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湖南各市年末貸款余額

湖南各市年末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8-03 09:34:04

⑴ 湖南省的農村商業銀行有哪些

現在農村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十分廣泛,有個人業務、公司業務、投行業務和國際業務。其中個人業務有:銀行卡業務、儲蓄業務、個貸業務、代理業務、結算業務和理財業務。公司業務有:存款業務、信貸業務、結算業務和資金業務。投行業務有:咨詢業務、融資業務和並購業務。國際業務有:外匯存款業務、國際結算業務、貿易融資業務。

⑵ 湖南的經濟

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自古以來就享有「九州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湖南農林特產豐富多彩,盛產湘蓮、湘茶、油茶、辣椒、薴麻、柑桔、湖粉等。湘蓮是有3000多年歷史的著名特產,產量歷來居中國首位。
湖南為中國四大產茶省之一。岳陽是中國黃茶之鄉其中最著名的茶葉品種「君山銀針」,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岳陽君山獨產。另有著名的茶中奇珍(貢茶)——三葉蟲茶。
湖南的主要農產品在中國佔有重要位置,糧食產量居中國第7位,稻穀產量居中國第1位,薴麻產量居中國第1位,茶葉產量居中國第2位,柑桔產量居中國第3位。著名土特產有黃花、湘蓮、生薑、辣椒等。畜牧業和養殖業產量也位居中國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寧鄉豬、武岡銅鵝、湘東黑山羊、臨武鴨等,最為著名。湖南水產品生產的天然條件較好,魚類資源共160種。經濟價值較大的水生植物有蓮、菱、席草、蒲草和蘆葦等。
2014年,湖南省農業實現增加值2020.3億元;林業增加值225.5億元;牧業增加值682.4億元;漁業增加值220.6億元。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97.5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3.0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2.5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33.0萬公頃。全省糧食總產量3001.3萬噸。 湖南省工業門類齊全,全省擁有14家國家級開發區、1家綜合保稅區、67家省級開發區和29家省級工業集中區,形成了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鉛鋅硬質合金及深加工等10個優勢產業集群。工業領域有機械、輕工、食品(不含煙草製品)、電子信息、石化、有色、冶金、建材、電力等9個千億產業,有長沙工程機械、岳陽石化2個千億產業集群,有長沙經開區、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湘潭經開區4個千億產業園區,有22家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4年,湖南省全部工業增加值達10749.9億元,比上年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1523.2億元,比上年下降3.7%。 金融:截至2014年末,湖南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0255.6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2357.4億元;個人存款余額16767.1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0783.1億元。
證券:截至2014年末,湖南省上市公司數量93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78家,境外上市公司15家。全省全年直接融資總額達1856.3億元。全省有證券公司營業部255家,證券交易額41662.6億元。轄區共有期貨公司3家,成交金額達94485.7億元。
保險:截至2014年末,湖南省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達587.7億元;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達226.3億元。 國家級試驗區、示範區: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
國家綜合保稅區: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衡陽綜合保稅區、湘潭綜合保稅區
國家級高新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湘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婁底經濟開發區、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

