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可以算短期借款嗎
企業短期借款期滿後未能如期歸還,需要辦理展期手續。辦完展期手續後,期末會計報
表反映仍然應當列入「流動負債?短期借款」項目中反映,不能因此改列為「長期借款」或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項目中反映。既便是改制擬上市企業提供連續三年會計報表,也
應當照此辦理。
為了正確反映企業流動比例和負債結構比例,對於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轉
為流動負債反映。在會計報表附註項目注釋中要注意信息披露的准確性和邏輯性。
如果在本
年合並會計報表范圍沒有發生變化,或者沒有發生了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特殊交易,
或者本年中也無發生借款期限截至在下一年年末要歸還的長期借款,那麼期末某項一年內到
期長期負債,不應大於期初該項長期負債的余額。
B. 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第三章 資產負債表
第十二條 資產和負債應當分別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列示。
金融企業的各項資產或負債,按照流動性列示能夠提供可靠且更相關信息的,可以按照其流動性順序列示。
第十三條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
(一)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下同)變現。
(四)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第十四條 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資產,並應按其性質分類列示。
第十五條 負債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一)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清償。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應予以清償。
(四)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
第十六條 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並應按其性質分類列示。
第十七條 對於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企業預計能夠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即使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前簽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該項負債仍應歸類為流動負債。
第十八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違反了長期借款協議,導致貸款人可隨時要求清償的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貸款人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寬限期,企業能夠在此期限內改正違約行為,且貸款人不能要求隨時清償,該項負債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
其他長期負債存在類似情況的,比照上述第一款和第二款處理。
第十九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貨幣資金;
(二)應收及預付款項;
(三)交易性投資;
(四)存貨;
(五)持有至到期投資;
(六)長期股權投資;
(七)投資性房地產;
(八)固定資產;
(九)生物資產;
(十)遞延所得稅資產;
(十一)無形資產。
第二十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至少應當包括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一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短期借款;
(二)應付及預收款項;
(三)應交稅金;
(四)應付職工薪酬;
(五)預計負債;
(六)長期借款;
(七)長期應付款;
(八)應付債券;
(九)遞延所得稅負債。
第二十二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至少應當包括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和負債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三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實收資本(或股本);
(二)資本公積;
(三)盈餘公積;
(四)未分配利潤。
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應當在所有者權益類單獨列示少數股東權益。
第二十四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類應當包括所有者權益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五條 資產負債表應當列示資產總計項目,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計項目。
C. 急啊!!!長期借款快要到期了,應怎麼做會計分錄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的有關規定,將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內到期的長期借款,應當計入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項目。
而資產負債表中的「短期借款」項目,應根據「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填列。
因此,在填制負債表時應當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應當填入「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而不是填入「短期借款」項目中。
D. 怎麼填列會計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1.資產負債表「期末余額」欄的填列方法
本表「期末余額」欄一般應根據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1)根據總賬科目的余額填列。 「交易性金融資產」、「工程物資」、「固定資產清理」、「遞延所得稅資產」、「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專項應付款」、「預計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庫存股」、「盈餘公積」等項目,應根據有關總站科目的余額填列。
有些項目則需根據幾個總賬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如「貨幣資金」項目,需根據「庫存
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三個總賬科目余額的合計數填列;「其他非流動資產」、「其他流動資產」項目,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分析填列。
(2)根據明細賬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開發支出」項目,應根據「研發支出」科目中所
屬的「資本化支出」明細科目期末余額填列;「應付賬款」項目,應根據「應付賬款」和「預
付賬款」兩個科目所屬的相關明細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合計數填列:「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
資產」、「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項目,應根據有關非流動資產或負債項目的明細科目余額分析填列;「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項目,應分別根據「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科目的明細科目余額分析填列;「未分配利潤」項目中所屬的「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期末余額填列。
(3)根據總賬科目和明細賬科目的余額分析計算填列。如「長期借款」項目,需根據「長
期借款」總賬科目余額扣除「長期借款」科目所屬的明細科目中將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
到期、且企業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長期借款後的金額計算填列;「長期待攤費用」
項目,應根據「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將於一年內(含一年)攤銷的數額後的
金額填列;「其他非流動負債」項目,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月減去將於一年內(含一年)
到期償還數後的金額填列。
(4)根據有關科目余額減去其備抵科目余額後的凈額填列。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
