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20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

2020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5-08-26 15:28:18

Ⅰ 「世經研究」《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發布

2008年金融危機表明,大型金融機構的無序破產將危及全球金融系統穩定性,並給整個經濟造成嚴重的溢出影響。為防範大型金融機構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性,防範系統性風險,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自2011年起每年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並對該類銀行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發布的框架指引,中國也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了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s)監管政策框架。

2020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315.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128.3萬億元,佔比40.7%,資產總額同比增長10.6%;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56.4萬億元,佔比17.9%,資產總額同比增長12.6%。

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8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8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上季末增加0.02個百分點。

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142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138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8萬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5萬億元,同比下降8.3%,降幅較上半年收縮1.1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0.05%。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80%,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5.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8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9.9%,較上季末下降2.52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53%,較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4%,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7%,較上季末上升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41%,較上季末上升0.20個百分點。

12月3日,央行、銀保監會正式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對其提出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對於系統重要性銀行評分的閾值從300分調低到100分,得分達到100分的銀行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初始名單。按系統重要性得分進行分組,共分為5組,並實行差異化監管。

該政策明確了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s)的參評機構范圍、評估指標體系、閾值與分組、評估流程與方法等關鍵信息。監管層將根據得分情況對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進行分層監管,銀行業將正式進入差異化監管時代,不同銀行因經營條件、監管條件的差異也會帶來基本面的進一步分化。分類施策,匹配差異化的附加監管實施方案,設置合理的過渡期安排,確保政策中性,穩妥有序實施。同時,政策的落地也標志著我國宏觀審慎管理架構進一步健全和深化,其他金融細分行業的落地細則也將加速推進,進而有效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D-SIBs對部分股份制銀行資本壓力加大,對銀行杠桿率和ROE(凈資產收益率)形成一定影響。對於部分資本管理壓力相對較大的股份制銀行而言,後續亟待多渠道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若對入選D-SIBs的銀行賦予更嚴格的流動性監管要求,將促使銀行加強一般性存款特別核心存款的吸收力度,降低同業負債佔比,並進一步拉長同業負債久期,確保流動性指標的穩定。在此情況下,部分流動性指標安全邊際不足的國有銀行對中長久期的NCD(同業存單)發行需求可能會加大。入選G-SIBs的四大行也面臨後續TLAC較高的達標壓力,需持續加大資本補充和內生增長能力;部分中小銀行,三季度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安全邊際在1.5%以內,若後續附加資本要求提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進一步承壓,極大考驗內外資本補充能力。在提高銀行業資本充足率方面,提供以下建議。

現階段非上市銀行應積極謀取上市。一方面,資本嚴監管下,拓展資本補充渠道的政策對上市銀行和非上市銀行的影響存在著差別。在制度框架下,上市銀行相對於非上市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更廣,銀行通過上市可以獲得更多的政策紅利。另一方面,上市意味著銀行可以以資本市場作為有效的融資途徑,通過向廣大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本,對於商業銀行可持續、高效益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主要盈利模式仍然為存貸款利差。貸款作為風險權重較高的資產,其規模的擴張會提升風險加權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而隨著資本監管標準的提高,銀行傳統存貸款利差模式中的盈利能力必然降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仍然過低,而中間業務具有低資本消耗或完全不佔用資本的優點。所以,為了達到資本監管要求的同時提升商業銀行效益,應大力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在做好支付結算、代售、買賣外匯等傳統中間業務的基礎上,提升商業銀行服務能力;藉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提升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開發商業銀行手機APP;拓展信息咨詢、發展規劃等顧問服務,提高手續費、傭金及代保管業務收入。總而言之,提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勢在必行。

增加資本公積有兩種方式:一是提高利潤留成,增加盈餘公積。通過銀行自身的留存利潤來增加資本是一條主動的、根本的、動態的、可持續的途徑。通過內部挖潛,提高財務效益,積極 探索 存貨款業務和增值服務並重的業務盈利模式,加強財務管理和全面成本核算 建立內部資金定價和轉移機制,在業務流程上簡化程序,在產品營銷上加大力度,在財務管理上加強核算,開源節流,以使更多的利潤轉化為資本。但從利潤中留存積累,必須以擁有較高的利潤率為前提,因此,這種補充方式具有資本積累速度慢的局限。二是可以將股票溢價部分轉為商業銀行的資本公積。

