法律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闡
述,
我覺得這些還是不能根本解決當前的問題。
當然,
大家之所以都在制度上找
問題也是理所應當的,
因為我國的很多法律制度都還不完善,
尤其是社會信用體
系,
是關鍵所在。
研究和制定個人信用評估辦法,
統一評估標准,
建立科學有效
的個人信用體系,
是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前提保證。
法律上的問題也可以反映出
當前的現實。
但是我們必須要以人為本,
綜合法治,
這樣才能為信貸業務的發展
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平台。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把思考的關鍵點放在「人」
上,
如何能夠更加全面更加准確地反映每個國民的信用狀況,
怎樣才能既人性又
科學地掌握這些信息,
建立起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
對前面的學者沒有深入思考
的部分,我想通過自己的思考能拿出一點有用的想法。

參考文獻

[1]
劉佳
.
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研究
[J] .
科技向導
(
金融天地
)

2010

6

.
[2]
胡坤
.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與防範對策
[J].
貴州農村金融
(
經營與
管理
).2011 (2) .
[3]
李立剛
.
個人消費信貸與信用體系建設初探
[J].
科技向導
(
金融天

).2011

2

.
[4]
李潔
.
關於個人消費信貸的幾點思考
[J].
山西財經
.2009

2

.
[5]
蔣萍
.
宏觀調控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
[J].
財政金融
. 2011

4

.
[6]
張岩
.
金融危機背景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對策
[J].
商業視角
.2009

5

.
[7]
宣德飛
.
淺談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J].
現代經濟信息
.2011

3

.
[8]
劉瀟
.
淺析我
國個人消
費信貸發展
難點與對策
研究
[J].

東紡織經

.2010(3).
[9]
楊延芳、王大海
.
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分析及解決對策
[J].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營科技
.2009

3

.
[10]


.
商業
銀行

人消
費信
貸面
臨的

險及
防範
對策
[J].




.2010

10

.
[11]
於志武
.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對策

『柒』 美國消費信貸的實踐及其立法有哪些特點

1.消費信貸法配套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消費信貸法主要調整三種信用關系:一是金融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貸款信用關系。這種信用是一種銀行信用,具體 表現為用於個人或家庭目的的個人貸款、透支信貸等。二是銷售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銷售信用關系。這種信用關系是一種商業信用關系,具體表現為分期付款銷售、耐 用消費品的租賃等。
三是消費者、金融機構與銷售者三者之問的信用關系,通常叫做「債務人一債權人一供應商協議關系」,具體表現為限制性貸款、循環費用賬 戶、支票交易等。為了規制消費信貸行為,促進其健康發展,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對消費信貸的擔保條款、消費者違約行為的處罰、貸款人貸款性的限定等 方面進行了法律上的規定,使消費信貸市場能夠在低成本、高效率的框架內健康地運行。

2.為減少貸款過度發放而導致銀行風險加大,合理限制貸款規模。為防止銀行和消費者因不真實的信用報告而遭受損害,美國國會於1970年通過了《公平 信用報告法》,要求信用報告機構發布准確的信用消息,違反本法的信用報告機構應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的實際損失。隨著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的顯現,1980年, 美國制定了《消費信貸限制計劃》,從法律上對銀行的貸款行為加以限定,迫使銀行不得不對其政策及貸款組合進行修正。此聯邦計劃的初衷是限制過高的消費貸款 需求,特別是信用卡等無擔保貸款業務的過度擴張,防止因貸款過度發放而導致銀行風險加大。

