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央行: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会议强调,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9月28日央行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于9月25日召开2020年第三季度例会。
会议强调,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顺利完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补短板、锻长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② 银行下调存贷款利率有什么作用
下调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必须存到中央银行的资金就少了 这样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就多了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 贷款就更容易了 下调存款利率可以促使公民投资 活跃经济 调低贷款利率可以提高贷款比例 1.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目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包括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方面. 2.作用:可以解决短期内因市场上各方人士信心不足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3.影响:保护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4.存款利率下调的目的和存款准备多率下调的作用是一样的,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且,刺激经济增长. 总之,这次的"三率"下调,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发展经济.表明了政府对解决当前危机的力度是空前的;同时,也表明了政府发展本国经济的决心. 1、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2、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存款利率调整的影响。存款利率上调,通常会吸引居民储蓄,使流通中货币最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存款利率下调通常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存款利率调整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和债券等。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另外,存款利率上调,可增加居民储蓄利息收入,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通货膨胀率,则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增加贷款成本,抑制贷款,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企业贷款成本,刺激贷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投资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和社会对投资的需求量。 (二)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汇率升降的意义: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外汇汇率降低,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2、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出口上。 (1)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国外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 (2)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增加本国出口,减少进口;有利于吸引国外游客,扩大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3)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③ 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如何影响LM曲线
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要通过他的走势才会影响到LM的曲线。
④ 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有什么作用
下调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必须存到中央银行的资金就少了
这样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就多了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
贷款就更容易了
下调存款利率可以促使公民投资
活跃经济
调低贷款利率可以提高贷款比例
1.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目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包括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方面.
2.作用:可以解决短期内因市场上各方人士信心不足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3.影响:保护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4.存款利率下调的目的和存款准备多率下调的作用是一样的,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且,刺激经济增长.
总之,这次的"三率"下调,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发展经济.表明了政府对解决当前危机的力度是空前的;同时,也表明了政府发展本国经济的决心.
1、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2、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存款利率调整的影响。存款利率上调,通常会吸引居民储蓄,使流通中货币最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存款利率下调通常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存款利率调整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和债券等。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另外,存款利率上调,可增加居民储蓄利息收入,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通货膨胀率,则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增加贷款成本,抑制贷款,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企业贷款成本,刺激贷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投资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和社会对投资的需求量。
(二)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汇率升降的意义: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外汇汇率降低,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2、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出口上。
(1)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国外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
(2)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增加本国出口,减少进口;有利于吸引国外游客,扩大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3)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⑤ 央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风财讯消息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总第90次)例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顺利完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补短板、锻长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⑥ 简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整体趋于下行,以改革的方式达成“降息”的作用。
第二,风险偏好提升,银行信贷涉及群体更广。
第三,在这种环境下,大型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强,由于贷款利率下限联盟被禁止,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第四,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风险筛选与定价能力不强的中小行需要控制信用风险,但如今利率市场化政策在倒逼银行提升风险偏好,压低贷款利率,中小行可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第五,信用债受益更大,由于风险偏好提升,部分银行可能会加大更高风险与收益的信用债配置,信用利差有进一步压缩的可能。对利率债而言,存在宽信用的风险,但受实体融资需求制约,利空冲击有限。
整体来看,该措施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有助于实体风险偏好提升,但仍受制于实体融资需求。落实到大类资产上,该措施利好权益(成长板块)和信用债,信用利差将继续收缩,利空利率债,但冲击有限。
⑦ 疫情期间,政府都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2020年5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下称“报告”)。央行报告阐明10大核心要点,表示关注4大风险;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中国央行强调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提出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报告10大核心要点如下: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适度;
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7、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医药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9、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10、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⑧ 有懂LPR的吗,当初买房是商贷在中行利率5.39,是转好还是不转的好
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对于2020年1月1日之前发放的个人商业贷款(含房贷),各家商业银行发出通知,要求贷款客户在3月1日……8月31日期间进行转换。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具体转换要求,客户可以选择固定利率制,也可以选择LPR 利率制,以自愿为原则,但只有一次机会,一旦选择一种后,在整个还款期内不能再次转换。
假设一下,如果明年3月的LPR为4.5%,那么最后执行利率=4.5%+0.59%=5.09%,就比原合同利率5.39%少0.3%,利率下降了,节约了利息,当然你的月供就会减少,转换成LPR是值得的,但这只是短期的。
从长期来看,一旦选择LPR后,合同利率几乎每年一变,而房贷期限一般都是20-30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能不能真正做到最后节约了利息,这就需要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LPR走势。不过,根据我国近20年利率变动规律,以及发达国家的利率走势,大趋势是处于下行趋势,所以对于还有几年就到期的贷款来说,转换成LPR绝对受益。对于刚刚贷款的人来说,转换成LPR受益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⑨ 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促进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发挥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使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对各种资金价格、经营成本、目标收益等进行分析核算,从而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有效地引导资金的流向,降低利率风险,提
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筹集存款时,不再通过“送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而是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实力能给出的高利率来吸收存款。在发放贷款时,市场化的利率也使贷款的价格公开,进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利于银行和企业的交易效率。
2、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扩大理财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的范围
从国际经验来看,放松利率管制后,利差缩窄冲击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促使
银行经营结构,业务范围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同时,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
将大力扩张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包括房地产等非生产领域贷款)以获取更高
的回报。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寻找更高价
格的趋利性所导致的银行经营的主动调整。
3、有助于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最主要的盈利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取消利率管
制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价格战作为吸收公众存款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将内
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
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盈利能力受到巨大冲击。我国在开展利率市场化之前处于利率管制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一直是传统业务;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获得了实际的支配存贷利率的权利,商业银行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银行间的厮杀不仅停留在贷款的数量上,也体现利率市场化引发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增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在利率非市场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多基于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所得,所以各商业银行的考核也仅限于存贷款的数量上。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面对优质户,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能做的只有在存款利率升之又升的同时将贷款利
率一降再降,这种以缩小存贷利差为手段的竞争模式会使得商业银行收益下降,
经营困难,更甚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3、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金融腐败。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享有利率水平的决定权,商业银行作
为利率政策的执行者,没有自行制定贷款利率的权利,只有“贷”或“不贷”的
权利。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则同时享有这两项权利。这两项权利归于
一身,这使得很多商业银行不再按其应寻的原则制定存贷款利率水平,这会形成
一种不是人人平等的利率价格,这对其它贷款人和各大银行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对社会的稳定性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因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并未
发展健全,银行风险内控经验和利率定价经验还远远不足,金融腐败现象发生的
几率就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