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11商戰中到底誰是最大贏家
「雙十一」這個人造的節日歷時6年,以利益之名打敗了情感上的「光棍節」概念,越來越得到年輕人即網路購物主流人群的追捧。
群體效應是創造「雙十一」節日的第一個有利之處。這其實是變相操縱用戶的購物習慣。而買家的群體效應並不帶來實際損失,只是調整了自己對商品的需求時間。正是這一調整,可以給予賣家在這一天集中清出庫存的預期,從而在物流與存貨的管理上得到了便利。
創造「雙十一」的第二個好處就是改變營銷結構。在這一天及之前,所有希望「佔到便宜」的買家都會不停地登錄網站。流量與用戶群體決定網站上位置的售賣價值,並且這些位置在銷售導流的同時具有極強的廣告效應。如果電商網站在這個月具備強大的宣傳功能,那麼這個網站將會獲得超額利潤。
購物節的群體消費行為也有從眾心理。當身邊的人都打開了淘寶、京東,開始挑選商品進行比較,甚至連家裡的老人聽說當天網購便宜,讓子女幫忙買些東西的時候,人們的眼中通常只看到了商品是否打折、是否劃算,卻沒有考慮到是不是有真正的購物需求。這種集體行為最終刷新了電商的銷售數據,給了他們公關的資本與融資的由頭。
許多買家在電商網站上買消耗品的時候也囤了不少貨,以為自己佔到了便宜;而商家在清理庫存的同時銷售量猛增。假設一個買家提前買了6個月所需的打折商品,我們可以來看一看買賣雙方的資本盈虧:
從賣家的角度來說,首先,本來半年內要賣出的商品在「雙十一」一天之內賣出,等於將下一個自然年的部分現金收入提前到了「雙十一」的收款期,相當於白白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第二,集中發貨節省了人工勞動成本,無需多時段多次發貨,省去了非「雙十一」期間的客戶維護、技術維護與物流人工成本,只要在「雙十一」前後勞動密集的時候僱傭臨時工即可解決;第三是節省了半年的庫存成本費用。
而從買家的角度來說,第一,囤打折貨相當於將半年的多筆現金流提前做成了一筆現金支出,從而損失了保留現金的機會成本;第二,買家調整自己商品需求的同時,用自己家中的空間為賣家分攤了庫存成本;第三,買家不需要花多次時間去收快遞,這一點是雙贏的。但是其中包括很多需求彈性大的貨品,通過促銷讓本來可買可不買的買家花了錢。
綜上所述,製造節日的最大贏家其實還是媒介與電商平台,包括紙媒、網媒、微信公眾號等一系列可以承載廣告的媒介,因為花錢跟「雙十一」的風去銷售顯得名正言順,且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為了分利潤也會向媒體砸錢。臨時的宣傳策劃、庫房、程序員、快遞員等賣家周邊的服務人員也將因為購物狂歡節而賺上一筆。
買家會認為自己因為打折撿了便宜,但付出了自己熬夜購物的寶貴時間,以及可買可不買的商品和提前囤貨花的錢。但需要強調的是,當然也不能就此認為買家吃了虧,或者成為「雙十一」大戰中的輸家。
畢竟,這並不是一個零和游戲,完全可以做到雙贏乃至多贏。當然,這也需要電商在購物節商戰的時候,更多地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吸引用戶,而不是把精力過分地投入到宣傳造勢之中。
2. 中日友好
嗯 目前是這么個提議,日本給中國政府現在的無息貸款很多.............唉,西安這次修地鐵就是日本銀行貸款的,別的都貸不到。怎麼說呢,好戰的畢竟是少數。如果他們能給咱們中國做些實質性的補償也沒什麼不好的。
畢竟現在在中國發展經濟才是最重要的。
3. 王莽事件
漢成帝是個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後,朝廷的大權逐漸落在外戚(太後或者皇後的親屬叫外戚)手裡。成帝的母親、皇太後王政君有八個兄弟,除了一個早死去外,其他七個都被封為侯。其中最大的王鳳還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王鳳掌了大權後,他的幾個兄弟、侄兒都十分驕橫奢侈。只有一個侄兒王莽,因為他父親死得早,沒有那種驕奢的習氣。他像平常的讀書人一樣,做事謹慎小心,生活也比較節儉。人們都說王家子弟數王莽最好。
王鳳死後,他的兩個兄弟前後接替他做了大司馬,後來又讓王莽做了大司馬。王莽很注意招攬人才,有些讀書人慕他的名氣來投奔,他都收留了。
漢成帝死了後,不出十年,換了兩個皇帝——哀帝和平帝。漢平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九歲,國家大事都由大司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說王莽是安定漢朝的大功臣,請太皇太後王政君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說什麼也不肯接受封號和封地。後來,經大臣們一再勸說,他只接受了封號,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發生了旱災和蝗災。由於多少年來,貴族、豪強不斷兼並土地,剝削農民,逢到災荒,老百姓沒法活下去,都騷動起來。為了緩和老百姓對朝廷和官吏的憤恨,王莽建議公家節約糧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萬錢,三十頃地,當作救濟災民的費用。他這樣一起頭,有些貴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錢來。 太皇太後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萬多頃地賞給王莽,王莽又推辭了。
王莽還派八個心腹大臣分頭到各地方去觀察風土人情。他們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這件事到處宣揚,說王莽怎麼虛心,怎樣謙讓。當時,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並土地的豪強,一聽王莽連封給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後封他。據說,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書請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萬多人。有人還收集了各種各樣歌頌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萬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來越高。
別人越是吹捧王莽,漢平帝可越覺得王莽可怕,可恨。因為王莽不準平帝的母親留在身邊,還把他舅家的人殺光。漢平帝漸漸大了,免不得背地說了些抱怨的話。
有一天,大臣們給漢平帝上壽。王莽親自獻上一杯毒酒。漢平帝沒有懷疑,接過來喝了。第二天,宮里傳出話來,漢平帝得了重病,沒有幾天就死了。王莽還假惺惺哭了一場。漢平帝死的時候才十四歲,當然沒有兒子。王莽從劉家的宗室里找了一個兩歲的幼孩為皇太子,叫做孺子嬰。王莽自稱「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員想
4. 雲貿易張健你好,請問您的雲貿易是傳銷嗎股民投入的錢能退回來嗎
這種弱智游戲 每天都在發生
我認識的最好的投資高手給別人的承諾才一年15個點。銀行貸款給你才收8個點左右。哪有這么好的事情。腳趾頭都能想明白。
超過20%回報的都要謹慎 翻一番都不用考慮 騙局
5. 1956~1966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哪些可喜成績
01月28日中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02月19日主席指出,用25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02月21日中G中央制定增加對資本主義國家出口。
03月04日貴昆鐵路比原計劃提前9個月接軌。
05月03日中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05月09日 第一次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成功;考古發現並保存北京人頭蓋骨
