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個稅抵扣房貸能抵多少
住房貸款可以抵扣多少個稅
在日常工作中,不少職工是需要交納個稅的,不過如果有辦理住房貸款的話,那麼職工是可以申請抵扣個稅的。
住房貸款利息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規定如下:
1、扣除標准: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2、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
3、扣除對象: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4、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5、所需材料: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備查。
6、扣除的計算時間:為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
66.jpg
目前,我國的個稅的起征點是5000元,工資超過了5000元,就有義務繳納個稅。目前個稅計算方法為:個人所得稅=應繳納所得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稅率-速算扣除數。
房貸利息抵個稅指購房人的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可以作為稅前抵扣項。通俗來說,就是在計算每月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從工資、薪金等應納所得稅額中減去房貸利息,剩下的數額再計算個稅。
新政後,個人所得稅=應繳納所得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房貸利息)*稅率-速算扣除數。
⑵ 貸款個人所得稅怎麼抵扣
個人購買首套房,可以享受1000元/月的專項附加扣除。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注冊登錄,首頁-專項附加填報-房屋貸款,按要求填列上傳就可以了。
⑶ 房貸利息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嗎
由於公積金的利率相對於其它方式貸款的利率要低很多,所以成為了大家買房的首選貸款方式。但是,你知道能夠使用公積金貸款的利息來抵扣個人所得稅嗎?恐怕不怎麼清楚吧,天津市就出台這項利民的好政策,使用公積金貸款的利息來進行抵扣,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使用公積金貸款的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吧。
之前天津市就對外正式發布了《天津市地方稅務局關於個人支付住房公積金貸款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根據《通知》,天津市各地方稅務分局被要求從此之後,個人支付的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利息,今後可從個人每月的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減除,也就是可以准許個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利息來抵扣個人所得稅。
在此之前,很多選擇了按揭貸款組合貸款方式的天津市民,一方面他們有公積金貸款,另一方面有還需要每個月前往銀行答應相關還款憑證,這讓很多市民覺得又麻煩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是現在他們只需要攜帶個人身份證以及貸款賬戶每個月前往辦理貸款的相關銀行直接列印一份《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還款書》,並讓銀行工作人員幫你加蓋現金收訖章即可,直接交給自己單位的財務部門就可以了。公司將根據你提交的證明材料在每月發放工資繳納稅務的時候,直接幫你申請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
不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月供部分並不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而僅僅只有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利息部分才可以進行抵扣。並且如果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時候是你們夫妻雙方共同申請,那麼也只有一方可享受這項政策。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每個月的應納稅所得額為5000元,那麼個人所得稅應該繳納(5000-3500)*10%-105=45元,這其中的3500元是作為他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如果是他上個月所需要支付的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利息是600元,那麼如果是用住房公積金的貸款利息進行抵扣,基本上就不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這樣看來,使用公積金貸款抵扣個人所得稅的確給很多朋友帶來了實實惠惠的利益。但是,就目前而言,只有像天津等極個別城市發布了這項政策,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這項優惠。
⑷ 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貸款利息可以抵扣個稅
稅政優惠之規定,且鼓勵貸款相對拉動經濟有益處,至於利息只是皮毛而已
⑸ 按揭貸款可抵個人所得稅嗎
住房按揭貸款支付的利息,可以按規定的限額進行扣除個人所得稅應稅計稅額。
具體可以查閱個人所得稅扣除項目稅收規定。
⑹ 房貸可以抵個稅嗎
買房是可以用房貸來作為專項附加扣除抵扣個稅的應納稅所得額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6)個人消費貸款能抵扣個稅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第十四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分別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