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时,央行应:A降低再贴现率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C提高再贴现率D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我相信这个是多项选择题应该选B、C。 绝对标准答案
为什么呢?听我娓娓道来。嘿嘿
一般经济情况下,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通常是一对孪生兄弟(除类似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导致的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可以说是利率太过宽松导致贷款成本比较低(也可以理解成市场中货币泛滥),那么经济某个领域就会过热。经济过热后通常就是引起对资源如石油、水泥、钢铁等大量的需求,结果此类商品价格上涨,扩散到实体经济中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就是为了减少在市场中的货币打个比方你在银行存的100元钱,那么扣除补充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等费用,最后有80块钱可以贷给企业或者个人,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原来的16%到17%意味着最后可以贷给别人的钱由原来的64元变成了63元。我们别小看只是小小的1元,份额大了就是很大一笔钱。在中国1%的准备金相当于3600亿人民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为了减少银行贷款总额从而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提高再贴现率。贴现率就是企业向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利率,再贴现率则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利率。商业银行从企业手上贴现票据后再向央行贴现,商业银行从中赚取差额。那么如果央行提高再贴现率那么同样的商业银行肯定会提高贴现利率,那么贴现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就会减少向商业银行贴现,那么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会减少,就起到了控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在我国很少使用再贴现利率,主要是金融体制还不成熟。在国际上最出名的再贴现利率就是伦敦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亦称为市场利率(有别于基准利率)。
谢谢,回答完毕。不懂联络我哈!
2. 通货紧缩时贷款利率应该调高还是降低
一般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经济学原理》里边都有相应的理论。
只不过你不要看civil版的,要看原版的,翻译过来的都肯定有筛选和修改的嘛。有意为之的,所以最好看原版的。
至于没学过经济学的朋友,我简单给您叙述一下吧。
楼上的朋友说的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支持调低利率的原因,正如楼上朋友所说,通货紧缩时一般意味着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央行应该施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调低利率,刺激生产。
然而调息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这里边都涉及到综合的因素。
记住经济学里边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希望一个工具能够同时盯住多个指标。通俗的说,就是不可能一招解决所有问题,很多问题都是相关的,有的正向影响,有的反向影响,相关度如何,看统计出来的结果,经过统计学公式得出相关度来判断,并以此为基础来筛选重要的影响指标。
换句话说就是,升息降息与否并不是一定的,还要看其他配套的措施,综合的效果。而且更应该看实际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地方出问题,对症下药,否则看似正确,实则相反。
关于楼上朋友说的,降息,个人的意见并不太支持这样的做法。太简单地处理这么复杂的问题了,实际上经济学的问题就是平衡术,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和结果,两害取其轻。
通货紧缩未必是坏事,要看什么因素造成的通货紧缩。如果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使然,那么就是件好事。在合理的浮动范围之内,这种通缩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经济全球化,带给西方社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此,全球产业分工导致西方生活成本下降,进而抵消了他们通胀压力,九十年代的美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高速增长了十多年。
至于说通缩之后,就冒然加息,个人以为不妥,还是要看具体什么原因导致通缩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息是动态性的,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是一层不变的。
正如像楼上的朋友说的那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通缩了,那么央行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调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生产。而当gove rnm ent大量印钞,大兴土木,靠基建来带动经济,这时候,可能会造成恶性通胀。那么无论是经济景气与否,这时候,最好的方式,个人以为就是保持高利率,以避免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到危险的程度。如果一旦是经济不景气,又加上恶性通胀,直接后果大家都知道啦。如果是经济不景气,加通缩,那么还好,毕竟当今社会那么发达。通缩的原因是因为购买力不足而已,并非因为生产力有问题,即:产能上没有问题,只要购买力恢复,产能随时可以恢复。所以更应该防范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尤其是在chi na这样的developing country,更是应该注意这点。因为老百姓的储蓄没有投资渠道,除了银行,没有别的好去处,投资哪儿,基本上赚钱的很少。这里边有princeling对国民经济的垄断问题,这里就不跟您说了。
基于以上的原因,结合civil国情,一旦发生通缩,最后的选择就是维持高利率。原因如下:
第一,civil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像西方,人家有医疗、失业、退休、教育等等方面的福利作为保障。失业了有失业救济金领取,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不要钱,还有不错的退休金制度。这些civil都没有,而且都是目前摆在老百姓面前的“大山”。
