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能幫寫一篇以「大學生的金錢觀」為主題的三分鍾左右的演講稿,急需!
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
中國當代大學生的金錢觀正在發生
各種變化,金錢觀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建設有著重要影響。
正確認識金錢,
樹立科學的金錢觀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是有著重要的意
義。
關鍵詞:人生觀、金錢觀、價值觀、大學生、社會、教育、消費
金錢觀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金錢的本質是在商品交換中作為
一般等價物,
金錢與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
每個人對金錢的認識都
是不同的,
金錢觀是對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是和人生觀緊密相連
的,
金錢是適應商品交換的需要而產生的,
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而逐
漸成為財富的象徵。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世界變化萬千,在面對各種各樣紛繁變化的
社會風氣下,我們怎樣正確認識金錢,樹立自己正確科學的金錢觀
呢?
馬克思主義科學也揭示了金錢的本質和歷史作用,認為金錢作為
物質財富是人類創造的,
並為人類服務,
人類應當是金錢的主人而不
是金錢的奴隸。人們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獲得財產,金錢是光
榮的,而那種用剝削掠奪欺詐的手段不勞而獲,則是可恥的,金錢在
促進商品交換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金錢並非萬能,
世界上有比
金錢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
❷ 不少大學生都習慣於以超前消費,如何看待大學生貸款消費
我覺得大學生貸款消費是屬於超前消費,我不建議大學生這樣做。現在隨著網路的發展,很多學生花錢意識都非常超前,而且各種貸款機構的出現真的是不太好,現在大學生的花錢意識都比較淡薄,因為他們在學校里總是盲目的去追求一些名牌或者是追求一些比較不切實際的東西,而當自己目前的金錢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是跟家裡要家裡不會給,所以就造成了他們去貸款機構借錢的這種現象。而且大學生這種意識都比較淡薄,他們覺得借的錢自己馬上就會還,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可能會被套路貸等一些機構給套路了,最後錢越滾越大,到了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只能讓自己的父母來出面解決償還。
還在上學期間,大學生基本上沒什麼收入來源。當利益蒙蔽了孩子的雙眼之後,他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得出來,從剛開始借幾百塊錢到最後的借幾萬,乃至於幾十萬,然後才會感覺到事情的嚴重,現在這種現象出現的比比皆是,所以小編常年建議讓這些貸款機構嚴格管制,不要放款給大學生。
❸ 演講稿:貸款助學,誠信助人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導向鮮明,概括精闢,內涵深邃,充分體現了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八榮八恥」文字不多,切中時弊,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但內容十分豐富,是高度概括、高度精煉的一本社會主義道德觀、榮辱觀教科書。他講得很詳細,從熱愛祖國到遵紀守法,從服務人民到團結互助,從誠實守信到艱苦奮斗,從崇尚科學到辛勤勞動,既有對社會公德的要求,也有對個人私德的提倡,既有對光榮傳統繼承和鞏固的要求,也有對現代文明創造和發展的要求,既有對中國文明的秉承,也有對世界文明的吸納,既有對不文明行為的摒棄要求,更有對文明行為的遵守要求,是新時期每個公民的榮辱標准、道德准則,也是每個公民的行為准則。
榮辱觀是對榮與辱的根本看法。「榮」指光榮或榮譽,「辱」指恥辱。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強烈榮辱感的民族。從恥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項羽;從恥為亡國奴的文天祥,到拒絕美國救濟麵粉的朱自清……無數錚錚傲骨的人物,在中華歷史上演繹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吳登雲、鄭九萬、陳有德 ,一批批優秀共產黨人,閃爍著一個個平凡而光輝的名字,每一個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們公而忘私,助人為樂,敬老尚賢,無私奉獻,張揚著道德的大旗,聳立著一座座人格的豐碑。
「八榮八恥」,不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生活中存在的行為道德和思想品格問題,而且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途徑,「八榮八恥」的提出,是對「以人為本」的新的解釋,是對和諧社會的新的要求。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更具深遠的歷史意義,既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今後實現現代文明的精神標准。
「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握了時代所產生的問題的症結,並指明了解決的途徑。它不僅是一個普通的道德標准,而且也是一個包括法律、道德和信念三個層面的公民生活規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對於較高的道德標准一時達不到並非壞事,而是要從言行一致開始,通過堅韌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積淀了高尚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維系我們民族榮辱與共,不斷進取的精神力量,,並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中仍是支持我們民族和國家前進的動力,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加之外來文化的影響,社會中開始彌漫著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的風氣,被所謂「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影響的很多人,開始為了物質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戰,向國家的法律挑戰,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面臨了嚴峻的考驗。
在這種風氣和思潮不斷向社會擴散,企圖顛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和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時候,胡錦濤總書記作為一個黨和國家領導人適時地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充分表現了一個領導人對人民,一個執政黨對國家和民族的負責。「八榮八恥」的提出,正是對社會這種道德危機的莊重回應,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堅決捍衛。樹立全社會的社會主義道德榮辱觀和形成全社會的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是以德治國的重要內容,更是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補充,「八榮八恥」為整個社會樹立了正確的道德標准,是所有已經認識到社會道德危機的人的應有的行為准則和與導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風和丑惡現象斗爭的強大武器。