『捌』 求中美消費信貸的開題報告

資本縱橫
中美消費信貸比較研究
苗麗娜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武漢430070)
摘要近年來,消費信貸已經成為我國各商業銀行競相搶占的信貸業務之一。但是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
貸存在種種問題和發展的制約因素。美國是世界上消費信貸最發達的國家,通過運用比較分析法. 對中關之間的
消費信貸政策、信貸機構、信貸業務及信用制度體系進行比較,剖析了我國消費信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 並相應
提出了完善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中國 美國 消費信貸 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 F830.4 文獻標識碼 A
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對
我國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中國人民
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推出了擴大內需為目
標的消費信貸政策。這些政策的出台.增加
了我國有效需求,拉動了經濟增長 實踐證
明,消費信貸政策是擴大消費、增加有效需
求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國消費信貸發展時
間短,法律政策制度不健全,市場不夠成熟
和完善,但發展速度快,潛力大。比較並借
鑒美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經驗。對保證
我國消費信貸健康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有
著重要的意義
l 中美消費信貸政策比較分析
1.1 美國消費信貸法律體系的歷史演變
分析
美國政府通過法律的制定和監管的執
行,為其消費信貸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制度
上的保障。作為消費信貸最發達的國家,美
國有關消費信貸的立法也是最先進、最完
善的。
《公信信貸法》(TILA)是消費信貸法案
中最早出台的法案,也是最根本的大法,它
對貸方向消費者提供的信息披露(包括廣
告)的內容、格式、語言都做出了嚴格的規
定。在TILA的基礎上,1971年開始實施的
《公平信用報告法》(FCRA)對信用報告代
理機構徵集信用信息和使用者使用信用信
息的行為進行規范.防止信用報告代理機
構和使用者超出適用范圍濫用信用報告,
同時賦予報告對象有核實徵信內容等權
利。其後為了解決信用卡結賬糾紛的問題,
美國國會在1974年專門出台了《公平信貸
結賬法》(FCBA).確立了借貸雙方在信用
卡信貸市場上的互動關系,而後又出台了
收稿日期:2oo7—0L4—15
《電子資金轉賬法》(EFTA)以解決代幣卡、
ATM 卡、儲值卡等其他電子付賬工具在結
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伴隨著信用卡的日
益普及,獲得及使用信用卡逐漸成為一種
基本權利,為了保障這一權力的公平實施.
美國國會於1975年通過了《平等信貸機會
法案》,禁止在審批信貸過程中由於種族、
性別、國別、婚姻狀況等因素產生的歧視。
此外,1977年頒布的《社會再投資法案》
(CRA)也使銀行業務不能避開那些經濟不
發達的貧困地區,而1978年實施的《公平
崔收行為法》(FDCPA)則是用於規范貸方
或崔收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至此,美
國的消費信貸法律體系基本完成。
1.2 我國消費信貸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存
在的問題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總體
經濟環境由供給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轉
變,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拉動逐步向需求
拉動轉變。1994年12月12日,中央銀行
發布了《個人定期儲蓄存款存單小額抵押
貸款辦法》,允許儲蓄機構(自辦所、聯辦
所)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准後,
可辦理小額抵押貸款業務。1998年以前,
央行先後頒布了《政策性住房信貸業務管
理暫行規定》、《商業銀行自營住房管理暫
行辦法》和《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
法》,這幾個辦法的出台,標志著以商業銀
行自營性住房信貸業務和委託性住房存貸
款業務並存的住房信貸模式基本確立。
1996年,央行發布了《信用卡業務管理辦
法》,並於4月1日起執行,規定了信用卡
的業務管理規則、信用卡的使用和銷毀,以
及法律責任等。1998年5月9日,央行頒
布了《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經央
行批准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
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1998年10月.央行
下發《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國有