第二,老百姓没有投资渠道。princeling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投资渠道,civil依然是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言外之意就是political economic,也就是relationship economic。即:您见过civil哪个有钱的不是officer身边的人,当然也可以说是巴结他们的,甚至是他们的小弟,替他们在台前跳舞的小丑。在此前提之下,投机的事情,我劝大家还是省省吧。
第三,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劫贫济富。经济不景气,本来收入就不多,如果因为occident economic的萎缩,就依赖基建等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内需,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将来的恶性通胀。根据上述理论,基建等财政消费替代了个人支持,(“挤出效应”),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并没有更多地惠及老百姓。因为relationship economic,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civil来说,相当于劫贫济富。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老百姓,而这些基建项目惠及的确是与officer有关系的人,也就相当于gove rnm ent替老百姓消费,却没有惠及老百姓。
综上所述,在老百姓仅仅有银行是唯一保持财富的唯一投资渠道,这种前提之下,又因为civil的国情,所以个人认为这时候不应该降息。因为对社会的影响太大。
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理论,因为他们的情况跟我们不一样,但原理懂了,就知道其中的关键之所在。也就是说,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在西方成立,在civil不一定成立的原因就是civil这边太垃圾,没办法支持用。
最后还有叙述一下,所谓依赖基建投资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能完全抵消occident economic衰退的影响。civil真实经济规模远小于official公布的那样,内需更是如此。过去在没加入世贸之前,civil希望依赖occident market来解决civil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谁让你没有技术,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什么鞋袜衣服来换取别人的设备。而如今,当occident economic衰退的时候,这部分原来依靠出口来解决的产能又会反向压回国内,加剧本来就产能过剩的问题。结果是导致更多的企业倒闭,人们失业,经济进一步衰退。
完全依靠government财政刺激并不能完全替代这部分需求,加上civil保障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老百姓更是畏手畏脚不敢花钱。
occident内需之所以强大,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敢花钱。加上别人科技又强大,你们又要依赖他们,那就更不用说了嘛。
3. 通货膨胀情况下如何消费
通货膨胀在我们国家已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而且在一段时间还会存在下去。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通货膨胀的过程就是财富被掠夺的过程。具体阐述来说,我们通过劳动获取社会财富,得到是财富的衡量物——货币。如果货币价值稳定,那我们的财富就不会贬值。但是如果出现通货膨胀,那么相同的货币就只能换取更少的财富。这些货币对应的,我们之前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减少,而我们手中货币的价值却减少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的财富被掠夺的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自己财富的流失呢?
最行而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前消费并且贷款消费。
一方面,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相同的货币量,越晚消费能买到的东西就越少,因此提前消费可以使等量货币的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今天花的钱是从银行借的,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10年或20年内还清的,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今天花的是明天的钱。相当于说,我们在它还没有贬值之前就用了日后将贬值到很低的货币。这就是提前消费的概念。
我们把明天的钱拿出来,按照今天的价值去购买当前的商品,这可是大赚啊!通货膨胀越是厉害,明天等量的货币价值就越低,更何况我们拿出来消费的是10年,20年以后的货币
(注:只要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贷款消费就是合算的)
如果我们提前消费或贷款消费的是普通商品,比如汽车、数码相机、食物、旅游等我们消费之后其使用价值会降低或消失的产品,我们是让自己的货币体现了尽可能大的价值,但产生的效果无非是让自己得到最大的享受而已。
但如果我们提前消费或贷款消费的是一些特殊商品,比如房子、黄金等我们消费之后其使用价值基本不会下降甚至很有可能上升的产品,那么,我们不但让自己的货币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同时还让自己的财富保存了下来。如果购买的时机合适,这些财富还会很快升值,即时购买的时机不太合适,长远来看(比如5年),这些财富还是有升值机会的。
因此,笔者建议:在基本保障第一种消费的情况下,也就是让自己适当享受的情况下,还是得把更多的可以得到的货币用于第二种消费。这样我们个人或是家庭才能在通货膨胀的年代既免于财富被掠夺,又巧妙地保持了财富,甚至还让财富获得了升值。
4. 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的消费倾向。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通货膨胀的过程就是财富被掠夺的过程。具体阐述来说,我们通过劳动获取社会财富,得到是财富的衡量物——货币。如果货币价值稳定,那我们的财富就不会贬值。但是如果出现通货膨胀,那么相同的货币就只能换取更少的财富。这些货币对应的,我们之前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减少,而我们手中货币的价值却减少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的财富被掠夺的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自己财富的流失呢?