10月08日中國製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10月15日 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10月27日 第一枚核導彈發射試驗成功
12月23日 中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
01月05日中國石油產品品種和數量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01月16日中國第一台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造成。
04月15日春季廣交會開幕。
0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07月0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07月07日全國夏糧豐收,比去年增長一成。
07月26日中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
考古發現新洞人,正式發掘在1973年
09月05日中國援助尚比亞政府10億無息貸款修建坦贊鐵路。
10月05日中國第一台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0月15日 中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11月15日 廣交會開幕
11月29日 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
01月8日 中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
01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自由市場」是殺人不見血的屠刀》
02月23日中國特大型軸承製成。
04月15日根治淮北平原澇災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開工。
09月03日中國研製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1月20日 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
12月25日 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2月28日 中國成功進行一次新的氫彈試驗。
12月29日 南京長江大橋竣工。
----1969年
02月21日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周總理宣布中國成為世界上即沒有內債也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04月02日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05月05日中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06月13日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台。
07月08日十年時間建成河南紅旗渠。
09月13日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09月23日 第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
09月25日葯品大幅度降價,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09月26日無償援助越南5.56億元。
09月30日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09月30日中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中國電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0月03日中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0月04日中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0月28日 加速第二汽車廠建設。
11月14日 加速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11月16日 中國農業豐收
----1970年
0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北京時間),東方紅1號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萬里長征。
0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
07月17日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於過去的20年的兩倍。
08月 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啟動。
10月16日 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0月17日 中國全民援助朝鮮13.14億。
12月25日 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2月26日 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
1970年 對外貿易總額達45.8億美元。
----1971年
01月02日中國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02月05日毛澤東批准《關於進口成套化纖、化肥技術設備的報告》,4億美元引進我國急需的化纖新技術成套設備4套、化肥設備2套,以及部分關鍵設備和材料。
03月03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05月15日開展工業學大慶
誕生了中國第一台集成電路數控機床
06月27日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07月08日轉發關於做好計劃生育的工作報告。
08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批准從國外進口一米七大型鋼板軋機。
08月22日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首次以核動力駛向試驗海區,進行航行試驗。從此中國海軍作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海軍跨入了世界核海軍的行列。
09月27日中國無償援助越南36.14億元。外援金額70億,建國來最多的一年。
10月02日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
10月25日 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
11月07日周恩來批准國家計委再次提出的《關於進口成套化工設備的請示報告》,進口6億美元的23套化工設備。並將總額33億美元的另一進口方案合並考慮,採取一個更大規模的引進計劃。
11月18日 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
11月18日 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
12月07日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1972年
