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嚴查「經營貸」違規入房市 開年強監管持續升溫
(記者 馮櫻子)2月23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據測算,1月,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1.3%,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這輪樓市從2020年市場翹尾到2021年小陽春,核心原因是信貸政策,特別是與經營貸入房市有關。調控效果如何,就看嚴查資金違規入房市政策的執行力度如何。
春節前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陸續開始嚴查經營貸流入樓市,嚴控政策持續升溫中。
銀行經營貸嚴控政策持續升溫
「銀行大力排查消費貸、經營貸違規購房的情況,查企業的流水和徵信,空客公司肯定不行,剛注冊的公司也不行,必須要真實經營的企業。」有銀行從業人員透露,已篩查出有小微企業在剛剛完成注冊後,就網簽學區房,並從多家銀行申請數百萬經營貸。
近年來,由於個人經營貸利率低於房貸利率,部分購房者為填補房屋交易資金缺口或進行套利,挪用消費貸、經營貸資金作為購房款或「過橋」資金。
以北京地區為例,2020年受疫情影響,北京不少銀行的房抵經營貸利率最低降至3.85%,個別優質企業甚至能達到3.65%,已基本處於公積金貸款水準。而同期,北京的首套房貸款利率約5.2%,二套房房貸利率5.7%。
春節前,北京銀保監局、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曾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圍堵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違規挪用至房地產市場的行為,並要求銀行有針對性地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業務全流程管理,關注客戶獲得經營性貸款借款人資格的時間,審慎發放僅以企業實際控制人身份申請的個人經營性貸款。 同期,廣東省銀保監局對轄內銀行也提出類似要求。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要求各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
北京銀保監局要求,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於授信審批不審慎、受託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後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等問題,並要求銀行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加強內部問責處理。
北京銀保監局還開展了大數據篩查,並就篩查發現的疑點線索向轄內銀行機構下發監管提示函。
同時,北京、深圳、上海等地銀行提高了經營貸准入門檻,部分銀行上調了經營貸利率。銀行還特殊客戶進行嚴格審查,如短期內既申請了經營貸,又申請了個人按揭貸款的客戶。其中,有媒體報道,深圳部分銀行對申請住房按揭貸款的個人,半年內再申請經營貸,銀行將不予批准,6個月後根據實際情況授信。
某地方金融監管局內部人士對媒體記者表示,個人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市與中央三令五申「堅持房住不炒」背道而馳,任其發展,帶來的危害將不可小覷。於個人,抬升了居民杠桿,加重了家庭償債負擔,勢必對個人消費產生「擠出效應」,不利於促銷費擴內需暢循環;於房地產業,伺機炒作、投機房地產將死灰復燃,不利於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於銀行,將會可能出現觸碰監管底線與蘊藏市場風險,偏離主責主業,擠佔中小企業與三農主體資金額度,導致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出現失衡。
房貸增量空間有限
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斷收緊。監管機構已先後採取多項措施限制房地產企業加杠桿。去年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形成了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的三檔規則,即「三道紅線」: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三道紅線」從房企負債層面對行業進行約束。
2020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將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分檔設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並設定了房地產、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兩條紅線」。
此後,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房貸額度開始吃緊,甚至多家銀行出現「停貸」情況。北京地區銀行批貸基本正常,但部分銀行因額度分配等問題放款節奏有所放緩。
2021年初以來,政策保持趨嚴趨緊態勢。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地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已多達70次。其中,1月累計發布房地產調控政策40餘次;2月中上旬,各地進行的房地產調控20餘次。
盡管央行發布數據顯示,1月全國房貸增量走高。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一線城市的貸款額度管控不會放鬆。整體而言,雖沒有大幅收緊,但房貸增量空間不大。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分析師范劍平在公開場合提出,國內資金過去對房地產行業屬於超配,目前雖然沒有實施緊縮,但已不做增量。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實施,就是讓金融機構內部消化,防止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增量。
❷ 多地嚴查經營貸「房住不炒」加碼
近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繼嚴查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現象,多家銀行要求違規者提前還本付息。這是繼「三道紅線」以及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後,金融監管部門落實「房住不炒」政策的再一重要舉措。
今年以來,各地相繼出台房地產健康發展調控政策,增加供應調控需求,加強監管。特別是在銀行信貸資金整體較寬裕的環境下,堵住了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的渠道,有效抑制樓市非理性發展。
何為經營貸?