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在建工程」、「商譽」項目,應根據相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扣減相應的減值准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油氣資產」項目,應根據相關科目的期末余額扣減相關的累計折舊(或攤銷、折耗)填列,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扣減相應的減值准備,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上述資產,應根據相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長期應收款」項目,應根據「長期應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相應的「未實現融資費用」科目和「壞賬准備」科目所屬相關明細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長期應付款」項目,應根據「長期應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相應的「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5)綜合運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主要包括:「應收票據」、「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項目,應根據相關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壞賬准備」科目中有關壞賬准備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應收賬款」項目,應根據「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科目所屬各明細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數,減去「壞賬准備」科目中有關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准備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預付款項」項目,應根據「預付賬款」和「應付賬款」科目所屬各明細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數,減去」壞賬准備」科目中有關預付款項計提的壞賬准備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存貨」項目,應根據「材料采購」、「原材料」、「發出商品」、「庫存商品」、「周轉材料」、「委託加工物資」、「生產成本」、「受託代銷商品」等科目的期末余額合計,減去「受託代銷商品款」、「存貨跌價准備」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以及庫存商品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或售價核算的企業,還應按加或減材料成本差異、商品進銷差價後的金額填列。
2.資產負債表「年初余額」欄的填列方法
本表中的「年初余額」欄通常根據上年末有關項目的期末余額填列,且與上年末資產負
債表「期末余額」欄相一致。企業在首次執行新准則當年的「年初余額」欄及相關項目進行
調整;以後期間,如果企業發生了會計政策變更、前期差錯更正,應當對「年初余額」欄中
的有關項目進行相應調整。此外,如果企業上年度資產負債表規定的項目名稱和內容與本年
度不一致,應當對上年年末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照本年度的規定進行調整,
填入「年初余額」欄。
E. 貸款展期後仍未歸還的會計處理
計入2013年,會計分錄為
借:貸款減值損失---計提貸款損失准備
貸:貸款損失准備
F. 屬於什麼類的會計科目,應如何在報表中列報
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2006)
財會[2006]3號
2006-2-15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財務報表的列報,保證同一企業不同期間和同一期間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相互可比,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財務報表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表述。財務報表至少應當包括下列組成部分:
(一)資產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現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下同)變動表;
(五)附註。
第三條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和列報,以及其他會計准則的特殊列報要求,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和其他相關會計准則。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條 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按照《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和其他各項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在此基礎上編制財務報表。
企業不應以附註披露代替確認和計量。
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不再合理的,企業應當採用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並在附註中披露這一事實。
第五條 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應當在各個會計期間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會計准則要求改變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
(二)企業經營業務的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後,變更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第六條 性質或功能不同的項目,應當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除外。
性質或功能類似的項目,其所屬類別具有重要性的,應當按其類別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
重要性,是指財務報表某項目的省略或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的,該項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應當根據企業所處環境,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予以判斷。
第七條 財務報表中的資產項目和負債項目的金額、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的金額不得相互抵銷,但其他會計准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資產項目按扣除減值准備後的凈額列示,不屬於抵銷。
非日常活動產生的損益,以收入扣減費用後的凈額列示,不屬於抵銷。
第八條 當期財務報表的列報,至少應當提供所有列報項目上一可比會計期間的比較數據,以及與理解當期財務報表相關的說明,但其他會計准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本准則第五條的規定,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發生變更的,應當對上期比較數據按照當期的列報要求進行調整,並在附註中披露調整的原因和性質,以及調整的各項目金額。對上期比較數據進行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在附註中披露不能調整的原因。
不切實可行,是指企業在作出所有合理努力後仍然無法採用某項規定。
第九條 企業應當在財務報表的顯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項:
(一)編報企業的名稱。
(二)資產負債表日或財務報表涵蓋的會計期間。
(三)人民幣金額單位。
(四)財務報表是合並財務報表的,應當予以標明。
第十條 企業至少應當按年編制財務報表。年度財務報表涵蓋的期間短於一年的,應當披露年度財務報表的涵蓋期間,以及短於一年的原因。
對外提供中期財務報告的,還應遵循《企業會計准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的規定。
第十一條 本准則規定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的項目,應當單獨列報。其他會計准則規定單獨列報的項目,應當增加單獨列報項目。
第三章 資產負債表
第十二條 資產和負債應當分別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列示。
金融企業的各項資產或負債,按照流動性列示能夠提供可靠且更相關信息的,可以按照其流動性順序列示。
第十三條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
(一)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下同)變現。
(四)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第十四條 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資產,並應按其性質分類列示。