01月13日從國外引進化肥、化纖成套設備8套,以後又提出引進43億美元成套設備和單機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01月28日解放軍落實五七指示,發展農副業生產,許多部隊做到肉菜自給。
02月21日毛主席會見尼克松,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
02月28日 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中美關系從此走向正常化。
05月13日中國電子工業進一步發展,1971年收音機產量相當於1965年的4倍。
08月21日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一米七軋機,建在武漢鋼鐵公司,另有設備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09月 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歷時4個多月。
09月10日4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安家落戶。
10月13日 連接中南和西南地區的重要干線湘黔鐵路通車。
11月26日 月助越南抗美26.57億元。
12月26日 中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
01月01日人民日報發表新年獻詞,農業奪取好收成,工業生產上升。
01月05日國家計委提出進口43億美元國外設備的方案。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採煤機組、三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項目。
02月13日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03月07日新華社報道,中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03月20日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
04月10日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04月15日春季廣交會開幕,與中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05月04日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06月18日國際大米價格上升,中國增加出口100萬噸大米換回小麥。
06月28日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
06月29日 毛主席接見美國銀行家洛克菲勒時說:通過兩國銀行來推動兩國貿易的發展,這是一個有效的渠道。
07月16日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
08月01日新華社報道,夏糧豐收,這是建國以來第二個大豐收年。
08月05日全國環保會議召開,制定《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
08月16日新華社報道,中國水田農業機械化取得新進展。
08月26日新華社報道,中國電子工業迅速發展。
08月27日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09月03日中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09月12日新華社報道,全國鑽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09月26日國務院重申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則。
09月30日新華社消息,中國化肥產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 秋季廣交會開幕,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
10月25日 西藏發現幾十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
11月01日 幾十座大中型水電站建成投產,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全國。
11月08日 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月13日 國務院轉批環境保護若干規定。
12月20日 中國航空線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與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2月22日 5年來,8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2月26日同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訂了貿易協議。1973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109.76億美元(當時的幣值)。
----1974年
01月12日為在本世紀內實現毛主席提出的用幾個五年計劃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的戰略思想,國家計委提出《關於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
01月21日國務院要求很抓計劃用糧、節約用糧、嚴格控制糧食銷量等四點要求。
01月22日國務院提出在今後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大型化學肥料、化學纖維和連續式鋼板軋機等設備。
01月30日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02月17日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鑽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鑽井最高紀錄。
02月19日新華社報道,中國農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新高潮。
02月24日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03月23日中國西南交通干線成昆鐵路建成。
03月29日 首次發現兵馬俑
03月30日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04月02日中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04月15日第三十五屆廣交會開幕,規模為歷屆之最。
04月31日中國第一台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製成功。
05月15日華北濱海地區又建立起一個新油田——大港油田。
07月17日中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佔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08月09日傘式太陽爐研製成功。
09月12日國家計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鋼材、化肥進口。
09月12日中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09月15日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建成。
