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首次使用公積金貸款的二套房算首套公積金貸款嗎
公積金貸款對於二套房的認定為「認房又認貸」,即只要名下有房或是有貸款記錄的,都將被認定為二套房,將按二套房貸款最新政策執行。
根據《關於規范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中第二套住房認定標準的通知》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貸款人應對借款人執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一)借款人首次申請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如在擬購房所在地房屋登記信息系統(含預售合同登記備案系統,下同)中其家庭已登記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二)借款人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請貸款購買住房的;
(三)貸款人通過查詢徵信記錄、面測、面談(必要時居訪)等形式的盡責調查,確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1)常州首次公積金貸款二套房真彩擴展閱讀:
認定為二套房的五種情況
1、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義再購房
詳解:根據新的政策,家庭成員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劃為家庭范疇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申請貸款購房時,就會按照二套房政策執行。
2、未成年時名下有房產,成年後再貸款購房
詳解:根據目前銀行"認貸又認房",如果不出售現有房產的情況下,再貸款購房是屬於二套房的,將按照二套房的政策執行。如果按過去政策,未成年時的房產只要沒貸款,再申請房貸不算二套。
3、個人名下有全款購買的住房,再貸款購房
詳解:過去只"認貸",這種情況不算二套房,但現在加了"認房",雖然沒有貸過款,但只要是在房屋產權交易系統中能夠查到名下有房產,在不賣掉且申請貸款的情況下,也會被認定為二套房。
4、個人名下有貸款購買住房,結清出售後再貸款購房
詳解:目前銀行對二套房認定是"認房又認貸",也就是說雖然貸款買的房產出售以後,家庭名下已沒有任何住房,但因為其之前有貸款記錄,再申請房貸也會被算做二套房。
5、首次購房使用商業貸款,再次購房使用公積金貸款
詳解:目前公積金貸款政策也比較嚴格,只要借款人有過房貸記錄,不論房貸是否結清、房產是否出售,即便從未使用過公積金貸款,首次申請公積金貸款也會被算做二套房。
B. 公積金貸款第二套房和首次房貸的利率有區別嗎
住房公積金買首套房,貸款可以隨時批下來,首付30%就行;如果買第二套住房,需要首套房貸款滿5年以後才能申請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也提高到70%,就這些差別。
住房公積金自存入住房公積金賬戶之日起,按照國家規定的利率計息。我國的住房公積金實行低利率政策,當年歸集的按結息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計算,結息後轉入上年結轉戶;上年結轉的按結息日掛牌公告的3個月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計息。結息日為每年的6月30日。
C. 首次使用公積金購買第二套房算第幾套房呢
只要首套房貸款還清,再次購買就算首套。無錫現在的公積金政策是購買90平以內首套房可以享受最低2成首付,那麼你的情況當然是可以享受公積金貸款首付2成的
D. 常州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政策是怎樣的
公積金的這一政策已經執行了一年半,目前沒有任何變化,能享受到首付20%的情況並不多。只有選擇純公積金貸款的首套房買家,才能享受到首付20%的政策。而購買的是第二套房的話,公積金貸款首付為60%,利率上浮至1.1倍。那麼常州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政策是怎麼樣的呢?
新國五條出台之後,全國各地紛紛推出購房限制條件,嚴防炒房投機倒把。其中,二套房購買政策變化明顯。目前,全國各地基本達成一致,公積金貸款買二套房首付必須大於6成。需要說明的是,公積金貸款中心與商業銀行不同,銀行『認房也認貸』,而公積金中心『只認房不認貸』。也就是說,如果首套住房按揭購買後又賣了,現又新購住房,也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並且可認為是首套房。公積金貸款中心只認申請人目前名下房產,不計算其擁有房產和按揭貸款的歷史記錄。不過,按照公積金貸款相關政策規定,對公積金貸款購買二套房的,首付款必須大於60%。
「按照相關規定,市民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住宅類),仍可申請公積金貸款。職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含)以下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20%;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30%。如職工申請公積金組合貸款的,需同時符合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首付比例不低於商業銀行規定的首付比例。」公積金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他城市的公積金貸款政策出現變化,本市是否也要調整?針對大家的疑問,這位負責人表示,各地的公積金貸款政策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暫時不會調整公積金政策,即使將來要調整,也要按照嚴格的法定程序進行。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4-01-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E. 第二套房的首次公積金貸款和第一套房首次使用公積金貸款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只要是你第一次使用公積金貸款,均可享受3.25%的公積金貸款利率,單人最高可貸50萬元,夫妻雙方最高可貸70萬元。具體事項也可到公積金管理局詳細咨詢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