獨資商業銀行試點開展汽車消費貸款業
務,同年,央行頒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
理辦法》,國內汽車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獲准
為本集團汽車用戶提供買方信貸。1999年
2月,央行發布《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
指導意見》,對境內中資商業銀行開展個人
消費信貸的重要意義、業務領域、職能機
構、期限利率和相關服務管理工作第一次
進行了全面闡述,明確提出「從1999年起,
允許所有中資商業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
務」 20o3年10月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
管理委員會頒布並開始實施《汽車金融公
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汽車金融業務、
機構、從業人員、市場准人及金融監管作了
具體規定。作為對1998年《汽車貸款管理
辦法》的修正和完善,2004年8月17日,
央行和中國銀監會聯合頒布的新《汽車貸
款管理辦法》,已於2004年10月1日開始
實施。
自1998年央行出台消費信貸政策以
來.我國的消費信貸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
發展,盡管近年來增速呈現逐漸放緩的趨
勢.但1999~2005年年均增長率仍然達到
了67-3% 。特別是近兩年各大銀行紛紛推
出種類繁多的信用卡業務,信用卡的普及
程度大大增加。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相關
的法律建設幾乎一片空白. 目前還沒有一
部統一規范消費信貸活動和調整消費信貸
關系的全國性法律。當前,我國調整消費信
貸的規范性文件層次較低,都是以行業規
范的面目出現,沒有上升到法律層次,缺乏
法律約束力,難以有效保護借貸雙方的合
Pl0NEERlNG W ITH SClENCE & TECHNOLOGY M ONTHLY NO.8 2007 31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法權益.不利於消費信貸的長遠發展。
2 中美消費信貸機構比較分析
美國消費信貸的主要提供者有商業銀
行、財務公司、儲蓄機構、信用社以及非金
融機構等。眾多的消費信貸提供者為消費
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授信機構通過高科
技,許多消費信貸決策在幾秒內做出,較復
雜的家庭資產抵押決策一般在幾小時內就
可做出,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具體
見表1。
表1 2005年各類金融機構在美國消費信
貸中所佔比重
總額(億美元)比重(%)
2.1 商業銀行
根據美聯儲統計.自1946年起美國的
商業銀行就攫取了全美消費信用市場的絕
大部分市場份額。截至2005年底,商業銀
行持有30.4% 的總消費信用貸款。但近幾
年來,商業銀行在美國總消費信用貸款總
額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2.2 財務公司
美國的財務公司大致可分為以下幾
種:附屬於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由商業銀
行持有的財務公司以及獨立的財務或私人
貸款公司。比較著名的大型企業附屬財務
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車承兌公司、克勤汽車
信用公司、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及福特汽車
信用公司。其中,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和通用
電器資本公司均屬全美最大的信用卡提供
者。
2.3 儲蓄機構
在1980年之前,美國的儲蓄機構和互
助儲蓄銀行只允許將其小部分資產投放在
消費貸款中,這一限制大大制約了儲蓄機
構的消費業務。隨著法規監管的放鬆.儲貸
機構迅速成為消費信用市場中增長速度最
快的行業。其市場份額從1979年底的
3.7%達到了1987年的頂峰9.8%。不過到
了1998年,其市場份額又跌落至4% .但到
2005年底.叉漲回到9.8%。
此外,美國的信用社、某些非金融企
業,諸如零售商、加油站等也從事一部分消
費信貸業務。
與美國相比之下,我國消費信貸的供
32 科技創業月刊2007年第8期
給方面貸款主體單一。1998年,央行頒布
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只允許經央
行批准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
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就汽車信貸來講,
1998年頒布的《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只允
許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試點開辦消費貸
款業務。1999年央行發布《關於開展個人
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允許所有中資商業
銀行全面開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20o4年
