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消费者选择理论,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评论消费者选择理论的最好方法把它作为消费者如何做出决策的一个比喻。消费者他们的选择要受到自己财力的约束。而且,在这些约束为既定时,他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就是达到最高满足程度。
品牌物品也是一种商品,甚至说是一种奢侈的商品,因而人们对品牌物品的需求就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一样。对品牌物品需求的分析就可以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 进行推理。
假设消费者每月有8000元收入,而且他把每个月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品牌商品和普通商品。一品牌商品的价格是 500元,而普通商品是100元。如果消费者把全部收入用于品牌商品,他一个月可以买16件品牌商品,但他就根本不能买一件普通商品。依此类推,消费者可以画出选择的消费组合。并得出预算约束线,它表示消费者可以买得起的消费组合,消费者在品牌商品和普通商品之间的交替关系。预算约束线是分析的一个方面:它表明消费者在收入与物品价格既定时所能买得起的物品组合。但是,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他的预算约束,而且还取决于他对物品的偏好。
⑵ 怎么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谢谢
评论消费者选择理论的最好方法把它作为消费者如何做出决策的一个比喻。
消费者他们的选择要受到自己财力的约束。而且在这些约束为既定时,他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就是达到最高满足程度。
品牌物品也是一种商品,甚至说是一种奢侈的商品,因而人们对品牌物品的需求就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一样。对品牌物品需求的分析就可以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 进行推理。 假设消费者每月有8000元收入,而且他把每个月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品牌商品和普通商品。一品牌商品的价格是 500元,而普通商品是100元。如果消费者把全部收入用于品牌商品,他一个月可以买16件品牌商品,但他就根本不能买一件普通商品。依此类推,消费者可以画出选择的消费组合。并得出预算约束线,它表示消费者可以买得起的消费组合,消费者在品牌商品和普通商品之间的交替关系。
预算约束线是分析的一个方面:它表明消费者在收入与物品价格既定时所能买得起的物品组合。但是,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他的预算约束,而且还取决于他对物品的偏好。
如果消费者消费的普通商品减少了,品牌商品消费的增加必然可以使他同样幸福。如果普通商品的消费再减少,品牌商品的消费量还会增加。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各个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 ,从而推出无数条曲线 。如果1个品牌物品和2个普通物品是一样效用的 ,这2个点就是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那么100品牌物品和200个普通物品是一样效用的。这又是一条无差异曲线 。说明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商品组合效用水平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很多,但预算线在一个时间上只有一条,所以切点是最优的。
但是预算线也是可以变的吧,如果工资加了,你就可以买更多的物品,就会切到更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了。
由于无差异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所以,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相同。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取决于他已经消费的物品量。这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普通商品换取品牌商品的量取决于他的喜好,而这种程度又取决于他有多少普通商品和品牌商品。
消费者想达到品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最好的可能组合—这就是说,在最高可能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但消费者还必须达到或低于他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衡量他可以得到的总资源。预算约束的扩大使消费者选择更多的品牌商品和普通商品的组合。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的过程,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力图使自身获得的效用最大的过程,使自身的幸福感最大。 在当今千变万化的市场,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经验明天就会不管用了。需要做到随时掌握市场的变化,把握潮流,抓住时机,摸清消费者心理等等,方能在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份蛋糕。
⑶ 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理论支撑我要写什么理论适合呢跪求大家🙏
你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理论支撑不懂得要写什么理论适合,现在已经到了中期检查的时段了,赶紧换题目,比如换“为什么要吃饭或者睡觉”这样的论文题比较好写,否则跪求大家🙏是没用的。
⑷ 消费者理论的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
(一)消费者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选择
例如,棉衣10元一件,面包2元一个。消费第1,第2,第3件棉衣的效用分别是20,10,3。消费第1,第2,第3,第4个面包的效用是7,5,2,1。消费总共26元钱,消费者将如何花?
