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住建部:2018年住房公积金消费类提取1.17万亿元
近日,中国住建部、财政部及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全面披露了201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社会经济效益和重要事项。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获悉,《报告》从5个方面,概括了201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运行总体平稳;制度缴存扩面持续推进,非公经济缴存职工已成为缴存扩面主力;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服务质效提升明显;资金总体安全。
《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住房消费类提取1.17万亿元,占当年提取额1.47万亿元的79.5%,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252.58万笔、1.02万亿元,可为贷款职工节约利息支出2019.98亿元。
具体呈现2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住房公积金大力支持租赁住房消费,住房租赁提取730.40亿元,同比增长64.22%,住房租赁提取在各类提取中增速最快,住房公积金帮助职工通过租赁解决住房问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住房公积金贷款重点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当年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中、低收入群体占95.73%,首套住房贷款占85.91%,144(含)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占89.45%,住房公积金贷款重点支持中低收入职工购买首套普通住房。
《报告》还指出,2018年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4.59万亿元,其中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总额度8.58万亿元。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为8.8万亿元,缴存余额为5.79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98万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余额46.11亿元,国债余额19.71亿元,结余资金为8023.28亿元。
《报告》表示,住房公积金的实缴单位数、实缴职工数持续稳定增长。2018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3%,住房公积金年度缴存额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同时,非公经济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扩面效果显着,住房公积金成为新市民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渠道。值得一提的是,缴存职工中,港澳台同胞1.24万人,比上年增长79.71%,有效促进了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安居乐业。
㈡ 房地产金融监管不断加码 围剿违规流向楼市经营贷
在“房住不炒”基调下,监管部门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努力不仅体现在频出的限购政策上,如今的重心也日渐转向加强流向房地产的资金监管。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的发言再次对此予以强调。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郭树清表示,房地产目前金融化倾向较强,如果未来房地产热度消散,持有众多房产的炒房者个人财产会有极大损失,贷款无法偿还,推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经济生活将发生极大混乱。因此,必须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已经在金融端对房地产领域泡沫化打出一套相互配合的“组合拳”,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2020年底,央行等有关部门对银行进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从资金占比上严控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而在近期,各地银保监局更是加强“经营贷”流向监管,严打其流向房地产市场。
集中度管理“张弛有度”
2020年的最后一天,房地产行业在“三条红线”之后再次迎来金融端的强力监管。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房地产行业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作出明确规定。
某房地产企业资深管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新规对市场影响度有限,尤其是刚需群体,但对于近期的一线城市炒房热度有一定打击。而对房企来说,则更利好头部品牌房企,银行战略会把稀缺额度留给这些房企,中小房企贷款难度增大,现金流压力也会提高。
《通知》提及,此次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根据银行类型一共分为五档。中资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中资中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17.5%;县域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1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12.5%;村镇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1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7.5%。这也意味着,银行规模越大,房地产贷款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越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是大行在做,因为其吸储量较大,资金成本相对低,做房贷“划算”。而地方小银行则相反,若非与房地产开发商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基本不会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通知》中针对银行规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房地产业务占比上限。
Wind数据显示,2013~2019年,A股上市的35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由17%逐年上涨,至2019年末已达到27%。
增速方面,2013~2019年,35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额快速上涨,由17%增至35%,随后逐年回落至15%。央行每年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也对此趋势有所印证,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个百分点。2018、2019年增速均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缓。2020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增速进一步放缓。
郭树清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就明确提及:“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他同时表示,目前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相信房地产问题可以逐步缓解。
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9.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个百分点,连续29个月回落;同时,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低4个百分点。
此次央行及银保监会对于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管理同时坚定“一城一策”的管理方式,极力避免制度僵化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通知》显示,地方监管可以结合所在地具体情况和以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为基准,进行2.5个百分点的增减。
《通知》下发后,上海、四川、山东、辽宁等地皆针对本地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下发相应通知,其中对区域内部房地产贷款考核部分指标上限进行调整。
例如,辽宁方面将第三档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调整为18.5%,较央行数据上调1个百分点;第四档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调整为14.5%,较央行数据上调两个百分点;第五档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调整为8.5%,较央行数据上调1个百分点。四川方面也类似,将第四档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占比上限上调1.5个百分点至14%。
