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界定一套房還是二套房
您名下無房在杭州肯定也是按首套計算的,在繳納契稅等方面可按首套享受到一定的優惠。
但是由於您有過貸款記錄,杭州認房又認貸,首付需要6成。
感謝您的提問,望採納!
② 買新房子按揭貸款,銀行怎麼界定一套房、二套房
要看你買房當地的政策
1.認貸不認房,即只要你名下之前沒有做過房屋貸款,就算一套,即使之前做個然後賣掉或者還清了都算二套了,
2、認房認貸:就是名下有房產(不管是否有貸款)都算二套。
公積金貸款:只要之前沒有做過公積金貸款,哪怕做的是商業貸款,都算第一套
③ 有一套商業貸款住房,用公積金在購一套算第二套房嗎
有一套商業貸款住房,用公積金在購一套算第二套房。
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貸款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
「第二套房」或「多套房」的認定標准:
一、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為單位認定房貸次數。
二、對於已利用銀行貸款購買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其人均住房面積低於當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業銀行申請住房貸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貸款政策執行,但借款人應當提供當地房地產管理部門依據房屋登記信息系統出具的家庭住房總面積查詢結果。當地人均住房平均水平以統計部門公布上年度數據為准。其他均按第二套房貸執行。
三、已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的家庭,再次向商業銀行申請住房貸款的,按前款規定執行。
四、商業銀行應切實履行告知義務,要求借款人按誠信原則提交真實的房產、收入、戶籍、稅收等證明材料。凡發現填報虛假信息、提供虛假證明的,所有商業銀行都不得受理其信貸申請。對於出具虛假收入證明並已被查實的單位,所有商業銀行不得再採信其證明。
對發生上述情況的借款人和單位,商業銀行應及時向其所在地銀行業協會報告,由銀行業協會負責收集上述信息並予以通報,監管部門列入重點檢查內容。
④ 商業貸款有二套房的限制嗎
您好,請問您第一套房子是否有貸款。如果您名下沒有貸款,在買房子在銀行這面其實是首套,按照題目您的貸款105萬是可以的,但是還得看銀行的評估值。感謝您的提問,希望能夠幫到您。
⑤ 一套房商業貸款二套房可以公積金貸款嗎
可以參照,各地規定不一樣
[上海公積金貸款]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調整的通知
滬公積金〔2016〕24號
上海市住房置業擔保有限公司、各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受託銀行:
根據2010年《關於調整2010年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政策的通知》(滬公積金[2010]57號)文件精神,現就公積金個人貸款業務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根據上海市統計局2016年2月29日發布的《2015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至2015年年末,本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5.5平方米。據此,本市購買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的家庭,現持有住房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調整為不高於35.5平方。
二、2016年3月1日起,新受理的第二套改善型住房公積金貸款按此標准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
2016年3月1日
⑥ 商業貸款「首套房、二套房」如何界定
到底什麼樣的情況才能申請首套房貸,什麼樣的情況只能申請二套房貸?小編把最常見的幾種貸款情況都進行了分類,大家可以對號入座,了解一下。
可申請首套房貸:
1、名下無房產,想申請貸款買房。
2、全款買過一套房,想申請貸款再買房。
3、貸款買過一套房,商業貸款已結清,再貸款買房。
4、全款買過一套房,後來賣掉了,房屋登記系統查不到房產,再貸款買房。
5、當地暫不具備房屋登記系統的查詢條件的,銀行盡職調查核實購房人已有一套住房且貸款已還清,再貸款買房。
6、夫妻兩人,一方婚前買房使用商業貸款,另一方婚前購房用的是公積金貸款,婚後兩人想要以夫妻名義共同貸款。若貸款已還清,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借款人償付能力、信用狀況等具體因素靈活把握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可按首套申請。
7、 個人名下有兩套房的商業貸款記錄,全都已還清且出售,同時能夠提供兩套住房出售的證明,這種情況下再貸款買房。
8、個人名下有一套房商業貸款已還清,另一套是公積金貸款也已經還清,申請商業貸款再買房。
9、夫妻兩人,一方婚前有房但無貸款記錄,另一方婚前有貸款記錄但名下無房產,婚後買房申請貸款。
10、貸款買過二套以上房,後來全部賣掉,通過房屋登記系統查詢不到房產,但在銀行徵信系統里能查到貸款記錄,再貸款買房。
可申請二套房貸:
1、貸款買過一套房,若貸款未結清,再想申請貸款買房。
2、個人名下有兩套房的商業貸款記錄,一套已還清,另一套未還清,此時再貸款。
3、夫妻兩人,一方婚前買房使用商業貸款,另一方婚前購房用的是公積金貸款,婚後兩人想要以夫妻名義共同貸款。若貸款未還清,想再申請貸款買房。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6-2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