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gdp除以貸款余額

gdp除以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1-06-06 06:18:08

❶ 新增人民幣貸款與名義GDP的比值有什麼含義,

就是看新增部分放出貸款所帶來GDP增加值的多少

❷ 信貸gdp比例 以及 貸款增量和gdp比例 的計算公式 主要是貸款是用貸款余額還是貸款較年初余

GDP的計算方法 %D%A現在通常採用三種測演算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D¡.生產法: %D%A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D¢.收入法: %D%A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D£.支出法: %D%A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C+I+G+X-M)。 %D%A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❸ 有關GDP和信貸規模問題

1.據我所知,經濟學理論層面與國家政策制定領域是沒有最佳的比例(信貸與GDP的比例)。

2.要討論信貸余額多是好是壞。我們關注的應該是信貸質量的好壞。拿上半年中國發放7.4W億來說。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與房市了。貸款回收的難度與形成壞賬的可能性都變大了;二是放貸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貸額還是分配給了大型企業。國家一直強調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3.風險肯定是有的:一旦投資和信貸放緩,增長能否持續是個大問題。
我這里拿08年的GDP做個分析。
1,按照08年GDP重量30W億,那麼30*1.08=32.4W億,半年就是16.2W億。
2,上半年信貸7.4W億,08年全年是5.087W億(半年2.5W億),也就是上半年信貸比往年多了4.9W億。

❹ 消費信貸與貸款總額是怎麼計入GDP的

支出法GDP=最終消費+資產形成總額+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存貨+出口-進口

這里計入GDP的是政府消費,很顯然政府支出的公債利息和轉移支付都不是最終消費,所以不計入GDP,不然會重復計算

最終消費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對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也就是常住單位為滿足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從本國經濟領土和國外購買的貨物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單位在本國經濟領土內的消費支出。最終消費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❺ GDP是什麼意思

GDP,英文名Cross Domestic Proct,國內生產總值,通常指一年內,該國國境內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值。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5)gdp除以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GDP的主要特徵


局限性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一個好指標。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

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數值的准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如強制交易的GDP、妨礙他人的GDP、出口創造的GDP、投資產生的GDP 、消費帶來的GDP等等都會影響GDP的總有效積累。


可比性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採納了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而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准發生變化後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因此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時間序列具有可比性。

發展態勢

經濟運行發展態勢穩中有進,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興動能加快積聚,一些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國民經濟開局良好。

一、農業生產形勢平穩;

二、工業生產緩中趨穩;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有升;

四、市場銷售穩定增長;

五、進出口總額下降;

六、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七、居民收入增長平穩;

八、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但我國正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下行壓力不容忽視