⑶ 湘鄉的經濟

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為231.75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4億元,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20.96億元,同比增長17.7%;第三產業增加值68.39億元,同比增長13.1%。人均生產總值為29363元,同比增長14.5%。
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佔GDP的比重為18.3%;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3%,佔GDP的比重為52.2%;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9.6%,佔GDP的比重為29.5%。
農業以糧食生產和生豬飼養為主。特產湘鄉烘糕。境內出產的石灰石質量上佳,儲量有近50億噸。建有韶峰水泥公司,是中國最重要的水泥企業之一。工業有冶金、建材、化工、電子、電力、機械等。主要產品有水泥、鐵合金、氟化鋁、化肥等。
生產總值(單位:萬元) 指 標 2012年 同比±% 生產總值 2317473 13.5 一產業 424034 4 二產業 1209588 17.7 工業 1004788 18.3 建築業 204800 14.7 三產業 683850 13.1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 142012 17.9 批發零售業 89217 8.7 住宿餐飲業 38591 7.9 金融業 28295 16.2 房地產業 61535 7.9 營利性服務業 143571 12.6 非營利性服務業 180629 14.3 2012年,該市實現農業總產值68.53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農業增加值42.4億元,同比增長4%。2012年,該市糧食種植面積75.33千公頃,糧食總產量52.65萬噸,集中育秧15萬畝,獲省2012年水稻集中育秧示範先進單位,連續三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糧食生產實現 「九連增」。油菜種植面積11.69千公頃,同比下降13.7%,牲豬出欄196.5萬頭,新立項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13個。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6家,全市達到269家。
全年興建高標渠150km,新建6處供水工程,解決6.28萬人飲用水安全問題,完成31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1600多口山塘的清淤擴容。發展清潔能源,新建沼氣池1650口、養殖小區聯戶供氣工程15處、沼氣服務網點20處。
2012年,該市被列入全省兩個農村信息化試點(縣)市之一。完成農民科技培訓9.75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0.19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1萬人,穩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1.95億元。 2012年,該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34.17億元,同比增長2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96.36億元,同比增長26%。全部工業增加值100.48億元,同比增長18.3%,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5%,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2%。形成了以冶金、建材、食品、機電、化工、製革為主體的現代工業格局。市內有湖南韶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五礦(湖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學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湘潭鹼業有限公司、湖南景湘肥業有限公司等全國大型企業。韶峰水泥、驕楊系列啤酒、皮革產品等一批名優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 單位 實際產量 同比±% 鐵合金 萬噸 9.03 -15.4 水 泥 萬噸 225 -10.9 氟化學氟化鹽 萬噸 7.2 -18.7 純 鹼 萬噸 28.45 2.7 燕京啤酒 千升 37993 -2.4 2012年,全市建築業增加值20.48億元,同比增長14.7%,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33個。 2012年,該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92億元,同比增長15.1%,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8.92億元,同比增長8.7%;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3.86億元,同比增長7.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單位:億元) 指 標 2012年 同比±%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8.92 15.1 按城鄉分 城鎮 53.41 15.2 農村 5.51 14.2 按行業分 批發和零售業 50.91 15.1 住宿和餐飲業 8 15 2012年,該市進出口總值7581萬美元,同比下降11.5%。其中出口6448萬美元,同比下降7.5%,進口1133萬美元,同比下降29.1%。
2012年,該市合同引進市外資金91.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5.24億元,同比增長9.8%;實際到位外資(含增資擴股)5013.5萬美元。全年簽約項目26個,投資總額26.6億元,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簽約項目10個。新增開工項目96個,其中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開工項目有25個,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開工項目11個。在談項目10個,投資總額22.16億元。 2012年,該市交通運輸郵電業完成增加值14.2億元,同比增長17.9%。
2012年,完成危橋改造4座,硬化農村公路200公里,完成投資2828萬元;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對全市21處碼頭進行了硬化,改造鋼質機動船舶26艘,安裝重要渡口碼頭視頻監控系統3處,水上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S209湘鄉段全線竣工通車,滬昆高速公路潭市互通連接線全線路基工程基本完成鋪裝,完成農村公路橋梁修建和改造2座。
2012年,湘鄉市加速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旅遊新業態蓬勃發展,開發了汽車露營地、龍泉葡萄酒庄園、泉湖泉湖溫泉、茅滸影視基地等旅遊項目,韶湖汽車露營地成為湖南首家汽車自駕游營地,毛澤東書畫雙絕銀磚珍藏版、龍城雕龍榮獲2012湖南(第三屆)旅遊商品大賽銅獎。全市共接待遊客892.29萬人次,同比增長112.7%,旅遊總收入47.45億元,同比增長5.8%。 2012年,該市實現財政總收入13.86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76億元,同比增長31.5%。國稅收入3.27億元,同比增長9.7%,地稅收入5.28億元,同比增長19.6%。財政總支出31.88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9.43億元,同比增長30.7%。
2012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3億元,同比增長16.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67.4億元,比年初增加23.36億元。其中,年末儲蓄存款余額132.98億元,比年初增加21.0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9億元,比年初增加11.3億元。
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單位:萬元) 指標 2012年末數 比年初增加額 一、各項存款余額 1674003 233569 單位存款 323293 29393 活期存款 193200 -1435 定期存款 88723 2173 個人存款 1330016 210783 儲蓄存款 1329829 210596 二、各項貸款余額 790030 112953 短期貸款 425001 27243 中長期貸款 344056 83124 票據融資 20972 2586 2012年,湘鄉市有網吧94家,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25家、電子游藝游戲機室14家、音像製品經營戶10家,書報刊經營戶25家,印刷廠24家,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近3000人。
湘鄉市選送的廣場健身舞《相約北京》參加「盛世歡歌第二屆中國中老年文藝匯演」,並榮獲銀獎;舉辦了湘鄉市圍棋聯賽、湘鄉市「國土杯」門球賽,組隊參加了湘潭市第十一屆運動會,取得28金、33銀、28銅、團體總分一等獎的好成績。
圖書館2012年新增書籍1278冊,全年免費開放共計306天,共接待讀者7.25萬人次,借閱圖書8.6萬冊次。收集地方文獻資料55種150餘冊,完成館內4000餘冊古籍目錄電子版報送省古籍普查平台的工作。在全省「三湘讀書月」活動中,圖書館選送的自創節目獲得了「三湘讀書月」2012年全省少年兒童「學習雷鋒好榜樣」讀書活動組織獎及展演金獎,獲「湘潭市第三屆蓮城讀書月活動毛澤東詩詞誦讀比賽二等獎」。
2012年,該市共有注冊醫療機構31家,衛生技術人員2418人,其中執業醫師1081人,護士767人,擁有床位2451個。實事項目順利開展,3月1日起,率先在長株潭地區實施參合農民鄉鎮衛生院住院起付線外基本醫療費用全報銷。12月1日起,實施農村孕產婦在縣鄉醫療機構住院分娩基本費用全免,全年共補助9302人,補助金額279.06萬元。縣、市、省及省外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比例分別提高到85%、70%、65%、60%;農村重大疾病救治報銷比例提高到80%。完成2600座生態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任務,城鄉環境衛生面貌得到較大改善,成功創建省級衛生城市。 2012年,湘鄉市被評為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達標縣(市)。全市預審建設用地項目59個,申請用地總面積200公頃;批回建設用地21個批次,獲批面積107公頃。申報土地綜合整治項目9個,其中省級投資項目5個,市級投資項目4個,共2940公頃,總投資0.77億元。全年共上市40宗地,成交34宗,成交面積64公頃,成交總價5.3億元,繳入國庫4億元(與2011年同期相比凈增1億元),土地收益1.9億元。礦業權上市4宗,已成交4宗,成交總價17萬元。
2012年,湘鄉市列入湖南省基本農田建設重點縣(市),耕地保有量已達51234公頃。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劃定基本農田圖斑40414個,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5880公頃。
2012年,湘鄉市繼續大力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COD削減率為2%,氨氮削減率為3.61%,二氧化硫削減率 10.27%,氮氧化物削減率為3.01%。
該市完成營造林任務4.3萬余畝,其中完成退耕還林工程5000畝,油茶新造115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後續產業3280畝,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範項目2500畝,完成油茶林低改任務1000畝,中央財政造林補貼15625畝,跡地更新2000畝,森林撫育5000畝,全年義務植樹178萬株。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6.72%;森林蓄積量、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分別達到360.4萬立方米、93720公頃、83400公頃。
注釋:
[1]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⑷ 湖南省公積金貸款額度

法律分析:最高貸款額度不超過60萬元。可貸額度=(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12×未來可繳存年限+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余額)×2;可貸額度低於30萬元的,在個人還貸能力足夠的前提下,其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按30萬元核定。職工首次購買自住房申請貸款的,經本人申請,可在測算的最高貸款額度基礎上上浮20%(有房產注銷者不享受)。

法律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六條 住房公積金的存、貸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經徵求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後,報國務院批准。

⑸ 我的兒子新兵在湖南省常德市白鶴山

常德是個好地方。

常德,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
一篇《桃花源記》,讓常德擁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譽,常德因此擁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桃花源里的城市。
一則「善卷讓王」的典故,
使「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謠千古流傳,常德因此被譽為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發祥地。
一個「劉海砍樵」的傳說,把常德「愛神」追求幸福生活、美好愛情的壯舉代代頌揚,常德因此成為一片多情的熱土。
今天的常德已成為中國中等城市建設的典範。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首屆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華詩詞之市的稱號。

