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積金貸款買房 房產證手續辦完了 以後辦什麼
房屋「兩證」辦理具體流程
1、申請人向「總服務台」辦證預審人員提出房屋「兩證」辦理要求。
2、預審人員審核書面申請資料齊全後發號,申請人持號等候叫號受理。
3、「交易收件」櫃台叫號受理,後通知繳費。
4、持繳費單到「收費」櫃台開繳費單,並到交通銀行繳費後回到此櫃台開據繳費憑證。
5、申請人持繳費憑證到「交易收件」窗口簽領《收件單》,當天受理完畢。
6、按《收件單》上的注意事項及辦證時限,申請人憑《收件單》在「發證」領取兩證(注意「兩證」時限,如果商品房未抵押,6個有效工作日就可以辦理完畢;如果商品房已抵押,需要15個工作日)。
B. 我是國企職工,我買房子辦完公積金貸款了,想把自己以前交的公積金提出來,怎麼個流程啊需要什麼手續!
我們這里憑購房合同、購房發票(已辦妥房產證的憑房產證和契證)、身份證和公積金卡就可提取了。
你們那裡是否可以,建議你去電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咨詢一下就更清楚、明白了。
C. 貸款買房後提取公積金需要提供什麼材料
如您在陝西省的中國銀行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辦理貸款時您需提供的材料:
1、借款申請表;
2、戶口本、身份證、或其他有效居留證件;
3、購房合同或意向書等有關證明文件;
4、所在單位住房資金管理機構同意貸款的信函;
5、購買新建商品房客戶,請提供售房單位的《商品房銷售許可證》復印件;購買公房,請提供上級房改管理機構對「售房方案」批復文件的復印件;
6、採用抵押或質押方式擔保的,擔保人同意擔保的書面證明及保證人的資信證明;
7、採用保證方式擔保的,保證人同意擔保的書面證明及保證人的資信證明;
8、已交30%以上購房預付款的收據原件及復印件;
9、中國銀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因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針對辦理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政策及要求存在差異,需要請您詳詢公積金貸款業務經辦網點或者咨詢當地公積金管理中心。
中國銀行在線客服:https://95566.boc.cn/ZIM/
歡迎下載中國銀行手機銀行或關注「中國銀行微銀行」辦理業務。
中國銀行在線客服:https://95566.boc.cn/ZIM/
手機銀行下載:http://www.bankofchina.com/ebanking/service/cs1/201009/t20100921_1151946.html
在線申請貸款:https://ebsnew.boc.cn/boc15/loginPreLoan.html?locale=zh&v=20180518020405613
國家助學貸款:https://ebsnew.boc.cn/boc15/studentLoan.html?locale=zh&v=20180518020405613
在線申請信用卡:http://www.boc.cn/ebanking/online/201310/t20131024_2567833.html
D. 第一次買房子,公積金貸款的,要辦什麼手續
公積金貸款條件:
借款人及其家屬親屬繳存的公積金總額至少達到新購建(大修)住房支出的30%;貸款人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和償還本息的能力;借款人同意辦理住房抵押登記的保險;提供當地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及所屬分中心同意的擔保方式;同時提交銀行要求的相關文件,如購房合同或房屋預售合同、房屋產權證、土地使用證、公積金繳存的證明等。
E. 貸款買房提取公積金需要什麼資料
要提供的材料包括:單位開具的支取證明信(註明:支取原因、單位公積金賬號、職工公積金賬號、支取金額),身份證、借款合同、房本(原件以及A4紙復印件各1份)。結婚證或戶口簿(提取配偶公積金的需要,提取本人公積金的不需要。原件以及A4紙復印件1份),與貸款相對應的購房合同、發票或者《房屋所有權證》(原件以及A4紙復印件各1份)。當月列印貸款余額對賬單一年並加蓋銀行印鑒(支取當月持借款人身份證到放貸銀行列印一年的對賬單,要體現借款人貸款金額、貸款余額、每月還款額),幾年沒有支取列印幾年的對賬單。
F. 買房子,辦理完公積金貸款之後,還有什麼流程如何辦兩證
個人購買的商品房,辦理房產證應當向登記機關提交:
1、購房合同(正本);
2、購買發票(原件);
3、竣工決算書(原件);
4、個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必須本人親自到場辦理。如果要你朋友幫你辦理必須出具公證委託書。
辦理完房產證之後再去國土局辦理土地證就可以了。
辦完手續之後房產證會發給你的,公積金管理中心把有你房屋的他項權利證明。
G. 用住房公積金或商業貸款買房子都需要什麼手續
條件:1、公積金繳存滿1年,而且是連續繳存,中間不能斷(夫妻雙方均可以)。
2、辦理貸款手續的時候如果未婚只需要身份證、戶口本、外地戶口需要暫住證(國管公積金需要開去收入證明)。
已婚的辦理公積金貸款需要夫妻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外地戶口需要暫住證)、國管公積金需要開去收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