❻ 請問GDP的幾種演算法是什麼,請把具體公式寫出來

一、生產法
生產法GDP的計算公式如下:
生產法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
其中,總產出就是一國所有常住單位 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商品和服務價值;中間投入就是在生產這些貨物和服務過程中投入的貨物和服務價值,其中不包括生產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
生產法是從最終產品來計算GDP,只要是社會生產了一種產品,並且它不是中間產品,我們就按照市場價格乘於生產數量等於產品價值的原則記錄下該產品的總價值。有多少種產品我們就可以得到多少種產品的價值,最後我們把所有產品的價值加總獲得GDP。但在實際計算過程中,要事先區分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特別費事,而且容易出錯,因而採用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價值的方式來計算最終產品價值。
這里我們要區分兩個概念:流量和存量。通俗地說,流量就是一個我們可以把它的過去值進行相加得到現在總值的變數。典型的例子有GDP、個人年收入。而存量就是不能把過去的值進行相加得到現在總值的變數,現在測量到的值就是這一變數的總值。典型的例子有一國的人口數,年底銀行的存款余額等。
二、收入法或支出法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收入GDP = 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1.勞動者報酬。勞動者報酬就是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貨幣工資;(2)實物工資;(3)社會保險費。
2.生產稅凈額。生產稅凈額指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後的差額。生產稅指生產者因從事生產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而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金、附加費和規費;生產補貼指生產者因從事生產活動得到的政府補貼,包括價格補貼和虧損補貼。
3.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折舊指為彌補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損耗而提取的價值或虛擬計算的價值。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的轉移價值。
4.營業盈餘。營業盈餘是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後的余額,它主要指企業的營業利潤。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公式如下:
支出法GDP = 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進出口
其中,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凈出口等於貨物和服務出口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購買、轉讓和自產自用的固定資產價值,扣除銷售和轉出的固定資產價值。固定資產包括有形固定資產和無形固定資產。有形固定資產包括房屋等建築物、機器設備等;無形固定資產包括計算機軟體、娛樂和文學藝術品原件等。而存貨增加值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存貨實物量變化的市場價值,及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存貨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正值,正值表示存貨上升,負值表示存貨下降。它包括生產單位購進的原材料、燃料和儲備物資等存貨,以及生產單位生產的產成品、在製品和半成品等存貨,還包括批發零售單位購進的轉賣品等。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在我們的課中實際上就是投資。
在中國1985年才開始實行國民收入賬戶核算體系,1993年正式成為主要的核算體系,從現在來看,還很不成熟,一是不同的產業部門採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二是季報和月報還沒有形成制度。
在宏觀經濟中,收入和支出是一回事,因為你的收入正是他人的支出,因而收入流也可以看作是支出流。在前面我們說到過有生產就必有收入,不可能社會生產的產品會無緣無故消失掉或跑到外太空去。因而我們只要記錄下張三今年收入多少,李四今年收入多少,王麻子今年收入多少等等人的收入,然後把所有人的收入加總就可得到整個社會的總收入——國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由於有生產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生產,世界上沒有無源之水,也沒有無水之源,因而我們得到第一個會計恆等式
GDP = NI (2-1)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可能有些產品暫時沒有賣出去,有生產卻沒有「收入」,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引進存貨和存貨投資的概念。沒有賣出去的產品我們把它看作是生產者自己買了自己的東西——存貨,然後再把它作為投資支出——存貨投資。有收有支,國民賬戶仍然是平衡的。只不過我們把這種存貨稱為非意願的存貨和非意願的存貨投資。

❼ 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如何計入GDP核算

1、GDP【國內生產值】是包括稅收的,GDP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一般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2、按照收入法核算GDP,主要是指提供生產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產要素,例如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收入。
3、計算公式為:
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統計誤差。

❽ 債務余額佔GDP比重是什麼意思

是指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

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呈上升趨勢,基本上每年上升2個百分點,但我國的國債負擔率一直很低,一直都低於20%,遠小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要求歐盟國家的60%。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國債規模還可以進一步擴張。

(8)gdp除以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國債負擔率的計算公式為:

國債負擔率=(累積國債余額/ 年度國內生產總值)×100%

這個指標反映著國家累積債務的總規模,是研究控制債務問題和防止出現債務危機的重要依據。一國的GDP值越大,國債負擔率越小,則國債的發行空間越大。

閱讀全文

與gdp除以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業擔保貸款2018 瀏覽:500
農村人如何貸款買樓 瀏覽:19
個人抵押授信貸款中抵押率根據等因素確定 瀏覽:186
河北銀行小微貸款利率 瀏覽:629
三隻猴貸款是哪個公司 瀏覽:286
總部在重慶的貸款公司 瀏覽:636
2020泰州裝修貸款利率 瀏覽:583
辦理銀行貸款能上報假資料嗎 瀏覽:70
1000的小額貸款不查徵信 瀏覽:247
參加工作多長時間可以貸款 瀏覽:524
農村戶口公司不給繳納公積金貸款買房 瀏覽:131
銀行小額貼息貸款合作合同 瀏覽:231
父母房產典當抵押貸款 瀏覽:900
農村信用社貸款5萬好貸嗎 瀏覽:892
幫理建行分期通貸款需什麼資料 瀏覽:674
珠海市小額貸款 瀏覽:502
怎樣查手機號被貸款 瀏覽:328
貸款是怎麼算月供多少合適 瀏覽:878
建行貸款網上怎麼查 瀏覽:489
爸爸要把房子抵押了貸款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