降低風險資產意味著商業銀行就得縮減信貸。由於經濟的發展和商業銀行自身規模擴張的需要,商業銀行很難去縮減貸款 尤其在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主要利潤仍來自存貸利差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更加不會去減少信貸。然而,如果信貸過分擴張的話,就會拖累資本充足率,增加資本金的壓力。其實,在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過程中 我們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資產。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調整資產的風險分布結構;二是從整體上提高資產質量。

在有效控制風險資產的同時 通過優化資產配置資產向低風險資產的轉換,進而降低風險資產總額,提高資本充足率。首先,要調整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目前 國有商業銀行在資產結構上呈現出這樣一個格局:資產投向較單一,主要集中在信貸資產上 證券和投資的比重偏低。其次,要調整資產組合,優化信貸結構,拓展多樣化的金融業務。商業銀行應擴大債券、同業拆借、短期投資等風險權數較小的資產比重 增加抵押、擔保貸款比重。再次 還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資產調整,如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等方式將一部分期限較長、流動性不足、風險權重大的資產轉到表外核算,從而提高資本充足率。最後,要加強內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風險防範制度,以減少風險資產。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率高,不良貸款余額大,是造成風險資產過高、資本充足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不良資產比率,控制不良貸款余額,就成為我國銀行業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重要途徑。降低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提高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化程度。不良資產處置工作要實現由傳統的、行政化向現代的、市場化轉變。要在充分利用催收、訴訟和呆賬核銷等手段的基礎上,遵循市場化處置的原則,在法律政策允許的框架內 積極 探索 運用債務重組、資產推介、轉讓出售、資產證券化等手段,加強不良資產的整合分類 積極利用和動員國內外的 社會 中介力量,以打包方式為主,實施集中批量處置,努力降低處置成本。

二是優化信貸結構,提高新增貸款質量。從源頭上進行控制是減少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重要措施。要主動抓住新的市場機遇,積極運用有效的市場營銷手段 拓展優質客戶,嚴格把握新增貸款投向,尋求提高經營效益的新的增長點,在進退有度中實現信貸資產區域、行業、品種和客戶結構的合理調整,實現新增貸款的進一步優化。

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可採取以下措施:明確綜合費用與不良貸款壓縮額的掛鉤系數不得低於一定比例,加大訴訟執行回收等的費用支持力度,增加資產保全部門的增量營銷費用,建立專項獎勵制度 允許分行利用超額利潤部分自行消化信貸類呆賬損失等。

Ⅱ 「首席觀察」罕見!銀行上半年凈利同比降9.4% 警惕「不良」升溫

中國銀保監會8月10日在股市收盤後公布了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10.35%。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0.83%,較上季末下降0.15個百分點。

市場乍驚:近年幾乎從未出現過如此凈利潤降幅的中國銀行業怎麼了?盡管這也取決於銀行對壞賬計提的撥備,其可對利潤空間進行調節。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銀行盈利下降原因之一是讓利於實體經濟,而非自身經營能力惡化的問題。即這是可預期的結果,但降幅之大出乎市場的意料。

年中重要經濟數據發布之際,相關部委官員亦出來重磅發聲。

當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利率的下行,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

那麼,下半年最大挑戰是什麼?易綱在回答央視新聞《相對論》給出的「部長答題板」提問時說,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對實體經濟精準滴灌。他表示,實體經濟的支持一定要聚焦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這是人民銀行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的確,疫情沖擊下的中小微企業等部分實體經濟仍在嗷嗷待哺……

不過,易綱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在全球實現了率先復甦。二季度我國GDP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反彈,GDP同比增長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而對投資者來說,日趨復雜宏觀形勢背景下,當前階段,優質銀行可能也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不是銀行經營的問題」

「讓利1.5萬億是此次商業銀行利潤下降的部分原因。根據央行的表述,1.5萬億元中有利率下行讓利9300億元,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等項內容。」8月10日,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經濟觀察網。

他解釋,除此之外,估計疫情沖擊下,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破產和虧損,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也是利潤增速下降的原因。預計隨著貸款延期等支持性政策明年到期後,沒有暴露的不良貸款將陸續顯現,將對銀行利潤形成新的考驗。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40.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7萬億元,較年初增速17.7%。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6.6萬億元,同比增長為2.7%。

「這在近年來是非常罕見的,主要是受新冠肺炎影響以及加大對實體經濟讓利的結果。」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經濟觀察網。他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也有所下降。

董希淼解釋,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疊加疫情影響,我國實體經濟遇到較大沖擊。商業銀行在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收費以及延期還本付息等舉措,積極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推動企業融資明顯下降。

「凈利潤同比下降不是商業銀行自身經營能力惡化,而是商業銀行大幅度向實體讓利的結果。」他說,「同時,面對資產質量反彈壓力,商業銀行加大貸款損失准備計提,貸款損失准備較上年末增加5003億元(其中一季度增加2943億元,二季度增加2060億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盈利表現。」

這里,是否還記得銀行讓利1.5萬億的實質內涵?

