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對象 > 個人貸款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個人貸款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5-03 01:02:10

Ⅰ 貸款業務對國民經濟的意義

第一消費信貸可以讓沒有錢的人們提前消費,拉動內需!
第二轉變銀行信貸觀念,以前都是貸給大中小型國有企業,要不就是房地產開發商等,這樣容易出現泡沫經濟,對未來經濟發展造成阻礙!
第三對一些沒有本錢,想自己開店做老闆的人,可以通過小額信貸來實現他的創業夢想。
未來的中國可以和美國一樣,是一個高速快速發展的國家!

Ⅱ 小額信貸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何促進作用

小額貸款主要是正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其發揮更大作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就業率。一般GDP每增長1%,就可以帶動1萬人左右的就業。所以GDP要保證增長就要有就業的支撐,經濟增長最終都是通過人來實現的,調動所有經濟主體的作用,才能更大的提高經濟增長率。另一方面,中國近幾年的金融體制改革,很多項目面對民間資本開放,也是這個目的,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大力發展經濟。

Ⅲ 消費信貸對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哪些作用

現狀:在銀行發放的消費信貸中,個人住房貸款占據壓倒性優勢。這說明我國信用消費業務品種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一些很具有發展前景的信用消費品種在我國基本上還是空白。另外,一些信用消費品種在我國雖已開展,但開發的深度還遠遠不夠。可以預期,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之後,以信用卡為主體的消費信用將會迎來高速發展的階段。
影響:消費信用,主要發揮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推動賒購賒銷,有利於促進消費,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與消費水平。可以反作用於生產,拉動經濟增長。

消費信用就是由企業、銀行或其他消費信用機構向消費者個人提供的信用。消費信用根據提供商的不同可以分為企業提供的消費信用和銀行提供的消費信用等種類。其中由企業提供的消費信用主要有賒銷和分期付款兩種形式。賒銷主要是對那些沒有現款或現款不足的消費者採取的一種信用出售的方式;而分期付款則更多地是運用於某些價值較高的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行為中

Ⅳ 貸款對中國經濟有什麼作用

1、發展消費信貸有利於提高消費傾向,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選擇,所以有效刺激消費是我國經濟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保證。尤其重要的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呈現供給相對過剩和通貨緊縮的特徵,消費品市場從賣方市場格局向買方市場格局轉化;而另一方面,居民儲蓄率日趨高升,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在此情況下,國家近年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擴張投資需求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但從消費領域看,消費市場依然偏淡,擴張投資需求刺激消費作用有限,進一步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還有賴於發展消費信貸進而擴張有效需求。我們知道,投資和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兩個輪子,要使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態勢得以持續,消費需求必須及時跟上,發展信用消費正是擴大消費需求的一種重要途徑。從全社會看,由於消費與生產不可能完全同步,消費總是滯後於生產,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滯差,消費信貸的實施有助於增加即期消費,保持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消費信貸尤其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現實意義。消費信貸是調節當前宏觀經濟的有效措施。消費需求不足可以說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積極開展消費信貸,通過消費信用支持需求擴張,可以達到啟動消費品市場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政府通過消費信用引導消費者的支出投向,有意識地加速或延緩某類消費的社會實現,還可以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使經濟增長步入良性循環。
2、發展消費信貸有利於為經濟增長提供推動力。消費的增長始終是經濟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以消費為導向也正是市場經濟發展偽真諦。居民消費的增長與消費需求結構的升級正是經濟規模擴展與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化的根本推動力。據測算,居民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韓國為64.8%,日本為66.4%,美國為68%,而我國該項指標約為50%。在發達國家,信用消費占其整個消費的比重達30%。按此計算,在我國可增加消費1300億元左右,將帶動消費增長約4.5個百分點,若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0%,則最終可拉動經濟增長2.3個百分點。目前我們的消費水平在達到小康之後,面臨消費升級,一次性大額支付是其中一個重要特徵,也會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通過消費信貸,使部分急需改善生活條件並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居民提前實現對住房、汽車等高價值消費品的需求,也有利於提高生活水平的質量,促進社會消費升級的順利實現。事實上,消費信貸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有沒有信心的標志--敢不敢於花未來掙的錢,因此,通過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制約消費的政策和觀念,把消費和勞動生產有機起來,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提高人民消費生活水平。
3、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優化社會信用結構,使債權和債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信用內在約束機制和全社會的信用水平。在目前我國畸形的社會信用結構中,居民高債權,政府和企業高債務,銀行高風險。風險和收益是絕對分離的。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優化居民的資產結構,使居民的收益和風險通過信用消費的方式相結合。消費信貸和儲蓄對於貨幣流通的作用恰恰是相反的,前者是未來的收入現在使用,而後者是現在的收入未來再用。發展消費信貸也是構建市場儲蓄向投資轉化機制的重要措施。此外,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延伸貸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的作用范圍,是調整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有力工具之一。到目前為止,貨幣、信貸政策都是在短缺經濟中發揮促進生產作用的,而通過消費信貸可以使貨幣、信貸政策延伸到消費領域,建立消費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更進一步,通過政策作用范圍的延呻,可以幫助銀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高銀行效率和效益。