經營貸顧是以中小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為服務對象的融資產品,借款人可以通過房產抵押等擔保方式獲得銀行貸款,貸款資金用於其企業或個體戶的經營需要。
國家為支持實體經濟,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實體經濟遭受到重創,資金流轉出現困難,為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國家下放了不少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據悉,這類資金一般利率較低,年限也相對較長。
經營貸初衷是好的,但卻被部分購房者鑽了空子。部分經營貸利率低至3.6%-3.8%,遠遠低於同期的房貸利率。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3月份中國房貸市場報告,全國重點城市的房貸利率整體水平進一步上漲。2021年3月份,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28%;二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7%。
除了利率低外,辦理程序簡單也成為經營貸流入樓市的重要原因。記者了解到,只需注冊一個公司,公司法人利用企業營業執照同時將房產抵押,就可辦理經營貸,經營貸款項即打入三方賬戶,客戶在三方見證下進行提現用於購房。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名下沒有注冊公司,中介仍有辦法幫助辦理經營貸。
「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和2015年、2016年類似,從深滬一線城市,蔓延到廣州、北京以及其他熱點二線城市,都市圈的熱度明顯回升。不控製做經營貸的資金流向將可能助推模式新一輪泡沫的攀升。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這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否穩定下來。」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李宇嘉表示。
各地相關部門相繼「亮劍」
北京銀保監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2月10日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圍堵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違規挪用至房地產市場的行為。
《通知》要求銀行加強對第三方機構合作貸款業務的合規管理力度,此外,針對長期以來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亂象中借款人違規成本過低、守信意識不強的問題,《通知》強調完善合同約束機制,要求銀行簽訂個人經營性貸款合同時,應設定針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各類不誠信行為的約束性或懲罰性條款,並充分提示借款人。
3月3日,杭州市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新政同樣提出嚴格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對記者表示,杭州此次新政重點提及此項內容,有利於減少投機炒房行為,對於房地產市場的降溫起到一定作用,同時也呼應了此前央行出台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對於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加強監管,體現了政府對於促使資金脫虛向實的決心。
3月19日,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向各會員銀行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信貸業務管理工作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倡議書》主要從完善貸款合同約束懲戒條款、規范中介機構管理、防範輿情聲譽風險和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等方面向會員銀行提出倡議,防範套取銀行信貸資金以及挪用個人經營性貸款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行為。
北京市銀行業協會表示,近期北京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投機炒房苗頭,金融監管部門主動出擊、密集亮劍,嚴密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倡議書》的發出主要是為配合《通知》落實執行以及監管部門近期開展的個人信貸業務專項整治工作。
有效抑制樓市過熱
自監管部門要求商業銀行嚴查經營貸,據統計,廣州銀保監局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約為2.77億元,目前以責令銀行限期整改並對有關部門進行處罰;深圳通報顯示,已責令銀行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貸款,叫停風險隱患較大的業務,處罰金額合計575萬元。
除此之外,金融機構等還要求自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監管部門對經營貸、消費貸流入樓市嚴查,體現了對房地產金融的強管控信號,」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舉將有效降低違規炒房者操作空間,讓貸款回歸本質,抑制樓市非理性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顯示,2月份70城新建商品住宅房價指數來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價格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深圳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主要是原因是深圳1月份以來不斷加碼調控為樓市降溫,市場熱度有所回落。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與上月相同。
業內專家對此表示,整體來看,2月份受到多地政府「就地過年」號召以及多數售樓處春節期間「不打烊」影響,加之政策下的恐慌情緒蔓延,熱點城市市場熱度走高,但是隨著多城加碼調控,信貸政策收緊等影響下,後期市場熱度或將逐漸回落,房價漲幅或將收窄。
❸ 嚴查經營貸和消費貸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
上海銀保監局近日公布了轄內商業銀行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以及稽核調查的最新情況。截至目前,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已要求相關銀行限時整改。
在上海銀保監局組織下,上海地區135家商業銀行已經完成了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工作,發現的問題涵蓋貸款用途違規、向主體結構未封頂房屋發放房貸、首付款資金核實不審慎、貸後資料收集不完整等方面。
自3月1日開始,上海銀保監局選取轄內16家銀行開展了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專項稽核調查。除了部分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之外,同時還發現部分銀行首套房認定不準確、數據填報不規范以及外部「助貸」機構違規問題突出等情況。
通過稽核調查,上海銀保監局發現六類典型違規案例,包括:個人經營貸款違規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企業經營貸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消費貸違規用於本行住房貸款首付款;部分空殼公司集中作為受託支付交易對手,接收多筆個人經營貸款,部分貸款資金涉嫌迴流至借款人並用於購房;房產企業違規向購房客戶提供首付資金;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用於購房認籌。
上海銀保監局根據轄內商業銀行自查和監管稽核調查情況,對銀行就切實防控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工作提出要求,主要內容包括:對照有關監管要求,限時整改問題貸款;對於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應拒絕其房貸申請,並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對於經營貸、消費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應及時採取實質性管控措施;加強銀行員工管理,強化員工法制合規教育,在開展業務中正面引導借款人合法合規使用信貸資金;對於存在違規行為的銀行員工,應予以內部問責或紀律處分等。同時,上海銀保監局已將稽核調查中發現的有關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房地產公司及房產經紀公司違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打擊房地產市場違規行為。
