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金漏損率與存款派生倍數呈正比還是反比關系
搜一下:現金漏損率與存款派生倍數呈正比還是反比關系?
⑵ 急求:08年秋《貨幣銀行學》作業4 多選題
1.ABCD
2.AB
3.ABD
4.ABC
5.BC
6.ABCD
7.A
8.ABD
9.ACD
10.ACD
11.ABD
⑶ 現金漏損率
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或現金比率,指客戶從銀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出現所謂的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出現現金漏損會減小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中文名現金漏損率外文名currency drain ratio別 名提現率或現金比率定 義指客戶從銀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現金危 害 減小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漏損的途徑
第一,信貸資金的迴流
我國的銀行系統實行一級法人,按行政區劃設立分支銀行。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銀行信貸資金在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則驅使下,銀行系統內部資金通過與分支行內部的資金上存下撥方式,將中西部地區所吸納到的存款資金的一部分,轉移貸款到效益較好、資金流通運作和周轉速度快的部分東部地區。雖然這種運作方式會受到資金調出地區地方政府的干預,但隨著80年代以來金融體制,特別是信貸體制改革措施的不斷推行,銀行具有信貸資金投放的自主權不斷擴大,信貸資金在總行與分支行間的資金劃轉與調撥的權利越來越大。因而通過銀行中介信貸方式實現的區域資金流動規模呈上升趨勢。在西北一些省區,由於投資效益率低,銀行系統長期以來形成巨額存差。這些情況非但沒有好轉,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第二,跨省直接投資
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直接投資到上海、深圳等東部地區,從而導致資金「東流」。內地企業大規模投資上海,是「八五」經濟快速發展重要支撐因素之一。據對7000多個外地在滬企業的統計,2003年共上繳稅收134億元多人民幣,是該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的近30%。整個「八五」期間,在其他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在上海的投資多達600億元。到2003年底,上海的內資企業已達2.26萬個,其中產值達2315億元,贏利70億元多。2003年底,外地在滬企業數目增加到3.1萬多家,與上海三資企業數目基本相同。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7省在上海投資興辦企業5300多家,上海內資企業中來自中西部企業的約佔一半以上。經濟特區等沿海開放熱點地區吸引國內各地投資,據不完全統計,至2003年底,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有關部委在深圳興辦企業20000多家,投機總額約400多億元,而且許多內地企業取得的利潤繼續留在深圳滾動發展。
⑷ 什麼是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指現金占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稱現金漏損率或提現率。
現金比率可以直接影響貨幣乘數,從而對貨幣供應量產生影響。貨幣乘數與現金比率成反比,現金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現金比率也被稱之為流動資產比率(Liquidity
Ratio)或現金資產比率(Cash
Asset
Ratio)。現金比率是指企業現金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反映企業的即刻變現能力,這里所說的現金,是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這項比率可顯示企業立即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
(4)現金漏損與貸款余額之比稱為擴展閱讀:
決定現金比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國民收入。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充當交易媒介的現金數量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現金比率同國民收入水平成正比。
2、貨幣流通速度。當其他條件不變時,貨幣流通速度與現金比率呈反方向變動。
3、持有現金的成本,指持有現金損失的利息收入。持有現金的成本越高,現金比率就越低,兩者反方向變動。
4、城市化和貨幣化程度。隨著城市化程度提高,現金比率下降,而貨幣化程度往往使現金比率有上升趨勢。
5、金融機構的發達程度。金融機構越發達,現金比率越低。
6、通貨膨脹期間的現金比率一般會提高。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現金比率
⑸ 什麼是提現率
你看看貨幣銀行學吧。
在商業銀行創造信用貨幣的過程中,存款客戶總會提取一些現金,從而是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這就是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提現率高會相應減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⑹ 現金漏損率與貸款余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為什麼錯誤
現金漏損
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
現金漏損率
,也稱提現率。
故現金漏損率與
貸款余額
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錯誤!
⑺ 庫存現金和漏損現金一樣嗎
庫存現金和漏損現金是不一樣的概念。
庫存現金是指單位為了滿足經營過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現金。對於企業而言,對庫存現金進行監督盤點,可以確定庫存現金的真實存在性和庫存現金管理的有效性,從而對評價企業的內控制度起到積極作用。
漏損現金是指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創造過程中,隨著客戶從商業銀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現金漏損會降低存款貨幣創造乘數。
⑻ 通貨存款比例與現金漏損率一樣嗎
通貨存款比例指的是:通貨現金比例是指現金占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稱現金漏損率或提現率。通貨存款比例和貨幣乘數有關系,兩者成反比。計算貨幣乘數時,若已知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7%,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為7%,通貨存款比例為6%,
則貨幣乘數=(6%+1)/(6%+7%+7%)=5.3
「貨幣乘數」是指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擴張關系的數量表現。
現金漏損率指的是: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出現現金漏損會減小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現金漏損率與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有關系。計算存款派生乘數時,若已知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8%,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為5%,現金漏損率為7%,
則存款派生乘數=1/(8%+5%+7%)=5
⑼ 請高人幫忙回答以下四個問題,謝謝
1
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夠以一定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通常有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在一定條件下,信貸量和匯率也可充當中介指標。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的區別:
⑴ 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利率、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回購協議市場利率、票據市場貼現率等。操作指標有兩個特點:一是直接性,既可以通過政策工具的運用直接引起這些指標的變化;二是靈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確的作用於操作指標,使其達到目標區。
⑵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夠以一定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如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信貸規模和匯率。中介指標的選取要符合三個標准: ① 可測性,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得這些指標准確的資料數據,並進行相應的分析判斷; ② 可控性,這些指標能在足夠短的時間內手貨幣政策的影響,並按政策設定的方向和力度發生變化; ③ 相關性,該指標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又極為密切的關系,控制祝這些指標就能基本實現政策目標。
上面是粘貼的 說通俗點 就是我們控制一個變數 比如再貼現率 這樣就讓流通貨幣改變 然後最後改變了經濟過熱的趨勢 這個中介的指標 流通的貨幣 就是貨幣政策中介指標。
如上述 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信貸規模和匯率 都是一些常用的中介指標
2
首先在經營的目的上 中央銀行是為了對總體經濟進行調控 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實現內外平衡(財政收支平衡 貿易平衡)
而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
然後是在低位上 央行是銀行的銀行 大多數央行是國家機構,有發鈔等獨有的權利,而商業銀行是歸屬於央行監管的
3
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指客戶從銀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出現所謂的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出現現金漏損會減小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也就是說 現金漏損率越高 派生存款就越少
超額准備金率越高 派生倍數就越小
這道題看了你就明白公式怎麼用了
1原始存款為1000萬元
2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6%
3現金漏損率為15%
4差額准備金率為3%
派生存款總額=10000000/(6%+15%+3%)-10000000=3166666元
4菲利普斯曲線定義:
表明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系的曲線,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菲利普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由英國經濟學家W·菲利普斯於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國失業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的關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後,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解釋,尤其是薩繆爾森和索洛將原來表示失業率與貨幣工資率之間交替關系的菲利普斯曲線發展成為用來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
也就是說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存在著矛盾 保證了一個就很難保證另一個
這個是政策上很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一般央行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首位
同時 由於預期通貨膨脹的因素 有也會出現滯漲 需要政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