Ⅳ 銀行信貸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在企業經濟發展中離不開銀行的信貸,銀行的信貸離不開利率,它們是雙互相乘的,也就是說利率對企業發展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利率是指借貸期滿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出的本金額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經濟功能:聯系國家、企業和個人、溝通金融市場與實物市場、連接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中介功能;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與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協調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的調節功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功能;把重大經濟活動控制在平衡、協調、發展所要求的范圍之內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過上述五種功能發揮出來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備這些功能,是因為利率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經濟利益。由此,利率發揮「經濟杠桿」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宏觀經濟活動中通過影響儲蓄收益可以調節社會資本的供給,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儲蓄;(2)通過對投資成本的影響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總量和投資結構,例如提高利率會減少社會投資總量,而差別利率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結構,總儲蓄和總投資的變動將影響社會總供求;(3)在微觀經濟活動中,利率可以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與收益發揮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4)通過改變儲蓄收益對 居民的儲蓄傾向和儲蓄方式的選擇發揮作用,影響個人的經濟行為。
(然而,利率發揮作用不是無條件的。它一方面要受到利率管制、授信限額、市場開放程度、利率彈性等環境性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具備完善的利率機制,其中包括市場化的利率決定機制、靈活的利率聯動機制、適當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結構等。如果利率機制本身存在缺陷,那麼利率的杠桿性作用也很難發揮出來,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利率的杠桿性作用,就是要強調市場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使政府對利率的調控間接化。中央銀行應建立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體系,從而使三大貨幣政策工具都能影響利率,並使反映市場供求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符合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商業銀行體系對利率的升降變化應有相當的靈敏度;微觀經濟主體的融資行為要建立在健全的利益機制基礎上,且對利率有較高的彈性。

Ⅵ 消費信貸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哪些作用

雲掌財經首先說 首先,發展消費信貸有利於提高消費傾向,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選擇,所以有效刺激消費是我國經濟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保證。尤其重要的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呈現供給相對過剩和通貨緊縮的特徵,消費品市場從賣方市場格局向買方市場格局轉化;而另一方面,居民儲蓄率日趨高升,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在此情況下,國家近年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擴張投資需求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但從消費領域看,消費市場依然偏淡,擴張投資需求刺激消費作用有限,進一步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還有賴於發展消費信貸進而擴張有效需求。我們知道,投資和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兩個輪子,要使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態勢得以持續,消費需求必須及時跟上,發展信用消費正是擴大消費需求的一種重要途徑。從全社會看,由於消費與生產不可能完全同步,消費總是滯後於生產,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滯差,消費信貸的實施有助於增加即期消費,保持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消費信貸尤其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現實意義。消費信貸是調節當前宏觀經濟的有效措施。消費需求不足可以說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積極開展消費信貸,通過消費信用支持需求擴張,可以達到啟動消費品市場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政府通過消費信用引導消費者的支出投向,有意識地加速或延緩某類消費的社會實現,還可以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使經濟增長步入良性循環。
其次,發展消費信貸有利於為經濟增長提供推動力。消費的增長始終是經濟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以消費為導向也正是市場經濟發展偽真諦。居民消費的增長與消費需求結構的升級正是經濟規模擴展與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化的根本推動力。據測算,居民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韓國為64.8%,日本為66.4%,美國為68%,而我國該項指標約為50%。在發達國家,信用消費占其整個消費的比重達30%。按此計算,在我國可增加消費1300億元左右,將帶動消費增長約4.5個百分點,若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0%,則最終可拉動經濟增長2.3個百分點。目前我們的消費水平在達到小康之後,面臨消費升級,一次性大額支付是其中一個重要特徵,也會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通過消費信貸,使部分急需改善生活條件並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居民提前實現對住房、汽車等高價值消費品的需求,也有利於提高生活水平的質量,促進社會消費升級的順利實現。事實上,消費信貸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有沒有信心的標志--敢不敢於花未來掙的錢,因此,通過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制約消費的政策和觀念,把消費和勞動生產有機起來,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提高人民消費生活水平。
最後,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優化社會信用結構,使債權和債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信用內在約束機制和全社會的信用水平。在目前我國畸形的社會信用結構中,居民高債權,政府和企業高債務,銀行高風險。風險和收益是絕對分離的。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優化居民的資產結構,使居民的收益和風險通過信用消費的方式相結合。消費信貸和儲蓄對於貨幣流通的作用恰恰是相反的,前者是未來的收入現在使用,而後者是現在的收入未來再用。發展消費信貸也是構建市場儲蓄向投資轉化機制的重要措施。此外,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延伸貸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的作用范圍,是調整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有力工具之一。到目前為止,貨幣、信貸政策都是在短缺經濟中發揮促進生產作用的,而通過消費信貸可以使貨幣、信貸政策延伸到消費領域,建立消費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更進一步,通過政策作用范圍的延呻,可以幫助銀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高銀行效率和效益。