09月30日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10月03日中國最大豎井鑽井研製成功。
10月23日 中國地方小煤礦去年產量比1965年增長兩倍多,佔全年28%。
10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11.17億元物資。
12月19日 三門峽水電站建成。
12月27日 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 中央要求切實抓好計劃生育工作。
1973年至1974年 利用國際貨幣動盪時機,適時購進600噸黃金,增加了我國的黃金儲備。
1974年 對外貿易總額達145.7億美元(當時的幣值)。
----1975年
01月13日提出到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中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01月14日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新成就。
01月15日中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
01月25日降低半導體收音機零售價格。
02月03日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02月04日中國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03月29日高能加速器研製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05月30日中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
05月31日國務院界定出口黃金,引進銅、鋁、橡膠、滌綸等原料。
07月05日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07月08日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
07月19日中國化肥產量顯著提高,上半年增產的化肥可增產糧食100多億斤或3000多萬擔棉花。
07月28日全國鐵路上半年貨運量創歷史同 期最高水平。
08月08日河南地區特大暴雨,國家撥7億元救災費。
08月19日國務院決定2億美元進口。
08月19日無償援助柬埔寨6億元物資。
08月30日新華社報道,最近三、四年來,每年有一大批電站建成投入生產。
09月01日新華社報道,中國今年早稻豐收,單產、總產創歷史最高水平。
09月03日新華社報道,截止到1974年底,中國小水電發電量占總量的三分之一。
09月14日新華社報道,一億只廣播喇叭連接千村萬戶。
10月07日由科學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通過鑒定,經過推廣後一般提高產量20%,為世界糧食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10月27日 中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
11月17日 中國原鹽豐收,創歷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 中國成功發射返回式地球衛星。
12月24日 焦枝鐵路通車。
12月30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
1975年下半年,連續發射成功了3顆人造衛星,被人們稱之為「三星高照」。
----1976年
01月21日又一艘萬噸級浮船塢「華山號」研製成功。
03月13日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
03月22日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04月15日廣交會開幕
04月21日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
04月24日6011米超深井打成。
05月01日從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人數比1965年增加7.5倍,調查工作發展到黃海、東海和南海。
05月12日郵電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干線。
06月06日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06月29日上海黃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鐵軌建成通車。
07月06日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中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
07月06日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07月22日新華社報道,全國夏糧總產量創歷史新水平。
07月23日沿海鐵路干線津滬復線工程提前接軌。
08月07日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修復。
08月23日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10月05日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
11月16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80%以上的縣建立水泥廠,產量比1965年增長4.1倍。
12月10日 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談儲量比文革前增長了2倍。
12月11日 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另,從1965年到1978年,我國在13個省、自治區開展的三線建設,歷經三個五年計劃,共投入2050餘億元資金,幾百萬人力,安排幾千個建設項目。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動員之廣,行動之快,在我國建設史上是空前的。三線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改變了我國內地基礎工業薄弱,交通落後,資源開發水平低下的工業布局不合理狀況。初步建成了以能源交通為基礎、國防科技為重點、原材料工業與加工工業相配套、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戰略後方基地。到70年代末,三線地區的工業固定資產由292億元增加到1543億元,增長4.28倍,約占當時全國的1/3。職工人數由325.65萬增加到1129.5萬,增長2.46倍。工業總產值由258億元增加到1270億元,增長3.92倍。
--------原文網址:http://q.hexun.com/77290/discussion.aspx?aid=728708,謹此致謝!
6. 1000元的貸款沒有還過利息,十年後得還多少
根據目前的貸款利息,十年約為兩千,共還三千左右。
7. 中國政府援助非洲第一個項目是什麼
坦贊鐵路不應該是中國援建非洲的第一個項目,原因如下:
坦贊鐵路是1970年開始動工的,而中國援建非洲的計劃是從1955年萬隆會議之後開始的。按照中國當時的一貫做法,對一個國家的援建,一般是在與該國建交之前幾個月開始,而埃及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建交時間是1956年。
所以坦贊鐵路不應該是中國援建非洲的第一個項目,而是最著名的一個項目。
50多年來,中國在非洲的援建項目多達900多項!