10月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
布並開始實施《汽車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規
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經中國銀監會及其
派出機構批准經營人民幣貸款業務的商業
銀行、城鄉信用社及獲准經營汽車貸款業
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都可以發放汽車貸
款。可見,我國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主
要機構是國內商業銀行,其貸款規模占整
個市場的95%以上,而汽車集團財務公司
等專業汽車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剛剛起
步,業務量微乎其微。
3 中美消費信貸業務比較分析
在美國,消費信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
概念的區分。狹義的消費信貸包括:個人信
貸額度、無抵押個人貸款、個人資金周轉貸
款、房屋整修貸款、學生貸款、耐用消費品
貸款、個人債務重組貸款、汽車貸款、住房
抵押貸款等:廣義的消費信貸除了上述類
型外,還包括房地產抵押信貸。美國消費信
貸品種豐富、全面、靈活,並且不斷創新。美
國消費業務的多樣化有利於消費信貸機構
分散風險,增強盈利性,促進消費信貸的穩
步增長。
盡管我國的消費活動有了很大的發
展.但是我國的消費信貸業務和美國這樣
的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商業銀行
是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的主要提供者,消費
信貸業務所佔比重小。品種少。我國消費信
貸占銀行貸款額的比例還不到5%,而美國
已經達到了60% 。並且,我國消費信貸業務
品種少,品種功能單一,住宅、教育等少量
品種的信貸業務起步晚,差距大。同時,貸
款程序繁瑣,利率機制比較僵化,缺乏多樣
的消費信貸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4 中美信用制度體系及風險管理
比較分析
規范的個人誠信體系是美國消費信貸
的基石。美國擁有專門的信用報告機構,主
要有兩種形式:消費信貸報告機構及調查
性的信貸報告公司。消費信用報告機構擁
有獨立的計算機資料庫,涵蓋整個北美洲
近1 000萬個信貸消費者的檔案.保持著6
億以上的賬目.資料庫近10億位元組的資
料.每天約有200萬信用報告產生,約有1
萬起消費者查詢。這種機構在美國主要有
三家.即Experian信息服務公司、Trans聯
合公司及Equifax公司。調查性的信用主要
提供包括消費者性格、聲譽、生活方式及其
他個人特性的調查性的信用報告,其資料
通常來自於面試調查和其他傳統方式。
美國的消費信貸機構具有一套嚴密的
風險管理程序。美國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
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有效利用信用局的個
人信用資料,嚴格把好消費信貸人口關;②
充分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時監測消費信
貸資產質量;③強調風險審核與風險組合
控制.實現信貸管理的橫向制約;④重視信
貸文化和風險控制文化的建立與培養,從
業務拓展的源頭控制風險;⑤實行消費信
貸的精細化管理,有針對性地防範各類風
險;⑥ 建立業務自我評估體系,對貸款風險
進行預先警示;⑦充分發揮信貸管理委員
會的作用,從整體上把握風險的控制與防
范;⑧講究消費信貸風險控制與防範的操
作技巧,在具體操作程序上控制風險;⑨ 采
取有效措施,及時清收不良貸款。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市場面臨
的最大問題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消費
信貸具有貸款規模小、筆數多的特點,在國
內個人和企業金融信用體系沒有建立和完
善的情況下.銀行只能逐個審查借款人的
收入信用狀況,加上法律體系對失信者的
懲戒機制不到位,銀行風險管理成本高。就
我國汽車消費信貸來說,目前,銀行和經銷
商的消費信貸業務主要依靠保險公司提供
的信用保證保險來實現風險的控制和管
理.信用調查往往流於形式。更為重要的是
汽車屬貶值型動產,折舊率高,易於隱匿和
移動,作為抵押物品較難保全.加上我國二
手車市場發展落後. 回收車輛的處理變現
困難.在目前國內汽車價格不斷下調的情
況下,貸款汽車的現實市值往往低於貸款
余額,消費者往往以車抵貸,逃避還款。實
際上,沒有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無論怎麼
對高危群體索要高額保費,道德風險都難
以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黃小軍.美國消費信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
國際金融研究,1999(5)
2 楊麗,劉從軍.美國的消費信貸立法及其啟示
【J】.北方經濟,2006(7)
3 張先鋒. 李偉.中美汽車消費信貸比較研究
. 華東經濟管理,2003(3)
(責任編輯林洪秋實)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玖』 消費者知情權國內外研究現狀,帶參考文獻!給分