地理位置:

常德位於北緯28度至31度,東經110度至113度之間,時區屬於國際時區東8區。地處中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東臨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長沙,北連荊襄。從經濟區位劃分,常德屬於中國經濟中部崛起重心地帶,位於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區域結合部,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黃金地段。常德現轄武陵、鼎城2區,漢壽、桃源、臨澧、石門、澧縣、安鄉6縣和一個縣級市津市。全市面積1818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1.7218萬,戶籍人口622.5905萬。
常德地貌以平面為主。境內山水相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有「湖南屋脊」之稱的壺瓶山。東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湖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中部過渡地段為丘陵。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經常德,境內有大小河流432條。平湖區江河縱橫,水網密布,有廣闊的天然濕地。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02.4億元,增長3.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008.4億元,增長1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5%;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917.0億元,增長1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27.6億元,增長1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475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3:49.1:34.6調整為14.8:49.5:35.7。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7%。
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6.7億元,增長19.7%;其中地方稅收收入63.8億元,增長21.3%。財政總支出254.2億元,增長16.0%,其中重點支出項目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5.0億元,增長7.2%;教育支出52.4億元,增長59.4%;農林水事務支出33.5億元,增長37.9%;醫療衛生支出23.1億元,增長10.6%。增速較快的支出項目分別是教育、農林水事務、節能環保,分別增長59.4%、37.9%、26.2%。
農村公路建設432.7公里。解決了41.98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建農村用戶沼氣池10490口。農村危房改造17105戶。改擴建鄉鎮敬老院24所。農村五保戶年分散供養標准2000元。城市、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為246元、104元。農家書屋工程建設933個。新建城鎮廉租住房5591套(開工),新增公共租賃住房6130套(開工)。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8550人。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30所。新建改造市城區、縣市區農貿市場28個。新建擴建公辦幼兒園(含鄉鎮公辦中心園)70所。新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0所。小區配套幼兒園10所。
2012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別為102.0%和101.5%。消費品價格指數分類別按提高幅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類、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娛樂文化和教育用品類、居住類、衣著類、煙酒類、交通和通訊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指數分別為103.6%、102.3%、102.2%、101.7%、101.2%、100.9%、99.9%、98.9%。
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發展要素制約明顯,經濟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後勁不足;居民增收、物價調控、就業社保等方面壓力較大。

農 業:
201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84.5千公頃,增長5.1%;棉花種植面積96.1千公頃,增長2.0%;油料種植面積300.6千公頃,下降0.4 %;糖料種植面積2.5千公頃,下降11.7%;蔬菜種植面積86.5千公頃,下降4.2%。
全年糧食總產量377.2萬噸,比上年增產2.5%。棉花產量16萬噸,比上年增產12.1%。油料產量53萬噸,減產5.6%。蔬菜產量187萬噸,減產5.2%。水果產量86.5萬噸,增產1.4%。茶葉產量1.4萬噸,增產7.6%。全年出欄生豬613萬頭,增長3.8%;出欄牛15.7萬頭,增長6.6%;出欄羊177.5萬頭,增長4.3%。全年肉類總產量62.8萬噸,增長3.5%。水產品產量40.1萬噸,增長13.6%。牛奶產量1.8萬噸,增長106.7%。
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76.75萬台,增長0.5%;農業機械總動力514.06萬千瓦,增長1.7%。農村用電量9.59億千瓦時,增長2.5%。

工業和建築業:
2012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917.0億元,增長14.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5.3%。非公有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94.8%,增長29.9%;產銷率為99.4%,提高1.9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532.2億元,增長18.7%;實現利潤148.1億元,增長17.4%;虧損企業虧損額7.9億元,增長64.6%。2012年,全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91.5億元,增長12.5%。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市上下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力以赴擴投資、促增長。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跨區)956.7億元,增長37.2%。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4.8億元,增長10.6%。商品房竣工面積272.4萬平方米,增長6.7%,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69.8萬平方米,下降20.0%。其中商品房期房銷售面積118.8萬平方米,增長11.9%,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151.0萬平方米,下降34.7%。商品房待售面積54.3萬平方米,增長75.9%。

國內貿易:
2012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8.8億元,增長15.4%。分地域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54.5億元,增長14.7%;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4.3億元,增長20.2%。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3.4億元,增長18.8%;零售業零售額510.5億元,增長14.9%;住宿業零售額9.7億元,增長17.2%;餐飲業零售額85.2億元,增長16.8%。

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業:
2012年,全市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7.4億元,增長13.8%。公路及水路客運量1.4億人,比上年增長6.9%,客運周轉量71.1億人公里,增長11.2%;公路及水路貨運量1.1億噸,增長9.0%,貨運周轉量218.8億噸公里,增長21.2%。
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19.6萬輛,比上年增長20%。本年新注冊汽車3.36萬輛,增長16.5%。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6.9萬輛,增長28.4%。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9.0萬輛,增長32.6%。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6.3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為2.39億元,電信業務總量為33.9億元。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為391.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達62.0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320.9萬戶。年末國際互聯網用戶42.59萬戶。
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150萬人次,增長21.5%。接待國內旅遊者2130.4萬人次,增長21.6%;接待境外入境旅遊者19.6萬人次,增長13%。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30億元,增長25.8%。國內旅遊收入127.5億元,增長25.8%;國際旅遊外匯收入0.39億美元,增長10.9%。全市星級賓館49家,旅行社50家。

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
2012年全市實際引進內外資總額362.3億元,增長33.5%。其中外資到位41038萬美元,增長33.2%;引進522個內資項目(含續建項目),實際到資336.4億元,增長34.0%,其中省外境內資金項目237個,實際到資170.7億元,增長19.5%。共有40家外商投資企業到資,到位外資4.1億美元,增長33.2%。第二產業仍然是吸引外商投資的主力,全年到位外資3.42億美元,佔到資總額的66.6%,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合計到位外資0.68億美元,佔到資總額的33.4%。
2012年全年完成進出口總值6.02億美元,同比增長68.4%,其中出口3.21億美元,增長64.1%;進口2.81億美元,增長73.5%。

