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首套房也要提高利率
说到贷款利率这个词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大家可能到现在都没有买过房子,但至少都跟银行打过交道。在银行存钱有利息,贷款同样也存在利息,银行它也属于一个盈利性的组织,银行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是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额。所以贷款的利率远远高于存款利率。
目前在咱们国家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是4.9%,1-5年的利率是4.75%,1年以内的贷款利率是4.35%,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购房贷款,所以5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先不考虑。
我们今天谈谈贷款的基准利率,目前的房贷的基准利率是4.9%,前段时间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取消了,在取消优惠政策之前如果是第一次贷款买房的话可以享受基准利率的8.5折的优惠政策,相当于贷款利率只有4.17%,
有的地方可能优惠政策还要大,地方不同优惠幅度都不一样,后来又传出二十家银行干脆停止发放购房贷款的消息,紧接着是二套房贷上浮标准也要调整为20%,有的地方甚至首套房都要上调10%,上浮20%是什么概念,就是基准利率的1.2倍,贷款利率就变成了5.88%,大家听到上的数字或许没有什么感觉,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差别还是很大的。
以首套房为例,贷款100万贷30年按基准利率计算每月还款额为5307元,如果按8.5折优惠政策计算每月还款额为4872元,一个月相差435元,一年相差5220元,30年相差156600,这仅仅是按100万来计算,如果是贷500万或1000万呢?如果首套房贷款利率再上浮10%呢?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去年国家全面宽松的购房贷款政策让楼市一路攀升,成交价格和成交量都创出历史天量,产生这种量价齐生的状况和购房贷款宽松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因为贷款利率低,贷款买房比较划算,能有资格的买的都贷款买房了。
随着国家决策层从“化解房地产库存”转变成“抑制房地产泡沫”,银行的信贷政策开始连续收紧,限贷令成为了抑制泡沫的杀手锏,不仅首套房利率标准连续提高,现在开始了提高利率的硬性措施,说明化解库存的任务基本完成,就像开发商卖房子一样,刚开始为了回笼资金,对于前期购房的客户给出种种优惠政策刺激大家来买,一旦资金缺口补上之前的优惠政策就会慢慢取消了,既可以不着急慢慢的来卖了,甚至还来个饥饿营销的手段。
本来购房贷款一直就是一种政策优惠措施,对于银行来讲,利息差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或者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诞生普及,让银行最大的储蓄来源活期存款被余额宝等等货币基金颠覆,民间一些理财产品比银行的存款利率要高很多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让银行的吸储方式转变为各种明目的理财产品,而理财产品的利率基本在年化4到5%之间,银行正常的存款利率活期为0.35%,三年期才2.75%,两年期的2.1%,一年期的1.5%,如果4-5%的话就已经和贷款的基准利率4.9%持平了,再加上营销成本网店成本,目前的房贷利率让银行没有了利润,自然也就没有放贷动力~
Ⅱ 为什么要提升首套房贷款利率
说到贷款利率这个词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大家可能到现在都没有买过房子,但至少都跟银行打过交道。在银行存钱有利息,贷款同样也存在利息,银行它也属于一个盈利性的组织,银行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是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额。所以贷款的利率远远高于存款利率。
目前在咱们国家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是4.9%,1-5年的利率是4.75%,1年以内的贷款利率是4.35%,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购房贷款,所以5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先不考虑。
我们今天谈谈贷款的基准利率,目前的房贷的基准利率是4.9%,前段时间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取消了,在取消优惠政策之前如果是第一次贷款买房的话可以享受基准利率的8.5折的优惠政策,相当于贷款利率只有4.17%,
有的地方可能优惠政策还要大,地方不同优惠幅度都不一样,后来又传出二十家银行干脆停止发放购房贷款的消息,紧接着是二套房贷上浮标准也要调整为20%,有的地方甚至首套房都要上调10%,上浮20%是什么概念,就是基准利率的1.2倍,贷款利率就变成了5.88%,大家听到上的数字或许没有什么感觉,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差别还是很大的。
以首套房为例,贷款100万贷30年按基准利率计算每月还款额为5307元,如果按8.5折优惠政策计算每月还款额为4872元,一个月相差435元,一年相差5220元,30年相差156600,这仅仅是按100万来计算,如果是贷500万或1000万呢?如果首套房贷款利率再上浮10%呢?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去年国家全面宽松的购房贷款政策让楼市一路攀升,成交价格和成交量都创出历史天量,产生这种量价齐生的状况和购房贷款宽松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因为贷款利率低,贷款买房比较划算,能有资格的买的都贷款买房了。