一個月前,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曾對「金融機構1.5萬億讓利」進行解讀——表示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將主要通過三方面予以實現:

一是利率的下行。包括貸款利率下行、債券利率下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的優惠利率貸款的發放,所有加在一起通過引導利率下行,最終會實現大概約9300億元的讓利。

二是兩項貨幣政策新工具加上前期的延期還款付息政策工具大約讓利2300億的規模。

三是通過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包括前期已經減少的收費,後面全年還要繼續減免的收費,特別是落實6月1號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通知》。

概之,這三大塊加在一起大數是1.5萬億元。

8月10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央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他說,主要措施可以概括為18個字,就是「擴總量、保供應、促增長,降利率、調結構、保主體」。

按照易綱的話說,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的貸款利率都降至 歷史 新低。特別是普惠金融的貸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個百分點。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場主體近3000萬戶,有貸款余額的超過2300萬戶,這些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易綱稱。

此外,銀行凈息差的空間亦在小幅收窄。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凈利潤同比下降9.4%,其中,銀行的凈息差從2.10%降至2.09%,下降了1 BP,凈息差有所收窄,包括盈利下降等……由於今年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銀行的LPR利率下降30個BP;而實際貸款利率的下降幅度逾30個BP,但銀行的負債成本下降幅度相對有限,所以,整個凈息差處於收縮狀態。

不過,溫彬認為,雖然利潤同比下降,凈息差收窄,但在目前疫情的影響下,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幅度,有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了金融的支持作用。

不可否認,疫情沖擊下,一些受沖擊的企業出現信用風險,違約也在增加,不良率和

同期,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2060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2.4%,較上季末下降0.80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54%,較上季末上升0.04個百分點。

「這也說明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風險總體是可控,經營相對比較穩健,特別是撥備覆蓋率雖然較一季度有所下降,但超過180%,遠高於監管的紅線要求,所以,整個銀行業的風險抵補能力比較充足。」溫彬說。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除城市商業銀行之外,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二季度凈息差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

然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內經濟面臨諸多挑戰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的「雙升」不容小覷。IMF和世界銀行分別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 4.9%和 5.2%,世界銀行稱全球經濟可能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

不良?不良!

盡管中國風景獨好,央行表示,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即使信貸資產質量目前無恙,防範於未然亦未嘗不可。

董希淼坦言,在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壓力驟增的情況下,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風險抵補能力仍然較為充足,實屬不易。不過,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反彈壓力非常大的,在內外部環境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銀行業資產質量面臨嚴峻挑戰。2020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貸款率還可能有所上升,非信貸不良資產業也可能進一步爆發,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具體來看,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二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27364億,較一季度的26121億,上升1243億,其中,次級類貸款二季度為12918億,較一季度的11469億增長1449億 ;可疑類貸款10653億,較一季度的10638億略增15億 ;損失類貸款3793億,較一季度的4014億增長221億。不良貸款率為1.94%較一季度1.91%增加了3個BP。

所以,「商業銀行一方面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置;另一方面要堅持標准,嚴格把關,嚴控新的不良資產產生。」董稀淼說,監管部門要繼續採取針對性措施,支持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多渠道、高效率地處置不良資產。在服務實體經濟、讓利實體企業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維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保護好商業銀行合法權益。

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指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分類,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8月3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指出,下一階段要「著眼長遠,未雨綢繆,支持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就此,光大證券首席銀業分析師王一峰告訴經濟觀察網,銀行盈利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結合前期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下半年工作要求,銀行業中期業績呈現出了三大特點:

首先,營收預計相對穩定,盈利增速明顯下行,撥備前盈利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差拉大。二季度,行業凈息差為2.09%,預示著凈利息收入平穩;非息收入佔比下降除季節性因素外,還有利率上行對於債券交易和估值的變化。

再者,分機構看,大型銀行盈利增速-12%,股份行-8%,城商行-2%。大型銀行盈利增速回落更快。主要是大型銀行相對更為審慎的財務規劃所致。從分機構的盈利增長可知,上市銀行中「夾心層」的優質城商農商銀行預計中期業績盈利增速表現將明顯好於上市國股銀行。