到底哪個項目是第一個,從現在能查到的資料很難確定。
坦贊鐵路小常識:
坦贊鐵路是非洲第一個現代化工程。
坦贊鐵路全長1860.5公里,起點是坦尚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終點是尚比亞的卡皮里,是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大動脈。
該工程1970年10月動工,1975年6月建成通車。中國投資了約9億人民幣。先後派出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5.6萬人次,共有65位中國專家、技術人員和工人為該工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8. 日本付清了戰爭賠款了嗎
在亞洲,一直把中國當假想敵的周邊國家,是日本!
在亞洲,拉攏美國,狐假虎威,頻繁搞軍演,企圖圍堵中國的國家,是日本!
在中國領土上,一直強占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國家,也是日本!
在中國領海上,用軍艦撞沉中國漁船,還要求中方船長賠償1000多萬日元(摺合人民幣110萬元)的國家,仍是日本!
本是鄰國,日本歷來對中國不友好。
二戰期間,日本侵佔中國領土,先後殘殺中國公民2400多萬人,致傷、致殘1600多萬人。令人不解的是,日本戰敗後,全世界許多國家向日本提出戰爭賠償。1972年,中國卻向全世界宣布:免除日本戰爭賠款。
免除日本戰爭賠款,日本卻並不領情,以至於現在,經常與中國打「口水戰」。
4000萬人死傷,意味著幾千萬個家庭的殘缺,給無數的家庭帶來痛苦與悲傷?要說國家的戰爭賠款可以免,4000萬人的死傷怎能一個「免」字就可了結?今天,我們想追問:當年,是誰代表了死傷的4000萬中國人?
二戰結束後,1945年,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家制定了要求德、意、日等戰敗國實施戰爭賠償條約。經過談判,日本向亞洲各國進行了賠款:向緬甸賠款2億美元,向菲律賓賠款7億美元,向印度尼西亞賠款4億美元,向柬埔寨賠款15億日元,向寮國賠款10億日元。越南先後要了兩次戰爭賠償:未統一前南越要了4000萬美元,統一後又要了90億日元。
沒有參戰的中立國家馬來西亞也索賠3000萬美元,韓國索賠3億美元。瑞士索賠10多億日元,西班牙索賠30億日元,瑞典索賠10億日元,丹麥索賠10億日元。
也有渾水摸魚的:二戰時期,外蒙古屬於中國領土,日本一向不承認外蒙古二戰期間獨立國家資格,但外蒙解決要求賠款,最後還是獲得了50多億日元賠款。新加坡沒受二戰之苦,卻以日軍在新加坡屠殺中國人為借口,在70年代獲得日本3000萬美元賠款。
據統計,1953年到1977年,日本政府向20多個國家賠款約10000億日元。
在亞洲,中國是受日本殘害最大國家。死傷4000萬人不說,無計其數的城市建築、民房被毀,按照日本給其他亞洲國家賠償標准,日本至少應向中國賠款1萬億美元以上。
戰敗後,日本一心發展經濟,到60年代,日本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1972年,日本人並不缺錢,並已做好了與中國建交、向中國賠款的思想准備。最後,連日本人自己也不解,中國為何主動放棄戰爭賠償?
70年代,如果中國成功向日本索賠這筆錢,中國經濟發展速度與發達國家差距至少縮短30年,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包括先進武器、高科技民用產品研發與發達國家差距也會大大縮小;如果死傷的4000萬人的家庭及時得到日本賠款,中國的貧窮人口也不至於這么龐大。
9. 中日正式邦交之後的疑問
1.
當年抗戰結束事實上中國是能夠要求戰爭賠款和駐軍的,只是當時忙於內戰沒有
在日駐軍,美國人當時是看了笑話的。關於賠款,二戰結束後日本的賠償額定為540億,中國佔30%。但是其中大部分是靠戰利品抵償的,中國沒駐軍就沒得分了!只有東北了,還給斯大林搶了。扣掉這些,中國最後的份額在100億美元上下,在當時也是一個極大的數額了,想想當年馬歇爾計劃的金額就知道了。後來在國共內戰戰局分明後,美國知道國民黨不能守住中國大陸!為了搭建反共橋頭堡而大力扶植日本和韓國。在之後的舊金山和會上袒護了日本,要求各國放棄賠款。而且中國根本就沒被美國邀請加入和會。美國在會後有逼迫台灣承認和會結果,就是中華民國放棄戰爭賠款。所以在法理上日本戰爭賠款問題已經解決,畢竟抗日戰爭時的中國政府是中華民國政府,不是我們的人民政府。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中國政府也就沒有在要求戰爭賠款。日本政府當時也有點理虧,就給中國提供無息日元貸款和援助!截止日本停止無息貸款和援助,中國拿到的日本政府日元貸款總額26677億日元, 能源貸款17000億日元,無償援助1150億日元,黑字還流貸款1400億日元。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建設項目里都有日本的身影,還有環境保護領域,沒日本,中國生態環境就只能比現在差很多。總之最重要的是日元貸款給了中國一個良好的外匯健康度,不像拉美國家以牙膏背負外債,所以日本說到底是推動中國的發展。
2&3.