山东银保监局则将辖内城商行、民营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标准上限调高2.5个百分点至25%。对此,山东银保监局对外表示,该安排是考虑后续规范非标投资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为资金实际投向房地产领域,但短期内无法收回,确需回表处理的留出必要空间。福建方面出台的细则则表示,对于调整确有困难的超标机构业务调整过渡期,经申请允许过渡期最长为6年,确保超标机构平稳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紧缩调整,或将会对某些城市个人住房贷款比例产生影响。3月8日,郑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下发《关于征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调整意见和建议的通知》,按照缴存和购房情况设定最高贷款比例(贷款金额占房产总价比例)。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首套住房的,最高贷款比例设定为70%不变,但异地贷款及其他情况最高贷款比例设定为40%,相较此前的60%有所下调。
郑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信贷管理处处长陈建功对媒体解读称,首套住房贷款比例不变意在保障在郑州长期缴存公积金的刚需的贷款需求。但由于目前不少银行已经缩紧贷款,将会给公积金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对于非刚需、二套房、异地贷款者,贷款比例未来可能会有所降低。
严打经营贷流向楼市
除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贷款的调整外,监管层遏制房地产泡沫化的决心体现在金融端,还包括对“经营贷”的严格监管。
有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经营贷流向楼市有两大原因:首先,经营贷流向监管困难,银行方面仅能获悉钱款流向,但买卖交易是否构成难以确认,这种情况下,如果资金空转几手流入楼市,监管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对于购房者而言可操作空间很大。其次,经营贷能贷出的资金量比消费贷大很多,对于炒房者来说诱惑更大。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则提及,由于政策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经营贷利率普遍低于消费贷,或也成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一大原因。
上述银行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出于对不良贷款率的考虑,银行方面主观上并不想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力度,但政策扶植下,银行方面压力较大。赵秀池则进一步表示,资本逐利的特性使得中小微贷款未必有实际效果。
2021年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最后一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提及,2021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如何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植落向实处,而非流向房地产领域,助长其泡沫化程度? 对“经营贷”流向的严格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1月底,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率先开始严打经营贷流入楼市。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布消息称,为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近期北京市区住建部门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要求不得参与“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任何违法违规的房地产金融活动。同时,新华社消息称,北京多家股份制银行上调经营贷利率。
某国有四大行北京地区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并未上调经营贷利率,在资金去向监管方面,大行始终相对严格。
2021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信贷资金用途管理、房产中介机构业务合作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地区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经营贷利率还未上调,但对贷款去向审核的确更加严格。
除此之外,广州、大连、重庆、苏州等地银保监局皆对当地银行经营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作出处罚。近日流传的一份来自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则显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贷款用途”的相关规定,银行宣布合同下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限时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目前全国楼市的运行态势和2015~2016年很类似:从深沪蔓延到广州、北京以及其他热点二线城市,整个都市圈的热度都在明显回升。不控制经营贷的流向将可能助推新一轮泡沫。对这一点监管层认识是很清楚的,所以严打经营贷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工作,也关系到今年的楼市能不能稳定下来。
㈢ 房地产贷款余额什么意思
是个人还没有还清的贷款。
1、房地产信贷存量,就是在某一个时点上(一般按年末),已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信贷余额总量;
2、房地产信贷增量,就是在某一个时点上(一般按季末),较上一期比较,新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余额较上一期或上年末(看统计口径)增加了多少;
(3)2018年末全国房产开发贷款余额为扩展阅读
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公式:
因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期还款月供不一样,第N期还款月供
=贷款本金/贷款期数+[贷款本金-贷款本金/贷款期数*(N-1)]*年利率/12
中途有利率调整时,应分段从调整日按剩余的贷款本金和剩余时间,按现行利率从新计算。
㈣ 关于房贷的问题
这个具体银行会看个人征信的,综合给出一个得分后,再评估能带出多少钱?
㈤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连续两年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连续两年回落
2018年全年房地产贷款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占比低1.2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控”的背景下,房地产信贷情况是市场的焦点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15日的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回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2018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平稳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
阮健弘介绍,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8.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2017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贷款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占比水平低1.2个百分点,比2016年低4.9个百分点。
她表示,从结构上看,一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比2017年低。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2017年回落4.4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比2017年高。2018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0.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比2017年高5.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比2017年低3.1个百分点。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56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占比低3.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14.5个百分点。
新年首次降准实施,楼市影响几何?
