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能否向個人借款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因此企業可以向個人借款。法院處理貸款案件會按照自願、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則,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限制高利貸。
以下幾種情況為無效借貸:
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
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
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
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
根據規定,個人與企業間發生借貸,只要約定的利息在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以內,且沒有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合法有效的,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參考資料】個人貸款---網路
❷ 中小企業如何向個銀行貸款
可以申請中小企業信用貸款
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申請條件:
1.符合國家的產業、行業政策,不屬於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業;
2.企業在各家商業銀行信譽狀況良好,沒有不良信用記錄;
3.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且年檢合格的營業執照,持人民銀行核發並正常年檢的貸款卡;
4.有必要的組織機構、經營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有固定依據和經營場所,合法經營,產品有市場、有效益;
5.履行合同、償還債務的能力,還款意願良好,無不良信用記錄,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為正常類或非財務因素影響的關注類;
6.企業經營者或實際控制人從業經歷在3年以上,素質良好、無不良個人信用記錄;
7.企業經營情況穩定,成立年限原則上在2年(含)以上,至少有一個及以上會計年度財務報告,且連續2年銷售收入增長、毛利潤為正值;
❸ 私營企業如何向銀行貸款
一、私營企業向銀行貸款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企業成立2年以上。
2、公司或個人有正常的銀行流水。
3、企業經營范圍不是銀行所限制的行業,如:光伏,鋼材這類的。
4、材料是三證一本,企業四證,公司章程,驗資報告,對公對私半年銀行流水,經營場所租賃合同。
二、申請人提交相關資料,並承諾所提交資料真實與有效:
(1)借款申請書。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申請貸款種類、金額、幣種、期限、用途、還款來源等。
(2)法人代表人有效身份證明和其授權委託人有效身份證明。
(3)申請人(擔保人,如有)基本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借款申請人營業執照、法人代碼證或主管機構的批文、稅務登記證、貸款卡信息、公司章程等。
(4)借款申請人(擔保人,如有)前三個年度財務報表及近期財務報表,及主要會計科目明細資料。
(5)商務合同、生產經營計劃等貸款用途背景資料。
(6)採取抵/質押擔保方式的,提供抵/質押物產權證明,及估價報告(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每個銀行的規章制度有可能不一樣,可以前往銀行櫃台詳細咨詢,客服人員會告知相關事宜。
❹ 公司向個人借款和還款流程
1、個人借款的合同簽訂
一般來說,企業所需要的款項較為巨大,所以企業向個人借款,不能像平日里打個借條就可以順利完成的。為了明確債權債務關系和方便審查,合同簽訂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流程。
合同簽訂需要嚴謹,除了明確借款期限和借款利息外,借款合同中還必須註明借款的用途必須是用於公司正常經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企業與個人借貸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這也是利息費用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最基本前提。
2、個人借款的合法性
《關於審理借貸案件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也就是說,在國家規定范圍內,個人借款是可以適當提高利率的。這也變相的說明了國家對於企業向個人借款的情況,是給予支持的。
3、個人借款的稅務問題
只要是取得收益,必然避免不了納稅問題。《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借款所獲得的利息,應當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這就說明了個人借款給非金融企業,其取得的利息性收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4、個人借款的賬務處理