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持續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已查實問題依法採取相應監管措施,端本正源,督導轄內商業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❹ 多地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3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印發《2021年上海信貸政策指引》(簡稱《指引》),要求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經營貸、消費貸等披著實體融資的外衣,違規進入樓市,會導致社會資金「脫實向虛」,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嚴峻,還會助推樓市投資投機、加杠桿炒作。作為銀行來說,一旦發現信貸資金違規情況,是可以要求提前償還貸款的。「抽貸」對於炒房客打擊較大。
上海當地銀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為貫徹落實2021年人民銀行信貸政策各項要求和重點任務,引導轄內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切實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2021年,轄內金融機構要繼續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持續提升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加強對科技創新、製造業和綠色低碳產業的金融支持;積極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支持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發展,發揮G60科創走廊區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強產融對接;繼續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大對各類創業人群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務。
《指引》同時強調,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加強個人住房貸款管理,嚴格審查貸款人個人信息的真實性,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在此之前,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並於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銀保監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下一步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認為,經營貸、消費貸等披著實體融資的外衣,違規進入樓市,會導致社會資金「脫實向虛」,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嚴峻。此外,還助推樓市投資投機、加杠桿炒作,違背了「房住不炒」的頂層設計,這是監管層絕對不允許的。嚴查經營貸,讓二手房指導價政策落實更加有效,會形成樓市去杠桿的效應,有利於控制新房價格,形成監管合力。
多地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上海地區外,杭州、海南、廣州等樓市熱點地區也明確嚴控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3月3日,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明確嚴格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禁發放用於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嚴格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後資金管理。
多位市場觀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違規將消費貸、經營貸用於樓市交易,銀行有權要求提前歸還。提前「抽貸」對投資客來說是有震懾作用的。杭州發文後,不少投資客開始觀望,業主短時間內不願意降價,二手樓盤成交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
某國有銀行個人貸款風控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各大銀行都有較為精細的風控體系,經營貸、消費貸的流向是有嚴格的檢測系統的。違規買房、炒股等行為,系統會有相應的提示。一旦嚴控,作為銀行端可以短時間內作出迅速反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經營貸流入樓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貸款的利差,同時與銀行在放貸過程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有很大的關系。從銀行角度來說,經營貸的風險相對而言是高於按揭貸款的,但是經營貸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於按揭貸款,所以在銀行的執行層面就出現了動作走形,變相鼓勵了經營貸進入樓市。
張大偉表示,針對一些短期內用新房本以及新企業注冊就套取經營貸的行為,最近的打壓是非常有力的。這種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夠抑制市場過熱,讓經營貸回歸到它的本質,有助於企業經營,能夠一定程度上抑制整個樓市非理性、不健康的發展。
❺ 多地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專家:銀行有權「抽貸」
3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印發《2021年上海信貸政策指引》(簡稱《指引》),要求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圖片來源: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官網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經營貸、消費貸等披著實體融資的外衣,違規進入樓市,會導致社會資金「脫實向虛」,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嚴峻,還會助推樓市投資投機、加杠桿炒作。作為銀行來說,一旦發現信貸資金違規情況,是可以要求提前償還貸款的。「抽貸」對於炒房客打擊較大。
上海當地銀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為貫徹落實2021年人民銀行信貸政策各項要求和重點任務,引導轄內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切實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2021年,轄內金融機構要繼續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持續提升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加強對科技創新、製造業和綠色低碳產業的金融支持;積極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支持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發展,發揮G60科創走廊區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強產融對接;繼續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大對各類創業人群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務。
《指引》同時強調,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加強個人住房貸款管理,嚴格審查貸款人個人信息的真實性,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在此之前,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並於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銀保監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下一步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認為,經營貸、消費貸等披著實體融資的外衣,違規進入樓市,會導致社會資金「脫實向虛」,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嚴峻。此外,還助推樓市投資投機、加杠桿炒作,違背了「房住不炒」的頂層設計,這是監管層絕對不允許的。嚴查經營貸,讓二手房指導價政策落實更加有效,會形成樓市去杠桿的效應,有利於控制新房價格,形成監管合力。