國在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方面,《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等專門立法已構成一個法律保護體系,但也存在問題。 關鍵詞消費者知情權 立法現狀 問題 中圖分類號:D911.01文獻標識碼:A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等權利的專門法律,在保
護消費者知情權體系中,處於基本法、核心法的地位。為了使消費者的知情權能夠有效地實現,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規定了經營者、國家和社會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義務。《反不正當競爭法》是通過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的。該法共列舉了11條不正當競爭行為,其中直接對此規定的就有4類:假冒名牌行為;虛假宣傳行為;不當銷售行為;低毀商譽行為。《產品質量法》詳細地規定了生產者、銷售者的說明、警告義務。《廣告法》則是通過規范廣告主體的廣告行為來保護消費者權利的法。
具體相關資料還有很多,你可以給郵箱發給你

『拾』 跪求!!! 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研究的參考文獻

[1]王荇芃吉倩.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影響有限[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05-05(005).
[2]王會強. 亞洲金融危機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比較分析[D]. 河北大學: 河北大學,2010.
[3]朱德忠,丁欣. 次貸危機對我國沿海地區經貿影響探析——以粵蘇浙三省為例[J]. 區域金融研究,2010,(2).
[4]朱德忠,丁欣. 次貸危機對我國沿海地區經貿影響探析——以粵蘇浙三省為例[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0,(1).
[5]閻麗芬. 次貸危機爆發後出口貿易減少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D].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6]范楊.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D].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2010.
[7]孫念北,陳劍輝,胡繼元.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影響及建議[J]. 中國貨幣市場,2008,(8).
[8]何爽.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傳染效應研究[D]. 遼寧大學: 遼寧大學,2010.
[9]童芬芬實習生 郝曉楠. 次貸危機影響中國幾何?[N]. 中華工商時報,2008-04-21(010).
[10] 次貸危機刺激中國通脹?[N]. 證券日報,2008-07-08(C03).
[11]駱祚炎. 中國居民住房資產財富效應分析——兼論次貸危機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啟示[J]. 廣東商學院學報,2008,(5).
[12] 美多家企業破產 中國供應商面臨討債困境[N]. 消費日報,2008-04-01(A01).
[13]本報記者 孫君成. 次貸危機不影響匯豐對中國投入[N]. 南方日報,2008-04-16(B01).
[14]本報記者 王心武 潘曉娟 李祥. 提防次貸危機的8大「沖擊波」[N]. 中國經濟導報,2008-12-23(B05).
[15]本報記者 楊秦. 房價跌多少才會影響金融安全[N]. 中國經濟導報,2008-09-25(B05).
[16]龔朴,黃榮兵. 次貸危機對中國股市影響的實證分析——基於中美股市的聯動性分析[J]. 管理評論,2009,(2).
[17]聶汝嫣,王紅夏. FDI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次貸危機下中國的選擇[J]. 現代商業,2009,(8).
[18]曾品固. 次貸危機是新自由主義的危機——兼論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 宜賓學院學報,2009,(1).
[19]尹中立. 中國樓市未來發展前景堪憂——兼析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樓市的影響[J]. 房地產導刊,2009,(7).
[20]紀敏. 中國港口行業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增速放緩——中國港口行業近期生產經營跟蹤報告[J]. 中國港口,2008,(11).
[21] 進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積極信號猶存[N]. 中國電子報,2009-02-12(003).
[22] 進出口監測預警:形勢不容樂觀 積極信號猶存[N]. 國際商報,2009-02-10(003).
[23]圖片10月17日,寧波市金融學會在華僑豪生大酒店舉辦國際金融專題報告會,邀請渣打銀行中國區研究主管王志浩博士(Stephen Green)做「次貸危機的影響及對中國借鑒意義」專題報告[A]. 周偉軍 主編.[C].: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P5.
[24]李星,陶田. 東南亞金融危機與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比較[J]. 東南亞縱橫,2010,(3).
[25]梁紅彥.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14).
[26]薛熠,何茵. 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基於創新的金融危機測度指標的實證分析[J]. 金融研究,2010,(5).
[27]丁兆立. 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基於亞洲金融危機的深度分析[J]. 金融經濟,2008,(24).
[28]劉學. 論次貸危機的「蝴蝶效應」對中國的影響——世界經濟視角下的危機理論分析[J]. 長春大學學報,2008,(7).
[29]本報記者 時磊. 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貢獻度可能超過美國[N]. 國際商報,2007-09-17(A04).
[30]宋婷婷. 淺談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7).
[31]彭志龍. 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經營管理者,2011,(2).
[32]王梓仲. 次貸危機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學理論,2011,(6).
[33]高清霞,馬天楠.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資產證券化路徑的影響分析[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2).
[34]王志偉. 美國次貸危機與中國通貨膨脹的聯動效應分析[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35]孟慧,姚宇. 淺談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J]. 雲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36]魏然. 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應對的對策建議[J]. 現代經濟信息,2010,(2).
[37]宋婉靜. 談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38]呂亞萍. 次貸危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J]. 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6).
[39]尹中立. 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分析[J]. 西部金融,2010,(5).
[40]蔡瑋,乜玉平. 次貸危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及啟示[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0,(3).
[41]袁放建,郭夢霞. 次貸危機對中國A股市場與H股市場的相關性影響[J]. 商場現代化,2010,(20).
[42]李凌.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0,(14).
[43]孫鶴,賈曉黎. 淺析次貸危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及啟示[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
[44]白永秀. 次貸危機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 改革,2008,(11).
[45]金星.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證券行業的影響[J]. 現代經濟信息,2010,(20).
[46]鄧娟,陳金良. 次貸危機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影響[J]. 管理學刊,2010,(5).
[47]黃艷萍.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商場現代化,2010,(29).
[48]何宜慶,陳華強,萬媛媛. 次貸危機下我國長三角地區對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J]. 當代財經,2010,(9).
[49]李悅. 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及對中國經濟的啟示[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10).
[50]王懷民. 加工貿易、勞動力成本與農民工就業——兼論新勞動法和次貸危機對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的影響[J]. 世界經濟研究,2009,(1).

不要跪,有誠意懸賞。

閱讀全文

與消費貸款國外參考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偉大公司的貸款是否存在經營風險 瀏覽:747
在工行貸款買房過戶後幾時放款 瀏覽:161
律師老婆蘇菲買精子生孩子電影 瀏覽:139
母乳人妻罩杯日本電影 瀏覽:254
畢業兩年貸款買車合適么 瀏覽:159
房貸首付分期貸款買車 瀏覽:1000
買房貸款時需要些什麼資料 瀏覽:87
貸款擔保人可以是親兄妹嗎 瀏覽:817
海南第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多少錢 瀏覽:72
銀行貸款能放余額寶嗎 瀏覽:385
好看電影網站推薦一下 瀏覽:127
好看日本電影愛情片 瀏覽:643
醫生和護士韓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85
啥都能看電影 瀏覽:927
公積金擔保人不能貸款嗎 瀏覽:590
被查封的土地能辦理抵押貸款嗎 瀏覽:201
貸款21萬20年利率利 瀏覽:694
通過手機直接貸款的銀行貸款嗎 瀏覽:207
韓國倫理愛情電影在線看 瀏覽:173
常德昌盛投資公司貸款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