「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胡總書記的「八榮八恥」的講話一提出,立即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積極響應,因為它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和渴望改變社會風氣的強烈願望,胡錦濤總書記還特別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作為一名大學生更作為一名青年人,我能理解總書記對青年同志的特別關注,作為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更是黨和人民事業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因此我們的思想道德培養和榮辱觀的樹立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特別是我們年輕的特性決定我們更易受社會風氣和各種思潮的影響,也更容易成為民族傳統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缺失者而背離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現實生活中道德缺失現象中也不乏當代大學生,無論是助學貸款欠款不換所帶來的大學生誠信危機,還是論文抄襲成風的不良習氣,一切都指向了處在象牙塔尖的我們,因此很多人不僅沒有成為社會道德的捍衛者和宏揚者,反而湮沒於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首先應是我們所具備的,只有知恥明德才能修身立業,也才能回報國家和社會。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努力學習,誠實信用,遵紀守法等都是我們應有的道德准則,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學習道德,明榮恥,在未來的社會角色中可以分清是非曲直,讓自己的知識和力量服務於社會和國家,服務與自己的良知和道德,爭榮而避恥。作一個民族和國家,個人和社會都認可的有德,有榮,知恥之人。
「八榮八恥」讓我清晰地認識了應有的道德准則和思想操守,我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個國家的青年,鄭重承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知榮明恥,努力向上,堅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齡人呼籲,繼承民族傳統美德,樹立「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在自己的未來人生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對得起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❹ 哪個幫我寫篇「談談現在大學生的消費觀念」3分鍾的演講稿嘛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我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我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我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我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 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 350 —— 500 和 500 —— 800 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 500 —— 800 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布,兩種極限情況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布規律。恩格爾系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 350 —— 450 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系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濟南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佔到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這個數據尚有餘地),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然後,在擁有手機的群體中,月花費高於 100 元的佔到 43% ,已經接近一半。對於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簡訊 0 、 1 元,話費每分鍾 0 、 3 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 250 元以上,就意味著每天要打十幾分鍾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簡訊,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相比之下電話卡的開支就比較小了 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 20 —— 50 元和 20 元以下的分別達到 78% ,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於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不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說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盡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較高,因此,再回頭看前面大額的、驚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是不是賺得多了,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手大腳的花錢?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 71% 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 400-800 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 1000 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 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 , 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 20 世紀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 300 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飲食費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達到標准。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 90% 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齡限制之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於6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a href=" http://jbk.39.net/keshi/waike/gc/9d195.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痔 逑至舜笱