銀行、保險和證券:
2012年,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穩步增長,金融機構本外幣年末各項存款余額為1392.2億元,比去年增長20.6%,其中單位年末存款余額為410.9億元,增長25.5%;個人儲蓄存款941.7億元,增長20.2%。金融機構本外幣年末各項貸款余額為641.2億元,比去年增長17.7%,其中本外幣短期貸款為255.3億元,增長8.8%;本外幣中長期貸款為381.8億元,增長23.6%。
2012年,全市新增了英大財險一家產險公司,全市保險機構總數增加到36家,其中財險公司17家,壽險公司16家,中介公司3家。保費收入共46.5億元,增長3.0%,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1.0億元(含農業險2.4億元),增長16.5%;壽險保費收入35.5億元,下降0.55%。賠款支出15.5億元,其中財險賠付5.7億元,增長31.5%,壽險賠給付9.9億元(含退保金),增長11.0%。
2012年,市域內7家證券交易公司營業部新增股民數6907戶,比上年同期減少4868戶;股票、基金、權證等交易額462.2億元,減少116.7億元,其中股票交易額456.7億元,減少116.4億元。股民股票市值33.8億元。市域內2家期貨公司全年成交金額621億元。

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招生1.21萬人,比上年增長7.1%,在校學生3.91萬人,增長3.7%,畢業學生1.05萬人,增長9.4%。中等職業學校56所,下降16.4%,招生1.93萬人,下降16.1%,在校學生6.24萬人,下降6.9%,畢業學生2.3萬人,增長35.3 %。普通高中49所,招生3.19萬人,下降5.9%,在校學生9.51萬人,下降1.3%,畢業學生2.95萬人,下降8.4%。初中學校247所,招生4.53萬人,下降5.8%,在校學生13.95萬人,下降7.8%,畢業學生5.2萬人,下降8.8%,適齡人口入學率100%。普通小學652所,招生4.87萬人,增長1.9%,在校學生26.6萬人,下降3.6%,畢業學生4.55萬人,下降2.4%。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生升學率100%。特殊教育學校4所,招生118人,增長22.9%,在校學生512人,增長12.8%。幼兒園在園幼兒12.55萬人,增長7.5%。各類民辦學校54所,在校生6.42萬人,增長12.6%。民辦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1.71,增長3.6%。發放國家獎學金、助學金1265.77萬元,國家獎學金、助學金資助高校學生7486人次。
全市擁有產品檢測實驗室5個,特種設備檢驗機構1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個,發放工業品、食品生產許可證分別為20張、130張。參與制定國家標准3項,組織制定地方標准3項。
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達554.1億元,比上年增長27.1%,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154.5億元,增長21.1%。全年專利申請達1788件,增長25.8%,授權專利達1187件,增長31.9%。

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紀念館7個,廣播電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55%;電視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5.64%,有線電視用戶70.84萬戶。檔案館12個,已開放各類檔案37.0萬卷(件)。
全市擁有衛生機構5224個,衛生技術人員共23019人,其中執業和執業助理醫師16950人,注冊護士8350人。全市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5個,衛生技術人員共498人;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衛生技術人員共187人;鄉鎮衛生院216個,衛生院技術人員共6588人。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20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56.5萬人,參保率98.8%
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現有體育館22座,運動場2015個,游泳池17個,各種訓練房218個。開展全民健身項目37項次。獲得全國冠軍7個。

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46.05%,完成造林面積1.86萬公頃,退耕還林0.51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種59種,有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20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各種航攝成果8976片。2012年市城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准。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1.69%。城市人均綠地面積49.8平方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
全社會用電量125.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1%,其中工業用電量89.6億千瓦時,增長0.3%,生活用電量18.9億千瓦時,增長12.1%。2家國家「千家節能行動」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2.1萬噸,下降17.1%,11家省「百家節能行動」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4.1萬噸,下降30.5%。工業項目環保「三同時」執行合格率100%。
全年共發生事故979起,死亡174人,傷951人,直接經濟損失1892.5萬元,事故起數增加62起,上升6.8%,死亡、受傷人數分別下降10.8%、2.7%。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9人,下降0.02%。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每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17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6.44人;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28起。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2.05人。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會保障:
年末戶籍總人口為614.8萬人(2012年公安部門戶口整頓數據),其中非農業人口143.5
萬人。全市男性人口312.9萬人,女性人口301.9萬人。0—17歲人口94.1萬人,18—35歲人口138.7萬人,36—59歲人口266.8萬人,60歲以上人口115.2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申報61920人,死亡人數5448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0元,比上年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8023元,增長20.4%。
全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人數98.7萬人,增長0.01%。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87.4萬人,比上年增長5.4
%,其中職工有58.4萬人,增長3.3%,離退休人員29.1萬人,增長9.8%,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有23.4萬人,增長10.7%。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3.1萬人,與上年持平。參加醫療保險職工人數58.2萬人,增長1.8%,其中職工有39.1 萬人,增長1.3%,退休人員有19.1萬人,增長2.3%。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40.7萬人,增長8.3%。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35.1萬人,增長1.8%。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0.38萬人,比上年持平。擁有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達12.32萬人,農村居民達17.88萬人。農村低保覆蓋率3.9%。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63億元,發放救災救濟款0.43億元。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⑹ 湖南嶽陽怎麼樣啊

岳陽好
岳陽古稱巴陵,又名岳州,是一座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位於湖南省東北部,與湖北、江西兩省相鄰,是一個富(資源豐富)、優(區位優越)、美(風景優美)的地方。現轄4縣2市4區,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24.54萬,其中城區面積8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8萬,綜合經濟實力僅次於省會長沙,居湖南第二位。

岳陽是湖南唯一的臨江城市。地處一湖(洞庭湖)兩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贛)四線(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長江)的多元交匯點上,是長江中游僅次於武漢的又一個「金十字架」,特別是洞庭湖大橋的通車,構成了「承東聯西」「南北貫通」的便捷交通網。1992年,岳陽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沿岸首批對外開放城市。1996年,長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城陵磯港經全國人大批准,正式對外輪開放。到目前為止,全市累計引進外資項目600多個,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