多地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上海地區外,杭州、海南、廣州等樓市熱點地區也明確嚴控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3月3日,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明確嚴格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禁發放用於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嚴格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後資金管理。
多位市場觀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違規將消費貸、經營貸用於樓市交易,銀行有權要求提前歸還。提前「抽貸」對投資客來說是有震懾作用的。杭州發文後,不少投資客開始觀望,業主短時間內不願意降價,二手樓盤成交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
某國有銀行個人貸款風控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各大銀行都有較為精細的風控體系,經營貸、消費貸的流向是有嚴格的檢測系統的。違規買房、炒股等行為,系統會有相應的提示。一旦嚴控,作為銀行端可以短時間內作出迅速反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經營貸流入樓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貸款的利差,同時與銀行在放貸過程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有很大的關系。從銀行角度來說,經營貸的風險相對而言是高於按揭貸款的,但是經營貸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於按揭貸款,所以在銀行的執行層面就出現了動作走形,變相鼓勵了經營貸進入樓市。
張大偉表示,針對一些短期內用新房本以及新企業注冊就套取經營貸的行為,最近的打壓是非常有力的。這種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夠抑制市場過熱,讓經營貸回歸到它的本質,有助於企業經營,能夠一定程度上抑制整個樓市非理性、不健康的發展。
❻ 銀保監會等三部門印發通知嚴防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
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通知》指出,將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於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落實好各項授信審批要求,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對企業成立時間或受讓企業股權時間短於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1年的借款人,要進一步加強借款主體資質審核,對工商注冊、企業經營、納稅情況等各類信息進行交叉驗證,不得以企業證明材料代替實質性審核。
《通知》同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信貸需求審核,要對經營用途貸款需求進行穿透式、實質性審核,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鬆對真實貸款需求的審查,不得向資金流水與經營情況明顯不匹配的企業發放經營性貸款。要根據借款人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期限超過3年的經營用途貸款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確保資金真正用於企業經營。
❼ 為何央行要求各地嚴禁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
9月21日訊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央行會同銀監會近期要求各地監管部門,指導銀行規范個人消費貸款,防止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央行的要求重點針對一線和熱點房地產城市。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9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收集北京等16個典型地區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預計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❽ 嚴查!央行下發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
7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央行近日向各大銀行下發調研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情況。
一位資深銀行業內人士表示,該統治由調查統計部門發出,意在摸底統計線上消費貸款規模,包括與螞蟻集團旗下花唄、借唄兩款產品的聯合貸款規模、信用卡貸款及互聯網貸款等。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仍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7月28日,多位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已經收到一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的緊急通知》。此次《通知》顯示,暫未對聯合貸款的規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目前只是向各銀行統計消費類聯合貸款業務的相關信息。為央行要求各銀行上報的統計數據,包括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規模、線上聯合消費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特別區分了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合作的消費貸款余額、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此前,監管機構已連續採取多項措施嚴管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今年4月以來,深圳等地也在緊急摸查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包括今年以來新發放的房抵經營貸(含借款人為企業或個人),包括貸前、貸中、貸後等情況。
一位深圳大行人士表示,監管數月前已經入場檢查房抵經營貸流入樓市,「檢查新發放的所有貸款。用了跨行資金流向核查,甚至穿透了三次,手段很嚴格。」
剛剛過去的7月24日,房地產工作座談會繼續強調「房主不炒」的定位,並指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住存量、嚴控增量,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此前,銀保監會剛剛發布互聯網貸款新規。7月17日,銀保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要求,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
線上消費貸款規模有多大
問題在於,對於線上消費貸款(互聯網貸款)規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未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市場只能大約統計規模在萬億元以上。
概因央行、銀保監會的傳統統計口徑不包括此項。「監管還是要穿透去看線上消費貸的最終流向。」上述業內人士說。
21世紀經濟報道曾拆解互聯網貸款信貸聚合模式,在互聯網貸款產業鏈上,當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貸聚合模式」,即助貸或聯合貸款,由螞蟻金服、平安普惠、度小滿金融、微眾銀行或新網銀行等金融科技機構牽頭或撮合,引入大數據風控、擔保增信、銀行等資金方。
根據銀保監會的互聯網貸款新規,互聯網貸款資金不得用於房產。
具體要求是,貸款資金用途應當明確、合法,不得用於房產、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和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不得用於固定資產和股本權益性投資等。
此外,新規懟互聯網貸款統計提出要求,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建立數據統計與監測機制,並可根據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情況、風險水平等因素提出審慎性監管要求,嚴守風險底線。
❾ 嚴防經營貸流入樓市 監管部門再出手
北京銀保監局針對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再次出手!