最行而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前消费并且贷款消费。 一方面,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相同的货币量,越晚消费能买到的东西就越少,因此提前消费可以使等量货币的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今天花的钱是从银行借的,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10年或20年内还清的,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今天花的是明天的钱。相当于说,我们在它还没有贬值之前就用了日后将贬值到很低的货币。这就是提前消费的概念。我们把明天的钱拿出来,按照今天的价值去购买当前的商品,这可是大赚啊!通货膨胀越是厉害,明天等量的货币价值就越低,更何况我们拿出来消费的是10年,20年以后的货币(注:只要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贷款消费就是合算的) 如果我们提前消费或贷款消费的是普通商品,比如汽车、数码相机、食物、旅游等我们消费之后其使用价值会降低或消失的产品,我们是让自己的货币体现了尽可能大的价值,但产生的效果无非是让自己得到最大的享受而已。 但如果我们提前消费或贷款消费的是一些特殊商品,比如房子、黄金等我们消费之后其使用价值基本不会下降甚至很有可能上升的产品,那么,我们不但让自己的货币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同时还让自己的财富保存了下来。如果购买的时机合适,这些财富还会很快升值,即时购买的时机不太合适,长远来看(比如5年),这些财富还是有升值机会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基本保障第一种消费的情况下,也就是让自己适当享受的情况下,还是得把更多的可以得到的货币用于第二种消费。这样我们个人或是家庭才能在通货膨胀的年代既免于财富被掠夺,又巧妙地保持了财富,甚至还让财富获得了升值。
5.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贷款消费,对吗
错,出现了通货膨胀,央行需要提高利率,存款的越多,因为利息多,贷款的越少,会减少投资。这么做就是要抑制消费,让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一国家的总需求和总生产力同时增长,经济的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6. 为什么经济上升,失业下降时,往往会伴随通货膨胀和利率和利率上升
经济上升,社会商业和投资旺盛时期往往是政府采用宽松货币政策,创造一个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投资活动的环境。宽松货币政策是低利率鼓励贷款,这样社会上货币供给量会同比增长较快,简单点讲就是社会上的钱比以前多了,但商品数量不变或者增长速度比钱慢,这样物价就上升了,即是引发通货膨胀。
但衡量通货膨胀有个标准,通常以CPI(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来说当CPI同比增长大于3%时我们称通货膨胀;而当其大于5%时,我们称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好失业率通常下降。当经济高峰期,通胀率较高,政府为了控制流动性,防止通货膨胀恶化,就会采取紧缩流动性措施,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利率,提高贷款的成本。所以你说的利率上升实际是通胀压力较大或通胀预期较大的时候才会采取的措施。
对这方面有兴趣,建议读下经济类教程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还有一本国际畅销的非传统经济教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较通俗易懂又概括性强,适合各类人看。
7. 通胀时期。为何人们都急着将贷款还回银行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8. 为什么减少银行贷款能抑制通货膨胀
治理通胀要对症下药
我国目前通胀压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
具体表现在:国内投资过热 比如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开发以及房产按揭规模不断上升 大量流动性充斥市场
同时国内长期的巨额贸易顺差 使得外汇占款严重 大量人民币流动性流向市场
另外,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存贷差为主要盈利模式 放贷冲动明显 大量流动性从银行流向市场
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人民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 增大了通胀压力
所以减少银行贷款 有助于控制流动性过剩局面
目前采取的控制银行贷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当然加息之前也有用过
9. 严重通货膨胀时为什么消费减少,但是价格跌不下来
如果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上升我们就说发生了通货膨胀。价格上升导致了消费减少。价格上升是原因,而消费减少是结果。当然,消费的减少也反过来抑制价格上涨,但是其力度尚远不足以抵消价格的上涨。试想如果市场的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就足以控制通货膨胀,那国家又何必采取那么多宏观调控政策来控制通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