岳陽是一座蓬勃崛起的工業城市。全市共有工業企業2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業90多家。工業總產值524億元。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製冷、紙業、飼料、醫葯6大工業支柱。有中南地區最大的石化企業巴陵公司(年產值68億元,年銷售66億元)和長煉集團公司(年產值90億元,年銷售90億元)、有亞洲最大的薴麻紡織企業洞庭薴麻紡織印染廠(年產值2億元,年銷售1.8億元)、有全國最大的客車空調生產企業恆立公司(年產值1.8億元,年銷售2億元)、有全國十大紙廠之一的岳陽紙業集團(年產值7.7億元,年銷售7.8億元),還有湖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華能岳陽電廠(年產值7.76億元,年銷售7.76億元)。近幾年來,先後有岳陽恆立、正虹科技、岳陽興長、天一科技、岳陽紙業等五家公司成功上市,成為岳陽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岳陽資源豐富是久負盛名的物產基地。全市有水面542萬畝,水資源總量居全省第一。境內蘊藏礦種60餘種,特別是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儲量豐富。其中獨居石儲量居全國第一。優質高嶺土儲量1億噸以上。岳陽不僅是全國三大「稀有金屬之鄉」之一,還是國家糧食、棉花、油料、牲豬生產基地,其中有四縣市進入全國糧、棉、豬生產百強縣行列。全市農林牧漁類總產值139億元。糧、棉、油、豬等大宗農產品產量居全省前列。水產品產量連續11年居全省首位,長江河蟹、洞庭青蝦、湘雲鯽(鯉)成為我市水產業中的三個特色品牌,名優特水產產值占水產總值的一半以上,珍貴魚類還有華鱘、銀魚、甲魚。

岳陽還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和文化名城。這里有橫無際涯、氣象萬千的洞庭湖,有流芳千古、聲名遠播的岳陽樓,有斑竹滴淚、柳毅傳書的湖中仙島君山,還有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舊址、任弼時故居等革命紀念地,堪稱集名山、名水、名樓、名人、名文為一體。1994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首批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年接待中外遊客450多萬人次, 給予岳陽人民極大的精神鼓舞,先後被國家定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城市、科教興市先進城市、文明衛生先進城市。2002年,全市完成GDP452.02億元,居湖南第二。完成各項稅收25.1億元,其中,上解中央「兩稅」6.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18.72億元。(市縣兩級可用財力8.8億元,其中市本級可用財力2.3億元)。全市年末各項貸款余額240億元,年末各項存款余額190億元,其中居民儲蓄13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6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元。

岳陽是最適宜發展大運量、大耗水工業項目的黃金寶地。市區縱向有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和規劃建設中的武廣高速鐵路平行穿越;橫向有長江黃金水道東進出海,洞庭湖大橋溝通巴東鄂西,寧(波)樟(木)、隨(州)岳(陽)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設;城陵磯港是國家對外輪開放的一類口岸。沿長江30公里地段分布著長嶺煉油廠、巴陵石化、岳陽紙業、華能電廠等一批大型企業,是中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湖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岳陽具備了吸納大項目、大投資的基礎條件。「十一五」期間,兩大石化企業投資在100億元以上,原油加工量擴大到1000萬噸以上,新上聚丙烯、己內醯胺、環己酮、SBS等優勢產品擴改項目,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圍繞化頭、化尾加工,在大廠周邊上配套項目,發展循環經濟,大有可為。「十一五」期間,岳陽紙業新上30萬噸白卡紙項目,全市可形成100萬噸造紙的規模,在洞庭湖蘆葦盪和山川林海里上造紙項目,得天獨厚。岳陽有條件建成電力能源大市,在建的華能電廠二期工程2005年10月可提前投產,正在爭取新上華能三期、抽水蓄能發電、風力發電、核發電,發展潛力很大,可形成裝機1000萬千瓦以上的規模。岳陽還有先進機械製造業、生物醫葯、紡織、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成為推進工業化的主導力量。

岳陽是最適宜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的綠色基地。體現現代農業特徵的加工和養殖兩大領域形成了規模和品牌:水產品產量居湖南首位,良種豬、優質棉、優質水果、無公害蔬菜、君山銀針有機茶等暢銷國內外。引進新上了正虹海原、加華牛業等一批大的加工項目,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帶動力量。

岳陽是最適宜發展旅遊的人氣旺地。秀美的山水風光與深厚的湖湘文化交相輝映。八百里洞庭浩浩湯湯,岳陽樓聞名中外,《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屈原在汨羅江投江殉國,留下了《離騷》等不朽詩篇,岳陽由此成為中國龍舟文化的發祥地。這里還有譽為「白銀盤里一青螺」的君山島、譽為「天下第一村」的明清古建築群張谷英村、瑤族先民遺址千家峒等人文景觀,文化底蘊深厚;有列入聯合國濕地公約的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碧荷連天的團湖、丹霞奇觀的石牛寨、度假勝地的幕阜山等自然風光,充滿詩情畫意;有平江起義舊址、任弼時故居等革命紀念地,面滿紅色足跡。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內街道縱橫成網、外圍幹道配套成環、進出通道壯觀成景,岳陽更加秀美。

岳陽是最適宜發展商貿流通的經濟腹地。處在「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西進、北上的樞紐地位,處在長沙、武漢、南昌都市經濟圈的中心部位。湖南各地通江達海、長江中上游廣大地區南下的大規模人流、物流都要在岳陽中轉,具備各類生產要素大進大出、大集大散的優勢。廣大客商投資第三產業,特別是新興服務業、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擁有廣闊的市場。

⑺ 懷化市的人口總數,國內生產總值,人均收入,家庭銀行存款,保有車輛總計,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公路總

