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剪刀差是什么意思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
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1)贷款剪刀差余额扩展阅读:
剪刀差在我国解放前就已经存在,解放后一个时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扩大,发展成为我国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工人和农民之间的一个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如果单从农业税上看,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小的、农民负担是不重的,如1982年我国农业各税收入是29.4亿元,只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4%。而该年度农产品价格转移总额是740亿元,农业总产值是2,785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083亿元。
2. 银行信贷剪刀差业务怎么解释
贷款质量认定标准有过变化,原来采用四级分类(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类为不良贷款),现在是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前者主要是看贷款逾期时间,比较严格,但相对侧重事后判断;后者的条件更多,从贷款发放起就跟踪其风险情况,但也加入更多银行的主观判断。两者的差值就是所谓“剪刀差”。
剪刀差的产生反应了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委之间的不同意见:
1、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核销需要财政部门审核才能从利润中减记,起到抵税作用。具体参考的文件是《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其中以“呆账”表述,而非“损失类”。
2、银行的会计科目是根据人民银行的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虽然各家银行有所区别,但基本上都会单独设置逾期贷款科目。有关的会计操作,比如冲减利息是按照逾期的天数来定的。而五级分类不在会计科目中反应。
3、五级分类会在银行年报中风险管理部分或资产质量分析部分提及,一般不在附注的审计报告中。而逾期贷款在年报正文和审计报告中都会出现。
(2)贷款剪刀差余额扩展阅读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这种价格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它的具体表现是:当一般物价上涨时,虽然农产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但它上涨的幅度往往低于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而当一般物价下跌时,虽然工业品的价格也同时下跌,但它下跌的幅度往往低于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
如果把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内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动的情况用统计图表表示出来,那么,工业品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二者犹如张开的剪刀的形状一样,因此称为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剪刀差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交换手段之一。它是指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的价格。
如果把这一现象用图表示出来就象一把张开的剪刀。发达国家通过这种交换手段可以赢得高额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剪刀差
3. 90天不良贷款剪刀差计算公式
按原来贷款四级分类来说,贷款一经逾期,即形成不贷款。但现在商业银行都实行五级分类,贷款逾期后并不一定反映在不良贷款中(次级、可疑和损失三个级次中),而有可能仍然反映在正常中(正常和关注两个级次),新旧分类就会有一个剪刀差。同时,在现行风险分类方法下,逾期贷款并未全数进入不良反映,那会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也有一个差额。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