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想買房子但年齡可能不允許貸款了,想用子女的名字貸款,並由父母還款,請問子女結婚後房產怎麼算
屬於子女婚前財產,原則是房產證寫的誰的名字,房產就是誰的,享有權益的所有權。子女未婚,那麼該房產落名字是子女名字,就屬於子女婚前個人財產,子女父母又有證據表明是父母再還貸款,所以這個房子和子女配偶無關。
至於還貸,只需父母保留好每次還貸轉賬記錄,即可證明不是夫妻還貸。
另外,可以在前貸款合同時把父母作為共同還款人加在貸款合同內。如果子女離婚了,配偶可以主張一定的賠償金,還款是有銀行資金流水證明以及銀行轉賬憑據的,上面有時間金額以及錢是哪裡來的轉到哪裡去,這個可以證明子女配偶沒有參與還款。
(1)父母缺錢想讓子女貸款擴展閱讀:
借名買房需慎之又慎
本案中的李大爺之所以頻頻陷入被動局面,主要是由於其在借用他人名義申請貸款時沒有簽署相應的書面憑證所致。
近些年,隨著房價的節節攀升,很少有人能夠通過自身的財力支付全部房款,尤其是老年人,在貸款買房時,由於年齡等限制,單獨以自己名義申請貸款通常很難獲得銀行的審批,借他人名義聯名貸款逐漸成為了普遍現象。
為了防止今後發生糾紛,建議購房者在借他人名義聯名貸款或向他人借取現金時,務必簽署書面聯名貸款協議或借款協議,寫明聯名貸款或借款的性質,證明與房屋產權歸屬無任何關系,並妥善保管相關協議。
另外,本案還是一起典型的因借名買房產生的糾紛。所謂「借名買房」是指房屋的實際出資人(即借名人)借用他人(即出名人)名義購房,並以他人名義登記房屋所有權的行為。近年來,受購房資格、貸款條件、購房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借名買房的現象日益增多。
借名買房經常發生在親屬與熟人之間,基於信任雙方往往沒有就借名買房事宜簽訂書面的合同,為日後糾紛的產生埋下了巨大的法律風險。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七條: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當事人在訴訟中要推翻房屋所有權證書上的記載,證據的證明標准要求極高,借名買房存在很大的風險,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導致房財兩空。
曹慶國律師建議借名買房務必慎之又慎,確有必要借名買房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慎重選擇出名人,並簽訂書面的借名買房合同,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的承擔。
二、明確借名買房的房產性質,是否屬於能夠借名購買的房產,以免因房產性質違反相關政策、法規的規定造成合同無法履行。
三、借名人應當謹慎處理購房出資事宜,避免現金支付,盡量以銀行轉賬方式付款,留存好相關的付款憑證。
2. 父母欠銀行錢,子女可以去校申請貸款么
如果子女已經成年並獨立生活(戶口不在一個戶口本上),一般不會因父母欠錢而影響子女貸款。如果父母惡意欠款,影響較大,且銀行知道其子女情況,為避免風險,銀行一般也不會再向其子女貸款。
3. 父母貸款無法償還,未告知子女,周轉為由讓子女貸款幫忙償還,可以起訴嗎,構成犯罪嗎。
個人財產不可侵犯,作為父母也不行,既不用父債子償,也不用子債父償。債務轉讓需要被轉讓人同意和債權人同意,才可以轉讓債權,否則債權債務關系不發生轉移。可以不予理會,並不構成犯罪,只是普通的民間借貸關系。
4. 父母能向銀行告知不讓子女貸款的訴求嗎
只能說讓子女貸款不牽連自己吧,沒有辦法阻止自己去貸款啊,因為他已經成年了,而且那麼多銀行怎麼告知啊?只能說告訴子女別去貸款了,強制銀行是不可以的。
5. 父母逼迫我讓我給他們進行貸款
您好,如您是成年人,且無任何證據證明貸款時遭遇脅迫的,此貸款只能暫時由你個人承擔償還義務。
6. 緊問!!!父母用子女之名貸款是否合法
隨著樓市限購、限貸政策的實施,近年來,以成年子女的名義登記購房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不少購房者之前買了房,或是已不具備購房資格,或是再買房就要算「二套房」,首付比例增高,貸款利率也高。因此,以成年子女的名義來購房則可以有效地規避這些問題。
今年32歲的陳先生與妻子看中了城南某樓盤,120多平米的套三,單價8800元/平米。當陳先生提出以自己4歲兒子的名義購買時,卻遭遇到售樓小姐的拒絕,「如果單獨為未成年子女購房,只能全款,不能辦按揭。」不過,售樓小姐補充,陳先生可以將自己和孩子作為共同購買者一起寫進購房合同,這樣就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陳先生與妻子已貸款購得一所住房,這樣一來,陳先生就只能按照「二套房」的標准向銀行申請貸款。面對這樣的結果,陳先生很是無奈,「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個規定,事情變得太麻煩了。」