随着国家决策层从“化解房地产库存”转变成“抑制房地产泡沫”,银行的信贷政策开始连续收紧,限贷令成为了抑制泡沫的杀手锏,不仅首套房利率标准连续提高,现在开始了提高利率的硬性措施,说明化解库存的任务基本完成,就像开发商卖房子一样,刚开始为了回笼资金,对于前期购房的客户给出种种优惠政策刺激大家来买,一旦资金缺口补上之前的优惠政策就会慢慢取消了,既可以不着急慢慢的来卖了,甚至还来个饥饿营销的手段。
本来购房贷款一直就是一种政策优惠措施,对于银行来讲,利息差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或者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诞生普及,让银行最大的储蓄来源活期存款被余额宝等等货币基金颠覆,民间一些理财产品比银行的存款利率要高很多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让银行的吸储方式转变为各种明目的理财产品,而理财产品的利率基本在年化4到5%之间,银行正常的存款利率活期为0.35%,三年期才2.75%,两年期的2.1%,一年期的1.5%,如果4-5%的话就已经和贷款的基准利率4.9%持平了,再加上营销成本网店成本,目前的房贷利率让银行没有了利润,自然也就没有放贷动力。
Ⅲ 为什么国家要提升首套房贷款利率,这不是限制炒房,是限制那些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
这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抑制炒房者的同时,对于真正有购房需求的人,也是一种伤害。说白了,这就是套路,直接把地价降下来,一家人只需买一套房,只要有房的,就不允许你再购房,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Ⅳ 首套房贷利率为什么上调
首套房贷利率上调的原因:
一、高房价,已经开始凸显风险。银行冲在最一线,对房地产市场最敏感,提高利率,并不是为了增加贷款收入,而是为了遏制炒房。
又因为限制炒房的政策是如此明显,所以哪怕能多收点利息,也让银行担忧甚巨,于是直接拒贷。
在这样的敏感期,新华社发文喊话:稳定房地产,调控要从严!文中指出,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
应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停贷行列中来。
二、银行利率的上浮源于银行资金成本的提高,银行同业间资金互通价格在不断的攀升,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FTP定价水平,只能在一定幅度内上调房贷利率。说白了FTP定价太低,银行基本这项业务是白干的没有什么利润。
三、银行本身的风险加大。不仅由于房地产贷款的风险,银行投入到其他大基建,贷款给企业发展所用等,随着经济环境的进一步不明朗,甚至恶化,银行对自身风险需要更细微的评估。
四、房价上升过快,将使得房产泡沫不停增大,破碎的时间一定孕育发生银行大范围坏账,影响金融体系,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使百姓收入降落,经济阑珊。从这个意义上讲,克制房价实在是低落了国度经济运行的危害,同时也在肯定水平上有利于改进民生。
房贷贷款利率上调对购房者的影响:
1、只要基准利率不调整,房贷贷款利率上调对已发放贷款没有影响。
2、贷款利息计算是按浮动利率计算的,利息随着利率调整而调整.当然无论如何计算,对已支付的利息没有影响。对调整后的利息会有影响。一般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项还没偿还部分的利率也随之调整,有三种形式:
一是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利率在次年的年初执行新调整的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房贷是这样的);
二是满年度调整,即每还款满一年调整执行新的利率(中国银行房贷是这样的);
三是双方约定,一般在银行利率调整后的次月执行新的利率水平。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一律在每年的一月一日。
Ⅳ 首套房贷款利率为什么要上浮
因为要抑制购房的需求,利率作为影响购房成本的重要因素一直是楼市调控的常用工具,鼓励买房的时候利率就会下调,以此降低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吸引购房者进入楼市;而当楼市过热的时候就需要上调利率,增加购房者的资金成本,以此来抑制购房的需求。下面笔者从利率的分类,利率的历史发展情况等方面来阐述:
1、利率的分类我们每一个购房的人都需要知道两个利率,一个是基准利率,一个是实际的房贷利率;两者的关系是:实际的房贷利率=基准利率*(1±浮动比例);公式中的基准利率是由央行统一规定的5年以及5年以上贷款期限的利率,适用于所有的地区的各个商业银行面对各个行业的贷款,而房贷基本都是5年以上的,所以也遵循这个利率。目前的基准利率是4.9%,是2015年调整的结果,至今已经将近4年时间了。
进入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然负增长,调控同时喊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口号,楼市的火热是被抑制了,但是楼市的“冷却”也非当下所需要的。于是“稳定”成为核心。同时全国首套房房贷利率逐月下滑,到了2019年5月降低至5.42%,达到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但是到了2019年6月,略有上升;
到了7月已经上升至5.44%。总结:通过上面的回顾分析,我们知道房贷利率的走势是和楼市调控密切相关的,无论是走高还是走低都是和调控方向一致的。
Ⅵ 银行为什么要全面提高首套房贷款利率
银行业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命脉,它控制着我们所有人钱的流转,同时也承担着经济的运转。所以必须保证银行业健康安全的发展。当今中国的经济支柱仍大部分依赖房地产,而银行与房地产的关系又最为密切。开发商拿到地以后就会去银行拿地贷款,用以建设楼盘。当楼盘建好以后,第一批的业主又会拿房子去银行贷款。当房子被二次卖出时,第二批的购房者又会拿房子去银行贷款。对于银行来说,房子其实是一个负债品,每个阶段都需要从银行套现。为了保护自己的资产安全,也为了控制风险,是以银行不得不提高首套房贷款利率,这样一来可以从还贷的利息中赚取利润。
