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從宏觀社會網路安全,中觀大學生消費觀念,微觀自身行為意識等方面,分析校園貸出現的原因和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當代大學生在物質生活上遠高於以前,而貧富差距的加大導致同學間相互攀比,而網路上又大肆宣傳「人生應享受當下、我們要對自己好一點、你值得最好的」等等言論,這就造成學生跟風不理性消費、超前消費。
當家庭不能滿足其要求時,自身又不想通過兼職等方式獲取資金,便轉去借貸,單純以為下個月就換上就沒問題,可是嘗到甜頭後消費更加降不下來,以貸還貸,容落入套路貸的圈套。
學生社會經驗少也就是好忽悠又有龐大的市場,校園貸應運而生。
存在問題:誤導學生不良消費觀,從而影響價值觀。
B. 如何理性消費遠離「校園貸」
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進行消費,不要盲目攀比,遠離校園貸。
C. 校園網貸的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培養學生勤儉意識,及時發現並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引導學生合理消費、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做好校園網貸風險防範工作。
部分不良網貸平台通過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甚至為此背上高利貸。還有缺乏審查導致騙貸風險以及催債公司威脅恐嚇涉嫌侵權的風險。
D. 談談你對「校園網路貸款」的認識。
有些網貸平台針對大學生推出了分期購物功能,本質上是以消費之名、行借貸之實,借貸成本高且所經營商品的質量也難有保證。
校園貸,水太深,請理性、量力而行!
E. 校園網貸的利弊有哪些
沒有利。
弊端: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麼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校園網路貸款與理性消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合理的選擇貸款的金額及期限。貸款的金額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而定,需要考慮自己的經濟償還能力,以免每期的還款金額過高,壓力過大。貸款期限一般是指隨著貸款時間增加,利息也會增加,因此也要根據情況盡量選擇時間和利息都在自己還款能力范圍之內的貸款。
在還款時要理性。最好是在能還得起每期貸款的同時把剩餘的資金用於其他事情的投資,以得到最大利潤。
F. 大學生網上貸款是理性消費而不是惡性循環對還是錯
首先網上貸款,他就已經不是理性消費了,如果理性消費的話,他不會貸款,因為他本身就缺錢了,再加貸款的利息也是比較高的了,就會造成他會背負更多的錢債,然後到了還債的時候又沒錢還,又去借,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而且還是越背越多的債務。
G. 校園網貸亂象叢生根源是制度不完善還是消費不理性
輿論對於校園網貸亂象叢生原因的剖析,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行業缺乏自律,業務創新偏離軌道;二是立法、監管未能及時跟上;三是大學生自我控制、金融風險防範能力欠缺。
那麼,「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之後,校園就能一片寧靜嗎?恐怕未必,至少個別平台轉入「地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全面叫停校園網貸之後,為了讓聲名狼藉的校園網貸不再騷擾大學生,還應該做很多事情。畢竟,要看到由於大學生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校園網貸往往是學生過度消費的一個資金來源。
一方面要讓大學生群體建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和一定的財務風險意識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鼓勵金融機構推出真正適合大學生群體的金融服務產品,或者創造條件讓大學生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取一定的收入,從而滿足其合理的消費需求。
H. 校園網貸作文2000字
思路:首先說明校園網貸發展的現狀,然後說明校園網貸受歡迎的原因,最後論述學生和學校要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在一篇文章里,一定要注意條理,文章不能文不對題,雜亂無章,最好的辦法就是列提綱,腦子里有這么一個輪廓,再細細描繪。描繪過程中,要現實,不能寫什麼「公雞下蛋」之類的,否則會鬧笑話。
正文: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火熱,針對大學生的網路分期貸款平台近兩年悄然「走紅」,並迅速進襲高校校園。據了解,不少大學生都會選擇網路貸款,分期買手機和電腦等高科技產品。
由於網路購物的便利,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是從網購來的。由於生活費有限,大宗商品大家本來無力購買,但這兩年,隨著網路分期貸款平台的出現,部分大學生開始通過網貸的方式,提前消費,購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形形色色的網貸平台,無需擔保,只需動動手指,填寫資料,就可以分期消費、貸款,對囊中羞澀的大學生們而言,顯然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部分大學生愛攀比,這就造成非理性消費、還款能力追不上透支速度、以貸還貸等現象時有發生。我就有收到過一個網貸的平台發來的催款信息,借款人正是我帶的林某學生,該生把我的名字和電話作為聯系人登記進去,催款時把信息發到我的手機上。
面對「校園貸」,首先大學生要自律,並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識,學會理性消費。當然高校也可以通過開設一些金融課程,使大學生盡量遠離高利貸產品特別是違約後懲罰力度特別大的網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