北京銀保監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2月10日發布《關於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強調,監管部門將結合監管大數據進一步加強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力度,對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導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將從嚴從重查處。
來源:北京銀保監局網站
這是近段時間北京銀保監局第二次發文嚴查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領域。
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文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於授信審批不審慎、受託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後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等問題。
提出五方面要求
為防範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通知》提出了五方面要求。
一是嚴格實施貸前調查。加強客戶資質和信用狀況審核,關注客戶獲得經營性貸款借款人資格的時間,審慎發放僅以企業實際控制人身份申請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關注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必要時要求借款人提供納稅信息,不得簡單以抵押物價值評估代替借款人收入審查。審慎向近期申請過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或購買住房的客戶發放個人經營性貸款。科學合理設定授信期限、額度及還款方式。
二是切實加強支付管理。嚴格執行受託支付制度,對借款人受託支付對象的資質和背景情況予以關注,防止信貸資金轉入與借款人經營活動無關的賬戶。
三是盡職落實貸後管理。採取有效措施跟蹤貸款資金使用情況,及時關注借款人經營及變化情況。出現借款人退出公司經營,或以轉讓股權等方式失去對公司實際控制權等情況時,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確保貸款資金安全。
四是完善合同約束機制。簽訂個人經營性貸款合同時,應設定針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各類不誠信行為的約束性或懲罰性條款,並充分提示借款人。
五是審慎開展第三方合作。加強對第三方機構合作貸款業務的合規管理力度,如審核發現為借款人違規獲得個人經營性貸款提供「過橋」資金、以「空殼公司」包裝借款人資質等行為的中介機構,應立刻終止業務合作,並將相關線索上報監管部門。
多地重拳出擊
記者了解到,在多項中小微企業優惠貸款政策出台後,經營貸款利率與按揭貸款利率出現明顯「倒掛」,用經營貸置換按揭貸的套利空間隨之產生,相關中介公司甚至對購買殼公司等服務明碼標價。
對此現象,近期各地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嚴查此類行為。
廣東銀保監局2月9日表示,該局多措並舉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行為。一是快速開展自查。二是專門下發通知組織全面風險排查。在全面摸排情況的基礎上,下發《關於組織轄內銀行機構開展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風險排查的通知》,要求轄內銀行機構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圍繞授信調查、授信審查審批、授信後管理、第三方機構業務合作等各個環節開展全方位風險排查,針對此次排查發現的問題立查立改、嚴肅問責,並舉一反三,深入剖析問題成因,及時完善制度流程,確保信貸業務各個流程環節均嚴格遵循內控制度要求,把風險防控各項制度落實到位。三是迅速組織現場調查。
上海銀保監局1月29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加強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強化用途警示。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完善信貸資金用途監測與攔截機制。嚴格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實施業務合作準入和名單制管理,建立貸後質量監測及中介退出機制。對發現存在為購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聯合「包裝公司」協助偽造貸款資質和收入證明等違規行為的房地產中介,立即終止合作,並將其列入黑名單,報送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
事實上,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一直是監管部門緊盯的重點,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因這一案由領罰。例如,銀保監會網站今年1月披露的罰單顯示,廈門銀行因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流向房地產領域被廈門銀保監局罰款20萬元;西安銀行因個人經營性貸款用途管控不嚴,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被陝西銀保監局罰款32萬元;浙江稠州銀行嘉興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被嘉興銀保監分局罰款30萬元。
❿ 三部門聯合排查經營貸違規入樓市 能否掐滅樓市過熱這把火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三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嚴打經營貸違規進樓市。
根據通知,三部門要求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在今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一旦發現貸款被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將立刻收回貸款,並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這一輪嚴打經營貸進樓市的主要背景是什麼?嚴打之下,前期部分地區火爆的樓市和高企的房價會很快降溫嗎?