懷化市統計局關於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2010年2月28日)
一、綜合
國民經濟實現大跨越。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559.15億元,增長13.7%,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0.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62億元,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223.84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248.69億元,增長11.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034元,增長13.2%。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6.4:39.9:43.7調整為15.5:40.0:44.5%。
六、交通、郵政和通信
交通運輸較快發展。全市貨運總量2703.03萬噸(不含鐵路,下同),增長15.8%;貨運周轉量35.76億噸公里,增長20.4%;客運總量6908.95萬人,下降5.5%;客運周轉量40.24億人公里,增長2.7%。全市公路線路總里程92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3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7.82萬輛,增長24.1%。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金融部門運行良好。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560.11億元,比年初增長(下同)21.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96.57億元,增長18.0%;企業存款余額93.29億元,增長34.4%。年末各項貸款余額281.72億元,增長27.6%。其中工業貸款余額8.12億元,增長6.2%;商業貸款余額15.40億元,增長1.8%;消費信貸貸款余額20.77億元,增長58.8%;中長期貸款余額171.75億元,增長30.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生工作不斷鞏固。依照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推算,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為508.88萬人,比上年增加4.26萬人,增長8.4‰;常住人口為465.13萬人,比上年增加1.0萬人,增長2.1‰。戶籍人口中,市鎮人口184.22萬人,增加9.53萬人,增長5.5%;鄉村人口324.66萬人,減少6.04萬人,下降1.6%。男性人口261.52萬人,女性人口247.36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5.7。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4.41‰,死亡率為6.96‰,自然增長率為7.45‰,計劃生育率為91.19%。
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4元,增長10.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535元,增長11.2%;人均食品支出3150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9%,下降3.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05元,增長8.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80元,下降2.6%;人均食品支出1528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9.2%,比上年降低0.5個百分點。

關於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一、綜合
經濟實現新跨越。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674.92億元,增長14.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0.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43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88.90億元,增長20.9%;第三產業增加值288.59億元,增長12.9%。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5.5:40.1:44.4調整為14.4:42.8:42.8。
六、交通、郵政和通信
交通運輸較快發展。全市公路貨運周轉量44.02億噸公里,增長23.1%;公路客運周轉量46.32億人公里,增長15.1%。全市公路線路總里程17415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39.80萬輛,增長29.4%。
七、財政和金融
金融部門運行良好。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676.50億元,比年初增長(下同)20.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4.29億元,增長19.6%;企業存款余額94.21億元,增長12.0%。年末各項貸款余額356.61億元,增長26.6%。其中消費信貸貸款余額36.40億元,增長72.7%;中長期貸款余額245.40億元,增長32.7%,短期貸款余額106.73億元,增長16.3%。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013元,增長5.6%,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340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1%,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520元,增長17.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72元,增長15.7%,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738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6.6%,比上年降低2.6個百分點。

懷化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全市總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為474194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3973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2210人,增長2.2%。年平均增長率為0.2%。全市戶籍人口為5092480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1361512 戶,家庭戶人口為458583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3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4人減少0.17人。

關於2011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一、綜合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837.36億元,增長14.1%,比上年低0.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52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75.2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338.56億元,增長12.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642元,增長12.9%。
六、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加快發展。全市公路、水路貨物周轉量55.71億噸公里,增長26.6%。旅客公路、水路周轉量59.01億人公里,增長27.4%,比上年提高個12.3百分點。民航貨郵運量4.7噸,民航客運量8.83萬人,分別增長422.2%、減少33.4%。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48.77萬輛,增長22.6%;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46.58萬輛,增長23.3%。民用轎車保有量4.51萬輛,增長30%;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3.88萬輛,增長33.9%。
七、財政和金融
金融信貸較快增長。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813.87億元,比年初增長18.6%。其中儲蓄存款余額566.77億元,比年初增長19.5%;單位存款余額227.33億元,比年初增長26.8%。年末各項貸款余額426.57億元,比年初增長19.6%。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余額51.83億元,比年初增長39.2%;中長期貸款余額318.38億元,比年初增長29.6%,短期貸款余額106.55億元,比年初減少0.4%。2011年新增貸款72.21億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生工作不斷鞏固。年末全市總人口513.53萬人,比上年增加3.81萬人,增長0.8%;常住人口475.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7.85萬人,鄉村人口325.68萬人。全市城市化率37.7%。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8.1‰。
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4元,增長13.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63元,增長11.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729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8.6%,比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280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573元,增長16.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011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6.2%,比上年減少0.4個百分點。

⑻ 請對湖南省定個位

湖南位於我國東南腹地,長江中游,是連接東部沿海省與西部內陸省的橋梁地帶。處於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8′—30°08′之間。全省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內最大河流為湘江,而簡稱「湘」。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境內山地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約佔一半。主要山脈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羅霄山及南嶺山脈。省內最高峰為炎陵縣的酃峰,海拔2122米;最低點為臨湘市的黃蓋鎮,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匯聚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

湖南氣候屬大陸型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18°,降水量1200—1500毫米。

全省有耕地391.26萬公頃。有林地957.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2.8%.林木蓄積量3.06億立方米。有淡水面積135.38萬公頃。天然水資源總量1640.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達1532.45萬千瓦,為南方各省之冠。

動、植物資源豐富,覆蓋面廣。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40多種;植物70多種。特別是尚存世界罕見的植物「活化石」—銀杉、水杉、水松、銀杏和珙桐。

礦產資源種類甚多。世界已發現的160多種礦藏中,湖南有140多種。其中鎢、銻儲量居全國之首。鉍、鋅、鉛、錫及瑩石、重晶石、海泡石、石墨等儲量也在全國前列。故有「有色金屬之鄉」、「非金屬礦之鄉」美稱。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十分優越。湖南位居中部,南鄰廣東,北靠長江,處在南中國沿海開放帶和長江流域開放帶之間,扼華南交通要沖,是東南沿海與內陸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承東接西、南聯北進的樞紐。境內有京廣、湘黔、浙贛、湘桂、枝柳、石長6條鐵路干線貫穿東西南北,洛湛鐵路和渝懷鐵路湖南段正在興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218公里,省會長沙可與除懷化、張家界、湘西自治州外的其他10個市通過高速公路連接。現有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兩個國際機場。郵電通信能力也居於全國先進行列。

人口民族

湖南是我國人口眾多的省份之一,2001年末全省總人口6595.85萬人,在全國31個省市中,僅低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四川,排名第7位。湖南又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11人,比全國平均人口密度高1倍多。

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80‰,死亡率為6.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8‰。

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年度: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資料,在全省人口中,年齡14歲以下的佔22.1%,15歲至64歲的佔70.4%,65歲以上的佔7.5%。全省每1萬人中,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的293人,中學及中專文化的4689人,小學文化的3828人。

經濟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著重調整經濟結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全省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湖南是全國糧食的主產區之一,號稱「魚米之鄉」。稻穀、生豬、茶葉、油菜籽、柑桔、煙葉和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居全國前列。以有色冶金、工程機械、食品醫葯、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工業製造業有一定競爭力。

