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到銀行搞了消費貸款後,能不能再作購房的按揭
可以
但是你要購房才行的
Ⅱ 為啥消費貸容易被挪用於購房
近期「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的話題吸引了多方關注,但事實上,對消費貸款的嚴查已不是新鮮事,銀監會早有明確規定——「個人消費貸款不得用於購房、投資等非消費領域」。
為啥消費貸容易被挪用於購房?大背景當然是房地產市場火熱,房價漲幅高超過工資收入增長,居民有了強烈的提前置業、鎖定購房成本的沖動,進而產生資金需求。尤其是隨著房貸政策收緊,購房首付和房貸利率都在提升,購房者湊首付的需求也在增大。
以前有不少人在缺首付資金時會選擇辦理大額信用卡套現救急,現在二套房首付到了六成,加上有些時候房貸額度不夠,通過信用卡挪出的那點錢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了。於是,額度不低、操作比較靈活的消費貸款就成了更合適的渠道。
站在商業銀行角度說,風險分散、收益較高、客群下沉,以及消費增長、對公貸款需求和質量不佳、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等,都是觸發消費貸款受重視的原因。基於收益和零售轉型的考慮,銀行也有較大動力推動消費貸款。
上述這些貸款都可能被用於購房。不過,一線城市買房的資金需求比較大,額度相對較小的*款其實用處有限,所以在這些區域更多地出現以房抵貸資金購房的情況,這也相當於房地產市場加杠桿。也有不少購房者出於實際資金需求量的考慮,選擇*款填補首付資金的空缺。
除銀行外,也有互聯網金融、小貸公司、一般而言,這類機構也會在貸款合同里加上「房抵貸融資不能用於購房」的字眼,但實際上更多地還是強調「還款來源」。只要抵押充足、能還錢就可以了,後續的資金流向並不在意。
總體來看,如果真是要做房抵貸這類消費貸款,更多人還是會選擇在銀行做,因為其他機構的房抵貸利率相對較高,抵押率也比較高,並不劃算。
也有銀行對消費貸款並不「感冒」。證券時報記者就了解到,某上市城商行年初至今消費貸款余額負增長。他們解釋,純消費類的貸款,互金等新業態做得比較靈活,大部分都通過線上操作,銀行相對處於劣勢,尤其是地方中小銀行,要做盡調、審核、貸後管理一整套流程,管理成本比較重,所以零售貸款大部分還是按揭。
Ⅲ 消費貸違規入樓市絕跡了嗎
盡管京城銀行對各類消費貸的審批和監管越來越嚴格,但仍有個別銀行和擔保融資公司鋌而走險,向購房者推銷用途違規的消費貸、信用貸,消費貸違規進入樓市仍未絕跡。
而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信用貸產品要求則更為寬松,這款信用貸原來月息為1.25%,近日下調為月息1.1%,申請成功後2天-3天即可到賬,每月等額本息還款,能證明貸款用途的發票合同等並不需要提交。據客服人員介紹,貸款人可以將發票合同等留存備用,需要的時候拿給銀行的客戶經理看一下即可,並不需要上交銀行。當詢問貸款可否用於買房時,工作人員僅表示,「你不要告訴我貸款用途」。
擔保公司放貸沖業績
臨近年末,各類商家的推薦電話又多了起來,其中不乏擔保融資公司的「業務」推銷。
近日,某擔保融資公司的業務員表示,「可以向資金不夠的購房人提供短期和長期兩種類型貸款服務。同時,年末各類貸款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有的是月息變低,有的是手續費打折。」以某款信用貸款產品為例,業務員介紹稱,「這款貸款產品原來的月息為0.75%,不需要抵押物,每人每筆最高可貸30萬元,貸款年限不超過3年,每月等額本息還款。而進入12月份,這款產品的月息降為0.725%,並且還可以選擇先息後本的還款方式。同時,在手續費方面,也由貸款金額的2%降為1.5%。」
據業務員介紹,臨近年末,貸款公司以及銀行在信貸額度方面都有指標需要完成,同時貸款收益率也面臨考核壓力,而消費貸、信用貸的利率對於銀行的綜合貢獻度往往比住房按揭貸款要高很多,所以銀行會接一些「團購」訂單,而這些「團購」訂單多來自於擔保融資公司,個人去銀行是申請不到的。
「近期監管力度很大,這類貸款用於買房會不會有風險?」時,上述業務員表示:「貸款的去向問題,銀行監控起來有一定難度,買房人可以通過放款後提現切段資金流向痕跡等手段來規避。」該人士還強調,「近期從我們公司貸款的客戶,沒有一筆貸款被追回或者影響按揭貸款的,如果出了問題,我公司退還手續費。」
據了解,該公司主要和某股份制銀行合作,同時也可以由客戶挑選貸款銀行。目前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抵押消費貸、經營貸等貸款業務。據客服介紹,申請信用貸,優質客戶最高每筆可貸50萬元,一般可批30萬元,貸款利率由原來的7%降為6%;抵押消費貸貸款額上限為100萬元,最長貸款年限為10年,貸款利率最低可獲批基準利率上浮10%。同時,如果借款人此前三年內曾經全款購房,目前還可以做補按揭,貸款利率最低可獲批基準利率。
執法要嚴,嚴厲打擊非法入市。
Ⅳ 個人消費貸款用來買房怎麼辦
具體用途,那麼個人消費貸款是可以用來買房的。以抵押消費貸款買房為例,個
人消費貸款用來買房的辦理流程如下:
1.借款人填寫住房抵押申請書,並提交銀行下列證明材料:
借示人所在單位出具的借款人固定經濟收入證明;
借款擔保人的營業執照和法人證明等資信證明文件;
借款人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證明;
符合法律規定的有關住房所有權證件或本人有權支配住房的證明;
抵押房產的估價報告書、鑒定書和保險單據;
購建住房的合同、協議或其他證明文件;
貸款銀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材料。
2.銀行對借款人的貸款申請、購房合同、協議及有關材料進行審查。
3.借款人將抵押房產的產權證書及保險單或有價證券交銀行收押。
4.借貸雙方擔保人簽訂住房抵押貸款合同並進行公證。
5.貸款合同簽訂並經公證後,銀行對借貸人的存款和貸款通過轉帳方式劃入
購房合同或協議指定的售房單位或建房單位。
最後要提醒的是,貸款這事最好選正規的銀行或者平台申請,神馬提前交錢的都是騙子,
千萬別上當。
參考地址&參考鏈接:
Ⅳ 杭州:嚴格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3月3日上午,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布新政,從加強司法拍賣住房限購等四方面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杭州住保房管局表示,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今天,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通知》進一步加強住房限購。規定參與本市限購范圍內住房司法拍賣的競買人,須符合本市住房限購政策。
《通知》明確嚴格防範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禁發放用於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嚴格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後資金管理。
《通知》明確嚴厲打擊房地產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中介機構不得受理並對外發布掛牌價格明顯高於合理成交價格的房屋信息。對存在發布虛假廣告、發布虛假房源信息、惡意哄抬房價、捏造和散布房價上漲不實言論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依法依規採取約談、公開通報、暫停網簽、列入行業失信「黑名單」等處理措施,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通知》明確嚴格規范我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發布。各網路平台賬號及網路群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信息發布行為,加強發布內容的合法性、真實性、導向性,共同為杭州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對不實傳播杭州房地產市場政策和市場運行情況、製造虛假熱銷、助推投機炒房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相關部門將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通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Ⅵ 違規流入樓市貸款要提前收回 北京地區銀行稱已嚴格遵照執行
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流入樓市已經成為監管嚴打的重點,在高壓之下,提前收回違規流向樓市的信貸資金案例已經出現。3月9日,有部分北京地區銀行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稱,目前北京轄內的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在遵照《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對違規流向樓市的信貸資金進行回收,要求客戶提前進行返還。分析人士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強調房住不炒和「三穩」。未來,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地區的信貸監管強度都會進一步加大。
一位北京轄內銀行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自去年開始,監管機關就進行了定期抽查,調取資料篩選出賬戶有異常的、可能存在問題的情況,查出來這些客戶實際上是將消費貸款流入了樓市和股市,在監管調查後,銀行就會採取相應的手段,依照《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進行後續處理。
這位知情人士透露稱,銀行是要求信貸資金用途存違規的客戶進行提前還款操作,客戶按照要求返還即可。銀行並沒有將客戶劃定為過失錯誤,也沒有納入徵信。該人士同時指出,《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本身並不是因為貸款流向樓市、股市而產生的文件,而是正常的業務要求。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收回違規用途貸款款項是一直存在的銀行規定,而近來各地關於經營貸和個人貸款違規改變用途的監管明顯趨嚴,這項規定便被嚴格執行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正是因為相關的行為並不十分普遍,銀行才做出收回違規貸款的決定,及時通過實際動作釋放監管信號,進一步阻斷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其實早在1月底,北京銀保監局就發布消息稱,已注意到近期出現的「部分購房者為填補房屋交易資金缺口或進行套利,挪用消費貸、經營貸資金作為購房款或『過橋』資金」等相關輿情,並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於授信審批不審慎、受託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後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等問題。
北京銀保監局同時要求,銀行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加強內部問責處理。對於銀行因經營不審慎、內控管理不到位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等問題,一經查實將依法從嚴從重處理。
對利用信貸資金購房的消費者來說,被查到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彼時就有銀行業個貸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如果被查出來違規貸款,貸款肯定要收回的,同時還有可能追究其他責任」。
而將違規貸款提前收回,北京地區不是個例,近日另有媒體報道稱,廣州地區亦要求客戶提前還款,目的是對違規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流向樓市的借款人的懲戒。「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強調房住不炒和『三穩』。未來,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地區的信貸監管強度都會進一步加大。」陶金如是說道。
