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行的貸款余額說明什麼
貸款 屬於銀行資產 貸款余額越大 說明資產規模越大 從這個單一指標看 是說明銀行業績好 但一般還要參照其他指標 比如利潤率等。 風險要看該銀行對風險管理的水平,不能單一而論。貸款余額大,如果銀行風險管理水平高,如內部控制合理,不良貸款率低等,風險則低。 反之則風險較高。
② 4月末工行境內人民幣貸款較年初增加超1萬億元,為何要增加貸款金額
我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個是正常的,細心的人可以發現,實際上我們國家每年,甚至是每個月的人民幣貸款額度都在增加,這說明了我們國家對企業的扶持是非常大的。而且從全球經濟來講,現在全球經濟實際上是在下行的,我們國家的貸款額度不斷增加,正說明了我國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和把握,經濟在逐步穩健發展,市場需求比較大,這也是我們所期望的。
總體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我國潛在經濟增速相適應,高於受國內外疫情沖擊的實際經濟增速,有助於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逐步回升至潛在增速附近,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的形成。我國經濟韌性巨大,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③ 貸款余額說明什麼
銀行的貸款余額就是銀行發放的目前還沒有收回的金額。貸款余額越大說明這家銀行的資產業務越大,並不說明其他。風險大小與業務大小無關,與資產質量有關,同樣的資產質量比例,規模越大當然風險資產總量也大,或者簡單地不完全准確地理解也就是風險也相對較多。
【拓展資料】
貸款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廣義的貸款指貸款、貼現、透支等出貸資金的總稱。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將所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銀行自身的積累。
如何獲得最低銀行貸款利率:選擇利率最低的銀行申請貸款,雖然央行出台了基準利率,但是所有的銀行的利率都會在基準利率上進行上浮,具體上浮情況各個銀行都不同。所以要獲得最低銀行貸款利率就必須要"貸比三家",然後選擇利率最低的銀行。注意個人徵信,保持良好的徵信;銀行的貸款利率都是通過電腦根據個人的徵信、收入、工作等資料計算出來的,在其他情況都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保持良好的徵信,盡量按時還信用卡,避免逾期的情況出現。
按揭貸款是指以按揭方式進行的一種貸款業務。如住房按揭貸款就是購房者以所購住房做抵押並由其所購買住房的房地產企業提供階段性擔保的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按揭貸款是購房者以所購住房做抵押並由其所購買住房的房地產企業提供階段性擔保的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所謂按揭是指按揭人將房產產權轉讓按揭,受益人作為還貸保證人在按揭人還清貸款後,受益人立即將所涉及的房屋產權轉讓按揭人,過程中按揭人享有使用權。按揭指以房地產等實物資產或有價證券、契約等作抵押,獲得銀行貸款並依合同分期付清本息,貸款還清後銀行歸還抵押物。
按揭可以分為現樓按揭貸款和樓花按揭貸款。現樓按揭是指借款人借款購買現樓,而以購得現樓作抵押。樓花按揭是金融機構對購買樓花(尚未完工前整棟、分層或分單元先預售的樓房)的置業者提供的以借款人依據購房合同具有權利為抵押的按揭貸款。
④ 貸款金額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1、全款買房還是貸款買房,要結合自身情況。如果你確實很有錢,又沒有其他投資渠道,全款比較合適。雖然現在LPR利率下降,總利息也基本是貸款額的1倍。
如果你是剛需,家裡幫助的比較少,建議貸款買房。這樣可以稍微買個大點的,起碼能滿足三口之家的生活需要。比如套二的房子,面積在80平米以上。即使以後要二胎,換不起房子,也勉強可以居住。
2、貸款額度要量力而行。銀行審批貸款通常是要收入達到月供的2倍。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有很多人為了拿到更多的貸款,就把誇大自己的收入。其實這樣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是很不理智的選擇。在漫長的還貸過程中,一旦有個意外情況發生,會變得束手無策。所以貸款不是越多越好,要保留1~2年的生活開支費用比較好。
3、全款買房也要不要傾其所有。買房之後,還有裝修,結婚、生子,後面花錢的項目很多。手裡保留必要的資金很關鍵。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了。因為2020年,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會發生。有備無患,比如口罩漲價,你有錢,一樣可以買到。糧食漲價,能吃到的首先是有錢人,而不是有房子的人。
總之,全款買房還是貸款買房,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我舉的例子,對號入座一下。喜歡穩健的,又不想投資其他行業,有錢,就全款買吧。喜歡挑戰的,不管有錢沒錢,都貸款買吧。無論哪種,在2020年,剛需買房,都要給自己留點餘地。
溫馨提示:1年期和5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迎來「雙降」。
⑤ 融資余額是什麼意思多好還是少好
融資余額越高,說明大家都看漲,融券余額越多,則說明大家都看跌,所以說融資余額多好。
一、融資
融資和融券實際上都是一種借貸投資。股民和機構可以向證券公司「借款」(借入想要數量的股票),同時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如果是看漲股票,那麼就借入股票,在高點賣出,賺得中間差價,歸還借入時股票價格對應的錢款即可,這就是融資操作。如果是看跌,那麼借來的股票就賣出,在低位時買回,歸還對應數量的股票,仍然是賺取中間差價,這就是融券操作。
二、融資余額
融資余額是指投資者每日融資買進與歸還借款間的差額的累積。其實我們簡單點理解,就是每日投資者還欠證券公司的股票的價值總額,一般情況統計的都是所有證券公司的總額,所以它就代表了融資業務市場的規模。它的公式是:
本日融資余額=前日融資余額+本日融資買入額-本日融資償還額.
