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增人民币贷款与名义GDP的比值有什么含义,
就是看新增部分放出贷款所带来GDP增加值的多少
❷ 信贷gdp比例 以及 贷款增量和gdp比例 的计算公式 主要是贷款是用贷款余额还是贷款较年初余
GDP的计算方法 %D%A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测算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D¡.生产法: %D%A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D¢.收入法: %D%A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D£.支出法: %D%AGDP=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C+I+G+X-M)。 %D%A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❸ 有关GDP和信贷规模问题
1.据我所知,经济学理论层面与国家政策制定领域是没有最佳的比例(信贷与GDP的比例)。
2.要讨论信贷余额多是好是坏。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信贷质量的好坏。拿上半年中国发放7.4W亿来说。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与房市了。贷款回收的难度与形成坏账的可能性都变大了;二是放贷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贷额还是分配给了大型企业。国家一直强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风险肯定是有的:一旦投资和信贷放缓,增长能否持续是个大问题。
我这里拿08年的GDP做个分析。
1,按照08年GDP重量30W亿,那么30*1.08=32.4W亿,半年就是16.2W亿。
2,上半年信贷7.4W亿,08年全年是5.087W亿(半年2.5W亿),也就是上半年信贷比往年多了4.9W亿。
❹ 消费信贷与贷款总额是怎么计入GDP的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产形成总额+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出口-进口
这里计入GDP的是政府消费,很显然政府支出的公债利息和转移支付都不是最终消费,所以不计入GDP,不然会重复计算
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❺ GDP是什么意思
GDP,英文名Cross Domestic Proct,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指一年内,该国国境内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值。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理论上计算结果相同。
(5)gdp除以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GDP的主要特征
局限性
(1)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
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4)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
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 、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可比性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因而GDP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
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对季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因此1992年1季度以来的季度GDP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
发展态势
经济运行发展态势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快积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一、农业生产形势平稳;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五、进出口总额下降;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七、居民收入增长平稳;
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❻ 请问GDP的几种算法是什么,请把具体公式写出来
一、生产法
生产法GDP的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法GDP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其中,总产出就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价值;中间投入就是在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投入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生产法是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只要是社会生产了一种产品,并且它不是中间产品,我们就按照市场价格乘于生产数量等于产品价值的原则记录下该产品的总价值。有多少种产品我们就可以得到多少种产品的价值,最后我们把所有产品的价值加总获得GDP。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要事先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特别费事,而且容易出错,因而采用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价值的方式来计算最终产品价值。
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流量和存量。通俗地说,流量就是一个我们可以把它的过去值进行相加得到现在总值的变量。典型的例子有GDP、个人年收入。而存量就是不能把过去的值进行相加得到现在总值的变量,现在测量到的值就是这一变量的总值。典型的例子有一国的人口数,年底银行的存款余额等。
二、收入法或支出法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收入GDP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就是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货币工资;(2)实物工资;(3)社会保险费。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生产者因从事生产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而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指生产者因从事生产活动得到的政府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
3.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指为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或虚拟计算的价值。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4.营业盈余。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如下:
支出法GDP =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
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买、转让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价值,扣除销售和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产。有形固定资产包括房屋等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无形固定资产包括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而存货增加值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化的市场价值,及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它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还包括批发零售单位购进的转卖品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在我们的课中实际上就是投资。
在中国1985年才开始实行国民收入账户核算体系,1993年正式成为主要的核算体系,从现在来看,还很不成熟,一是不同的产业部门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二是季报和月报还没有形成制度。
在宏观经济中,收入和支出是一回事,因为你的收入正是他人的支出,因而收入流也可以看作是支出流。在前面我们说到过有生产就必有收入,不可能社会生产的产品会无缘无故消失掉或跑到外太空去。因而我们只要记录下张三今年收入多少,李四今年收入多少,王麻子今年收入多少等等人的收入,然后把所有人的收入加总就可得到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由于有生产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生产,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也没有无水之源,因而我们得到第一个会计恒等式
GDP = NI (2-1)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可能有些产品暂时没有卖出去,有生产却没有“收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引进存货和存货投资的概念。没有卖出去的产品我们把它看作是生产者自己买了自己的东西——存货,然后再把它作为投资支出——存货投资。有收有支,国民账户仍然是平衡的。只不过我们把这种存货称为非意愿的存货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
❼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如何计入GDP核算
1、GDP【国内生产值】是包括税收的,GDP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一般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2、按照收入法核算GDP,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例如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收入。
3、计算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❽ 债务余额占GDP比重是什么意思
是指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
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呈上升趋势,基本上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但我国的国债负担率一直很低,一直都低于20%,远小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求欧盟国家的60%。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国债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张。
(8)gdp除以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国债负担率的计算公式为:
国债负担率=(累积国债余额/ 年度国内生产总值)×100%
这个指标反映着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一国的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