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援助非洲用的是美元還是人民幣
中國援助非洲用的是人民幣。
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主要有3種類型: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其中,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資金在國家財政項下支出,優惠貸款由中國政府指定中國進出口銀行對外提供。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達2562.9億元人民幣,其中無償援助1062億元,無息貸款765.4億元,優惠貸款735.5億元。
對外援助支出是國家財政支出的一部分。援外預算資金由財政部按預決算制統一管理。商務部及國務院其他參與對外援助管理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具體管理本部門的援外資金。
對外援助政策
1、堅持幫助受援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
實踐證明,一國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國在提供對外援助時,為受援國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幫助受援國建設基礎設施,開發利用本國資源,打好發展基礎,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的道路。
2、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
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3、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
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4、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貳』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經濟損失明顯就是為了得到政治上的利益,嗎
我國對非洲的援助,可以分成2個階段。一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援助,這個時期的援助主要是為了追求外交和政治利益,比如我國在非洲不少國家援建的鐵路,不少現在仍然在使用,這些援助可以換取中國當時非常需要的外交夥伴。也為後一階段的我國援建也奠定了基礎。第二個階段是21世紀以後,這個時期的援助更為實際,是為了得到資源的開采資格。中國為了取得和西方國家競爭的優勢,所以提供無償援助,無息貸款,或者其他各方面投資。加上中國的礦產,和基礎建設企業基本是國企,得到國家經濟上的支持,使得中國在非洲的競爭力大大高於自負盈虧的西方企業。這使得中國得到非洲許多國家的基礎建設和礦產開發的訂單,這樣既可以對外輸出勞務,又可以緩解目前國家發展急需的礦產資源。總之,我基本同意你的觀點,但你忽略了一點,就是對於近幾年來,對非洲的援助,經濟原因已經大大高於政治原因,我們現在已經不是為了單純的拉攏盟友去援助非洲了。雖然有很多無償援助,但是算上換取的後續經濟利益,早就不是虧本生意了,而且是大賺特賺的生意。
『叄』 中國把錢拿去援助非洲是不是再造一筆錢補回來
援助出去的錢就是用掉的錢,怎麼會再造一筆補回來呢?
現在對外援助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優惠貸款。
這些援助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主要由中國企業負責執行,幫助外國修建各種設施,國家把錢支付給中國企業(主要是人民幣),中國企業用錢在中國采購好物資以後運到受援助的國家實施當地的建設。 你說這種情況怎麼造錢?
『肆』 中國曾援助非洲嗎
是的,而且不止一次,多次了
『伍』 中國援助非洲是為了扶植出一個地區強國嗎
新中國成立以來,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援助,而且這些援助在不同歷史階段、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賦予不同內涵,受到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的高度稱贊,為中非之間形成和發展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誠合作的好夥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1978年起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非洲國家也開始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根據中非雙方各自情況出現的新變化,中國對非洲援助方式和項目形式開始出現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加顯著。無償贈送、無息貸款、貼息貸款、技術援助、項目建設、直接建廠、專家指導、勞務服務、人員培養、技術培訓等逐漸成為援助或合作的方式。項目援助主體和操作方式逐步分離,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成為項目實施的重要角色。中非雙方更加重視援助的經濟效益、援助在加強雙方經貿聯系中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實現援助綜合目標和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和鞏固。尤其突出的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注重在技術管理指導、優惠貸款提供、投資貿易促進中心建設、重債窮國債務減免、經貿官員培訓、自然災害緊急救助等方面拓展內容和加大力度。
與國際援助相比較,中國對非洲援助的最大特色是無私真誠,不謀求任何私利,不以援助向非洲國家施壓,從不對非洲國家的內部事務說三道四。
『陸』 想問一下,中國的外援非洲項目是不是都是無息貸款給非洲國家還是直接送給非洲國家還是有兩種援助方式
世界各國援非的貸款,不管什麼方式,最後都會變成無償援助。因為根本還不了,每過幾年就會免一大批債務。
『柒』 關於中國支援非洲,對國內經濟有什麼影響
關於中國支援非洲對國內經濟有什麼影響,正如俗話說的無利不起早,雖然非洲很多國家的確很窮,不親眼看到,六七十年代以後出生的連想像都想像不到,非洲的確需要援助。對非洲的援助也不僅僅是中國,歐美,中東等富裕國家每年都有援助,具體你可以自己在網上搜搜。
二,中國需要拉攏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來在國際舞台上為中國說話,畢竟一直以來,聯合國事務上,非洲眾多國家對中國還是比較支持的。
三,人民幣升值以後,中國對其它洲的貿易受打擊很大,唯有對非洲的貿易還在增長,你知道每年中國對非洲各國的貿易順差是多少嗎?非洲人有幾個沒穿過中國產的衣服,沒用過中國產的日用品?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也是受中國對非洲援助政策影響的。那麼中國適當的援助作為回報,來促進地區經濟進一步發展,也能促進雙方貿易。
四,中國有很多企業在非洲發展,國營的,私營很多,非洲每年為中國提供幾百萬個高薪就業崗位,這些錢不都是從非洲賺到的錢。而中資企業在非洲的政策,待遇等等也需要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中國人在非洲需要友誼的。
五,援助和貸款也不是無條件的,大多數都針對基礎設施及民生相關的項目,而這些項目一大部分又是中國企業來施工的,這些又被賺回了一大部分。
六,中國有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這些錢放在那裡,美元每天貶值一分錢,那中國每天得損失多少錢?與其放在那裡貶值,到不如援助或貸款出去,用來換取其它的利益。
七,中國政府之所以援助非洲,那一定是已經從非洲或得了更大的利益,或者有獲得更大利益的預期。
『捌』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有哪些
一、促進貿易平衡發展:中國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則,推進貿易便利化,推動中非貿易全面綜合平衡發展。可以幫助提高非洲民眾的生活水平,並且有助於一些非洲國家控制和緩解通貨膨脹。
二、拓展相互投資領域:在中非合作論壇帶動下,中國對非投資快速增長,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與此同時,非洲對中國的投資也日漸活躍,一批非洲企業在中國市場中發展壯大。 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並採取措施加以引導,起到了明顯帶動效應。
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很多非洲國家發展的瓶頸,基礎設施建設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中國重視支持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援助、工程承包、投資合作、擴大融資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興建住宅、公路、橋梁、鐵路、機場、港口、通訊、電力、給排水、醫院等基礎設施,對非洲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中國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參與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要求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保質完成項目建設。
五、幫助提升民生水準:完善公共設施、解決糧食問題、改善衛生條件、減少外債負擔等,是關繫到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民生問題。中國十分關注非洲的民生發展,幫助非洲國家建設公共福利設施,提高農業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並積極開展對非減債、救災和人道主義援助。
六、拓寬中非合作領域:近年來,中非合作領域日益拓展,金融、旅遊、航空、環境保護等逐漸成為中非合作的新領域、新亮點。中非還在多邊框架中就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相互支持、加強合作。
七、發揮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作用: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的一系列經貿舉措,惠及所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使非洲有關國家和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今後,中國政府將繼續本著互利共贏、友好協商、務實高效的精神,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加強論壇框架內的經貿合作,推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系不斷向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