Ⅶ 為何央行要求各地嚴禁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
9月21日訊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央行會同銀監會近期要求各地監管部門,指導銀行規范個人消費貸款,防止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央行的要求重點針對一線和熱點房地產城市。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9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收集北京等16個典型地區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預計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Ⅷ 消費貸違規購房是遭嚴查主因嗎
此前,部分銀行在辦理消費貸時,沒有嚴格執行監管要求,導致了消費貸違規流向投資購房領域,這正是讓監管部門這次痛下狠手的原因。
國金證券分析,居民短期貸款主要是消費信貸,在消費信貸表現強勁之下,8月居民消費增速卻呈現下降態勢,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費貸款最終被用來購房。
Ⅸ 嚴查!央行下發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
7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央行近日向各大銀行下發調研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情況。
一位資深銀行業內人士表示,該統治由調查統計部門發出,意在摸底統計線上消費貸款規模,包括與螞蟻集團旗下花唄、借唄兩款產品的聯合貸款規模、信用卡貸款及互聯網貸款等。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仍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7月28日,多位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已經收到一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的緊急通知》。此次《通知》顯示,暫未對聯合貸款的規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目前只是向各銀行統計消費類聯合貸款業務的相關信息。為央行要求各銀行上報的統計數據,包括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規模、線上聯合消費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特別區分了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合作的消費貸款余額、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此前,監管機構已連續採取多項措施嚴管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今年4月以來,深圳等地也在緊急摸查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包括今年以來新發放的房抵經營貸(含借款人為企業或個人),包括貸前、貸中、貸後等情況。
一位深圳大行人士表示,監管數月前已經入場檢查房抵經營貸流入樓市,「檢查新發放的所有貸款。用了跨行資金流向核查,甚至穿透了三次,手段很嚴格。」
剛剛過去的7月24日,房地產工作座談會繼續強調「房主不炒」的定位,並指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住存量、嚴控增量,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此前,銀保監會剛剛發布互聯網貸款新規。7月17日,銀保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要求,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
線上消費貸款規模有多大
問題在於,對於線上消費貸款(互聯網貸款)規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未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市場只能大約統計規模在萬億元以上。
概因央行、銀保監會的傳統統計口徑不包括此項。「監管還是要穿透去看線上消費貸的最終流向。」上述業內人士說。
21世紀經濟報道曾拆解互聯網貸款信貸聚合模式,在互聯網貸款產業鏈上,當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貸聚合模式」,即助貸或聯合貸款,由螞蟻金服、平安普惠、度小滿金融、微眾銀行或新網銀行等金融科技機構牽頭或撮合,引入大數據風控、擔保增信、銀行等資金方。
根據銀保監會的互聯網貸款新規,互聯網貸款資金不得用於房產。
具體要求是,貸款資金用途應當明確、合法,不得用於房產、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和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不得用於固定資產和股本權益性投資等。
此外,新規懟互聯網貸款統計提出要求,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建立數據統計與監測機制,並可根據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情況、風險水平等因素提出審慎性監管要求,嚴守風險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