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業銀行的指標數據
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截至2012年12月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929億元,同比上升64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5%,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
流動性比例為45.8%,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存貸比65.3%,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3.5%,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商業銀行全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24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3%,與2012年同期持平;平均資本利潤率19.8%,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13.3%,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加權平均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0.6%,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Ⅱ 行方是否有做不良的需求,需要了解哪些數據
摘要 企業發展過程中,不良數據會比較多,比較常見的方法就是按照不同的種類歸納到普通的表格裡面。這樣的統計方法比較簡單,但也比較耗時,所以統計起來需要消耗不少人力和物力。如果想要更加清晰明了的數據表,就要摒棄傳統數據表,在表格裡面加入多元素,比如說使用數據統計軟體finereport來製作,它內置多種模板能更好的做出各種數據表來。
Ⅲ 呆帳壞賬現在多少億
超2萬億元。
不良貸款其實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據銀保監會發布數據,在2019年中,全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將近2萬億元,而2020年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就達到了2.74萬億元。
Ⅳ 我國商業銀行資本金充足率能達到多少
規定是不低於8%。
下面一篇是2011年8月的文章:
銀監會最新公布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2.2%,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9%,相比一季度的11.8%與9.8%均有所上升。
銀監會數據顯示,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22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撥備覆蓋率為248.9%。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至6月末的不良貸款余額3030億元,不良率為1.1%;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530億元、326億元、299億元,不良率分別為0.6%、0.8%、1.7%;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率最低,分別為44億元、0.5%。
二季度末,國內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42.0%,較一季度末的41.3%有所上升;存貸比由一季度末的64.1%微降至64.0%;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較一季度末持平為5.8%。
從銀行經營的效益性指標來看,商業銀行至二季度末的凈息差為2.7%,非利息收入佔比為20.7%,這兩項數據在一季度末時分別為2.6%和20.8%。
Ⅳ 上半年商業銀行業績如何
2018年8月13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利潤增長基本穩定,累計實現凈利潤10322億元,同比增長6.3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5個百分點。
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5%,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0%,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在整體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之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水平有所上升。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52.42%,較上季末上升1.02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19%,較上季末上升0.67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2.30%,較上季末上升1.13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截至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60萬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96萬億元,佔比37.0%,資產總額同比增長5.8%;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46萬億元,佔比17.7%,資產總額同比增長4.5%。
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240萬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負債89萬億元,佔比37.0%,負債總額同比增長5.4%;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負債43萬億元,佔比17.8%,負債總額同比增長4.0%。
Ⅵ 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及對策分析
近年來,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商業銀行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商業銀行經營穩健。在2020年,商業銀行重點關注風險能力,凈利潤5年來首次負增長,而綜合風險管理能力方面成效顯著。
整體經營良好,凈利潤首次下降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不斷擴大。2014-2019年,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從130.8萬億元增長至232.34萬億元,持續平穩發展。
截至2020年末,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至265.79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4.40%,發展態勢良好。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
Ⅶ 小額貸款公司的不良貸款率是多少為好
沒有最好。當然這個是不現實的,以下資料供參考:2014年銀*會7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6944億元,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連續11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2011年5月底,深圳小貸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為1.33億元,不良率約為2.2%。如:瀚華金控招股說明書也披露,小微貸款資產質量同樣不樂觀,其資產減值貸款比率由2011年底的0.7%增加至2012年底的2%,截至2013年10月31日,進一步上升至2.6%。中小企業貸款的損失/收入比率由2012年11.9%進一步增加至2013年前十個月的16.6%。瀚華金控董事長表示,近兩年公司違約率有上升,在經濟波動中屬於正常現象,目前處於可承受水平。公司的客戶主要從事剛性需求行業,受周期性影響較少,違約情況好於從事小微企貸款之企業。
Ⅷ 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到底有多嚴重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2015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
已經公布了2015年度財務報告的中國前六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接近8000億元人民幣,他們貢獻了中國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62.22%。
這六大商業銀行是指國有的工、農、中、建、交以及股份制的招商銀行。六家商業銀行從資產規模來看位居中國商業銀行前列,他們提供的貸款約佔全部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的超過六成。
截至2015年末,前六大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余額為47萬億,其中,不良貸款余額7929億元,不良貸款比率1.69%。2月份公布的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其中,大型商業銀行1.66%,股份制銀行為1.53%。實際結果表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惡化情況要比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更為嚴重。
還有一個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面臨的情況非常嚴峻。包括工農中建交以及招商銀行在內的這前六大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超過了1.6萬億,這是其列報不良貸款余額的兩倍還多。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2.9萬億。很明顯,風險壓力就在眼前。
不良貸款余額攀升,將對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依靠不斷降低的撥備覆蓋率,國有的四大商業銀行艱難實現了利潤正增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建設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52%、0.70%、1.25%和0.28%。與之相對應的是撥備覆蓋率大幅下滑。除了農業銀行以外,另外三家的撥備覆蓋率僅略超過150%的監管要求,但是農業銀行卻有著最高的不良貸款余額(2128億元)。
Ⅸ 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中國有銀行佔多少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2015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 已經公布了2015年度財務報告的中國前六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接近8000億元人民幣,他們貢獻了中國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62.22%。
Ⅹ 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 創新模式不斷出現
2018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03萬億,不良資產市場的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不良資產的市場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更迭,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公司處收購不良資產,然後處置回收。對於銀行等機構或公司來說,可以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快速收回資金,投入到正常業務中;而對於AMC而言可以折價收購不良,處置資產回收資金後賺取一定價差。
在行業蛋糕變大的同時,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也在不斷革新,如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產融結合基金、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等創新模式不斷出現,拓展了不良資產處置途徑。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規模創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貸款余額在2018年末達到2.03
萬億元,較3季度末有所下降,減少68億元,但依舊處於近年來高位水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從全年趨勢看,不良貸款率從年初開始連續三個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75%;2季度不良貸款率升至1.86%,在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1.75%左右之後首次出現上升;3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0.01個百分點至1.87%;4 季度,隨著國家一系列防風險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顯下降,為1.83%,仍處於近年高位。
商業銀行五級貸款方面,近兩年,正常類貸款佔比有小幅度提升,關注類貸款佔比則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類貸款佔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正常類貸款余額105.02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46 萬億元,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
2011-2018年Q4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不良資產供給角度看,夏雨認為,商業銀行三類貸款增速上,不良貸款增速開始抬頭,從2017年維持在12%附近,快速上漲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來不良資產包的形成或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保持較大的供給量。
從不良資產需求角度看,「4+2+N+銀行系」的不良資產市場格局基本確定,變數僅在「N」(民營未持牌資產管理機構)。隨著市場趨於飽和,未來不良資產經營機構的數量將保持在較慢的增長水平。
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不斷創新
產公司可通過追償債務、租賃、轉讓、重組、資產置換、委託處置、債權轉股權、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處置資產。
除了傳統的資產處置方式,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經營不良資產,通過債務重組、產融結合基金、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等創新方式積極參與運作,發現由於信息不對稱而暫時被低估價值的資產,並嫁接資本市場,提升其內在價值。例如,中國長城總裁、執行董事周禮耀曾表示:「面對新形勢,長城資產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已經主要從政策性時期的『三打』模式實現了向商業化的『三血』模式轉變。」
目前,許多處置方式都在由傳統模式向投行化思維轉變。馬賽在采訪中也提到處置不良資產的兩個行業理論:冰棍理論和劈柴理論,所謂冰棍理論——「處置不良資產就像賣冰棍。冰棍在手裡時間長了,就融化了,不良資產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趕快處置,時間長了,就只剩下一根兒木棒了。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