展望下半年,王一峰認為,商業銀行盈利增長仍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壓制:「資管新規」後問題資產回表對准備的消耗,I9准則下非信貸累資產准備計提的增加,以及存量風險的進一步確認與化解。預計未來銀行業營收與盈利增速差將進一步擴大。但是,也應注意到,對於優質銀行來說,未來業績表現不會過分惡化。尤其是在當前階段,銀行業營收增長依然穩定,優質銀行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其實,「未來風險點不在於業績調控,更多在於中美摩擦加劇下金融制裁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復甦強度的不確定性。」王一峰說。

溫彬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小微,精準滴灌,銀行在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的同時,會優化信貸結構,聚焦小微企業、製造業,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同時,相對前期,貨幣政策會出現一些邊際上的變化調整。

不過,「因為風險有滯後效應,下半年的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余額可能會進一步上升,但銀行加大信貸的逆周期投放,有助於企業保持正常經營。預計下半年的經濟將恢復性增長……所以,銀行資產質量總體上會保持平穩。」溫彬說。

Ⅲ 銀行不良貸款加速處置 仍有地區不良貸款率偏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甘肅及大連等地不良貸款率仍相對偏高,其中,甘肅地區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達到6.74%。

超八成地區不良率降低

日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2020年銀行業已開始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全年處置不良貸款超3萬億元,比上一年增加七八千億元,2021年可能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規模還會增長,這一趨勢甚至會延續到明年。

從下降幅度來看,超過1個百分點的有山東、大連。其中,2020年12月末,山東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713.86億元,較年初減少521.06億元;不良貸款率2.23%,較年初下降1.05個百分點。

從一線城市來看,截至2020年末,北京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最低,為0.55%,上海及深圳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9%、1.48%,其中,上海不良貸款率相比2019年降低0.1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壓降約68億元。

另外,河北、山西、江蘇、江西等多個地域不良貸款率也有所下降。

甘肅等地不良率仍偏高

經統計,不良上升地域包括天津、海南、浙江等地,其中天津地區不良貸款上升較高,由2019年四季度的2.29%上升至2020年四季度的3.04%,共提升0.75個百分點。

天津銀保監局近期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天津全年處置不良資產約1043億元,完成處置任務的140%,影子銀行業務持續收斂,P2P網貸風險機構實現出清。會議認為,天津銀行業保險業整體運行平穩,各項風險總體可控,但面臨金融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需要認真應對,妥善處理。

公示數據顯示,甘肅、大連等地不良貸款率仍偏高,其中,截至2020年末,甘肅地區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達到6.74%,但甘肅地區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82%、2.6%、2%。即便如此,甘肅地域不良貸款率仍較2019年有所改善,該地區2019年四季度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7.86%,相比來看,2020年已下降1.12個百分點。

大連地區來看,截至2020年12月末,轄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到4.85%,但相比去年2019年的6.63%已降低1.78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末,大連轄內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為629.42億元,相比年初下降了200.43億元。

Ⅳ 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及對策分析

近年來,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商業銀行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商業銀行經營穩健。在2020年,商業銀行重點關注風險能力,凈利潤5年來首次負增長,而綜合風險管理能力方面成效顯著。

整體經營良好,凈利潤首次下降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不斷擴大。2014-2019年,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從130.8萬億元增長至232.34萬億元,持續平穩發展。

截至2020年末,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至265.79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4.40%,發展態勢良好。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2020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方圓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137
貸款94萬28年每月還多少 瀏覽:577
銀行抵押貸款第三方擔保有責任嗎 瀏覽:258
可以用房產抵押貸款還網貸嗎 瀏覽:63
貸款裝手機定位系統 瀏覽:971
淘寶拍賣網上怎麼貸款 瀏覽:92
抵押貸款還清再貸手續 瀏覽:480
房子貸款網上可以查徵信嗎 瀏覽:763
外地人從上海離職取公積金貸款嗎 瀏覽:55
成都很火的貸款公司 瀏覽:351
車子貸款信息錄入工作 瀏覽:627
2020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 瀏覽:617
車子過戶後貸款還沒放 瀏覽:398
退休後能用房產抵押貸款嗎 瀏覽:276
手機上怎麼看到貸款利息 瀏覽:458
黑河貸款擔保公司 瀏覽:108
抵押貸款經辦人的權力 瀏覽:654
捷信手機貸款1000 瀏覽:890
貸款選擇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好 瀏覽:875
上海公積金臨沂貸款額度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