Ⅶ 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有滯後性嗎

一、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負面效應(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1、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總量的影響

資本市場的發展所引起的社會資金分流直接影響著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資本市場股票、債券等證券的大量發行對銀行存款的影響。資本市場上股票,債券發行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長迅速喚起了公眾的投資熱情。而居民和機構投資者所擁有的投資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其在商業銀行等銀行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截至 2001年8月末,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已達48055億元,相當於GDP的50%, 在證券公司開立股票賬戶達6529萬戶。雖然從理論上說,從商業銀行取出的存款無論是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還是購買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都有相當一部分最終將以財政存款或企業存款的形式又迴流到商業銀行,但事實上,其餘部分之中又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由於社會經濟規模的擴大和貨幣化程度的提高而被社會再生產過程所吸收,另一部分以流通形式繼續在資本市場上周轉,還有一部分則以持幣觀望的形式沉澱在居民手中。因此,資本市場證券發行、交易量的增加,在相當程度上會引起商業銀行現有存款的減少及存款增長速度的下降。據有關專家統計,1991年我國證券存量占金融資產的比例為3.6%,到2000年,這一比例就上升到51%,10 年之間便增長了13.2倍。這對商業銀行的沖擊有多麼大是可想而知的。資本市場上投資基金的發展削弱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基礎。投資基金是一種機構投資者,其特點是將居民的小儲蓄匯集起來,交由專家理財,通過證券和其他資產的有效組合,以較小的投資風險獲取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由於購買基金的投資風險比較小,而獲取的收益比銀行儲蓄高出不少,當人們在權衡資產收益與資產風險的博奕中偏向於前者時,商業銀行的儲蓄存款將會受到強烈的沖擊。我國從1998年第一批5家證券投資基金試點開始到2001年9月,全國證券投資基金已有43隻,基金總額已超過600億元。從目前國家政策性傾向來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產業投資基金、風險創業投資都會獲准加快發展,這無疑會導致商業銀行的存款分流。(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保險業及保險基金的發展也會分流一部分銀行存款。保險業是資本市場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勁旅。西方國家保險業十分發達,人們投保意識很強,特別是人壽保險業從保障型為主發展到儲蓄型為主,進而又發展到投資型為主以後,保險市場的投資異常活躍。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國居民在經濟生活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市場風險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居民和企業逐漸將儲蓄或存款的相當一部分用於購買各類保險,這也相應地抽走了一部分銀行存款,截至2000年底,我國各保險公司的保險費收入達1598億元,是1985年的 62倍多,占當年金融資產總額的0.7%。保險業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 對商業銀行存款的影響將逐漸增大。

