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55岁公积金贷款年限
若想在招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由于各城市的相关政策有所不同,具体您所在当地是否有开展公积金贷款业务以及相关规定(如:申请条件、审核标准、房产要求、额度、期限等),建议您与当地经办网点或者公积金管理中心电话联系确认哦。(应答时间:2018年12月28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贰』 公积金贷款年限规定
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二手房能贷多少年对于不同的银行其具体规定有所不同,但无外乎以下几种:
1、 二手房房龄和贷款年限之和不能超过30年;
2、 贷款到期日不能超过土地使用的到期年限;
3、 贷款期限与借款人年龄之和不得超过60岁;
从上述规定来看,二手房贷款最长能贷多久与房龄密切相关,房龄越短,贷款期越长。
例外还需要根据以下情况界定:
1、个人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为30年;
2、个人商业用房贷款最长期限为10年;
3、男士年龄不超过60岁,60-贷款人的年龄为男士最长贷款年限;
4、女士年龄不超过55岁;55-贷款人的年龄为女士最长贷款年限。
『叁』 公积金贷款年限受贷款人年龄限制么
公积金贷款年限是受到借款人的年龄限制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规定要求,借款人申请公积金贷款时的年龄加上贷款期限不能高于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法定退休一般按照女性55岁、男性60岁计算。
计算公积金贷款最长年限的方法是,用贷款人的法定退休年龄加5然后减去贷款时的年龄。
如:某先生今年35岁,退休年龄为60岁,那么他的贷款年限为(60+5)-35,即30年。”
退休人员如何申请公积金贷款:(以北京为例)
因为退休人员具有特殊性,不需要经过单位经办人,可以自己去公积金贷款办理。
市管公积金的业务网点分布十分广泛,在北京住房公积金网(//www.bjgjj.gov.cn/)就可以找到,不过城八区的业务网点不受理贷款业务,所以去之前一定要电话确认一下您准备去的网点是否可以办理您的业务。
国管公积金是在朝阳门外大街的中国建设银行朝阳支行办理。国管公积金咨询电话:59059001。
需要准备的资料:
需要准备的资料方面,市管公积金和国管公积金不尽相同:
市管公积金申请贷款买房除了常规资料外,还需要退休证和由原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
国管公积金根据退休金的发放机构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需要常规资料和退休证,但如果是由单位发放退休金,还需要银行近一年的流水,如果是社保发放退休金,则需要领取工资的存折。
网络: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肆』 55岁时公积金贷款最多可以贷多少年金额上限是多少知道的告诉下吧。
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最长不能超过30年,且不能超过职工或其配偶的法定退休年龄。
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50万元。(不超过房价总和的六成)
您综合一下您自己的情况,看看,
应该是5年,
『伍』 公积金贷款年限与年龄有限制吗
一、公积金贷款年限
因为各地的政策不同,所以可能各地公积金贷款的年限也不同,而且公积金贷款年限还与购买的房屋类型有关。
1. 购买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及集资合作建房的公积金贷款年限最长一般为30年,而建造、翻建及大修自住房的公积金贷款年限最长一般为20年。
2. 若购买的房屋属于二手房的话,那么公积金贷款年限最长一般为20年,而且还必须得在法定的房屋使用年限之内。
二、公积金贷款年龄
要申请公积金贷款的话,首先借款人的年龄需要满18周岁,其次借款人的年龄与申请的贷款期限之和一般是不能超过借款人的法定退休年龄的,而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一般为60岁,女性一般为55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时候,距你到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话,那么你可以向银行申请延长贷款年限,一般可以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
『陆』 公积金贷款年限和年龄限制是多久
若想在招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由于各城市的相关政策有所不同,具体您所在当地是否有开展公积金贷款业务以及相关规定(如:申请条件、审核标准、房产要求、额度、期限等),建议您与当地经办网点或者公积金管理中心电话联系确认哦。(应答时间:2019年3月26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柒』 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年龄限制是多少
公积金贷款有年龄限制,公积金贷款条件:
1.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在贷款银行所在地有固定住所、有常住户口或有效居住证明、年龄在65周岁(含)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2.缴存状态正常,连续足额缴存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和良好信用;
3.具有稳定的收入和偿还贷款的能力;
4.具有合法有效的购买住房合同、协议或者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5.购买住房的,已经支付不低于所购住房全部价款30%的首期付款;
6.建造、翻建、大修住房的,能够支付建造、翻建、大修住房所需全部费用30%的前期费用;
7.建造、翻建住房的,具有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
8.大修住房的,具有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
9.能够提供管理中心认可的有效担保;
10.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