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成效初顯嗎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加快。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上季末低2.1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6月末,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余額7.35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比上季末高3.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743億元,同比多增3836億元。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貳』 小微企業如何貸款
一、條件:
1、資金現金流充裕
2、小微企業業主信用良好
3、企業已成功兩年以上
4、能夠提供有效財力證明
5、小微企業主具有較強的還款意願和按時足額還款的能力
6、銀行要求滿足的其他條件
二、小微企業申請信用貸款的流程:
1、提出申請
①授信申請、企業董事會決議(如公司章程要求)
②企業具體貸款用途及資金使用方向(用款計劃、用款總額度)。
③還款來源分析計劃和措施,並且就還款的資金安排做出每月的現金流量分析。
④抵押情況、其他相關法律性文件、函電等
2、進行審核
①立項
②信用評估
③可行性分析
④綜合判斷
⑤貸前審查
3、簽署合同如果銀行對貸款申請審查後,認為其全部符合規定,並同意放貸,則應該與貸款人簽署《借貸合同》
4、貸款發放
合同簽署後,雙方按照合同規定核實貸款。融資方即可根據合同辦理提款手續:提款時由融資方填寫銀行統一制定的提款憑證,然後到銀行辦理提款手續。
(2)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小微企業貸款難題的破解:
第一、全行動員,高度聚焦,將普惠金融作為戰略來抓。提出普惠金融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金融資源供給,人才與技術保障,安排專項貸款規模,配套激勵費用,建構由上而下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全行近1.5萬個網點均能開展小微企業服務,做到真做實做,做出成效。
第二、運用好金融科技,破解融資難題。通過金融+科技,打造了數據化、精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服務新模式。
一是運用大數據技術,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基於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統,整合小微企業和企業主信息,廣泛連接稅務、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評估客戶資信,批量精準獲客。
二是再造業務流程,打造「三個一」信貸模式。創新「小微快貸」,實現自動化審批,構建「一分鍾」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信貸模式,提高融資效率,降低綜合成本。
三是實行智能風險管控。將風險底線和風控標准嵌入系統,建立大數據選客控險、模型化系統排險、智能化預警避險等全流程風控機制。目前,「小微快貸」累計為超過45萬客戶提供了5300多億元貸款,80%的客戶為信用放款,不良率保持較低水平。
第三、不斷豐富服務內涵,擴展服務外延。搭建開放平台,將普惠服務融入小微企業生產生活場景,提供諸如行業、市場情況等查詢,交易撮合、並購等服務。
『叄』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銀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發銀行(600000.SH);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601818.SH);平安銀行(000001.SH);華夏銀行(600015.SH);北京銀行(601169.SH);盛京銀行(HK.02066);重慶銀行(601963.SH);寧波銀行(002142.SZ);廣州農商行(01551.HK);重慶農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數據:新三板發行規模;私募債行規模;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疫情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急劇下降,據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季度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波動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分別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小銀行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肆』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業分析報告
目前,民眾能夠更廣泛地享有金融服務,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不斷提升。
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機構通過設立網點、布設機具、設置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多種手段,創新覆蓋方式。
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平衡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各項服務可得性進一步提升。
金融服務廣泛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
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是民眾獲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量和持卡量均處於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
根據中國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3-2019年上半年,我國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量及銀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斷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人均擁有7.6個銀行賬戶、持有5.7張銀行卡,較2014年末分別提高60%和50%。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伍』 上半年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了多少
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凈息差為1.88%,同比上升4個基點。對此,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認為,中國銀行凈息差改善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益於美聯儲加息,中國銀行境外資產收益率持續走高,推動了中國銀行境外機構凈息差的上升。二是中國銀行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境內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的佔比同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境內人民幣活期存款平均余額的佔比同比提升了1.1個百分點。三是人民銀行下調了存款准備金率,境內人民幣存放央行平均余額在生息資產中的佔比同比下降了1.4個百分點。
業績公告還顯示,中行推出了「中銀E貸」系列產品及跨境撮合等多種普惠金融服務,上半年,中行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超10%。
『陸』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6.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19萬億元,同比多增7668億元。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佔比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
住戶消費性貸款增長持續回落。6月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6萬億元,同比少增1721億元。其中,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34.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94萬億元,同比少增4539億元。
『柒』 2019年一季度以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否有明顯改善
央行數據顯示,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持續增加。截至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0萬億元,同比增長19.1%;一季度增加5529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不僅總量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的覆蓋面也在穩步擴大,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281萬戶,其中一季度增加142萬戶,同比多增108萬戶。
『捌』 小微企業銀行貸款30萬三年期累計需要還多少錢
小微企業向銀行貸款30萬、3年還清的話,累計本息差不多35萬元。
2019年,工/農/中/建/交這5家大型銀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4.73%
『玖』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