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某商业银行年末贷款损失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

某商业银行年末贷款损失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

发布时间:2025-10-13 14:23:45

⑴ 商业银行计提损失准备范围

法律分析:1、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2、专项准备计提比率: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3、特种准备计提比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金融企业依据规定计提的呆账准备,其按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1%计提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金融企业凡符合规定核销条件的呆账损失,首先应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金融企业收回已核销呆账损失时,应相应调增其应纳税所得额。内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的计提规定不符合国际惯例,在计提呆账准备方面,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要求银行按照五级贷款分类提取呆账准备并且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

法律依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第四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

⑵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要怎么做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步骤如下

  1. 确定计提范围

    •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主要包括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如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等。
  2. 计提一般准备金

    •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 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损失准备”。
  3. 计提专项准备金

    • 专项准备金应针对每笔贷款,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等因素,分析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后合理计提。
    • 计提比例可参考: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
    • 会计分录同样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损失准备”。
  4. 计提特别准备金

    • 特别准备金是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提取的准备金,不是经常提取,仅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才计提。
    • 计提比例和会计分录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 后续处理

    • 当贷款发生实际损失且确系无法收回时,会计分录为:借“贷款损失准备”,贷“贷款等资产类科目”。
    • 若收回已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需冲回准备,会计分录为:借“贷款损失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 不良贷款的核销也涉及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具体分录根据核销情况而定。

总结: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不同的准备金类型。银行需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贷款风险情况,合理计提准备金,以应对潜在的贷款损失。

⑶ 商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具体是什么

商业银行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范围是:
(一)银行应按季计提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二)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100%;
(三)特种准备计提比率:银行根据不同类别贷款的特殊情况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第四条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提取的一般准备,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按《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原则,纳入银行附属资本。
第五条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第六条
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⑷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

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一、典当行放出贷款可以按1%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有关规定: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贷款呆账准备金由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资金,包括抵押贷款等)1%的差额提取,并从成本中列支,当年核销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对金融企业实际呆账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可全额补提贷款呆账准备金。

二、呆账损失准备的核算
1.贷款损失准备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和监督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加强呆账贷款核销的管理,应设置“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呆账贷款的核销数,贷方反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数,余额在贷方,为已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损失准备
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2.计提方法一般准备的计提
例:某商业银行2001年1月1日应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一亿元。2001年1--6月,该行核销呆帐3000万元。6月30日,该行应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20亿元。6—12月收回已核销呆帐1000万元,2001年12月31日该行的应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10亿元。
则6月30日该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
120×1%—(1—0.3)=0.5(亿元)
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5000万
贷:贷款损失准备5000万
12月31日该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
1.1×1%—(1+0.2)=—0.1(亿元)
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1000万
贷:营业费用1000万
3.专项准备的计提: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例:某商业银行2001年3月31日贷款余额为100亿元,按五级分类的情况如下:正常贷款为70亿元,关注类贷款为24亿元,次级类为3亿元,可疑类贷款为2亿元,损失类贷款为1亿元。2001年6月30日贷款余额为120亿元,按五级分类的情况如下:正常贷款为80亿元,关注类贷款为30亿元,次级类为6亿元,可疑类贷款为3亿元,损失类贷款为1亿元。
2001年3月31日该行应计提的专项准备为:
24×2%+3×25%+2×50%+1×100%=3.23(亿元)
2001年6月30日该行应计提的专项准备为:
(30×2%+6×25%+3×50%+1×100%)—3.23=1.07(亿元)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核销
1.贷款损失准备的核销的有关规定
商业银行在实际发生呆账损失时,按规定的呆账损失核销范围、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后,从贷款损失准备中予以核销。根据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下列未收回的贷款可以列为呆账:①借款人和担保人已经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然未能归还的贷款;②借款人死亡,以其遗产未能还清的贷款;③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未获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获保险补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④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
2.贷款损失准备核销的账务处理
核销呆账贷款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已确认并转销的呆账贷款,以后年度又收回来的的金额增加呆账准备,其会计分录为:
借: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贷:贷款损失准备
应按收回同时应在借款单位存款账户内扣收逾期贷款,其会计分录
借: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
贷: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阅读全文

与某商业银行年末贷款损失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某商业银行年末贷款损失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 浏览:228
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审批表 浏览:220
芜湖农行企业贷款 浏览:984
银行没流水不能贷款吗 浏览:36
2018苏州住房商业贷款利率 浏览:543
二套房还能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浏览:475
二手房过户完可以贷款吗 浏览:585
重庆小额分期贷款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678
18年贷款年利率是多少钱 浏览:849
4千多块的手机贷款没还会被拉黑吗 浏览:456
上海先过户还是先贷款 浏览:894
汽车服务公司贷款赚钱 浏览:144
网上app贷款2000元 浏览:794
贷款买车上牌需要资料 浏览:345
为什么农村不能贷款买车 浏览:781
交通银行抵押房产证贷款 浏览:149
农行贷款有连带责任么 浏览:288
贷款四万银行卡流水用多少 浏览:16
挂靠公司的车贷款个人名义 浏览:303
个体户没有银行流水怎么贷款买房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