日本留在中國的有兩種人,一類是戰犯,一類是日本孤兒。
日本戰犯在東京審判後由於沒有國際法庭,周總理指示要按國際法審判戰犯,為此中國當時有沈陽法庭審理戰犯,歷時數年。期間的時間也算入刑期中,在對待戰犯是也是按照人民解放軍的慣例來的,和朝鮮戰爭對待美國俘虜以一樣。有一件事,是中國給日本戰犯修鍋爐房,曾經指揮過細菌戰731部隊的旅團長很害怕,以為是殺人房,最後結果是日本戰犯深感當年的戰爭是錯誤的。還有有一名戰犯患了癌症,經過多方醫治使其存活下來,後來歸國。
日本戰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陸續刑滿歸國,此後都加入日中友好促進會,為日中友好交流出力。可以說是他們那一批日本老軍人開啟了中日民間交流的先河。
日軍孤兒也在60年代(文革前)陸續歸國,他們那一批基本上對中國有感情,不過不排除例外的。記得有一部描述日本孤兒和中國養母和哥哥的影片,很感人的。
4.
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的幾任日本首相都對華很友好。
大平正方首相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訪華和毛主席周總理會談。
會來改革開放是的田中角榮首相也訪華過,小平訪日就其任期內。因為田中被稱為首相製造機,所以之後數任日本首相是執行她的政策的。
還有樹山富士首相是唯一道歉過的首相,人稱「長眉首相」。
之後到小淵惠三首相,中日關系都不錯。
再後來森喜朗和小泉就不好了。
5.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除了叛國的沒人了,其實叛國也去台灣啊。
正常化後一段時期內沒有,後來才有,具體應該要到90年代初吧。
10. 武漢大學生創業貸款怎麼申請
向戶籍地或《營業執照》登記注冊地所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即可。
具有武漢戶籍的下列人員(從事房地產業、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以及國家產業政策不予鼓勵行業的個人除外),在我市依法開辦個體工商戶,自主、合夥經營及創辦小微企業,均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20萬元,期限最長為2年,財政全額貼息(展期和逾期不貼息)。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刑滿釋放人員;高校畢業生(不限武漢戶籍,含大學生村官和留學歸國學生)化解產能過剩企業職工和失業人員;返鄉創業農民工;網路商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農村自主創業農民;在校大學生(不限武漢戶籍);在武漢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且持有《就業創業證》的其他人員。
申請二次或三次貸款,須提供銀行按時還款憑證原件及復印件3份、《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復印件3份、與帶動就業人員(2人及以上)簽訂的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復印件3份、自申請之日起前6個月的工資流水原件及復印件3份,擬留復印件。向戶籍地或《營業執照》登記注冊地所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
(10)無息貸款歷時擴展閱讀:
武漢大學生創業貸款的相關要求規定:
1、進一步發揮小額擔保貸款推進創業的作用,設立額度為1000萬元的高校畢業生創業小額貸款擔保基金,為在武漢地區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申請個人小額擔保貸款提供擔保。
2、充分發揮市級孵化器建設與發展專項資金助推高校畢業生創業的積極作用,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為入園孵化的高校畢業生創業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融資擔保額度在300萬元以內的,由市科技局按照高校畢業生創業企業實際支付的擔保費給予全額補貼。
3、融資擔保額度在300萬元以上的,給予50%的擔保費補貼,每個企業最高補貼總額不超過10萬元。