從總體上來看,以上幾個方面對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發展的負面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據統計,自1992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金融系統的儲蓄存款連年創出新高,1992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1994年突破2萬億元大關,1995年達到3萬億元,其間月均增長約1000億元。然而,到了1996 年下半年,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啟動,儲蓄存款增長的勢頭逆轉直下,增幅逐月下降, 1997年儲蓄存款增長繼續回落,比上年同期少增加1306.3億元,到2000年底,儲蓄存款雖然高達64322億元,但同比增長速度和增加量卻是逐年下降的。

2、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結構的影響

當國家或企業發行證券(國債、公司債和股票等)籌集資金時,發行者籌集的是股本金或金庫存款,而購買者(居民或機構投資者)動用的則是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且這些存款多為定期存款。在證券交易結束後,證券發行者將發行收入相當一部分存入商業銀行,從表面上看,這一出一進對商業銀行存款似乎影響不大,但事實上銀行流入資本市場的數量與再迴流到銀行的數量差別很大(其原因已在上面分析過)。不僅如此,這種資金運動也大大改變了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從商業銀行流出的是定期存款等較為穩定的資金來源,而流回商業銀行的則是股本金存款或財政金庫存款(基本上是隨時都有可能動用的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因此,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銀行存款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使定期存款活期化,長期存款短期化,信貸資金的平均償還期大大縮短,資金結構的不穩定性增大。

3、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貸款總量的影響

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的影響會直接波及到銀行貸款業務。存款是銀行信貸業務的基礎,資本市場發展所抽走的銀行存款,相應地使銀行的可貸資金減少。在實行存貸款比例管理的條件下,貸款只能按存款的一定比例發放,存款增長減緩,貸款也會按比例相應地減緩。

直接投資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銀行貸款的增長。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直接投資的比重,而直接投資與銀行貸款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此長彼消關系。因此,在社會儲蓄總量一定的情況下,以直接融資為特徵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影響以間接融資為特徵的商業銀行的貸款增長。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資料, 1990年我國直接融資(只計股票和國債)和間接融資(指商業銀行貸款)合計為15366. 64億元,其中直接融資為199.84億元,占融資總額的1.31%,間接融資為15166.80 億元,占融資總額的98.69%;到2000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總額增長到105654 .3億元,其中直接融資為6283.2億元,占融資總額的6%,間接融資為99371.1億元,占融資總額的94%。從數字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相比較,直接融資占融資總額的比重雖然較小,然而從發展的勢頭來看,它正在快速地取代一部分間接融資。

4、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貸款結構的影響

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結構的影響會傳導到貸款結構上。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與貸款結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例如長期貸款必須與長期存款保持一定的匹配關系。資本市場發展造成的長期存款短期化,定期存款活期化,其結果必然使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期限結構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因而銀行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比重有所增加,而長期固定資產貸款的比重則有所下降。

商業銀行要設法避開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具的正面競爭,需要調整貸款的期限結構和客戶結構。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條件下,商業銀行要有意識地將貸款期限結構的設計適當與公司債券的期限結構保持一定的差異,以便突出個性並避免同資本市場融資工具發生正面競爭。例如,公司債券的期限一般為3—7年,則商業銀行的貸款就要盡可能少安排在相同的期限。又如原先一些信譽好的貸款大客戶,現在成為上市公司後對銀行的依賴度減小了,銀行就不一定再把它們當作貸款大客戶,貸款的客戶結構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

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動了商業銀行加快資產多元化的步伐,使貸款占銀行資產總額的比重下降和貸款本身的結構發生變化。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新的金融產品的不斷涌現,銀行為了爭取獲得更多的利潤,分散資產風險並保持資產一定的流動性,會在傳統貸款業務相對萎縮的同時,增加證券投資特別是短期國債的投資,進而實現銀行資產的多元化。銀行資產結構的這種調整,自然會引起貸款結構的變化。

5、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上述影響歸根結蒂都會體現在銀行獲利能力的變化上。首先,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商業銀行面臨的外部競爭更加激烈,從而促使銀行的高額利潤逐步向社會平均利潤轉化。銀行為了爭取客戶,一方面要盡量壓低貸款利率,另一方面又要盡量抬高存款利率,這種利用利率杠桿競爭的手段不僅要在與同業比較中體現出優勢,還要在與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各類金融工具的比較中吸引客戶,因此存貸款利差日益縮小。其次,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企業和居民的金融意識逐漸增強,投資者在市場經濟的摸爬滾打中慢慢學會利用各種市場或渠道之間的差價來套利,銀行為了吸引客戶,也不得不主動向客戶讓利。可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上的獲利能力普遍下降。