此时,消费者将购买2件棉衣和3个面包,此时消费花光了所有的钱,失效了最大效用44。此时,购买最后一件棉衣花了10元钱,得到10个效用,1元钱买到1个效用,购买最后一个面包花了2元钱,得到2个效用,最后1元钱也到了1个效用。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分析消费者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进行选择的分析工具之一。
在一个有两种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的商品平面上,让消费者觉得无差异的一系列点组成的曲线,成为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满足最大化的点。如右图中的C点,就是消费者满足的最高点。
如右图U1,U,U2就是三条无差异曲线。U1上所有点代表的商品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效用是一样的,同理,U,U1上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也各自是一样的。不过,U2曲线上的商品组合的效用〉U曲线上商品组合的效用〉U1曲线上的商品组合的效用。
(二)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选择
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选择时,消费者追求有用性与价格之比最高,也即人们常说的性能价格比最高。
例如,甘蔗A蔗糖含量为600克/株,价格3元/株,甘蔗B蔗糖含量为500克/株,价格2元/株,此时消费者应该购买甘蔗B,应为甘蔗A的有用性与价格之比为250克/元,高于甘蔗A的200克/元。
⑸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要选择网贷而不选银行贷款
网贷相对办理速度更快,审核较松,但是注意找正规公司办理,谨防上当受骗
选择网络贷款要看其平台的背景,如果其平台有资金充沛的实体来支持,并且平台的工作人员有较长时间的银行信贷工作经验,其风险性相对就降低了不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要贪了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在网络贷款时,要注意几个事项:
1、首先,正规贷款不需要提前支付保证金或者利息,预扣利息的行为也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
2、在挑选网络贷款平台时,如果遇见对方直接或变相要求支付“贷前费用”时,都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应提高警惕;
3、其次,正规的小贷公司一般不从事跨区域贷款;
4、另外,贷款前最好了解一下平台背后小贷公司的真实情况,以防上当受骗。
⑹ 关于消费者选择理论的书
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网络消费者行为:理论方法及应用》
⑺ 专门为消费者的贷款app那个好用呢
需要的话我这可以了解一下
⑻ 人民日报揭露网络贷款套路,网络贷款可信吗
人民日报揭露网络贷款的套路,网贷再一次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经过那么多网络贷款的案例,我们都知道网络贷款千万不能信。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网络贷款,就是那些不法分子,假借帮助他人度过经济难关,诱使受害人和他们签订不平等的协议,然后这些人通过虚增贷款金额、肆意认定受害人违约、隐藏受害者还款证据等手段,让受害人的债务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受害者不但没有解决自己的经济危机,反而在网贷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很多受害者因为还不起网贷,被不法分子以各种手段逼债,很多受害者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很多受害者家庭都因此陷入了困境,一些受害者因为承受不住内心的压力,选择了极端的方式,通过自杀来摆脱网贷!
网络贷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理性消费,如果要提前消费,也要保证自己能够还清借款,不然只会让自己掉入万丈深渊!
⑼ 通过学习消费者行为选择理论,你有何启示
河里都是漏网之鱼,它们有一个名字:藤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
⑽ 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理论
消费者理论研究的是消费行为规律,其重点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包括:效用理论、有用性理论、需求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等一系列理论。
消费者理论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石,任何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背后都有消费者理论的影子。从而,构建符合消费者行为实际情况的消费者理论,是经济学家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一)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
效用论用于分析消费者如何在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做出选择,例如,消费者如何在棉衣和面包之间做出选择。效用论不用于分析消费者如何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例如消费者如何在面包A和面包B之间的作出选择,因为此时的分析的价值十分有限。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采用有用性理论来分析效果要好得多。
效用论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可以用一个数量来表示,例如,吃一个鸡蛋获得的满足为10,看一场电影获得的满足是12,从而,看一场电影比吃一个鸡蛋划算。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满足无法用一个数量来表示,而只能排序。例如,消费者知道看一场电影获得的效用比吃一个鸡蛋获得效用高,但是效用具体数量则不得而知。
效用论用以分析消费者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例如,消费者如何在鸡蛋和电影之间选择。消费者如何在棉衣和面包之间做出选择。
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在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做出选择时,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在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商品价格之比相等时,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1]
效用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以及奥地利学派的一些其他研究作者。[2-3]
(二)有实用理论
有用性是指商品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能力。商品有用性是商品本身具有的客观的能力,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等科学方法准确测量。
有用性用于分析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行为。例如,有用性可用于分析消费者在两个面包中选择哪一个更好,分析消费者在两件棉衣中选择那一件更好。有用性不能用于分析消费者在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行为,因为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有用性不具有可比性。例如,有用性不能用于分析消费者在一个面包和一件棉衣选择那个会更好。
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可以比较有用性的高低,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有用性不具有可比性。
有用性分基数有用性和序数有用性。
基数有用性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可用一个数量来表示。例如对于甘蔗而言,如果甘蔗仅用于榨取蔗糖,那么,对甘蔗而言,基数有用性就成立。我们可以用蔗糖含量表示甘蔗的有用性。甘蔗A的蔗糖含量为600克/株,甘蔗B的蔗糖含量为300克/株,甘蔗A的有用性是甘蔗B的2倍。
序数有用性是指商品有用性的高低可以比较出来,但是无法用一个数量来表示商品的有用性。例如,离市中心越近的住房越好,住房A离市中心1000米,住房B离市中心1500米,我们知道住房A比住房B好,住房A的有用性比住房B高,但是我们无法用一个数量代表住房A和住房B的有用性具体是多少。
有用性论认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追求有用性与价格之比最高,也即人们常说的性能价格比最高。例如,甘蔗A蔗糖含量为600克/株,价格3元/株,甘蔗B蔗糖含量为500克/株,价格2元/株,此时消费者应该购买甘蔗B,因为甘蔗B的有用性与价格之比为250克/元,高于甘蔗A的200克/元。
有用性论的代表有华人经济学家汪林海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