而很多刚需购房者都是首次购房,是以他们会认为自己被误伤了。觉得真正应该控制的是炒房客的钱。孰不知当国家调控升级以后,炒房客就会利用刚需的漏洞从银行套取贷款,因为他们有的是人脉和关系,将一些从不曾买房的个人信息用来为自己买房铺路也不是新闻了。惟有把控住所有可能才能真正让炒房客无处藏身,当然误伤刚需也是没办法。
为了买房,几乎每个家庭都掏空了积蓄背上了负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产生失业潮,房子就会变成一项沉重的负担,影响民生。很多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可能资不抵债,无法按时缴纳贷款。所以提高首套房贷款利率也是为了拦住一些冲动买房的人群,让他们可以认清自己的经济实力,按能力购买。
如今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银行深知这其中的风险,所以以后贷款方面会更加严格。
Ⅶ 观点时评:银行为什么要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
[提要] 房价一直在高位运行,致使85%以上的人根本买不起房子,利率即使不上浮,大多数普通百姓也不可能贷款买房。 房价一直在高位运行,致使85%以上的人根本买不起房子,利率即使不上浮,大多数普通百姓也不可能贷款买房。 观点地产网 最近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多家银行普遍将首套房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10%的信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有人撰文认为:此举是银行一味追求利润的表现,也打击了部分民生需求,其结论是银行歪曲了中央宏观调控的本意,笔者对这一结论不敢苟同。 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的举动是无可厚非的。众所周知,各家银行通过前几年的重组改制,已经从国家专业银行或其它不规范的银行蜕变为完全市场意义的商业银行,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讲求经营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乃是其第一要务。 何况,目前各银行利率上浮的幅度并不算大,与国家规定的上限相去较远,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更无法与之比拟,完全可以为当前的市场所接受,当属银行正常的经营行为,不是什么“缺乏有力监管和道德约束”的肆意放纵,更与“一味追求利润”的问题毫不相干,相反却是银行依据市场经营环境,顺应中央调控政策所做出的一种明智选择。 这是因为银行筹资成本上升。随着央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存款加息已处于上升通道之中,资金紧张是各家银行面临的普遍状况,加之目前资金市场实际利率水平高,所以银行在其系统内也有上调利率水平的需求,再考虑增加自身利润等因素,适当上浮首贷利率几乎是银行一种本能的反映。 当前银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几年来央行为收回过多的社会流动性,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致使存款准备金率处于历史最高位,从而大大压缩了银行资金运作的空间,一方面要保障已经承诺贷款项目的资金供应,另一方面又要为新营销的优质客户投放贷款,加之筹资难度加大,目前银行资金经营比较艰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当上浮利率减少房贷投入不失为一种好的经营策略。 同时也是适时调整贷款结构的需要。据各银行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的数据,14家上市银行中,大部分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0%。一方面银行个人房贷占比偏大,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每况日下前景难测,因此,减少房贷投放规模,进行积极的贷款结构调整,或许是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 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是不是打击了部分民生需求?任何商品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交易双方利益的重新分配,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也不例外,关键要看利率调整后是否对社会上大多数的老百姓有利。 当前,房价一直在高位运行,致使85%以上的人根本买不起房子,利率即使不上浮,大多数普通百姓也不可能贷款买房。 换句话说,利率是否浮动以及浮动多少,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样看来所谓“打击了部分民生需求”的言论,就显得非常勉强了。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上浮房贷利率提高当前购房人的成本,必然进一步降低购房人的意愿,促使开发商降低房价,随着房价下降幅度的逐步放大,就会增加大多数人购房的机会。 或者说,只有房价降下来大多数普通百姓才能买得起房。此时低房价节约的费用已经远大于利率上浮带来的成本支出,其中的是非曲直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一言以蔽之,当前的高房价才是打击民生需求的罪魁祸首。 应当看到,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是银行经营策略和经营行为的调整和改变,这既是中央宏观调控的结果,也成为中央利用市场力量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手段。 无论银行上浮房贷利率的本意如何,但在客观上进一步打击了开发商坚持不降房价的信心,促进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向纵深发展,完全体现出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