1月4日,央行宣布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对于昨日实施的新年首次降准,此前有多位市场人士提及,降准或有利于引导房贷利率下行。但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类指导”这一大的调控框架下,再次走全面刺激楼市老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国内部分地区房贷利率松动的新闻已受到市场普遍关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新京报记者指出,房地产市场核心是看杠杆,也就是首套房资格的认定和首套、二套房贷款的额度,这些现在都没有变化,所以市场利率的轻微波动对于市场影响很小。
展望未来,在严控的大基调下,市场对房价的预期也有所变化。央行此前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对下季房价,27.4%的居民预期“上涨”,49.6%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8%的居民预期“下降”,11.1%的居民“看不准”。
将这份季度调查较前几次结果对比着看,预期“上涨”的下降了(上季度为33.7%),预计下降的有所提高(上季度为9.6%)。
据新华社,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记者宓迪)
㈥ 如何看待房地产2020年走势
2020年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各行各业也都产生了暂时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房地产行业。很多人都在展望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趋势会如何!
趋势一、在价格上受疫情影响上半年的市场价格预计会保持平稳或者小幅度降价,市场短时间会有一小段真空期出现。下半年随着疫情的彻底解除,市场会重新回到正轨。另外今年经济任务加重为保证经济的正常增长,房地产调控政策会让位于国家经济,各地的限购政策可能会小幅度的放松,进而市场价格也会相对上涨一些。我不太同意一些人士对房产的看衰论,房地产业仍然在国家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谓国家经济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这个硬性环境下,房价上涨是一个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增长,当然不会是前几年的炒房热房价爆涨,那种情况基本是以后不会再出现了。所以在价格上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按照这一规律稳步发展。
趋势二、在购房需求和购买人群上也同样会因为疫情造成一个的短暂冻结,但是需求仍然是大量存在的。2020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自然正常发展,三四线城市因为购房需求逐渐被透支刚需置换将成为主力军,投资需求基本将消失,需求的变少可能促使价格下跌。一线城市将继续挤压其他城市的投资需求,一线城市仍然暂时是投资加刚需为主。从需求上来看三四线城市需求正在变少,因为虹吸效应一线城市极其周边需求仍然是相当大的。
总体来说2020年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有条不紊的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㈦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
2020国考即将到来,掌握一些资料分析常考知识点的小技巧是必须的。增长率可以说是资料分析必考的考点之一,除了常规考法之外,也会有不一样的考法即考察混合增长率。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求解混合增长率的技巧,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知识铺垫
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且靠近基期值较大的那一个。
【例题1】2013年二季度,我国税收月收入同比增速逐步提高,分别为7.9%、8.3%和12.9%。截至2013年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问题: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速低于7.9%。(判断正误)
【中公解析】正确。考查混合增速,第二季度中每月增速均不低于7.9%,可知第二季度增速高于7.9%,而上半年整体增速为7.9%,整体增速介于一二季度增速之间,可知第一季度增速低于7.9%,该说法正确。
二、具体应用
【例题2】2017年1~2月,全国造船完工9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承接新船订单2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3%。2月末,手持船舶订单92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6%,比2016年末下降7.6%。
2017年1~2月,全国完工出口船9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承接出口船订单1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2%。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40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9%。
2017年1~2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国完工进口船同比增长大于123%
B. 全国承接出口船订单同比增长大于133%
C. 全国手持出口船订单同比下降大于22.6%
D. 全国承接出口船订单同比增长小于133%
【中公解析】答案B。题干出现的三个统计指标,全国的值都分成出口与进口这两个部分,根据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可以得出:2017年1~2月,全国完工进口船同比增长应该小于123%,全国承接出口船订单同比增长大于133%,全国手持出口船订单同比下降小于22.6%,故答案B正确。
【例题3】2013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个人购房贷款余额8.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6140亿元,同比增长42.4%。
问:2013年3月末,房地产开发余额同比增速为:
A.14.4% B.12.3% C.19.3% D.21.4%
【中公解析】答案A。由题意可知,2013年3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4%,房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因此可知房地产开发余额同比增速一定介于12.3%和21.4%之间,可以排除B和D。进一步分析其基期值,2012年3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万亿,因此整体增长率即房地产开发余额同比增速应当更偏向12.3%,故选项A正确。
混合增长率在资料分析中考的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种考点并不难,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就能掌握一些技巧。希望大家勤加练习做题总结类似答题技巧,加油!
㈧ 中国房地产商贷款总量有多少
请查询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