2005年,湖南省實現GDP6473.61億元,增長11.6%,經濟進入穩定增長期。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4.98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2604.57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2614.06億元,增長11.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0366元。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19.4∶40.2∶40.4。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點一線」地區GDP為4108.31億元,增長13.2%,比全省快1.6個百分點,佔全省總量的63.5%。「長株潭」三市GDP為2412.6億元,增長14.0%,比全省快2.4個百分點。大湘西地區GDP為733.66億元,增長11.4%,比上年快0.6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發展加快,一批發展好、後勁足的經濟強縣對全省經濟的帶動作用增強。

農 業

2005年,湖南省第一產業增加值1254.98億元,增長5.7%,居全國第14位,居中部六省第3位。實有耕地面積381.58萬公頃(5723.7萬畝),糧食總產量為2856.55萬噸,居全國第6位,其中稻穀產量2484.99萬噸,增長1.8%。

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柑橘等十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糧油棉麻、肉奶水產等五大產業鏈;各類農產品基地達3300萬畝;全年全省166家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3億元、利潤18.22億元,分別增長15.1%和13.7%。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為18.49萬噸,油料產量為140.98萬噸,同居全國第8位。2005年末,全省擁有林地面積1152.7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5%,高於全國森林覆蓋率38.45個百分點。全年林業產值為100.98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5%。全省牧業總產值為834.5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0.6%。出欄肉豬7500.74萬頭,增長6.6%;出欄牛206.39萬頭,增長11.6%;出欄羊841.71萬頭,增長6.5%;出籠家禽57318.56萬羽,增長4.5%;肉類總產量為629.96萬噸,增長5.7%佔全國肉類總產量的8.2%,居全國第5位;牛奶產量6.9萬噸,增長3.8%;禽蛋產量92.06萬噸,增長4.5%;水產品產量179.22萬噸,增長7.2%。全省淡水養殖面積為48.17萬公頃,水產品總產量為179.22萬噸,漁業總產值為138.37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7%。

工 業

「十五」期間,湖南工業以年均12.9%速度遞增,比GDP年均增速高2.7個百分點。2005年,全省工業增加值2199.9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拉動全省生產總值增長5.1個百分點;列中部的第3位,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為1535.9億元,增長20.6%,居中部第4位。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4%,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7.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十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的比重為76.5%。

湖南工業發展目前的主要特點一是工業體系完整、規模初具、部分產業優勢突出。在全部37個行業大類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煙草加工、專用設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食品加工、其他製造業和木材加工及藤棕草製品等8個行業大類有一定競爭優勢。在436個行業小類中,有42個在中部乃至全國排前3位:配合及混合飼料製造、水果罐頭製造、制茶、醬油醬料製造、薴麻纖維初步加工等17個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日用陶瓷製造、鉛鋅冶煉、銻冶煉、錫冶煉、有色金屬合金等15個以礦產資源為依託的資源型產業;鐵路專業設備、鐵路機車、機車車輛配件、建築機械等4個依託技術優勢發展壯大的製造行業;卷煙製造等6個其他行業。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明顯,尤其是在軟體、生物醫葯、先進電池材料等領域獨具特色,擁有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和專業生物醫葯園區。三是營商成本較低的優勢明顯。湖南勞務成本低於廣東省約40-50%,房價、房租等明顯低於相鄰的湖北。工業用水比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低近30%;非工業、普通工業電價較湖北低15.6%,大工業用電低7%左右,比東部發達地區(0.7-0.8元左右)更低。湖南營商成本只有廣東的74%左右。四是經濟增長的內生機制逐步形成。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230.89億元,佔全省GDP比重達49.9%,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非國有經濟投資1570.87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1.8%,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23.33億美元,增長42.5%;實際引進省外境內資金702.3億元,增長37.6%。私營企業進出口12.98億美元,增長36.3%;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81億美元,增長19.7%。

財政金融

2005年,湖南全省財政總收入為738.55億元,比上年增加126.13億元,增長20.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86.52億元,增長20.55%;上劃中央增值稅、消費稅294.82億元,增長20.21%;上劃中央所得稅57.21億元,增長22.95%。 全省財政總支出為865.65億元,比上年增加146.11億元,增長20.31%。省級財政總收入為261.25億元,增長24.9%,完成預算的114.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0.4億元,增長30.01%;上劃中央增值稅、消費稅168.78億元,增長20.2%;上劃中央所得稅12.07億元,增長74.93%。省級財政總支出為231億元,比上年增加28.09億元,增長13.84%。

「十五」計劃以來,湖南稅收發展情況良好。2005年全省地稅實際組織入庫稅款達到196.19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89.34%,年均遞增17.3%,為保障全省財力、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省國稅系統入庫稅收收入405.3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8.9%,同比增長20.9%,首次突破了400億大關,收入質量也顯著提高,欠稅率是10年來最低的一年。

2005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589.54億元,增長16.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153.71億元;企業存款余額1572.79億元,比年初增加179.0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590.03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2127.93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余額316.88億元;房地產貸款余額484.86億元。金融運行效益明顯提高,全省金融機構盈利21億元,比上年增盈6.6億元。

證券、期貨市場繼續發展。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45家;境外上市公司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8億元。年末全省證券公司69家營業網點,證券交易額1288億元;期貨公司4家,成交金額1738億元。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27.17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9.54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97.63億元。各項賠款與給付支出29.49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8.18億元;人身險業務賠款與給付11.31億元。

對外貿易

2005年,湖南全省完成進出口總值600485萬美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出口374667萬美元;進口225815萬美元。全省累計貿易順差148849萬美元,同比增長96.4%。 一般貿易出口仍然是我省出口的主要方式,加工貿易出口比重偏低且增速大幅回落,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勢良好,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快、但比重低。2005年全省一般貿易出口339309萬美元,佔全省出口總額的90.6%,增長22.83%。全省出口市場184個,出口超過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7個,分別是香港、美國、日本、韓國、印度、荷蘭、台灣;進口超過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6個,分別是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美國、韓國、加拿大。

