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為什麼提高利率
緊縮的貨幣政策就是說明市場上貨幣多了,需要控制資金的投放,這時候提高利率指的是貸款利率,這樣借貸成本上升了,貸款的人就少了,原來貸款的人的成本也上升了,還款的時間也會因為成本的上升而提前,從而減少市場上的貨幣.
㈡ 中國人民銀行為什麼要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首先:
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以及管理層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基準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具有市場化、基礎性、傳遞性特徵。我國目前國債利率最適合充當基準利率。
調整利率目的:
基準利率是我國中央銀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當政策重點放在穩定貨幣時,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就應該適時調高,以抑制過熱的需求;相反,則應該適時調低。比如,1987年針對溫度回升的經濟空氣,國務院提出「壓縮經濟空氣」,廣泛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中央銀行明確提出「緊中有活」的貨幣政策,提高了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從第四季度起,將年度性貸款和短期貸款的利率由3.4‰和5.4‰提高到6‰。1988年第四季度,面對經濟過熱和明顯的通貨膨脹,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的方針,一系列旨在緊縮銀根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其中包括繼續提高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年度性貸款利率和短期貸款利率,由6‰分別提高為6.9‰和6.3‰,以控制信貸資金的過度需求。又如,1995年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於元月一日將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在原基礎上提高0.5個百分點。
能看出來上調基準利率是為了穩定貨幣,現在國內面臨通貨膨脹,人民幣貶值,國內不斷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都是為了穩定貨幣。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對於過熱的信貸投資是一種降溫的手段,在經濟過熱之後,會出現一段衰退期,為了避免衰退對國內市場造成過大的傷害,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能減少銀行放貸給風險大的公司與個人,緊縮貨幣。鼓勵人們離開波動的股市轉向長期債券、儲蓄型保險,全面降低風險,抵禦通脹。
我都是現學現賣...... 說不好 就當我沒說哈....
㈢ 存貸款基準利率通俗解釋
存貸款基準利率是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商業銀行給存款的指導性利率,是央行用於調節社會經濟和金融體系運轉的貨幣政策之一。 商業銀行會根據這個基準利率制定存款利率的組合。提高基準利率意味著收縮信貸,降低社會流動性,提高信貸成本,緩和經濟發展速度。反之亦然。
拓展資料:
基準利率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市場化。這是顯而易見的,基準利率必須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而且不僅反映實際市場供求狀況,還要反映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基礎性。基準利率在利率體系、金融產品價格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它與其他金融市場的利率或金融資產的價格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傳遞性。基準利率所反映的市場信號,或者中央銀行通過基準利率所發出的調控信號,能有效地傳遞到其他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價格上。
最適合利率
中國基準利率——國債利率(具體地講是國債二級市場的收益率)最適合充當基準利率。
從一般國際經驗看,只有結構合理、信譽高、流動性強的金融產品的利率,才能作為基準利率。在我國已經市場化的幾種利率中,國債利率(具體地講是國債二級市場的收益率)最適合充當基準利率。
第一,國債的信譽最高。國債是中央政府以其征稅權為擔保而發行的債務,只要不發生政治危機,國債幾乎是沒有風險的。所以,國債在所有金融產品中信譽最高、風險最低,被譽為「金邊債券」。無論在投資實踐中,還是在理論分析中,要選擇無風險利率,非國債利率莫屬。
第二,國債市場是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最佳結合點,進入流通市場的國債成為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金融產品,與各類金融產品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所以,選擇國債利率作為基準利率,滿足基準利率的基礎性要求,能有效地傳遞市場信號和調控信號。
第三,國債發行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發行方式的市場化,國債期限品種結構的多樣化,使國債在質和量上都有了突破;同時,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形成,國債二級市場交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國債流動性明顯增強。國債市場的發展使國債利率的市場影響力在不斷上升,金融機構在國債發行市場的投標、一般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都會考慮國債二級市場的收益率。國債利率已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基準利率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