三部委在3月26日發布的《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中明確提到,近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通知要求,對經營用途貸款需求進行穿透式、實質性審核,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鬆對真實貸款需求的審查,不得向資金流水與經營情況明顯不匹配的企業發放經營性貸款。同時要根據借款人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期限超過3年的經營用途貸款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確保資金真正用於企業經營。要合理把握貸款抵押成數,重點審查房產交易完成後短期內申請經營用途貸款的融資需求合理性。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認為,這一政策的出台進一步體現了房地產市場從緊從嚴的導向,和國家對於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決心。
孫立堅說:「這一輪政策的出台,反映了國家要確保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必須要做到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在兩會以後,我們有很多新一輪的項目啟動,需要金融服務,需要貨幣政策的支持。但是我們也看到,在這樣一個時間窗口出現了這些資金,沒有真正在企業或者消費這樣一個實體經濟領域中良性循環,而出現了資金第一輪進入到實體以後,成為企業的利潤,成為消費者的收入後,他們在儲蓄安排中又出現了脫實向虛的傾向。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企業由於自己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出現了實體經濟支持的錢在找監管的漏洞,掛羊頭賣狗肉,又進入了虛擬經濟領域。這次要確保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我們必須要能夠讓資金在實體經濟的體系內循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
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為穩定經濟發展,相關部門出台了系列金融優惠政策,為中小企業減負。然而有炒房人利用規則空間通過經營貸支付購房款,熱點城市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過熱趨勢,並且出現了「市場過熱」、「違規資金」入市之間的惡性循環,加大了房地產金融風險。
記者注意到,2021年初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地已經對違規挪用經營貸炒房的行為展開了「圍堵」。
北京銀保監局近日通報,轄內銀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發放的個人經營性貸款等業務合規性開展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金額約3.4億元。廣東相關部門排查發現轄內(不含深圳)銀行機構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
廣東銀保監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處處長王智介紹:「目前我們轄內(不含深圳)的銀行機構已經完成了對去年四月份以來發放的經營性貸款的自查。從自查排查情況來看,目前全轄的銀行業機構已經完成經營貸排查的網點4501個,排查經營貸金額5600多億元,已經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經營貸貸款金額2.77億,涉及到920戶。」
對此,廣東銀保監局已要求相關銀行和人員限期整改。王智說,目前,銀行機構採取了終止額度、一次性全額結清、分期提前還款等整改措施,並對存在違規問題的員工開展了警示告誡、通報批評、經濟處罰等問責。
王智表示:「針對查實的違規行為,我們要嚴肅、依法依規的採取行政處罰;針對這些違規行為所涉及的貸款,我們也是要求銀行要限期整改,對涉及的內部從業人員,要嚴肅問責。」
對觸碰「紅線」的人和機構,通知明確,一旦發現貸款被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將立刻收回貸款,壓降授信額度,並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就在本月18日,深圳銀保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通報經營貸專項核查結果顯示:已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貸款,處罰違規機構4家,處罰問責違規責任人14人次,處罰金額合計575萬元。深圳市銀保監局副局長陳飛鴻介紹說,目前深圳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工作已全面展開。
陳飛鴻表示:「深圳市銀保監局第一時間會同深圳市住建局和人民銀行深圳中支成立三部門聯動機制,組織全市銀行全面開展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行動。下一步,將積極協同相關部門打好房地產金融風險防控『持久戰』、用好『組合拳』,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源頭被堵」後,樓市會降溫嗎?房價會下跌嗎?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的觀點是:「就像過去一樣,會產生一個暫時性的效果,但要真正的根除,還是要解決老百姓對未來收入感到不足,有錢不夠花這樣一個通脹預期。必須解決公共資源的均等化等問題,不能只有大城市才能享受好的醫療、教育、養老體系。大家買房子只是一個手段,更多的還是想分享大城市所擁有的公共資源帶來的高質量的生活,所以把老百姓的後顧之憂解決好,這樣房價就會良性、健康地跟著真實需求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