除未鍛軋鉛、未鍛造的鋅及鋅合金外,傳統大宗商品出口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鋼材出口47813萬美元,增長34.71%;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23957萬美元,增長5.8%;陶瓷出口15308萬美元,增長14.57%;煙花爆竹出口14920萬美元,增長5.51%;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9820萬美元,增長7.36%、未鍛造的銀出口18695萬美元,增長54.86%;鮮、凍豬肉出口5826萬美元,增長73.08%。

2005年湖南省有對外貿易經營企業近2800家,當年有出口實績的企業1215家,比2004年增加182家,平均出口規模達到308.4萬美元。三資企業累計出口66586萬美元,增長27.81%,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7.8%;私營企業累計出口111768萬美元,增長67.72%,佔全省出口總量的29.8%,出口增量佔全省出口增量的72%。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出口額17.84億美元,佔全省出口總額的47.61%,幾佔全省出口的「半壁江山」。

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湘投資掀起新的熱潮,200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83位的時代華納、第85位的NEC(中文名日本電氣公司)、第151位的日本三菱電機、第173位的美國百事、第177位的日本三井物產、第407位的香港和記黃埔分別在湘投資設立長沙華納深國投影城有限公司、長沙NEC通訊有限公司、株洲時菱交通設備有限公司、長沙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湖南金農生物資源有限公司、和記黃埔地產(長沙望城)有限公司。一年之內共有6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湖南,在我省投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8家,顯現出前所未有的好勢頭。全年來湘實際投資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為:中國香港(105942萬美元)、荷蘭(33819萬美元)、中國台灣省(19088萬美元)、美國(14475萬美元)、韓國(7532萬美元)。

隨著泛珠三角大經濟圈的建立,東南沿海三資企業紛紛向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廣闊的市場優勢、營商綜合成本優勢的我省轉移和擴展,郴州、衡陽、永州三市更以其優越的地域優勢充當先鋒,如郴州志富楊電子、耒陽鉅旺鞋業、永州華盈實業等。

固定資產投資

2001年至2005年7月,湖南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91.58億元,已完成「十五」投資計劃目標(7300億元)的99.9%,超額完成計劃已成定局。其中「十五」前四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04.8億元,總量超過福建,躍居全國第12位。投資增速基本穩定,前四年年遞增16.8%,比「十五」計劃速度高出5.8個百分點。投資率在2001年首次突破30%,一直維持在30%—35%的合理區間。預計「十五」期間全社會投資8465億元,年遞增17.2%,分別高出計劃目標1165億元和6.2個百分點。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2001—2004年,投資對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0%左右,比「九五」平均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拉動GDP增長4—5個百分點。特別是在後期的宏觀調控階段,湖南固定資產投資堅持「有保有壓」,增幅基本穩定,波動幅度分別比「八五」、「九五」時期低8.8和10.8個百分點,確保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01—2004年GDP分別增長9%、9%、9.6%和12%。2001—2004年,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205億元、1847億元和4053億元,三者之比由「九五」時期的4.2:23.6:72.2演變為3.4:30.2:66.4,第二產業投資明顯加強。

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2005年湖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523.97元,其中人均工薪收入為6284.79元;經營凈收入872.2元;轉移性收入2171.3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117.74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228.79元;家庭經營收入1713.35元;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175.6元。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504.99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689.39元;人均旅遊消費189元;人均購房和建房支出756.14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8%。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1.1輛,家用電腦34.94台。人均居住面積26.2平方米,增加0.8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2756.43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2.0%。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73.6台,電話機56.2台,行動電話機55台。人均住房面積38.38平方米。

全省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29萬人;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52.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88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502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3.1萬人。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01億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57億元。

⑼ 湖南省郴州市公積金貸款額度怎麼計算的

公積金額度貸款額度如何算?
具體公積金貸款額度的計算,要根據還貸能力、公積金貸款房價成數、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和貸款最高限額四個條件來確定,四個條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貸數額。
1、 按償還能力計算:

月還款額度=夫妻雙方月公積金繳存基數之和×50%。
2、按繳存余額計算:
貸款額度=(借款人公積金繳存余額×繳存時間系數+配偶公積金繳存余額×繳存時間系數)×10倍。(賬戶余額不足一萬元的按一萬元計算)。
公積金額度貸款額度如何算?公積金貸款如何辦?
公積金貸款如何辦?
「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審批表」3份(在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現場填寫)。借款人及配偶戶口本、居民身份證、結婚證原件及3份復印件;單身的需提供民政部門出具的單身證明和離婚證明原件及3份復印件。
合法有效的購房合同原件3份。房屋開發單位的《營業執照》副本、《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期房)、《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竣工驗收合格證》、大房證復印件3份。
2、涉及抵押或質押擔保的,需提供抵押物或質押權利的權屬證明原件及3份復印件以及有處分權人同意抵(質)押的書面證明原件3份。
3、涉及保證擔保的,需保證人出具同意提供擔保的書面承諾原件3份並提供保證人具有保證能力的證明材料(包括營業執照、近三年財務報表、資質等級證明、資信等級證明等)復印件3份。
4、借款人已付所購房屋價款規定比例以上的首付款交款單據(發票、收據、銀行進賬單、現金交款單等)原件及3份復印件。
5、上述文件准備齊全後,貸款人本人持身份證、戶口本親自到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貸款手續。房屋產權歸屬2人以上的,須同時到場。

閱讀全文

與湖南各市年末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汽金融貸款購車是要抵押嗎 瀏覽:589
貴陽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478
保定哪裡有貸款公司 瀏覽:601
手機收到別人的貸款信息 瀏覽:1
國家對無息貸款有什麼要求 瀏覽:5
小額現金貸款利息怎麼算的 瀏覽:164
買房貸款建設銀行流水怎麼做 瀏覽:706
房子抵押做裝修貸款怎麼辦 瀏覽:741
貸款15000還24個月每月1100 瀏覽:406
92年的第二批無息貸款 瀏覽:688
什麼平台可以不填資料申請貸款 瀏覽:646
農村信用社好貸款客服電話 瀏覽:486
農行首套貸款 瀏覽:974
信用社14年貸款利率 瀏覽:255
小額貸款還款日沒還清 瀏覽:172
社區小額貸款工作自查報告 瀏覽:223
盜用他人身份證件在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器 瀏覽:756
農行企業貸款app 瀏覽:137
高明正規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316
上海雙人公積金貸款額度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