第十五條 負債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一)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清償。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應予以清償。
(四)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
第十六條 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並應按其性質分類列示。
第十七條 對於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企業預計能夠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即使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前簽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該項負債仍應歸類為流動負債。
第十八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違反了長期借款協議,導致貸款人可隨時要求清償的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貸款人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寬限期,企業能夠在此期限內改正違約行為,且貸款人不能要求隨時清償,該項負債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
其他長期負債存在類似情況的,比照上述第一款和第二款處理。
第十九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貨幣資金;
(二)應收及預付款項;
(三)交易性投資;
(四)存貨;
(五)持有至到期投資;
(六)長期股權投資;
(七)投資性房地產;
(八)固定資產;
(九)生物資產;
(十)遞延所得稅資產;
(十一)無形資產。
第二十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至少應當包括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一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短期借款;
(二)應付及預收款項;
(三)應交稅金;
(四)應付職工薪酬;
(五)預計負債;
(六)長期借款;
(七)長期應付款;
(八)應付債券;
(九)遞延所得稅負債。
第二十二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至少應當包括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和負債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三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實收資本(或股本);
(二)資本公積;
(三)盈餘公積;
(四)未分配利潤。
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應當在所有者權益類單獨列示少數股東權益。
第二十四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類應當包括所有者權益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五條 資產負債表應當列示資產總計項目,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計項目。
第四章 利潤表
第二十六條 費用應當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第二十七條 利潤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營業收入;
(二)營業成本;
(三)營業稅金;
(四)管理費用;
(五)銷售費用;
(六)財務費用;
(七)投資收益;
(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九)資產減值損失;
(十)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
(十一)所得稅費用;
(十二)凈利潤。
金融企業可以根據其特殊性列示利潤表項目。
第二十八條 在合並利潤表中,企業應當在凈利潤項目之下單獨列示歸屬於母公司的損益和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
第五章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二十九條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應當反映構成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當期的增減變動情況。當期損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以及與所有者(或股東,下同)的資本交易導致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應當分別列示。
第三十條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凈利潤;
(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項目及其總額;
(三)會計政策變更和差錯更正的累積影響金額;
(四)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五)按照規定提取的盈餘公積;
(六)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的期初和期末余額及其調節情況。
第六章 附註
第三十一條 附註是對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項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細資料,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
第三十二條 附註應當披露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相關信息應當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的項目相互參照。
第三十三條 附註一般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披露:
(一)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
(二)遵循企業會計准則的聲明。
(三)重要會計政策的說明,包括財務報表項目的計量基礎和會計政策的確定依據等。
(四)重要會計估計的說明,包括下一會計期間內很可能導致資產、負債賬面價值重大調整的會計估計的確定依據等。
(五)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說明。
(六)對已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列示的重要項目的進一步說明,包括終止經營稅後利潤的金額及其構成情況等。
(七)或有和承諾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第三十四條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前提議或宣布發放的股利總額和每股股利金額(或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總額)。
第三十五條 下列各項未在與財務報表一起公布的其他信息中披露的,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
(一)企業注冊地、組織形式和總部地址。
(二)企業的業務性質和主要經營活動。
(三)母公司以及集團最終母公司的名稱
G. 將於一年內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是否列示在持有至到期項目中
根據2010年注會會計教材上的說法「持有至到期投資通常具有長期性質,但期限較短(1年以內)的債券投資,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也可將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您自己判斷吧
H. 長期借款已經還剩一年就到期了,需要做賬務處理嗎需要怎麼做
一、長期借款已經還剩一年就到期了,不需要做賬務處理。需要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將該長期借款反映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項目中。
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是反映企業各種非流動負債在一年之內到期的金額,包括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和應付債券。本項目應根據上述賬戶分析計算後填列,計入流動負債中。
三、《企業會計准則第30 號——財務報表列報》應用指南(2014)相關規定,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本准則規定,對於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企業有意圖且有能力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即使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前簽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該項負債在資產負債表日仍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