由此看來,父母為未成年子女買房,則顯得不那麼順利。對此,四川致高律師事務所趙珂律師解釋說,由於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不能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沒有償還貸款的能力。如果買賣合同約定房屋的購買方是未成年人,則該房屋買賣不能申請銀行貸款,只能是一次性付清全部購房款方能交易。
此外,趙珂律師補充介紹,對於買房者來說,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能訂立房屋買賣合同,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才能生效。根據我國
的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完全行為能力人是指滿18周歲的公民,只要不屬於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且精神狀態正常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因此,如果父母想為子女購置房產,倘若子女這時還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就不能只簽子女的名字。
華西都市報記者肖倩
相關新聞
「80後」買高端住宅
掀起樓市新現象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受到調控政策的影響,北京高端豪宅七成買家為「80後」的年輕人。盡管看房的一般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但是最後簽約的往往是一些「80後」的年輕人。進入3月份以來,一些城市的高端住宅市場買方客戶結構趨於年輕化,70%以上的買方客戶為「80後」,主流客戶群發生明顯變化。
據城西某樓盤銷售人員介紹,「由父母全部出資或者父母與子女各出一部分的情況在銷售中都屬於普遍現象,不過,近段時間以來,的確有許多家長為正在上大學的子女買房,其中不乏來自省內二級城市的客戶。」這名銷售人員還介紹說,這類客戶大多抱著「投資居住兩不誤」的心態。
據專業從事豪宅服務的麗茲行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從購房出資人來看,「80後」買房客戶出資人38%為父母出資,其中,5%客戶購房是出於資格限制以子女名義購買;40%為「80後」購房者自行出資;22%為父母資助一部分,子女自行出資一部分購買。
由於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不少購房者已失去了買房資格,因此以成年子女的名義來購房,「這樣做,一來可以為孩子日後的生活提供財產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我們的購房需求。反正都是一家人,也不存在利益問題。」在城西某樓盤銷售中心,一位買家這樣告訴記者。 華西都市報記者肖倩
7. 父母讓子女貸款,但是子女的徵信不好會放款嗎
根據貸款的規定,你這樣的情況雖然銀行貸款很難,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你可以到當地信用社具體咨詢,你只要沒有逾期,徵信就沒有問題
8. 父母貸款對子女有影響么
貸款不還才會有影響,理論上會,但是目前,實際操作中對孩子不會有影響,但是最好還清。
對子女會有哪些影響?
1、徵信黑名單會限制子女就讀高收費的私立學校,想給子女更好的教育和環境,就得受到阻礙了。
2、限制支付高額的保費購買保險產品,也就以為著,你不能給孩子購買一些保險產品。
3、限制乘坐高等次等交通工具,無法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如果想出國旅遊或留學就沒辦法了。
貸款擔保人在債務人不能履行貸款償還義務的情況下,擔保人需要承擔擔保責任,即在擔保金額范圍內承擔償還責任。 擔保分為一般擔保和連帶擔保。沒有約定擔保形式的,視為連帶擔保責任。 債權到期之後,債權人可以選擇要求債務人、連帶擔保人承擔還款責任。 約定一般擔保的,在借款人不能履行還款義務時,債權人就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9. 為什麼父母銀行貸款,銀行要求子女簽字,這樣給子女很大的壓力
銀行無權要求子女簽字,子女可以拒絕。但是這樣銀行也不會貸款給父母,因為銀行貸款回收沒有保障,讓子女簽字就是讓子女擔保還貸或者作為共同貸款人,這樣銀行債務清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