一旦企業向個人進行融資,企業需要將之確認為債務。在這里需要注意一點,我們所說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主要是指企業向金融機構融資才用到的科目。而企業向個人融資,我們一般記為「其他應付款」,以此來處理。一般情況下,整個賬務分為三部分:
(1)企業向個人借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個人借款
(2)企業向個人還款時:
借:其他應付款——個人借款
貸:銀行存款
(3)這里需要注意一下,企業向借款人支付利息時,需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其處理為:
借:財務費用——借款利息
貸:銀行存款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稅
(4)企業如何向個人貸款擴展閱讀:
公司與老闆個人借款的,公司與老闆之間形式了債務關系,公司應該以其資產償還老闆的借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案例示範
案例一:公司法人以個人名義借款,所借款項未用於公司經營,公司無需擔責。
劉某是A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曾於2016年12月10日向王某借款100萬元,並簽訂了書面借款合同。借款於2017年12月9日到期後,劉某未履行還款義務,王某向法院起訴要求劉某和A公司承擔還款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劉某雖是A公司的法人,但王某並無任何證據證明劉某是以A公司法人代表的身份借款,所借款項也並未用於公司的任何經營活動,因此該債務是劉某的個人債務,與A公司無關。故,法院最終判決A公司無需承擔還款責任。
案例二:公司法人以個人名義借款,所借款項用於公司經營,公司和法人需共同擔責。
李某是B咨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擔任總經理職務。2016年11月25日,李某以個人名義和蔡某簽訂書面借款合同,約定李某為公司資金周轉需要向蔡某借款100萬元,借款期限一年。當天,蔡某按照李某要求將借款轉入B公司的銀行賬戶。
借款期滿後,李某未向蔡某履行還款義務,蔡某遂將李某和B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共同承擔還款責任。庭審中,B公司辯稱該借款系李某個人債務,與B公司無關。
法院認為:結合雙方簽署的借款合同中關於借款用途的說明「因資金周轉需要」、蔡某當天借款轉入B公司賬戶等因素綜合考慮,借款合同雖以李某個人名義,但李某系公司總經理、所借款項用於公司的經營,故B公司的辯稱缺乏依據。故最終判決:李某和B公司共同承擔還款責任。
例: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是特殊的「主體」,若以個人名義簽署借款合同,並非所有的債務均與公司無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個人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所借款項用於企業生產經營,出借人請求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由此看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以個人名義向他人借款,所借款項的用途十分關鍵,一旦用於公司的生產經營,那麼公司將很可能需要和法人共同承擔責任。
就目前的實踐來說,常有公司法人或負責人為公司的發展而到處借款的案例,對於公司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管理或限制好這類「特殊主體「就顯得尤為重要。相反,對於出借人而言,一旦涉及公司法人的借款糾紛,如何確定具有還款義務的主體對於保障自己的利益至關重要。
❺ 公司可以向個人貸款嗎
條件符合就就可以。
銀行申請貸款業務的條件:
年齡在18到65周歲的自然人;
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
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徵信良好,無不良記錄,貸款用途合法;
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❻ 中小型企業或公司如何向銀行貸款
希望以下意見對你有幫助(我是讀金融的~~呵呵)
如果你是向銀行申請公司業務,僅僅是想獲得現金而採用上述做法,是不可取的.
銀行提供的公司貸款是規定用途的,一般有"流動資金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前者一般需要抵押,你的固資可以作為抵押品申請貸款,但貸款額應該不高於3萬/5萬,這筆資金可用於現金周轉;後者是解決用於基本建設或技術發行項目的工程建設、技術、設備的購置、安裝等方面長期性資金需要的貸款,如果你是為購置固定資產,建議使用這種貸款,但中小企業貸款額也不高.
如果你用這些錢以私人名義購買房子,是違反規定,不被允許的,你得以公司名義買.
你的意思是申請抵押貸款.除非你能一次性付清房價(用"固定資產貸款"所買的房子),完全獲得房屋的所有權,否則銀行一般不會接受你以這間房子作抵押再給你貸款;如果你的做法可行,你就會將債務越滾越大,銀行風險太大.
你申請"固定資產貸款"的貸款額不會很高,所以你想一次付清房價就要另籌資金;比較冒險但快捷的做法是以個人資產作為抵押獲得"小額質押貸款",但這時你就是為自己貸款,你自己才是債務人了.
如果你的公司是做高科技等受政策支持的業務的,獲得貸款是比較容易的;如果是餐飲業,可以找人合資,較銀行貸款更容易.
由於擔保人在大部分貸款合同中都付有連帶責任,所以擔保人是比較難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