三、融資余額的意義
融資余額的主要意義在於它能反應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和繁榮程度,舉個例子,在前兩年的股市大漲行情中,融資余額最高達到2萬2千多億,機構和投資者都認為有利可圖,所以大量借入股票買賣,市場繁榮。而在大盤漲到5170點之後,經歷了大幅下跌的行情,大家紛紛拋售股票,融資余額就迅速下降到了八千多億。融資余額越高,說明大家都看漲,融券余額越多,則說明大家都看跌。
四、融資融券的利息
證券公司把股票借給你當然不是白借的,既然的貸款,那肯定是要收利息的,其實這個一般就是手續費。融資融券的利息也是變動的,在行情好的時候,自然要高些,不好的時候就低些,但差別不大。現在證券公司一般融資利息在8%左右,融券利息要比融資高一點,在9%左右。
⑥ 11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加4013億元,這組數據說明了什麼
11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加4013億元,這組數據說明了人們的收入趨於穩定並且有所增長才能有能力去買房,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家對於房價的控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房價逐漸趨於穩定發展的方向,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惠,小編剛好最近也買房了,如今銀行放貸的利率下調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房,總體來說就是經濟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著。
一、這組數據說明經濟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人們有能力買得起房了
11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加4013億元,這說明很多人都有能力去買房子,這是一件好事,代表著大家掙錢的能力提升的,我國的經濟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狀態,只有經濟向上百姓日子過得安穩,才不會有惡性事件發生,社會才能和諧發展,這是一個好的循環流程。
綜上所述,11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加4013億元,這組數據說明了經濟的發展是向上的,還有就是國家的方針是正確的,不過想要買的起房子,還是得努力掙錢,小編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⑦ 銀行貸款量增加好不好
他奴役減肥韓國就很關鍵還軍閥割據還
⑧ p2p的貸款余額是多好還是少好
1、面向人群不同:
銀行面向的借款人主體是大中型企業,而P2P網貸一般面向小微企業或者個人消費。
2、貸款產品類型差異:
銀行大多數是抵押擔保的借款產品,信用貸款比較少,且貸款金額比較大,動輒幾百上千萬;P2P網貸大多數是信用貸款,一般金額是幾萬。
3、投資門檻不同
現在各大銀行推出各種理財產品,可是都至少十萬二十萬才能投資,很多年輕人都因為囊中羞澀而被拒之門外。相反P2P理財平台投資門檻十分低,有些平台只要100元就可開投,即使你只有100元一樣可以投資一個200萬的項目,人人都可以參與。
4、借款利率與審批時間的不同
銀行的利率低,但是貸款審核周期長,一般沒有半個月到一個月,借款人是拿不到錢的;P2P網貸利率高,但是放款快,一般3~5個工作日,就可以滿標放款了,急需要錢的人就可能會選擇P2P網貸。
5、對比手續費不同
銀行理財需要收取手續費、託管費、管理費等多種項目,無形中減少了理財投資者的不少收益。而P2P平台中僅需收取少量的充值手續費和利息管理費,投資者從充值到提現全程不收任何費用,所有投資所得都全額到賬,相當於投資者無形中又得到一筆收益。
6、抵押擔保不同
銀行理財實際是投資者借給銀行的一種信用貸款,除了銀行信用之外,沒有任何風險抵補措施和手段,一旦出現理財損失,投資者往往無可奈何,只能忍氣吞聲。而P2P理財會經過嚴格的審核,普遍要求借款人有足值資產或高質量債權作抵(質)押,並履行抵押登記手續,可以說為理財資金安全加上了雙保險。
⑨ 融資余額大增說明什麼
融資余額大增說明,投資者心態偏向買方,市場人氣旺盛,屬強勢市場;反之則屬弱勢市場。以融資金額與融資償還金額之差作為融資做多力度指標,以融券賣出量與融券償還量之差作為做空力度指標,來衡量市場整體的多空變化情況。
拓展資料:
融資融券交易中,融資余額指未償還的融資總金額,計算公式為:當日融資余額=前一日融資余額-當日償還額+當日融資買入額。融資余額一般是銀行內部的說法 指銀行對企業融通資金(貸款、押匯、貼現等)方式帶來的資金融通數量 。
融資余額一般是銀行內部的說法 指銀行對企業融通資金(貸款、押匯、貼現等)方式帶來的資金融通數量 。
單只標的證券的融資余額或融券餘量達到該證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時,證券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暫停其融資買入或融券賣出,並向市場公布。當降低至20%以下時,次一交易日再恢復。
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融通資金是其滿足資金需求的一條重要途徑。向中央銀行融通資金的形式主要有三種:
再貸款
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向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稱為再貸款。再貸款是商業銀行除存款以外的重要資金來源。
再貸款是央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重要途徑。國外再貸款一般是抵押貸款,通常用於補充法定準備金不足和資產的臨時調節,不能用於放款和證券投資。我國的再貸款主要是信用貸款,分為基數貸款、年度計劃內貸款和臨時性貸款。
再貼現
再貼現又稱「重貼現」,是指金融機構在貼現買進尚未到期的有價證券(如期票、銀行承兌匯票等)後,為了應付短期資金需要再向中央銀行貼現以融通資金的行為。
再貼現具有結構調節效果、借款成本效果,利率一般低於對商業銀行再貸款的
出售證券
公開市場業務是各國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一方面為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提供了場所,另一方面也為金融機構通過出售其持有的國庫券等合格證券換取資金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