二、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正面效應

1、資本市場的發展為銀行實施多元化籌資戰略提供廣闊的渠道

銀行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以多種形式籌措長期資金。在西方國家,商業銀行可以較為自由地從資本市場籌措長期資金。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目前還有一定的難度,其關鍵問題在於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尚未實施,還不具有直接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融資的基本條件。但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外力推動下,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即將提上議事日程,在不久的將來,國有商業銀行將成為資本市場融通長期資本的主力機構。資本市場流通和沉澱的資金量將越來越大,商業銀行可借勢發展與投資銀行和上市公司相關的籌資業務。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股份制企業和股票發行量會越來越多,動員出來的社會閑散資金也不斷增大。在資本市場流動的資金量增大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暫時沉澱下來。商業銀行可以此為契機,大力開展與上市公司和投資銀行相關的籌資業務,如網上發行股票的收款業務,證券交易機構的證券資金清算業務,等等。

2、 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利於銀行通過參與資本市場交易而改善資產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

資本市場的發展便於銀行突破資產結構單一的局限,實現多元化資產的有效組合。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供選擇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購買和持有各種有價證券來優化其資產結構,多元化的資產組合使商業銀行便於在充分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爭取最大限度的盈利。

資本市場的發展拉動了相對落後的貨幣市場發展,從而為商業銀行發展信貸業務和改善資產流動性提供更多的便利。我國貨幣市場相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大滯後,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拉動下,貨幣市場將出現「補漲」式的發展,由此而形成的活躍的短期國債市場及國債回購市場,為商業銀行利用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擴大信貸投放和流動性創造了有利條件。1998年5月央行恢復公開市場業務以來, 公開市場業務品種不斷豐富。公開市場業務的開展為商業銀行增加可用資金提供了新的渠道,便於商業銀行以較低的成本融入短期信貸資金,擴大短期信貸投放。

貨幣市場的發展也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提供了便利。從1998年開始,我國加大了貨幣市場的建設力度,撤銷了融資中心和二級同業拆借網路,擴大一級市場交易主體,形成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並調整國債的品種和結構,面向商業銀行共發行了記賬式國債4303億元。然而上述措施並未帶來貨幣市場的活躍,銀行間現券交易有行無市,其原因是在穩健的貨幣政策下,商業銀行的資金普遍寬松,在貨幣市場上主要是作為資金供給者而非需求者。在貨幣政策適應經濟和金融發展作出適當調整的情況下,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進一步擴大,將大大提高商業銀行債券資產特別是短期國債的變現能力。同時,參與公開市場融資具有不僅利率較低而且供給充足的特點,因而是商業銀行兼顧盈利性和流動性的理想融資渠道。

3、資本市場的發展為解決國有企業高比例負債問題, 進而為改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找到了良好契機

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助於推進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和降低企業對銀行的負債率,並提高國有企業對銀行貸款的償還能力。國有企業對銀行負債率畸高的根本原因在於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滯後,由於產權關系不明晰,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和「投資飢渴症」一直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加上國有商業銀行本身也是產權關系不清晰的性質特殊的國家壟斷企業,因而它對國有企業貸款的債權約束也硬不起來。國有企業的過度負債和償還能力惡化給國有商業銀行埋下了巨大隱患,只不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存款增長還保持著一定的增長水平,加上信用創造功能的放大效應,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低下的風險尚未完全暴露出來。由於對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催收」(貸款)「清欠」(利息)成效十分微弱,幾乎所有國有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都採取「惜貸」方式以消極防範風險,但這種方式並不能消化巨額不良貸款。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既可以解決國有企業的資本性資金的匱乏問題,又可以通過資產重組淘汰一批劣勢企業,培育一批優勢企業,使國有企業過度負債和償還能力不斷下降的矛盾從根本上得到緩解,進而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得以改善。

