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近聽說一種貸款,向銀行貸款500萬,自己到手200萬,和銀行簽30年免還協議,30年以後還。是真的嗎
沒有這種業務
小心被詐騙
沒有免還協議這種業務
銀行又不是瘋了
Ⅱ 身份證貸款30萬30年沒走利息真的嗎
即便有這事情,你想想給你25萬元,三十年後讓你還款100萬,相當於你的實際貸款年利率是10%,這可比房貸利率高多了。再者你沒有抵押,沒有任何擔保的話銀行肯定不會放貸給你的。不是銀行機構的話,這放貸就有問題。
Ⅲ 按揭30年買房,利息幾乎等於房價,真的合適嗎
我97年,最近正好在買房,按揭這個問題真的是感同身受~
自己剛過研究生初試,家裡大概拿出70萬來買房保值(市區房子賣瞭然後還債剩下的錢,需要買房來保值)。我和我家裡人看上了郊區的87㎡,三室,南北通,所有房子都有窗戶還挺好的,成交價算起來可能需要117萬,所以需要貸款47萬
然後我上網上用了下房貸計算器,選擇銀行基準利率5.34%,貸款30年,等額本息,就得到了以下的結果:
當然了,一些網友和專家說要計算“真實通脹率”,就是“M2增速減去GDP增速”的差值,如果按照這個所謂“真實通脹率”來計算的話,我國近十幾年的平均通脹率約在7%左右。
我沒仔細學過,我也不敢說哪個對哪個錯。但無論通過何種方式計算,事實就是未來的100塊肯定比現在的100塊能買的東西更少,今天你用了2600快去償還這個月供,30年後呢?保不準2600就是平均工資的十分之一了。
所以一些人說,買房子貸款三十年是普通人唯一一次跑贏通脹的機會了,甚至還描繪成一次佔便宜的機會。個人倒是覺得佔便宜倒是沒什麼可說的,下半輩子都給銀行打工了,還佔便宜?苦中作樂嗎?
另外一個數據還值得我們這些購房者高興,就是未來中國的房價。本人是學歷史的,過去中國人手裡的土地是最值錢、最保值的財產,如果土地的價格出現大跌,那麼只有一種情況:出現大規模飢荒,土地被拋售,商人進來抄底。
按照咱們偉大祖國的發展道路來看,未來的房價不可能跌,只可能漲。只有小漲和大漲的區別,作為有良心的購房者,我希望小漲即可,只需要和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通貨膨脹水平同期上漲就行了。
還有一些人說我們這一代人可以多吃一些苦,下一代人就能多享。本人是受傳統文化熏陶的,我非常支持這樣的說法,看到周圍的中產階級後代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選擇和周旋的地位,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總之,貸款買房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即便看起來利息和本金額度類似,但他是我們普通人跑贏通脹的較好手段,早些入手,未來房價升值,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外之喜~
Ⅳ 許多買房族都會選擇貸款30年,房貸真的越久越劃算嗎
很多買房的人會選擇20年來這30年的房貸,房貸是不是年頭越多越劃算,其實也不見得是這樣,因為房子貸款的類型有很多,然後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經濟狀態的變化也有很多,你要從多方面去考慮。
房貸這個事情是一種迫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如果說你是在一個自體經濟能力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努努力可以還清的那種,比如這個房子的總價是100萬,然後你現在手裡有80萬,有90萬,你可以冒一點風險,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借一些把房貸一次性還清,因為就差那麼一點,你沒有必要把你分期貸款,你對自己未來工作的預期是比較樂觀的,自己能夠穩定的掙到錢,那就不用想那麼多。
Ⅳ 大額貸款70萬,30年內一份不用還,30年後一次性還150萬靠譜嗎
怎麼可能啊!那有這樣的好事,介紹給我啊!天上掉陷本啊?
Ⅵ 民生銀行貸款50萬到手25萬30年後還是真的嗎!
如果真能這樣,人人都貸款了
Ⅶ 按揭30年買房利息幾乎等於房價真的合適嗎
當今中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已經達到令剛需仰望的高度,貸款買房已經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
貸款買房需要向銀行支付貸款利息,實屬應該。但是,不少購房者發現,按揭貸款30年,有個殘酷的現實就是,利息幾乎等於房價。如此漫長的還貸周期,要還如此巨額的利息,實在是令太多的購房者感到震驚和不安。
如上圖,比如當前剛需首套首貸,在重慶買套房貸款本金150萬元,按當今政策,30年等額本息月供還款,30年總共需要支付利息148.19萬元。
很明顯,利息幾乎就是貸款金額,看上去利息實在是太高了,非常不劃算。不過,除去公積金貸款,剛需首套的商貸,這個利息還算是低的哦。
事實上,如果是二套房貸,或者是前幾年申請的多套房貸款,有的利率甚至有上浮40%的,貸款利率達到6.86%,假如貸款本金150萬元,30年等額本息月供還款,30年總共需要支付利息20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