❺ 對大學生校園貸款看法作文
思路:首先說明校園網貸發展的現狀,然後說明校園網貸受歡迎的原因,最後論述學生和學校要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正文:
一、校園網貸的現狀
自從2007年國外網路借貸平台引入中國以來,國內網路借貸平台就瞄準大學生市場,校園貸的發展極其迅猛。再加上,2009年,銀監會下發《關於近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對信用卡的適用對象作出了進一步的明確,從此之後,信用卡在校園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大學生市場出現了暫時的空白,校園貸抓住機會,迅速佔領。
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度,我國共有網貸平台數量1438家,累計交易額多達千億,涉及的領域和對象都十分廣泛。除此之外,《2015年大學生分析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了60%的學生選擇了分期消費。這些數量龐大的校園網貸通常分為三種:一種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台;二是個人對個人網路貸款,主要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子商務平台提供的信貸服務。
二、校園網貸的危害
(一)校園網路借貸平台眾多,出於搶占市場和競爭的需要,他們會刻意向大學生隱瞞或提高實際的還款利息,還會以各種理由強迫大學生繳納各種額外的費用,比如咨詢費、逾期滯納金、違約金等等,這些造成大學生大筆的財物損失。
(二)網貸平台貸款門檻低,審核不嚴,不考慮大學生的收入情況、借款的使用去向、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等問題,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助長了大學生的不合理消費觀。
(三)網貸平台催收還款的方式十分粗暴簡單,不文明,如發威脅簡訊、威脅電話、散播學生消息等,不僅泄露了大學生個人信息,也損害了大學生的名譽,給借款大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容易引發大學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自殺的悲劇。
(四)校園網貸的借款對象為大學生,但絕大多數大學生沒有償還債款的能力,因此,容易將網貸的風險和危害轉嫁給家庭,增加大學生父母及家庭的負擔。
(五)在一些案件中,大學生在無力償還貸款,又不敢告知父母、學校的情況下,會極力鼓吹同學朋友也走上網貸之路,造成更大范圍的受害者,借款大學生也極易採取從多個網貸平台貸款取東牆補西牆、搶劫、盜竊等犯罪手段來獲取資金,從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校園網貸盛行的原因
實際上,校園網貸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平台,究竟扮演的是「天使」的角色還是「惡魔」的角色,完全取決於它的使用者。校園網貸亂象的產生,決不僅僅是一方面的問題。
(一)網貸平台
校園網貸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假借校園網貸的名義,實則做著高利貸的生意。在網貸平台上大,學生不需要與借款方見面、簽合同,只需要提供學生證、身分證、銀行卡等信息即可,借款要求少,也不需要證明材料,其門檻很低,而且發放現金的速度快,還對學校和家長保密,這很符合大學生的消費要求。再者,網貸平台以低利息、分期付款的宣傳手段誤導和誘導大學生,大學生很容易陷入網貸的陷阱當中。
(二)學生本身
很多大學生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平時生活優越,對金錢數額沒有很具體的概念,不知道賺錢的艱辛,對家庭情況、還貸能力的盲目樂觀等因素,讓他們容易形成愛攀比、不理性的消費觀念。在校大學生的消費需求,購買能力都比較高,比如電子產品、學習資料、生活用品、聚會應酬、奢飾品等需求,但是資金來源又比較低。總體來說,大學生就是想花敢花,卻又沒錢花。這時候,網路貸款的便捷和低門檻就為他們的超前消費提供了一條捷徑。
(三)家長
很多家長認為子女已經成年,對子女過於放心,對子女資金來源和資金去向問題,沒有及時的關心和了解。對於子女不理性消費形成的「意外賬單」,出於對子女的責任和關愛,也是不忍心讓子女因此背負上信用污點,多數家長會選擇為孩子造成的後果買單。而家長對校園網貸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認知,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間接助長了網貸平台的不合理放貸行為,形成「校園高利貸」。
❻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
❼ 拒絕校園貸1500字演講稿
網路貸款在大學生群體中迅速"走紅"。但校園網貸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助長了學生的非理性消費行為。一些不良網貸平台打著「多分期,低利息」的幌子,吸引學生貸款,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dai陷阱,因網貸而發生的案件在大學生群體中時有發生,"欠款跳樓"、"裸條借貸"、"暴力催收"等不斷上演的現實悲劇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醒和反思。
為此,學院團委呼籲廣大同學:遠離校園網貸,謹防網路詐騙。
一、掌握金融貸款知識,提高辨別能力。掌握基本的金融貸款知識,主動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增強自身的辨別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誤導從而陷入困境。
二、樹立理性消費觀點,切勿盲目攀比。在生活上不羨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從,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減少情緒化消費、跟風消費,拒絕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三、強化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身權益。謹慎使用個人信息,不隨意填寫和泄露個人信息;對於推銷的貸款產品,不盲目信任,警惕熟人推銷,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自覺抵制不良網貸,弘揚青春正能量。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社會和國家,批判和抵制通過消費來獲得短暫滿足感的庸俗而低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❽ 如何評價大學生貸款消費
大學生作為消費者不應該貸款!!但是看是什麼樣字的學生了.一個人的心理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玩的有的就是用來花的 用在好的方面就是應該的 不要把自己弄來的錢用來玩了就行 想貸款怎麼想就看你的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