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可正確引導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向。資本市場是通過產權流動來實現資源(資本)的有效配置的。資本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形成的證券市場比價結構,能引致社會資金向資金收益率高的產業部門和企業流動。第二,證券市場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杠桿,推動股份制企業不斷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同時,證券市場使得企業效率表現完全市場化並使企業的經營業績與其股票價格相對稱,從而形成企業的市場公眾選擇機制,這種公眾選擇機制與法人治理的內部約束機制相統一,促使企業把不斷尋求市場獲得機會和不斷降低內部經營成本統一起來。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已往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經濟效益好於全國國有企業平均水平,股份有限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在總體上大大好於其他企業。第三,證券市場的動態運行可以促進企業生產結構轉換,未上市公司關注證券市場的變化,以尋找自身產品結構與市場要求的差距,上市公司更關注證券市場的行情,以保持競爭的強勢地位和免除特別處理或摘牌的危險。同時,證券市場也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換,最近幾年滬深股市發生的數百起資產重組均集中地體現了產業結構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業向高技術、高收益的產業轉化,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最近100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涉足信息產業更說明這一問題。 另外,我國證券市場本身也越來越重視培育高新科技企業上市。到2000年底為止,滬深股市共有100多家高科技企業上市,約占目前A股總股本的8%。 最近國家還積極准備在時機成熟時開設專門的高新板塊或國內創業板市場。第四,證券市場對促進企業擴張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作用非凡。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總股本5億股以上,流通股超過1億股的大盤股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0%左右, 據有關專家的定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規模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0.1%。 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可將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波動,證券交易量的增減等信號,作為安排信貸投向、投量計劃和調整信貸資金結構的重要參照系。例如,商業銀行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將其貸款總量的90%以上貸給國有企業,而1993年以來,每年投向三資企業和其他所有製成分企業的貸款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分支行對這類企業貸款的遞增幅度還要大。這充分說明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在正確引導著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向,這為逐步改善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創造了條件。

Ⅷ 消費信貸對於經濟發展的作用還會增強嗎

據報道,日前相關機構發布的《2017年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2016年,我國消費信貸余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占貸款總額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未來消費信貸對於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進一步增強。

分析人士表示,從消費金融市場的規模來看,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在整體信貸中的佔比不足20%,而歐美發達的市場經濟中這一比例通常在50%以上。其中在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中,住房、汽車類信貸佔到了80%。因此消費金融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未來消費金融在中國還是快速增長的階段,遠遠沒有達到存量市場,希望消費金融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Ⅸ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

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

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9)個人貸款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擴展閱讀

金融發展規律

1、在一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上層結構的增長比國民產值及國民財富所表示的經濟基礎結構的增長更為迅速,因而金融相關比率(FIR)有提高的趨勢。

2、一國金融相關比率的提高並不是永無止境的。一旦達到一定的發展階段,特別是當FIR達到1~1.5之間時(西歐和北美20世紀初就達到了這一水平),該比率將趨於穩定。

3、經濟欠發達國家的FIR比歐洲和北美國家要低得多。欠發達國家目前(指20世紀60年代)的FIR多在1和2/3之間,相當於美國和西歐在19世紀後半期就達到並超過的水平。

4、決定一國金融上層結構相對規模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經濟單位和不同經濟集團之間儲蓄與投資功能的分離程度。

5、在多數國家中,金融機構在金融資產的發行額與持有額中所佔份額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大大提高了。即使一國的FIR已停止增長,該份額卻依然呈上升勢頭。

閱讀全文

與個人貸款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旗hs5貸款利率 瀏覽:456
沈陽2020年各銀行貸款利率 瀏覽:477
百度貸款還要親人手機號碼嗎 瀏覽:584
成立公司向銀行貸款然後放貸 瀏覽:471
徵信小額貸款公司GT 瀏覽:354
哪個地方支持上海公積金貸款 瀏覽:703
公積金貸款過戶要多久放款 瀏覽:945
昆明市五華區聚佳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225
貸款買車需要夫妻共同簽名嗎 瀏覽:798
有貸款的房子能過戶給朋友嗎 瀏覽:868
在一個銀行流水比較大可以比較容易貸款嗎 瀏覽:626
銀團貸款需要資料 瀏覽:395
江蘇農村商業銀行e貸款年限 瀏覽:998
網上貸款頻繁查詢徵信么 瀏覽:315
上海需要貸款的人 瀏覽:950
昭通二套房住房公積金貸款 瀏覽:522
郵政銀行公積金余額沖還貸款 瀏覽:28
老家房子貸款算不算二套房 瀏覽:876
灌南縣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瀏覽:409
網上貸款還了還叫還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