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买房按揭贷款的利息会不会随着银行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会的,每年的利率都会根据央行利率变化而变化。不过银行也提供了一项三年固定利率的选择。
影响银行利率的因素:
物价总水平:这是维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据。利率高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就可以保证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就会变成负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名义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是正利率还是负利率。
利息负担: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企业成本和利润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率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贷款利息的支出。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
利益:利率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上交财政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间接产生的。因此,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率水平的确定还要保持合适的存贷款利差,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
供求状况:利率政策要服从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局,并体现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要求。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利率水平的确定也要考虑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受资金供求规律的制约。
此外,期限、风险等其他因素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利率越低。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中国利率水平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研究国内利率问题时,还要参考国际上的利率水平。
② 现在房屋贷款的利率是多少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吗利率的改变会使我的还款金额改变吗
2015年8月26日后的贷款基准利率:
会的,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降息了。
利率降低,不论何种还款方式,利息自然降低。
不同银行在与购房人签署贷款协议时所规定的利率调整时间也不同,购房者何时享受到降息的利好取决于当初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利率调整方式是“次期调整”和“固定日调整”。“次期调整”方式是当出现新利率时,当期仍按原利率计息,从下一期开始,系统进行利率调整并重新计算分期还款额,即新利率在次期才生效;“固定日调整”方式,于每年1月1日按照当日挂牌利率统一进行调整,1月1日之前的部分,则仍使用老利率计算而1月1日之后的,则执行新利率并重新计算分期还款额。
③ (首套)房贷利率折扣,近年变动的历史
2006年8月19日后,5年及以上房贷基准利率为6.84%,首次贷款购房最多可以优惠15%,相当于5.81%。多数房贷2007年执行的还是这一利率。
经过2007年数次加息后,5年及以上房贷基准利率为7.83%,优惠后相当于6.66%。也就是说,2008年1月1日开始,所有银行首套商业房贷执行最低6.66%的利率,比2007年提高了0.85个百分点。
央行于2008年9月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调整后,5年及以上房贷基准利率为7.74%,优惠后相当于6.58%。如果市民已经申请了房贷,并处于正常还款阶段,那么房贷将从明年1月1日起按新的贷款利率执行。
2010年10月30日通知,从2010年11月1日起取消首套房贷七折利率,首套房贷执行八五折利率。
2010年上半年,首套房贷七折优惠利率就“名存实亡”,多家银行执行的基本上都是八五折优惠,少数还能申请到八折或者七五折;2010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在房贷方面的政策更加收紧,首套房贷八五折优惠利率渐渐成了主流。
从2010年10月30日起,上海银行业目前已全面收紧个人房贷,包括中行、工行、中信、深发展在内的多家银行已陆续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上调至基准利率的0.85倍,取消对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
多家银行证实,11月1日起,商业银行购买首套住房执行的房贷最低标准变为:首付最低30%,利率为同档期基准利率下浮15%;二套住房为首付最低50%,利率执行同档期基准利率的1.1倍,禁止对第三套及以上住房提供贷款。
④ 贷款买房后,房贷利率会随着银行利率的浮动而变化吗
不会浮动。
贷款利率(1)贷款利率与贷款用途、贷款性质、贷款期限、贷款政策、不同的贷款银行等相关。国家规定基准利率,各银行根据各种因素确定差别贷款利率,即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或下浮。现行基准利率是2011年7月7日调整并实施的,种类与年利率如下:①短期贷款六个月(含)6.10%;②六个月至一年(含)6.56%;③一至三年(含)6.65%;④三至五年(含)6.90%;⑤五年以上7.05%。(2)房贷为例:银行贷款利率是根据贷款的信用情况等综合评价的,根据信用情况、抵押物、国家政策(是否首套房)等来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如果各方面评价良好,不同银行执行的房贷利率有所差别,2011年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部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或1.05倍。从2012年2月开始,多数银行将首套房利率调整至基准利率。4月上旬,国有大银行开始执行首套房贷利率优惠。部分银行利率最大优惠可达85折。五年期限以上85折优惠后利率为7.05%*0.85=5.9925%
⑤ 美国近几年的贷款利率变化情况
连续加息16次,每次0.25个基准点
⑥ 房贷利率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各种中国家庭债务,中央银行的家庭贷款数据,以及对亲友的债务,以及私人贷款统计。此时,我国所有家庭成员的负债率甚至更高。自2012年以来,我国家庭按揭贷款与各类贷款中家庭按揭贷款的比例大幅上升。
近些年,我国家庭房贷杠杆率和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比的变化情况。以2016年为例。根据央行发布的《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6年,我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96万亿元,同比多增2.31万亿元。
这个数据看上去已经够快了,如果和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再一比,更夸张。
2016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
个人房贷增速是同期各项贷款增速的2倍多,新增房贷占到全部新增贷款近40%!2016年,房地产果然是疯狂的一年。
根据央行数据,2016年末,我国住户本外币存款606522.23亿元,同期住户本外币贷款333729.46亿元。
2016年末,我国家庭房贷杠杆率约为31.56%,我国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比为55.02%。看来,20171年无论家庭房贷杠杆率,还是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比重都是在继续上升,2012年末时,我国家庭房贷杠杆率大约只有19.75%,而到了2017年末上升到33.59%;同期,我国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比从2012年末的不到40%,上升到2017年末的62.14%。
不得不感叹,这几年,我国居民加杠杆真的太快了。当然,伴随这个过程的关键是M2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我国M2为97万亿,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为168万亿。
房贷和央行版住户贷款,并不是我国家庭负债的全部,如上文所述,央行的个人房贷数据,只能统计正规金融机构的数据。除此之外,我国居民为了买房子,往往还有其他借贷。
比如一个小白领,为了买上车房,很多时候都是家里亲戚朋友、同学,到处借钱凑首付。然后慢慢还。这意味着,他(她)既要还房贷,还要存钱还亲戚朋友处借的首付款。
这几年,主要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到超过很多人负担的地步。但是刚需往往还得买啊,所以,有时候除了借家里亲戚朋友的,还要借类金融机构的,比如一些首付贷、现金贷。
还有的炒房客,其配资方式除了正规金融机构外,还有大量民间途径。这部分往往也是央行无法统计的。
如上所述,千万不能低估目前33.59%的房贷杠杆率,因为实际可能更高。
同样,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2017年末已经达到62.14%。应该说已经不低了,考虑到上述类似的分析,家庭还有其他债务,也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在日本房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说房地产(负债)占家庭资产的比例很高。相反,如果房价不升或降,家庭债务比率将面临压力,甚至可能恶化。
⑦ 建设银行近5年来的房贷利率是多少
对于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具体根据借款人购房情况及其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因素区别确定。
对无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或者已结清购房贷款,名下无住房的家庭,申请贷款购买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住房,可参照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具体操作由各地分行掌握。
(7)近几年房屋贷款利率的变化情况是扩展阅读
存量房贷定价转换有两种方式:一是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则加点数值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与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为负值),其中从转换时点至此后的第一个重定价日的利率水平等于原来利率水平;二是转换为固定利率,转换后的利率水平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其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换后利率水平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
举例来说,若某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合同期限为20年,剩余期限为8年,原合同约定的利率为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现执行利率为4.9%×(1+10%)=5.39%。2019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为4.8%。
如果借贷双方确定在2020年3月30日转换定价基准,且重定价周期仍为1年,重定价日仍为每年1月1日,那么加点数值应为0.59个百分点(5.39%-4.8%)。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执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
在此后的第一个重定价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约定的重定价规则,执行的利率将调整为2020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后每年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